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65年人民海军三次重大海战解析——美国军舰为何帮不了国军?

2020-05-12 18:00:17

前文着重分析了三次海战的指挥关系,接下来分析三次海战的指导思想。纵观三次海战战术运用,人民海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称赞。

一是充分运用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一重要战术思想。面对敌大型舰艇,利用我机动较快的优势,在运动中,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即在局部对敌形成数量和火力优势。“五·一”海战派出4艘护卫艇,又有南昌舰与4艘护卫艇配合,兵力与敌形成相对优势,但由于指挥上的失误,形成的优势并不大,未能击沉敌舰,这为后两次海战提供了借鉴。“八·六”海战中,4艘护卫艇共同打击“章江”号,5艘鱼雷艇、3艘护卫艇攻击“剑门”号,相对优势明显,“崇武以东海战”亦是如此。

二是部队灵活领会了“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的精神要义。在“八·六海战”中,考虑敌目标大小,为方便鱼雷攻击,计划先打大型猎潜舰“剑门”号,但在实际战斗中,由于“剑门”号留下“章江”号先逃,使得“章江”号形成孤立态势,于是我攻击兵力把握战机迅速攻击该舰,然后再打“剑门”号。

在“崇武以东海战”中,攻击兵力先打火力较弱的“临淮”号,后打火力稍强的“山海”号,通过穿插、分割等战术,达到了消灭敌有生力量的目的。

三是部队始终坚持“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这一作战原则。三次海战中,人民海军观察通信和情报工作表现非常出色,不仅为部队夜间作战提供了准确的引导,而且敌舰刚出航,行踪就被我掌握,保证了指挥机关及时下达作战决心。

战斗中,敌舰对我情况一无所知,我军由此具备了信息优势。多年后,对岸当局媒体在总结1965年三次海战教训时,专门提到,“当中共观通系统发现我军行踪,奇袭优势消失,那幺我们就输定了”。

以上三点,反映了人民海军在战术指导思想上的先进性。除此之外,三次海战中人民海军战术方面最主要的创新,就是在实践中摸索了护卫艇和鱼雷艇部队的协同作战方法并运用于实战。人民海军成立初期,受装备限制,很难在与国民党海军的战斗中取得显着战果。随着苏制鱼雷艇列装,人民海军陆续取得击沉敌“太平”号、“洞庭”号、“台生”轮和击伤“中海号”等重大战果,但由于缺乏护卫艇支持,鱼雷艇在单独接敌过程中,一旦被发现,受火力限制,往往会付出很大伤亡,如在击沉“台生”轮战斗中,我1艘鱼雷艇沉没,艇长以下7人失踪。为此,人民海军在鱼雷艇、护卫艇协同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击沉“沱江号”猎潜舰战斗中,人民海军鱼雷艇、护卫艇探索了协同对敌打击方案,但由于缺乏协同经验,被敌发现后仍由鱼雷艇首先发起攻击,后由护卫艇进行打击,实际仍是各自为战,为此,人民海军付出了2艘鱼雷艇被击伤沉没的沉重代价。

人民海军参加的8次重要战斗弹药消耗表

从人民海军参加的7次重要战斗弹药消耗情况来看,鱼雷艇作战效能要比护卫艇突出,击沉敌舰仅需1-2雷。护卫艇击沉敌舰需要消耗大量弹药,每艇仅37毫米炮弹平均需消耗一千发左右,而此炮理论战斗射速为50发/分,所以,如果单独依靠护卫艇作战,不利于快速实现预期战果。

如“五·一”海战中,人民海军新型护卫艇首次参战,该艇由于装备了双57毫米和新型61式双37毫米火炮,提高了作战效能,仅2艘护卫艇即成功压制了“东江”号此类大型舰艇火力,对敌造成大量伤亡,但由于战斗时间过长,且火炮口径小,需部队近战才能发挥威力,不可控因素多,于是出现了577艇在战斗中被己方舰艇撞坏的极端情况。“八·六海战”吸收了该战法经验,并创造性地运用了4艘护卫艇压制敌舰火力,再由鱼雷艇发展胜利的战法,首次真正实现了护卫艇和鱼雷艇部队的协同作战。

“山海”号官兵 为劫后余生欢呼

“崇武以东海战”沿袭了“八·六海战”的战法,国民党海军舰艇见此战术,“山海”号立刻丢下“临淮”舰逃跑。战斗中,由于指挥员魏垣武受伤,护卫艇失去指挥,不得不由鱼雷艇单独接敌。

新式鱼雷艇首先加装了12.7毫米机枪和25毫米炮,拥有一定的自卫火力,其次仅面对“临淮”号1艘火力不是很强的军舰,两个战斗小组4艘艇通过奇正相辅的战术,射中敌舰1雷,后我护卫艇及时赶来,很快击沉敌舰。此战让鱼雷艇单独接敌是不得已的选择,为此,编队也付出了两艘鱼雷艇被击伤,数名官兵受伤的代价。

恩格斯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变革”。随着我护卫艇和鱼雷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技术决定战术”,充分反映了人民海军尊重战争规律,把握战争辩证法的高超战术艺术。

?反观国民党当局却未能把握这一简单的战争规律,一味依靠大量美国二手辅助舰艇来充实自身海军力量,为“反攻大陆”壮胆,殊不知此类舰艇是结合二战期间海上作战规律设计,主要对手是德日等海军强国,担负的主要是大规模海上战役中反潜、护航等单一作战任务,武器配备因考虑有其他舰艇护航,相对单薄。如“山海”“临淮”等舰,虽配备76毫米主炮,但射速慢,在没有炮瞄雷达情况下,很难对我高速舰艇实现有效打击。副炮口径20-40毫米,每舰一般列装8-9门,虽管数略多于我单个护卫艇,但对我舰艇毁伤效果有限。

在装备处于如此技术条件下,国民党海军仍不及时调整战术,每次都心存侥幸派遣1-2艘舰艇执行任务,一旦我护卫艇和鱼雷艇实现有效协同,国军军舰难逃被歼命运,这也是美国军舰也帮不了国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