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溥仪病逝后,其妻李淑贤并未改嫁,为独占遗产,打了十年的官司

2023-09-11 17:05:04

1967年10月17日深夜,北京协和医院,几位医生和护士在一间病房里来回忙碌,正在抢救一位病人。直到凌晨2点,专家组为首的医生还是深叹一口气,他看了看墙上的时钟,说道:“宣布一下病人死亡时间,17日凌晨2点28分,死因,因尿毒症导致肾功能衰竭。”

在医生说话的同时,一旁的护士正在一句一句的记录着,好像这个刚刚去世的病人是个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

这位死亡的病人,他很难称得上了不起,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也确确实实算得上是一位“大人物”。他叫溥仪,曾经是清朝的末代皇帝,还当过伪满洲国的皇帝。在他去世时,他的身份则是新中国的普通公民,与常人并无二致。

溥仪

溥仪去世后,我国社会对此感知并不算强烈,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则消息。但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代皇帝,他的去世,也代表了历史翻了新的篇章。

然而,在溥仪身死之后,有关他的后续情况可算不上光彩。他的妻子为了独占他的遗产,持续不断的打了十余年的官司,直到去世。这是怎么一回事?他的妻子是何方人士?又是怎么和溥仪认识的?



官司

1987年,电影《末代皇帝》上映。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清朝最后一代皇帝溥仪,从他三岁即位开始,直到他61岁去世,这期间他登基为帝、沦为阶下囚、又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出任伪满洲国的皇帝、直到最后改造成功成为新中国的一名普通公民的故事。

电影《末代皇帝》

少有人知的是,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前,曾有过一起围绕着这部电影长达十年的官司。而官司中的被告方,竟然就是溥仪的遗孀,李淑贤女士。

李淑贤是溥仪的第五任妻子,两人于1962年经人介绍认识,见面四个月后,两人就决定结婚。婚后,两人的感情也十分稳定,李淑贤没把溥仪当作“皇上”,溥仪也尽职尽责,为家庭付出了全部。

《末代皇帝》虽说是电影,但对于历史细节的考究还是非常到位的,主创团队并没有胡编乱造,而是详细的刻画了溥仪这个人物角色的特点,为此,制片方还特意找到李淑贤,向其买了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的影视改编权。

李淑贤和溥仪

当得知李淑贤将《我的前半生》的影视版权卖出去后,另一位曾经参与此书编撰工作的李文达不开心了,他找到李淑贤,要求将卖版权所得的费用分出一半给他。李淑贤自然不会同意,李文达便将他告上法庭,自此,一场长达十年的官司正式开启。

而此时人们也方才知道,原来《我的前半生》的作者并不是溥仪,或者说不只是溥仪,该书的实际编撰者正是李文达,溥仪更多的是提供讲述的视角和回忆。

要讲清楚这起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还要回归到溥仪本人,从他身上开始讲起。

苏联红军出兵东北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迅速地的摧毁了日本在东北的主力军队,关东军。随着关东军一道覆灭的,还有伪满政权。同年8月11日,溥仪和伪满洲国的“皇亲国戚”乘坐火车南逃,企图转至沈阳,再从沈阳搭乘飞机逃回日本本土。

溥仪的逃跑路线十分明晰,但是苏联红军的进攻速度还是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经历了二战洗礼,在西线与德国纳粹军队在血与火里搏杀出来的红军,碰到日本关东军简直如同摧枯拉朽,一百多万关东军竟然连一道像样的防线都组织不起来。8月21日,仅仅在溥仪逃难的第十天,苏联红军就在沈阳机场抓住了溥仪,并将其送至远在西伯利亚的苏联监狱。

苏联方面抓住溥仪之后,并没有打算将其处死,而是计划待战后将其移送至中国方面。为此,溥仪在监狱中并没有遭到审查,他甚至可以单独住在一个房间,不用参加劳动,单独供餐。

溥仪

在1945至1950年这五年期间,溥仪虽然名义上是在苏联监狱进行服刑,但除了没有人生自由以外,他甚至过的比在伪满洲国还要舒心。因为苏联人并没有像日本人那样,把他当作傀儡,每天担惊受怕,在确认了自己不会被送刑之后,溥仪甚至向苏联方面提交了一份文件,要求加入苏联共产党,并表示愿意永久留在苏联。

到现在看来,我们已经不知溥仪要求留在苏联,究竟是真的厌倦了尔虞我诈的政治生活,只想安度余生;还是害怕回国后受到审判,性命不保,也许两者皆有之。但是,事情并没有如溥仪所愿,苏联方面拒绝了溥仪的入党申请,并在1950年7月,溥仪被引渡回国,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劳动改造。

刚被关进战犯管理所时,溥仪以为他此生都将在这狱中度过,再无自由。不过,他也安慰自己,好歹没有被枪毙,每天还能呼吸。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十年之后,也就是1959年12月4日,溥仪因劳动改造期间表现突出,作为抚顺战犯管理所的第一批特赦人员,拿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证。

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

重新呼吸到自由的空气,53岁的溥仪双眼含泪,并对政府方面的人员表示自己一定会遵纪守法,在新中国的土地上好好做人。出狱后,政府方面甚至还为溥仪介绍了工作,他被安排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重新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北京城。



相识

在北京安排好工作之后,溥仪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每日上班,下班,偶尔在北京城里逛一逛,或者接受记者的一些采访。虽然日子过得很平淡,溥仪却很满意。纵观他的前半生,出生时已是一个王朝的末路时期,自小,他的所行所为皆是出自别人的安排,就像一个傀儡。

工作一段时间后,溥仪渐感生活不便。他毕竟已经五十多岁了,曾经又是“皇上”,虽然只是个傀儡皇帝,但毕竟地位在那,衣食住行也有专人伺候。现在他年纪已长,又不懂生活技能,日子过的比较艰难。得知这个消息后,单位里的同志便准备帮他介绍一个对象。

溥仪

其实,溥仪出狱之后,就有不少曾经的满清“遗老遗少”来找过溥仪,其中不乏有要请他住过去,尽享主人便利的人。因为知晓溥仪单身,他们也没少张罗帮溥仪“选妃”的事,但这些都被溥仪一一拒绝了。他已经年过半百,好不容易被特赦,获得公民身份,实在是不想再掺和与封建有关的任何事了。现在的他,只想找一个新中国的普通女性,安安稳稳,携手度过余生。

不曾想,溥仪的这个朴素想法,竟很快就实现了。文史馆的同志帮他介绍了一个护士,名叫李淑贤。李淑贤过去曾有过两段不愉快的婚姻,如今三十有八,还是孑然一人。在听闻组织帮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后,她也欣然前往,与之赴会。

1962年正月,溥仪和李淑贤互相见了几面,彼此心生好感。溥仪虽然年纪比李淑贤大上快二十岁,但经历种种波折,如今的他也算成熟稳重,正好是李淑贤渴望的对象。而李淑贤的工作是一名护士,尤擅长照顾人,刚好也符合溥仪的要求。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在认识仅仅四个月之后就选择了结婚。

李淑贤和溥仪

婚后,溥仪也在学习着如何去关爱妻子。他会在妻子下班后,去公交站接她,平时,他会从植物所带点鲜花,回去送给妻子。李淑贤被溥仪的深情感动,也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两个曾经被婚姻伤过的人,竟是意外的贴合。

在这段婚姻中,溥仪与李淑贤虽然也因为生活中的小事吵过,闹过,但最终还是重归于好,继续安稳的过日子。这段婚姻,也是溥仪唯一一次不用看外人眼色,不用勾心斗角,不用考虑政治影响的婚姻。两人就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夫妻一般,互相扶持,过着并不精致但很贴心的生活。

生活之余,溥仪一直还有一件事想做,那就是写一本自传,将自己这位末代皇帝飘零受迫的一生给记录下来。在战犯管理所的时候,溥仪写过许多的认罪材料,里面详细的记录了他的前半生,受控于人的种种事迹。因此,溥仪便想以此为基础,将其整理出版。

溥仪

那时候,溥仪所写的材料还是由公安部管理保存,并不对外公开。在得知溥仪有意作自传时,中央考虑了一下,觉得这样也未尝不好,就同意了溥仪的想法。并且,为了帮助溥仪更好的出版此书,公安部还委派群众出版社的一位资深编辑帮助溥仪着成此书。



官司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的全聚德烤鸭店。对于眼前这位曾经的“皇上”,李文达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情。倒是溥仪,他内心十分希望将自己这本回忆录出版,还得仰仗李文达的帮助,因此对他客客气气,两人的相处倒也还算愉快。

工作刚一开始,李文达便指出了溥仪手稿中的一个巨大错误,那就是这份手稿大多出自溥仪的回忆,难免会有遗漏、错误和偏见。对此溥仪也表示认可,他表示,当时在战犯管理所里,就没想着能够活着出来,而且他身边也无资料可查,所有材料基本是靠自己回忆所写,因此难免会有错误。

溥仪

不过,这些问题,在李文达这里倒不是难题。他本就是中文系毕业,基础扎实,长年的编辑工作,让他对近代史料也算有很深的掌握。在他的帮助下,溥仪的手稿中的错误很快都被一一修复,而且有溥仪这位亲历者的讲述,再对照史料相互论证,最后的成稿可谓非常真实,具有十分高的考证价值。

除了有溥仪补充之外,为了书稿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李文达还亲自去采访了许多当年和溥仪相近的人物,比如他的那些“皇亲国戚”们,比如曾经照顾过他的老太监。采访之余,李文达还翻阅了大量回忆录,比如溥仪的生父载沣的日记,他的老师庄士敦的回忆录,在他人的回忆中,溥仪的人物形象也渐渐变得丰满起来。

历时整整三年,李文达终于将此书整理成册,准备出版。应该说,李文达是个非常负责的人,本来组织上派他来只是让他协助溥仪完成回忆录,可李文达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将这本书当成了史料典籍来书写。这就让溥仪的这本回忆录不仅极具权威性,可读性还非常高。

溥仪

出版之前,李文达还带着书稿去拜访了康生、老舍、郭沫若等一些名家,经由他们审阅无误之后,李文达才放心的将书稿出版。

1964年3月,《我的前半生》正式出版发行。在发行之前,考虑到这本书的特殊性和之后可能会引发的影响,李文达主动向出版社提议去掉他的名字,作者只写溥仪一人便好。

对于李文达的无私奉献,溥仪也很感动。在收到稿费之后,他将其一分为二,给了一半给李文达。就这样,在这本书出版之后引发的国内外阅读狂潮中,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的真正作者实际上另有其人。

我的前半生

后来,在得知溥仪的遗孀李淑贤将这本书的影视改编权卖了之后,李文达不得不出来,捍卫本属于自己的权利。但李淑贤不知道其中缘由,她以为李文达只是这本书的编辑,完全不知他为这本书付出的心血,因此并没有理他。无奈之下,李文达只好将李淑贤告上法庭,以求司法处理。

若是溥仪未曾去世,此案倒也不难审理。但是溥仪早早去世,而李文达当初究竟为这本书付出了多少?除了他也没有第二个人能够给予证实。

因此此案前前后后审理了将近十年,最终于1995年作出终审:李文达确实曾在组织的指派下帮助溥仪整理此书书稿,但由于没有相关证明材料,也无从考证李文达在本书中的贡献比例,因此最终决定《我的前半生》一书版权归溥仪个人所有,他的遗孀享有继承权。

我的前半生

官司打输了,但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早在案件宣判的前一年,李文达就因病去世了。终其晚年,他也没能得到这本书影视改编所卖出的报酬。但所幸的是,他也不知道最后的判决。

李淑贤虽然赢了官司,但是此时她的身体也早就支撑不住了。终审判决两年后,也就是1997年,李淑贤在北京因病去世。由于溥仪没有生育能力,他和李淑贤结婚后一直无子嗣。因此,在李淑贤去世之后,《我的前半生》就变成了无主财产,不归任何个人所有。

溥仪是旧中国的皇帝,他的一生,风云变幻,历经新旧交替,改天换地。直到人生过半百之后,方才寻得一丝安定之所。可他死后,他的回忆录却还是不能免俗的陷入到财产争端,多年过去,随着他的遗孀离世,又变成无主财产。这其间曲折婉转,读来也不免令人唏嘘。

溥仪和李淑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