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晋绥军哨兵一枪差点要了林彪的命,毛主席为何说“打得好”

2022-10-28 17:05:04

1938年3月1日,林彪接受毛主席的命令,带着八路军115师打算前往晋绥军防区。

当时,他身上穿着从日军缴获而来的战利品——日军黄色大衣,脚下骑着从日军缴获来的“千里雪”。

这匹马浑身雪白,速度飞快,身子挺拔,林彪坐在上面也不禁有些得意。

但就在这时,一声枪响传来——林彪从马上掉了下来,已然中弹昏迷。

……

经过了解,原来开枪射击林彪的,是晋绥军的哨兵。

身为“平型关大捷”的绝对功臣,当时全国各大报刊争相报道的抗日英雄,林彪差点被晋绥军哨兵射杀,这件事一时间引起巨大的轰动。

而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得知后,却说“打得好!”

毛主席为何会这样说?

林彪当时又是为什么中弹?

这件事背后有什么内情?

平型关大捷、全军英雄

“西安事变”爆发之后,蒋介石终于不再执行他的“攘外安内”政策,开始选择与我党合作,共同抗日。

但当时,日军自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大地上几乎是无往不利,也给国民笼罩上了巨大的阴影。

1937年,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

仅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北平、天津相继失守,日寇还发动了淞沪会战。

一时间,局势岌岌可危。

为了更好与日寇作战,中央军委宣布将西北红军改组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八路军”。

改编后的“八路军”共有3个师,其中,115师师长正是林彪。

得到任命后,林彪马不停蹄地带领115师来到平型关以东地带,打算与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协同作战。

当时,正面战场上,阎锡山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局势陷入僵持。

林彪来到这个地方后,就敏锐地发现,平型关的地形属于兵法中常说的“易守难攻”,而且就在山谷谷地,有一条通往平型关的公路。

如此地形,非常有利于我军作战。

在这个时候,军委又将日军的动态送到了林彪的手中:日军兵分两路,主力猛攻保定,辎重部队将由平型关进入西北。

此外,军委还下令,让林彪率领部队在平型关将来敌击溃,为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缓解压力。

林彪作为黄埔军校出身,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军官,自然知道局势刻不容缓,于是就让部队进入平型关阵地,准备作战。

9月25日拂晓,将士们就听到了公路上传来轰隆隆的马达声。

下一刻,他们就看到一群黄色军装、大头军靴的日寇,开着各种摩托和汽车缓缓驶入山谷。

林彪还担心敌人会派遣哨兵探查一下,因此让将士们做好掩藏,却不想日军骄傲自大,仗着多日来胜利的嚣张气焰,直接就扎进了我军口袋。

到了这一刻,林彪知道可以收网打贼了,于是下令将士们开火。

下一刻,日寇就遭到子弹洗礼。

这场战斗打了近四个小时,最终以日寇失败告终。

这场战斗,我军伤亡400余人,而日寇损失1000余人。

战绩辉煌,更为难得的是,这场战斗为全国人民注入信心,打破了日寇长久以来“不可战胜的神话”。

为了激励全国抗战,各大报刊争相报导115师的战绩,作为师长的林彪,自然是重中之重。

很快,林彪之名几乎家喻户晓。

就连蒋介石都在给朱德、彭德怀的贺电中说:

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征战。

年纪轻轻的林彪立此大功,心中也颇为自得。

他从这些战利品中,挑了一件日军指挥官的黄大衣,还要了一匹雪白,浑身无一丝杂毛的骏马,林彪称之为“千里雪”。

大雾行军、林彪中弹昏迷

虽然“平型关大捷”为全军注入强大的信心,提振士气,也让林彪成了抗日英雄。

但第二战区的指挥官阎锡山却有自己的算计。

他始终想在三个鸡蛋上跳舞(3个鸡蛋指的是蒋介石、共产党、日本人),因此并不同意林彪在他的地盘活动。

林彪没办法,只能在太原南部的洪洞县驻扎。

1938年1月,日军对晋绥军所在的临汾发起进攻。

晋绥军不敌,阎锡山带着部队仓皇撤退。

这也一下子就将我党腹地暴露出来,因此毛主席下令林彪率领部队进入陕甘宁地区作战。

阻止日寇过河。而阎锡山方面也开始与115师合作。

到了3月1日这一天,林彪骑着“千里雪”,带着部队往晋绥军19军驻扎的地方前进。

由于事先已经让人通知了晋绥军19军自己军队的动向,因此林彪并不担心自己会遭到晋绥军的袭击。

但他不知道的是,晋绥军19军虽然收到了林彪让人发来的电报,但并没有第一时间执行,向哨兵下达。

当时,日寇又刚好出没在晋绥军19军的附近,这就让哨兵王潞生时刻保持警惕。

而林彪在这一天又刚好身穿日寇的黄大衣,骑着脚下的“千里雪”。

初春的吕梁,有着“吕梁春多雾,闻声不识物”的说法——意思是早上的雾气很重,容易影响人的视野。

王潞生经过一夜的盯梢,本就有些疲惫,却没想到这个时候听到大雾中传来马蹄声和马嘶鸣的声音。

接着他就看到骑着“千里雪”,穿着日寇黄大衣的林彪。

由于重雾,他看不清脸,因此他想当然地就以为对方是日寇。

带着对日寇的愤怒,他没有犹豫,直接举枪射击。

一声枪响后,那人从马上掉了下来,王潞生心想:这回自己也算是立了功了。

之后就向上级汇报自己的“战绩”。

上级听到日寇来犯,也让人提高戒备,但同时上级也想到,昨晚刚通知今天八路军会来造访,怕不是“打了友军”。

想到这个可能,他赶紧带着王潞生来到哨前。

而林彪在中弹之后,后面的警卫、参谋等人都大惊失色,赶紧对林彪进行急救。

经过115师卫生所所长彭芸生的简单检查,子弹从林彪的右肺穿过,没有留在体内,但一些碎片还是留在了体内,他只能简单进行止血。

王潞生看到自己真的打到了友军,而且还是前段时间全国报刊争相报道的平型关大捷功臣——林彪,顿时傻眼。

此时的林彪已经昏迷不醒,被作战科科长抱在怀里。

晋绥军19军这边也知道这件事关系很大,因此都逐级上报,很快晋绥军总指挥阎锡山就收到了消息。

各方反应、主席:打得好

作为晋绥军的总指挥,阎锡山当然也知道自己的手下枪击了林彪,后果会有多严重。

他直接让人将王潞生和另外一名哨兵都绑了起来。

之后带着医官来到115师驻地给林彪会诊。

他的到来,让115师的干部战士们都很是敌视。

时任343旅旅长的陈光更是直接丢下一句:“陈光军务繁忙,就此告退”,就离开了现场。

而阎锡山则道歉道:

“百川(阎锡山的字)部署不力,出此事故,深感抱歉,特来负荆请罪,请将军们见谅。”

战士们觉得,自己提前知会晋绥军自己的动向,就不应该出这种意外才对。

因此他们纷纷认为是晋绥军的责任,要求晋绥军负责。

还是政委罗荣恒一再劝阻,才让战士们,没第一时间爆发。

阎锡山到来的时候,林彪还在昏迷不醒,阎锡山讨了没趣也就带着人回去。

第二天,王潞生和另一位哨兵就被人绑着送到了115师的营地,听候发落。

八路军在罗荣恒的指示下,给王潞生二人松了绑,交给警卫连看守。

出了这种事,在延安的毛主席自然一下子就得到消息。

但他却说:

“哨兵没有错,战时状态就应该保持警惕,这一枪,打得好!”

毛主席会这样说,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如此,日寇的进攻迅猛,稍有不慎就会损失惨重,哨兵保持警惕自然没有错。

此外,毛主席对林彪的举动,也是有着些许不满在其中。

他以为,林彪自从“平型关大捷”后,就有些“得意忘形”了,因此出言“敲打敲打”。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毛主席还是第一时间就让延安的医生出发前往治疗林彪。

到了3月5日,昏迷三天三夜的林彪终于在医生们的治疗下脱离危险。

而王潞生二人也提心吊胆了三天,一直在等待最后的结局。

林彪醒来后,工兵营营长王耀南就问他,要怎么处置王潞生二人。

林彪听完自己中弹始末后,也是忍不住苦笑道:

“没想到这次阴沟翻船了。处理什么,他们又没有做错,放他们去前线杀鬼子吧。”

说完,就让王耀南去放了王潞生二人。

王潞生听说林彪出言保住他们的性命,感动得就要去找林彪磕头,还是八路军拦住了他们。他们见不到林彪,就向传话的王耀南磕头。

王耀南让八路军战士带着一封信,将他们二人送回了晋绥军19军。

信中的意思大概就是让晋绥军19军,不要为难这两个哨兵。

事情结尾、林彪的大度

晋绥军19军见八路军如此大度,就更是自愧——军官们纷纷自发前来探望林彪。

而林彪却因为伤势过重,前线环境并不利于养伤,回到了延安疗养。

事情到这里基本就告一段落。

林彪对自己中弹一事,其实也是更多地埋怨自己,有人向他建议,可以趁机向国军索要一些物资赔偿。

林彪觉得哨兵没有做出什么事,是自己的原因,因此不好意思提出来。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在4月份,国军第二战区副司令卫立煌来到延安探望他。

按照国民党内的“习惯”,看望受伤的军官要“送礼”。

但卫立煌当时身上只有几百块钱,拿不出手,于是他就问林彪:

“有什么需要的东西,尽管说!”

林彪见卫立煌如此大度,就说:“部队缺弹药,俊如兄不如给我些弹药吧。”

卫立煌没有多想,直接就答应下来。

一个月后,他亲自带着100万发子弹,25万枚手榴弹和180箱牛肉罐头送到了林彪的手中。

这也让林彪不禁感慨: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伤得意外,不想反而有了这么些意外收获!”

但如果给林彪再来一次的机会,大概他怎么也不会想再来一次了。

这次伤给林彪带来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在延安治疗时也并不理想,最终被送到了苏联接受治疗。

而林彪也因此脱离了抗战时的中国,成为斯大林的座上宾。

不然,料想“军神”的他,在抗战时期还会留下更多辉煌战绩。

说对哨兵不生气,那显然违背了常理。

但林彪最终选择了宽恕,还是因为他对事不对人的性格。

这个性格,不仅是对小自己很多级别的哨兵,就算是面对自己的上司,面对毛主席,同样如此。

解放战争时期,林彪终于从苏联回到了国内,他被毛主席派到了东北这个地方进行革命。

出关的时候他带着的部队只有11万,后续又来了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

而在三大战役的时候,他率领的东北野战军已经有百万之众——这就是林彪的能力。

在这段时期,他与毛主席有过多次“争吵”。

据曾为毛主席服务的一位同志所说,林彪曾与毛主席多次争吵。

毛主席会说:“你这娃娃,你知道什么?”

林彪听到这种话,并不会沉默,而是反驳说:“你知道我知道?

你只是听说,我是在前线亲眼见的!”

每当这个时候,毛主席就会冷静下来,认真分析林彪给的意见。

时间久了,毛主席对林彪的性格就摸得很清楚,他知道林彪这个人是对事不对人,如果事情错了,林彪就会说:“不是那么回事。”

之后就开始说自己的观点。

在解放战争的时候,他们两人也曾有过争吵,最终的结局不是林彪迁就毛主席,也不是毛主席顺从林彪,而是哪一方对就听哪一方的。

或许也正是这种性格,林彪才能成为十大元帅之一吧。

晋绥军哨兵的一枪,差点让林彪丢了性命。

而这一枪也让林彪从“平型关大捷”的胜利中清醒了许多,这也难怪毛主席会说:“打得好!”

毛主席的话并不是将帅不和,恰恰相反,他们都知道这一枪“打得好”、“打得对”。

也正是有这样的一代领导人,才有了今日美好生活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