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张国焘回忆:翻雪山过夜时,为了让我睡好,伤兵忍住疼痛不敢呻吟

2022-10-28 17:05:04

1932年12月17日,张国焘带领的红四军奉命翻越大巴山,一路上狂风大作,雨雪交加——冰渣子不停地往脸上拍打,寒风使劲地往鼻孔里钻,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脚上如同灌了千斤铁般寸步难行,而战士们相互扶持着,一步步地往前走,即使脚底被冻出了裂口,伤口上占满了雪粒,每走一步都疼得要死,也没有停下来。

到了晚上,山上仅有两间小破屋成为了难得的住所,只有重伤患者才能睡在里面,其他所有人都要露宿雪地。

但是伤员们,一致认为张国焘作为全军首领一路上忧思劳累,应该和他们一起睡在屋子里。

架不住士兵们的热情邀请,张国焘便和他们一起挤在屋子里睡觉。

晚上的温度异常严寒,冷风时不时地吹进屋子里,直往伤口上呼。

大家疼得睡不着觉,却死死地咬住下唇,握紧拳头不让自己发出一点声音,更不敢轻易翻身,因为怕打扰到张国焘的休息。

多年后,流落异乡的张国焘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仍对战士们的爱护之情感动不已。

那么,张国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后来,又为什么会被开除党籍?

又是怎样流落海外的呢?

张国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张国焘出生于光绪年间一个官宦世家,家境优渥。

他十九岁就考上了清华大学,读书期间经常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算是比较知名的进步人士了。

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这场由学生带头发起的反封建爱国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张国焘也在第一时间加入起义,因为文才出众被任命为演讲部部长。

经常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讲,一时风光无限。

后面又结识了李大钊,两人关系甚笃——李大钊既是他的老师,也是他的引路人。

据说当时他能成为中共代表,多亏了李大钊的极力推荐,虽然张国焘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是为人十分自傲小气。

那时他已经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了,而毛泽东只是一个小小的图书管理员。

两人初见时,毛泽东主动伸出手,热情地说道:“我是毛润之”,而他只是淡淡地撇了毛泽东一眼,就继续跟李大钊继续讲话。

时隔多年,毛主席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总是自嘲道:“张国焘那时根本瞧不上我这个从乡下来的。”

1927年,蒋介石带头叛变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共产党遭到了惨重的打击,也意识到了在政治斗争中掌握军权的重要性。

7月中旬中共政府召开会议,制定了“民众武装暴动的新政策”和土地革命方针,之后又派周恩来等人前去打头阵,做好南昌起义的准备工作。

虽然张国焘在会上表示赞同,但是仍对南昌起义感到担忧,他害怕一旦失败,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将付诸东流。

后面中央又派张国焘去指导工作,但是他本就对这次起义没有信心,又怕到时候失败了会祸及自己,便百般推托。

众人又十分坚持,就这样张国焘不情不愿地前往南昌。

一到组织点,他就对众人说:“我是来看看具体情形,然后再跟你讨论一下是否要发动起义。”大家目瞪口呆地看着他纷纷说道“有什么好讨论的”——面对众人的质问,他说道:“为什么不能讨论?”

恽代英怒怼道:“为什么要等你来讨论,这件事情之前中央开会时就已经定下了,现在南昌起义一切准备就绪,谁要敢组织南昌起义,动摇人心,就打倒谁。”

看着恽代英坚决的眼神,张国焘只得妥协道:“这件事情,稍后再议吧……”

众人也没有在意张国焘的话,继续安排布局起义行动,周恩来等人也赶往了前线,张国焘则在后方留守。

就算是这样,他还是不死心,为了阻止起义爆发,先后发了两封电报给前线说:“起义还需商议,不管如何等我到了再决定。”

周恩来看到这两封电报时,生气地拍着桌子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又果断地和其他委员说道:“起义绝对不能停止,一切都按照计划执行。”

两天后,张国焘终于赶到了南昌前线,他一到就立马召集所有人开会,那时距离起义的时间越来越近,大家都有很多要务在身,所以对他召开的会议显得极为不耐烦。

会上,张国焘歪曲了中央的指示,他说:“国际来报说,这次起义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不能发起暴动……我是奉中央之命来和大家讨论这个话题的。”

李三立直接被气笑了说:“哈,什么都弄好了,为什么我们还要重新讨论呢?”,周恩来说道:“我们一定要干!”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起义不可以推迟,更不能延迟。

看到大家都极力反对,张国焘执拗地说道:“这是国际代表和中央的意见。”

听到张国焘再次甩锅给中央。

一向好脾气的周恩来,用力地拍了一下桌子,站起来生气地说道:“这可和当初中央交代我的不一样,既然如此,那我不干了。现在立马辞职,回汉口老家去了。”

周恩来的请辞将矛盾激化到了极点,大家七嘴八舌地谴责张国焘。

就这样吵了几个小时,最后还是没得到最终的定论,只是将起义推迟了一日。

但是张国焘的做法显然激怒了众人,谭平山气得想杀掉他,还专门去找周恩来请示,在周恩来的极力劝阻下,张国焘才躲过一劫。

不久之后,周恩来等人又召开了一次会议,张国焘仍旧如之前一样极力阻止暴动,但是这次他却彻底失败了。

会议不仅明确了起义时间,还直接否决了他的提议。

8月1日黎明时分,枪声响起,打破了凌晨的寂静,在经过漫长而激烈的战斗后,南昌的城门被起义军撞开了,鲜红的旗帜在城头缓缓升起。

战士们不断欢呼着“起义成功了,我们胜利了”,而张国焘因为扭曲党的旨意,企图阻止南昌起义,不仅被降职,还被调离了党中央。

1932年,根据地第四次围剿失败,红四军只得向西迁徙,当时徐向前认为先将主力军拉出去,然后再采取迂回战术,慢慢打回根据地。

虽然张国焘表面装得极为赞同,但是心里有着自己的私心,他想带着红四军重新找一个地方作为根据地,然后再建立一个中央。

所以红四军到底要转移到哪里,他自己心里是没底的。

几经辗转后,红四军的兵力差不多损伤了一半,军中怨声不断,张国焘才决定向川陕地区转移。

渡过汉水后,就到了陡峭险峻的大巴山。

翻越大巴山

当时正值严冬,当地村民听说他们要翻越大巴山都说“简直是不要命”,但是经历过枪林弹雨的红军怎么可能怕这些。

大家相互搀扶着,向着山顶出发,一路上风裹着雪,不停地拍打着他们,寒冷的天气慢慢地蚕食着他们生命的温度。

坚硬冰滑的地面使得很多人脚底磨出了冻疮,脓水流出来后又被冻住了,每走一步都如踩在刀尖。

而且这次的计划并没有做好准备,御寒衣物,治伤的药通通都没有,大家只能抵着寒风,忍着剧痛,还要承受着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继续向前。

很快天就黑了下来,大巴山上只有两间小破屋,而红军又有这么多人。

于是规定,只有伤员才能住进屋子,其他人包括张国焘在内一律露宿。

但是伤员们认为:张国焘作为全军首领应该同他们一起住屋子。

在士兵的强烈要求下,张国焘才住进了屋子。

晚上,伤兵们因为伤口发炎,疼得生不如死,却不敢吭一声,怕打扰到张国焘的休息。

多年以后他在撰写回忆录的时候,提及此事时仍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但是事实证明,张国焘还是辜负了战友们的厚爱。

1935年,毛泽东带领部队走出草地后,党中央便立刻召开会议,讨论该如何处置张国焘。

有人提议直接开除他的党籍,毛泽东说道:“虽然张国焘身上已经没了共产党的气节,但是他手上还掌控着红四军呢!要是把他开除了,我们就没有文章可做了。”

于是就决定,等张国焘与大部队会合后再做打算。

张国焘这边,带领红四军在四川站稳脚跟后,在北部自行成立了中央政府,自封主席。

不仅如此,他还自己出台了(决议),宣布单方面开除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职位,使得当时的红军处于分裂状态中。

毛泽东继续带兵长征,花了一年的时间,走过十一个省份,翻过千山万水,终于成功与陕北红军会师。

而张国焘带着红四军一直在川康兜兜转转,不仅没有创立一番伟业,还吃了不少苦头。

就在这个时候,林育英回来了,他既是毛泽东的支持者,也是张国焘的朋友。

于是中央便派他去劝说张国焘,在他不断地说服下,张国焘不得不取消他自立的中央,然后率领部队与陕北红军会合。

1936年12月,张国焘终于带领到达陕北保安,成功与大部队会师,毛泽东还专门去迎接他,并发表了热烈的演讲。

1937年3月27日,中共中央专门召开了大会,来批评和处置张国焘。

张国焘虽然内心极为不满,但是还是做了检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后来,他被调到陕甘宁边区担任副主席,虽然表面装得十分顺从的样子,但是内心一直愤愤不平。

为什么会被开除党籍?

1938年4月4日,是每年一度祭拜黄帝陵的日子,国共双方汇聚一堂。

张国焘作为陕西甘宁区代表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但是他一到黄帝陵就偷偷去找国民党西安区主任。

等到活动结束以后,张国焘跟随行人员吩咐自己还有点事情,让他们先走。

等到人走光了,转头就上了国民党的车。

1938年,张国焘赶去武昌拜见蒋介石,一见面他便说:“兄弟在外糊涂多年”,上来就跟蒋介石表忠心。

对于他“弃暗投明”的行为,蒋介石满意得不得了,直接吩咐戴笠给张国焘备好一切。

先是专门在武昌买下了一座小洋房作为张国焘的住所,又派武昌警察局的人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可谓是周到细致。

张国焘叛逃后,党中央一直都试图挽救他,多次派人去劝说他,但是正春风得意的张国焘根本听不进去。

见张国焘态度坚决,党中央也彻底放弃了,并于4月18日开除了张国焘的党籍。

1938年9月,张国焘被调到重庆国民党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做研究员,虽然名头听着“高大上”,但其实就是让他去训练专门对付共产党的间谍——可见,他也没有受到蒋介石的器重。

但是张国焘觉得自己大展身手的机会来了,直接向戴笠提出来“策反八路军一二九师”,还拍着胸脯说:“一二九是由红四军改编来的,我之前一直掌管着红四军,有一定的号召力。”

简直可笑至极,先不说因为他的错误和野心害死了多少红军战士,就他背叛共产党,还变成了国民党对付共产党的工具这一点,已经是罪无可赦了,哪里有号召力可言。

所以策反计划失败了,戴笠当时火冒三丈,直接将他叫到跟前来,把他骂得狗血淋头,又撤销了他的一切待遇,从此不受待见。

张国焘不甘心,又加入了国民党中统特务组织,恰好这个组织的领头人也是北大毕业的,两人那是一见如故啊。

立马就安排他做“对共斗争”的设计委员,但中统里的很多人都对他“走后门”的行为十分眼红。

不仅背地里骂他是叛徒,也经常明面上说他是“笨蛋”、“废物”,拿他被戴笠辱骂的事情来调笑。

张国焘自己在“对共斗争”方面也没有什么好点子,他所掌握的共产党机密早就过时了,毫无价值可言。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就像是国民党圈子里的闲散人员一样。

1946年,张国焘好不容易升级成了江西分署署长,结果当时负责管理江西的主席居然是王陵基。

当年张国焘带着红四军入川时,将王陵基打得落荒而逃——为此,王陵基还差点被国民党枪毙,最后被撤职,关了几个月的禁闭才免去一死。

从此,这件事情就成了王陵基的心头的奇耻大辱。

现在张国焘居然主动送上门,那他肯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好好折磨一番。

在王陵基的刁难下,张国焘屡屡受挫,干了两个月就干不下去了。

直接辞官退隐,移居上海生活。

又是怎样流落海外的呢?

成为普通老百姓后的张国焘还不消停,用自己的积蓄创办了一家报社,还在报纸的发刊词上写下了“讲实事,说实话”这样的语句。

结果发出来的文章不是在贬低共产党,就是给国民党帮腔,所以销量惨淡——才开了没多久就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

1948年,中国解放军强势出击,将国民党打得节节败退眼见国民党大势已去,那些党政要员纷纷举家迁移台湾地区。

张国焘自知罪孽深重,自然也想跟着逃亡到台湾,但是当时从大陆去台湾的机票是一票难求。

他又去找毛人凤帮忙,毛人凤却说:“反正你之前也是共产党的成员嘛,他们也不会拿你怎么样,不如留下来与党国共存亡,到时候还能当我们的内应。”

因为早在此前,蒋介石便指示过,最好不要让中共叛徒跟着一起去台湾。

回去以后的张国焘忧心忡忡,他自然是不相信毛人凤那些鬼话的,于是又去四处找关系,求神拜佛地终于搞到了去台湾的机票。

到了台湾以后,张国焘的处境更是艰难。

身在异乡,举目无亲,一切只能靠自己了。

经过四处奔走,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所房子,结果才住了没多久,就被强行征收了。

他气冲冲跑到行政局理论,还大闹一番,结果根本没人理他。

尽管他还满心幻想着为国民党效劳,但是国民党早就遗忘了他。

毕竟战争已经结束了,他更是没什么利用价值了。

房子被占了以后,他又举家搬到香港,但日子并不好过。

祸事连连加上失业,彻底压垮了他,他开始后悔,于是又写信给中央政府,先是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悔过,又提出想要重新回到党组织继续效劳。

在收到张国焘的来信后,中央政府说想回来可以,但是必须先写一份深刻的自我检讨,来表示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

张国焘觉得难以接受,便作罢了。

1966年,张国焘得知子女在加拿大发展得很不错,又带着妻子前往加拿大去投奔,但是到了才知道子女的处境也有些困难。

便搬进了加拿大免费的养老院,因为根据加拿大的规定,65岁以上的老人是可以享受免费的养老救助的

但是养老院的环境很差,破旧狭小,老人多,护工少,张国焘只能和另外一个老人挤在一张床上睡觉,终日在这个小地方蜗居着,就这样度过自己的后半生。

1979年12月初,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张国焘安静地走了。

第二天早上被人发现时,身体早就凉透了。

他走后,几个儿女根本凑不出丧葬费,还是中央得知情况后,特地拨了3500美元过去,作为处理后事的费用。

1979年12月5日,张国焘被下葬在多伦多公园的公墓中,他波涛起伏,功罪交织的一生也画上了句号。

有人是这样评价他的一生的:国破家亡挺身立党,有始却无终,已辩忠奸留史册;涛惊浪骇分道扬镳,将功难补过,非凭成败论英雄。

不知道他将死之际,回望自己的一生,有没有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懊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