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第一批留法的中国艺术家有多厉害?

2024-02-26 17:05:03

或许你已经知道:中央美术学院的首任院长是徐悲鸿,中国美术学院的首任院长是林风眠。

那么,你知道这两位对近现代中国美术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他们都曾经留学法国吗?并且,他们都是第一批旅法的中国艺术家,都曾在巴黎的高等美术院校求学。回国之后,徐悲鸿和林风眠,居一北一南,都成为了优秀的艺术家和教育家。


其实,上世纪初的法国是世界艺术的中心舞台,中国有不少艺术家留学法国。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第一批留法的艺术家究竟有多厉害?



图 | 留法学生合影 | 来源于澎湃新闻
徐 悲 鸿

1919年,徐悲鸿留学法国,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弗拉孟画室。他受到新古典主义画家达仰的影响,非常注重素描、比例的正确,追求画面的写实与和谐。



图 | 徐悲鸿《自画像》 | 来源于澎湃新闻


1927年回国后,徐悲鸿长期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并积极倡导写实主义。他的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等。从题材上来说,徐悲鸿偏向于宏大的历史画题材,比如《愚公移山》取材自民间耳熟能详的故事;《九方皋》取材于《列子》所载的“九方皋相马”;《田横五百士》则是取材于《史记》。


《田横五百士》是以《田儋列传》为题材内容,徐悲鸿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景,画面中的人物都是以徐悲鸿本人和其熟人为模特,黄衣人即徐悲鸿,其余的都是他的亲属、学生和朋友。


这幅大型历史画的缘起是徐悲鸿受到清代词人蒋敦复的启发,后者在《咏田横五百英雄》中叹“海云岛树郁苍苍”,于是徐悲鸿试图创作一幅画来体现“人人有殉义之气”的“沉郁”格调。



图 |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 现藏于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在中西融合的思想下对中国人物画进行改良,讲求艺术形象的塑造要符合客观形象的真实性,在美术上坚定不移地选择写实主义,认定素描写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并且将朴素的写实主义贯彻在自己的创作和教学当中。


作为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都对中国美术的现代发展有重要影响。



图 | 徐悲鸿《骑虎财神像》 |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林 风 眠

同样在1919年,林风眠通过留法俭学会赴法。他先是在第戎美术学校,后来也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柯罗蒙工作室。


1926年回国后,林风眠先在北京任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后于1928年在杭州西湖创建国立艺术院并任校长。


林风眠的油画代表作有《人类的痛苦》《悲哀》等,但他艺术转折的分水岭是在1938年,这一年林风眠开始潜心中西调和的彩墨画实验——也就是后来大家所熟悉的“林风眠仕女画”风格。



图 | 林风眠《红颜将军单片图》 |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 | 林风眠《仕女图》系列 |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林风眠尝试运用所学调和中西,既努力使中国画的“意境、神韵和情趣”统率画幅,又努力汲取西方现代主义从形到色的经验成果,从而赋予水果花卉、山水禽鸟、仕女神话等传统题材一种独特的面貌,为中国绘画的现代推进提供了另外一种艺术视觉。





刘 海 粟

刘海粟17岁时便参与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这一时期他的代表作有《北京前门》《北京雍和宫》等。


到1929-1931年,刘海粟受学院指派赴欧洲各国考察艺术时,他已经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是作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艺术访问学者前往法国学习的。



图 | 刘海粟创办的《美术》杂志封面(1920年初版)| 来源于刘海粟美术馆


“到达欧洲后,刘海粟立即钻进了艺术殿堂中,如饥似渴地欣赏一幅幅西方艺术名作。除了向傅雷学习法语,每天到卢浮宫临摹名作,还在格朗休米亚画院选修人体和速写课,晚上回到住处,还给《申报》写‘欧洲随笔’。”(引用自刘海粟美术馆)



图 | 1930·刘海粟《雨后比利时鲁汶圣比得教堂》 | 现藏于刘海粟美术馆


刘海粟在欧洲参加过数次展览,在法国受到欢迎,创作热情也被激发出来,这一时期他创作了不少油画作品。


由于他深受凡高的影响,创作了多幅《向日葵》,他笔下的《向日葵》也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热烈的激情,如同即将从瓶中迸发出来。



图 | 1930·刘海粟《向日葵》| 来源于刘海粟美术馆


1931年,刘海粟回到了上海,并写了《东归后告国人书》,汇报了欧游考察的情况,并提出建立国家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和改革美术学校学制等建议。《欧游随笔》在《申报》登完后也结集出版。他在欧游时创作的作品也陆续在上海、南京展出,参观者达十余万,各界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颜 文 樑

1928年,颜文樑奔赴法国,也进入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他在法国期间勤奋地创作写生油画,并且曾与刘海粟一起赴意大利考察。


1931年回国后,颜文樑全力主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颜文樑早年代表作有《画室》《厨房》和《肉店》,是1920年粉画材料传入中国后他试作的粉画,其中《厨房》一画还在1929年获得法国春季沙龙荣誉奖。



图 | 1920·颜文樑《厨房》 | 来源于澎湃新闻



图 | 1929年,法国国家沙龙画会荣誉奖证书 | 来源于澎湃新闻


留学期间,颜文樑不反对任何派别,只求画得真实。他在意大利画下了《威尼斯圣保罗教堂》等一批代表作,造型自然,外光色彩变化丰富,自然地融入了印象主义的光色成就。



图 | 1930·颜文樑《佛罗伦萨广场》 | 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


颜文樑归国后创作了许多以中国地方风貌为主题的风景画,上海的外滩、复兴公园,杭州的六和塔,苏州的虎丘……



图 | 1959·颜文樑《国庆十周年》| 来源于中国美术学院



图 | 1953·颜文樑《上海外滩》 |来源于澎湃新闻

颜文樑强调“真善美”是艺术家追求的核心,认为“真”是“善和美”的基础,并且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其思想,终生致力于中国美术教育。他所开创的“中西并举 别立新宗”的理念,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思想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颜文樑——被称为“四大美院校长”,他们不仅是优秀的艺术家,学习和融合中西美术经验;同时还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们将巴黎美院的教育经验带回国,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因美术创作和美育实践兼而有之的突出贡献而享誉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