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品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感受离别的深情厚谊以及豁达胸襟

2023-12-03 17:05:03

在漫长岁月里,中华民族创造了世界上极其丰厚、极富滋味,极有光彩的文学艺术资源,并且以名篇的方式凝聚精华,脍炙人口,世代流布,成为与这个民族的生命历程中梦魂萦绕、筋肉难分的不绝的血脉。

历代文学名篇是文化精神极为深刻、极有特征、极其精美的聚光点。历代文学名篇都载之典籍,流为名言、名篇,以其言简意赅的方式,成为中国人千古传诵的处世、论学、为人的精神支柱。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

下面就让我们品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感受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深情厚谊以及豁达胸襟。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唐代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朝着名学者王通(文中子)的孙子,父亲唐朝官吏王福畤。 中国唐代文学家、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童年聪明好学。传说六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应举对策,取得高等,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授朝散郎。

唐高宗干封元年(666年)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修撰,两年后因戏作《檄英王斗鸡文》文,触怒唐高宗,被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guo)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获罪除名。他的父亲王福畤也受到牵连,被贬到南方远地任县令。上元二年(675年)他去看望父亲,次年返,渡海落水,惊悸而死。

有学者研究认为王勃并非溺水而亡。从王勃随父迁回内地作《游冀州韩家园序》《三月伤己祓禊序》,以及王承烈写于文明元年(684年)的祭奠王勃的祭文等推测,王勃应卒于文明元年,时年35岁。

王勃是“初唐四杰”中最杰出的一位,兼擅诗文,诗风清丽俊爽,时挟苍劲、悲凉之气。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

初唐四杰之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感受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深情厚谊以及豁达胸襟。

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释义: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白话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

创作背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这座诗歌革新发展的高峰是以王勃为代表的初唐四杰开始的。初唐四杰的作品反对唐初的六朝浮艳诗风,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六朝之绮丽,质朴雄浑,情感真挚,使人耳目一新。这种诗风由此成为盛唐诗坛的主导风格。

全文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意在劝勉友人不要在离别之时伤感。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音节铿锵,堪称送别诗中的经典,千古流传。

首联(一、二句)对仗,描画出发之地与所去之处的风貌,含有送别之情,韵味深沉。诗中不直说离别,而是通过两个地方的山川形势描写,展现壮阔的境界。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颔联(三、四句)中求官漂泊是一重愁绪,客居话别又是一重愁绪,这两句是说离别的原因。颔联应对仗,但这里以散调相承,对偶不求工整,这既是初唐律诗格式未严的特点,更是情感所至,内容重于形式的体现。

这位姓杜(少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颈联(五、六句)是千古名句,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深情,把全诗升华到一种美学境界。境界宏大,情感豪迈。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永恒不变,无处不在,所抒发的情感乐观豁达。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尾联(七、八句)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最后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又说:"忧思成疾,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勉慰友人,并表达诗人的襟怀。不要像女子一样临别伤感,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全诗一洗送别诗的悲凉凄怆,而表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鼓励友人不为远别而悲伤,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这首诗虽为送别诗,但却无离别的伤感愁绪,胸襟开朗,清新豪放,体现了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品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这首诗以壮阔的视野和昂扬的情怀,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深情厚谊,以及离别时的豁达胸襟。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离别的悲壮情感。在诗的开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诗人和友人已经离开了城市,风烟中看见了远处的渡口。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场景,同时也以壮丽的自然景象衬托出离别的悲壮情感。

其次,诗人通过表现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展现了离别的深情厚谊。在诗的第二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表达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既包括了对离别的伤感,又包括了对彼此的牵挂和关心。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性化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最后,诗人通过表现乐观豁达的情怀,展现了离别时的豁达胸襟。在诗的第三、四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乐观态度。他认为,只要彼此心中有对方,即使天各一方也不会感到孤独。这种乐观豁达的情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让人感受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

总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充满人性化和情感化的诗,它以壮丽的自然景象、深厚的情感和乐观豁达的情怀,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深情厚谊和离别时的豁达胸襟。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人生哲理的价值。它启示我们:在面对离别和失落时,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和豁达的心态,珍惜眼前的友情和人脉,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品读经典、领悟圣贤、修身精进、广结善缘,欢迎加入“中国历代文学名篇经典品读汇”,开启文学名篇品读的修身之旅,自助助人,自立立人,自觉觉他。诵读、感悟、分享;觉察、精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