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说“大篆”

2023-09-03 16:58:00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统一文字的工作交给了李斯,李斯把当时的文字,重新规划、整理后发明了小篆,有了小篆中国便有了第一次统一的文字。

小篆主要是在周宣王时流行的《史籀篇》的基础上,对文字进行简化、增减,发明小篆时并不叫“小篆”,而是叫“秦篆”,小篆是秦之后定名的,为什么定名小篆?何时而定?现在不得而知。

邓石如大篆《阴符经》局部

大篆是小篆的上游,也就是说小篆之前的所有文字,广义上都可以称为大篆。

大篆何时有的?据说是夏朝伯益所创,伯益和大禹是一起治水的“同事”,距今将近四千年。中国现今发现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伯益发明的文字,是不是和甲骨文类似,因为没有实物,不好忘加评论。

从伯益发明大篆到秦朝李斯发明小篆,大约相隔一千六百多年,这一千六百多年的大篆发展史,大约经过了几个过程:刻在石头上、刻在玉上、铸在青铜器上,以及“篆”在竹帛上。这个“篆”在古意中,可以指“刻”,也可以指书写的“书”。

国宝重器 散氏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散氏盘》拓片局部

大篆从朝代上经历了夏、商、周三朝,特别是到了周朝的中后期,各国有各国的文字,各国有各国的读音,这个时候的大篆已经很混乱了,一个字出现了几种、甚至十几种的写法,各国之间的文书,相互看不懂的现象非常普遍。

大篆到底有多少个字?有多少种字?因为年代久远,加之秦朝故意销毁和破坏,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了。现在只知道早期的大篆,是刻在石头上或玉上的,如果把甲骨文、青铜器铭文都包括在内,那就是刻在石、玉、龟骨、牛骨和铸在青铜器上的。

大篆铭文毛公鼎注释对照(局部)

现在仍保存比较完好的大篆有哪些?主要有石鼓文、青铜器铭文,青铜器铭文也叫金文、吉金文字、钟鼎文,因为青铜器最重要的礼器是以鼎为代表,乐器是以钟为代表,所以称钟鼎文。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并在市场上流通的那个时代的大篆,除了博物馆里的原件之外,主要是一些拓片,比如石鼓文拓片、散氏盘拓片、毛公鼎拓片、司母戊大方鼎铭文拓片等等。

大篆《金刚经》局部

大篆随着时代的发展,同样在不断地改变,他在改变的过程中,主要呈现出这么几个特点:一是文字变得更多;二是字形有的变得简化,有的变得更复杂;三是逐渐逐渐文字开始相对统一。

大约在公元前828年至公元前728年,周宣王命太史编篆了一本《史籀篇》,这本书共有十五篇,主要用于儿童识字。古人有人认为是一个叫“籀”的太史所写,其实这个“籀”并不是指人名,而是指一种“书体”,也就是说,这本书,在之前文字“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然后当作教科书来推广。

《史籀篇》的意义就是让更多的学子,学习一种经过官方认可且相对统一的文字,这对今后文字的统一起到了尝试性的作用。

秦石鼓文

石鼓文 北宋拓

史书称《史籀篇》是“籀箸大篆十五篇”,箸:筷子,就是指用像筷子一样的竹条,蘸漆在竹片上写了这本书,《史籀篇》的部分内容现今还可以读到,但周宣王时第一版的《史籀篇》早就荡然无存。据说这本书有3000字左右,现在只剩二百多字。

有人把《史籀篇》定义为真正的大篆,这样定义也有道理,因为《史籀篇》之后,大篆的写法在官方的推动下不再“百花齐放”,而是有了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但这种现象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强有力的长期执行,因为周宣王是西周时代最后第二个的帝王,他不是秦始皇,既没有强力推进的决心,更没有能够长期执行的土壤。

吴昌硕 寿 (大篆)

总体而言大篆就是这样,有的笔划简单,有的笔划复杂,仿佛和夏、商、周那段历史的发展类似,有社会相对单一平和的时候,也有纷争复杂的时候。

历史上谁的大篆写得最好? 说不清,因为大篆主要是刻、铸和“箸写”,而且不留姓名,无法知晓。大篆在现今的国内外仍然有许多人在书写,主要群体是书法爱好者和篆刻爱好者。

现代人写大篆书法,从严格意义上讲,优劣也不太好判别,因为书写的工具完全发生了变化,过去是刻铸,现在毛笔、宣纸,篆刻印章亦是如此,优良好坏的更多成份看刀功、创意、趣味和金石气息,几乎没有人会较真字写得是不是一定正确、准确。

张震 读书乐

*作者简介:张震,独立文人画画家,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喜欢独立思考、写作、画画,避热闹,轻粉华,忌悖德,不向往混的好,只想平和平静地与纸笔交朋友,南山种豆,东篱采菊


贴主:yy888于2023_07_03 21:40:11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