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中国古代茶画:唐-清历代茶画简述

2023-06-22 17:01:34



茶画,目前并无统一的定义。青牛君认为,凡是以茶、茶器具、茶人、茶事等含有与茶相关元素为题材的绘画均可称为茶画。有些绘画画面虽然与茶无关,但题跋为茶诗或与茶、茶器具、茶事有关的,也可归入茶画范畴。

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传说中国茶始于神农。地方志着作《华阳国志》为最早出现茶的正史,记述武王伐纣,川、云、贵一带将茶叶等物贡于武王,以此计算,中国产茶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一号墓出土了一幅帛画,据考证为《敬茶仕女图》,其内容为汉代皇族烹煮饮茶的场景,距今约2100年。若然,《敬茶仕女图》当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茶画。

青牛君相信唐之前的茶画应是零星存在的。因缺乏实际样本和资料,本文茶画简述内容由唐朝开始,至清朝结束。
唐(618-904)

伟大的陆羽经过长达26年的考察研究,于780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着《茶经》,系统论述了茶叶的源流、发展、采造技术以及饮茶、茶器具、茶人茶事等茶文化相关各方面,开创了中国茶文化和茶道。

唐朝以茶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数茶诗最盛,产生了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等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篇。从现存的茶画看,主要是以写实手法反映唐代贵族及僧侣生活。这与当时茶叶产量低、价格昂贵、主要流行在上层社会和寺庙中相一致。

调琴啜茗图 唐 周昉

周昉的《调琴啜茗图》,画面重点为调琴女子。画面左右各立一奉茶仕女。画中人物体态丰腴,衣着华丽。虽历经千年画面略显斑驳,但仍可感受到大唐气象。唐代堪称我国历史上的贵族时代,将饮茶与调琴并置,可见茶在其娱乐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宋(960-1279)

如果说唐朝陆羽以一部《茶经》开创了中华茶文化的先河,宋朝可以称为中华茶文化的第一个巅峰。苏轼为代表的茶诗、刘松年为代表的茶画都成为流传不朽的作品。

宋代宫廷茶事,与唐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到了宋徽宗赵佶,不仅撰写论茶专着《大观茶论》,还亲自绘制了《文会图》,气度恢宏,真实反映了当时宫廷茶会的盛象。

文会图 宋 赵佶

宋朝与唐朝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饮茶不再仅局限于宫庭、贵族和僧侣之间,茶叶走入了民间。南宋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斗茶图》。两幅画都再现了民间斗茶的情景。市井生活与文人审美情趣融为一体。

茗园赌市图 宋 刘松年
元(1271-1368)

元朝为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当时社会生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茶叶生产也陷入低迷。反映在茶文化上,繁琐精致的宋代饮茶方式逐渐向简约朴实转变;反映在艺术家们身上,则是面对民族矛盾冲突所产生的归隐心态;反映在茶画上,则是出现钱选、赵原等相当数量陆羽、卢仝等唐人烹茶题材的作品,一方面是面对亡宋追思盛唐气象,一方面借此塑造洁身自好的茶君子形象。

卢仝烹茶图 元 钱选
明(1368-1644)

明朝朱皇帝来自民间,深知底层民众疾苦和社会稳定的隐患,因此,废除龙团凤饼,改奢华繁复的紧压茶为散茶,这也是“唐煮宋点明冲泡”的由来。明朝严酷的统治,使得文人艺术家们多将饮茶视为精神寄托。明朝时出版茶书的数量为历代之最。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号称“吴门四家”,四人均有经典的茶画传世:沈周《汲泉煮茗图》;文徵明《惠山茶会图》、《林榭煎茶图》;唐寅《事茗图》、《卢仝煎茶图》;仇英《松亭试泉图》、《煮茶论画图》等等。这一时期的茶画名作还有陈洪绶的《闲话宫事图》及《停琴品茗图》、丁云鹏的《煮茶图》及《玉川煮茶图》、钱谷的《惠山煮泉图》等。

林榭煎茶图 明 文徵明

明朝成为宋朝之后,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二个巅峰时期。
清(1636-1912)

清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起于少数民族,在文化统治方面手法严酷。因此,艺术家们的茶画风格延续了明朝文人画的画风,盛行水墨写意画。多以山水寄情,松竹明志。

清代茶画有钱慧安《烹茶洗砚图》、吕学《茗情琴意图》、黄慎《春夜宴桃李园图》、金农《玉川先生煮茶图》、王翠《石泉试茗》等。

烹茶洗砚图 清 钱惠安

从以上历代茶画简析,中国古代茶画作品经历了唐朝初创期,宋、明的巅峰期,到清朝逐渐衰落。但从历代茶画发展脉络看,茶画从唐以写实为主,逐渐向精神象征过渡和发展,最终使其成为中国画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