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如何看懂抽象艺术?

2023-07-14 17:00:27

这是毕加索90岁之际的自画像。


这是毕加索50多岁的画作。


《哭泣的女人》

而早在15岁时,毕加索的作品就已在马德里参展并获得赞誉。

《科学与慈善》

有的人可能会问,怎么越画越回去了?对此,毕加索有话要说——

我花了4年像拉斐尔一样画画,

却花了一生像孩子一样画画。

像个孩子一样去自由地画画,正是抽象艺术的最终目标——

全新的表达自由。

15世纪,透视法的出现让舞台空间的幻象更加逼真,为幻觉主义或“现实主义”的革命性发展创造了可能。技法要求艺术家协调画中的所有元素,让观赏者相信自己正处于图像场景前的某一处。

现代艺术家对此say no:印象派画家把颜色从透视空间中分离出来,试图创造仅由颜色构成的光域之感;立体派艺术家用交叠的平面创作了一个新的绘画空间,朝着观赏者向前移动,而非向虚拟的深处后退;抽象派艺术家在非透视绘画模型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自己的模型……


当艺术家不再使用固定视角,观赏者的视角也将得到解放。我们的目光可以在画作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甚至到画作深处漫游。由此,我们不妨再度回顾去年为人津津乐道的画作挂反一事,且不说正确方向尚无定论,当我们解放视角,画作原来的正反是否还重要?


《纽约城1号》,1941,蒙德里安,现藏于杜塞尔多夫K20博物馆

抽象艺术的共同点是事物都被释放,以其本质形象呈现:几何形状、纯粹的颜色、画家的运笔、可辨认的意象。也因此,要想看懂抽象艺术,触及其本质,最直接的方式是—— 抓住主题。

抽象艺术不仅仅是形式,梳理抽象艺术也不只是对形式更迭的记叙,更是艺术家对社会、政治和文化变迁作出的一系列反应。今天推荐的这本《如何看懂抽象艺术》(原名Abstract Art: A Global History),作者皮普·卡梅尔Pepe Karmel把抽象作品分为5大主题进行全新阐释,书中250幅代表性画作均有详细讲解,带你轻松看懂抽象艺术。

※原版引进自英国知名出版社Thames&Hudson※

全球 100位 名家、 250幅 代表作

打破传统抽象艺术史刻板印象!

5大主题 全新阐释

起源、演变、思想、技巧 全解析

人人都能看懂抽象艺术


《如何看懂抽象艺术:

解析全球百位名家与250幅杰作》

[英] 皮普·卡梅尔 PepeKarmel 着

2023年1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Part.1

打破艺术界刻板印象!

全球视角探讨抽象艺术

康定斯基丨蒙德里安丨马列维奇丨波洛克丨毕加索丨

汉娜·维尔克丨保罗·克利丨草间弥生丨丰塔纳丨吴冠中

……

传统抽象艺术史,或者扩大到整个传统艺术史,作者往往都更青睐于欧美白人男性艺术家,但在《如何看懂抽象艺术》一书中,你将看到,女性、有色人种等来自全球六大洲的共100艺术家都是塑造抽象艺术史中的重要角色。

卡济米尔﹒马列维奇

Kazimir Malevich

马列维奇不像康定斯基能够自给自足,也不像蒙德里安能受到荷兰人的资助。他负担不起前往欧洲艺术中心慕尼黑和巴黎的旅程。幸运的是,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常常举办新法国艺术展。圣彼得堡商人谢尔盖·休金也允许当地艺术家参观他的非凡藏品——马蒂斯与毕加索的画作。


1910年至1912年间,马列维奇的画作仓促吸收了立体派各个时期的特征,除此之外还吸收了意大利未来主义的特点。马列维奇1913年的作品《伊万·克林恩肖像画》阐释了这个过程的结果,这幅画的线性结构效仿了毕加索的钢笔铅笔画《纪尧姆·阿波利奈尔肖像画》,他从阿波利奈尔的第一部诗集《醇酒集》中看到了这幅画的印品。


《伊万·克林恩肖像画》,1913年,布面油画,111.5厘米×70.5厘米

和阿波利奈尔的肖像画类似,代表克林恩面部的破碎元素排列在一个网格里,代表颅顶的曲线横跨整幅画的顶部。克林恩的鼻子用一个长长的锥形表示,将画面的上半部分分隔成两块。画面左上角一个断裂的杏仁状代表眼睛。四个面互相契合,在倒置的梯形中拼出一个“十”字,整个梯形代表克林恩的嘴巴和下巴。画中处处散布着其他图形的碎片,比如右上角的烟囱,表明马列维奇对新发明的拼贴和粘纸技巧十分熟悉。

这幅画是俄罗斯先锋艺术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克林恩本人也在1914年画了《非客观构成:自画像》,概括了马列维奇的画作,对他作出回应。但马列维奇自己很快又抛弃了1913年作品中的复杂结构,在1915年形成了激进的极简风格,他称之为至上主义。这种新绘画方法的简单一致使他到达了抽象艺术的巅峰。


《二维自画像》,1915年,布面油画,80厘米×62厘米

空白背景之上的简单几何形状排列象征着更理性、更高效的未来,届时社会的繁荣成果将会人人共享,而不只是少数精英的特权。

朱迪·芝加哥

Judy Chicago

有时候,批评家会从性别的角度诠释雕塑的形状,对比僵硬的“男性”形状和柔软的“女性”形状。当然,男性艺术家也会使用柔软的材料,莫里斯曾用毛毡创作,而在20世纪60年代,女性艺术家也会创作严格的几何形状的绘画和雕塑,例如米丽娅姆·夏皮罗和朱迪·芝加哥。


朱迪·芝加哥原名朱迪丝·杰罗维兹(Judith Gerowitz),其20世纪60年代的雕塑作品通过呈现矛盾的性别刻板印象,回应美国艺术世界的性别歧视。1970年,她拒绝将父权身份认同延续下去,拒绝从“从父姓”走向“从夫姓”,于是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朱迪·芝加哥。


朱迪和画家米丽娅姆·夏皮罗组织了一群女性艺术家,在1972年1月举办了一场名为“女性之屋”(Womanhouse)的展览。展览所在地是洛杉矶的一所被遗弃的老房子,艺术家们用一系列装置进行了改造,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装置,表达了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女性的经历。然后朱迪开始寻找一种方式,将“女性之屋”中的女性图像与她早期的抽象作品结合起来。


《花间》,1973年,布面丙烯酸颜料喷洒,152.4厘米×152.4厘米

朱迪受到乔治亚·欧姬芙的花朵画作启发,开始创作一系列抽象画和素描。《花间》(Through the Flower)中螺旋状的唇瓣从白色变成粉色,再变成紫色,创造出一种动态的脉动之感,中心的圆孔是一个发光的球体,既是太阳,又是月亮。朱迪自己写道——

“花朵的花瓣张开,展露出一个诱人的未知空间,一个超越女性特质本身的空间。”

本书是关于抽象艺术的真正 A Global History(原副书名),打破了艺术界的刻板印象,更加全面透彻地还原了抽象艺术发展流变。如果关于抽象艺术的书你只想入手一本,那么非这本莫属。

Part.2

五大主题全新阐释

人人都能看懂抽象作品

作者围绕 人体、风景、宇宙、建筑 及 标志和图案 这五个主题,分别对应传统题材中的 人物、景观、插画和装饰艺术 ,一一追溯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主题式探索强调艺术家的共性,提供更广阔、更新颖的欣赏角度。


以宇宙一节为例,几千年来,人类研习太阳、月球、行星和其他恒星的运转方式,以此指引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对宇宙的艺术再现有几种不同的目的,最常见的是神秘真理的象征。太阳神秘主义一直留存到了19世纪晚期,阿克塞利·加伦-卡莱拉在1894年至1896年创作的《向星际去》中就有所体现。


《向星际去》,1894-1896年,布面油画及涂漆镀金木制外框画布大小(不包含外框),76厘米×85厘米

弗朗齐歇克·库普卡在1912的作品《紫穗槐:双色赋格》中把卡莱拉《向星际去》中的图案变成了抽象图案。太阳变成了两个重叠的灰白色圆盘,在画面中移动。前景中蓝红色的弯曲形状用交织的曲线画成,源自库普卡在1908年至1909年间的拿着气球的女孩习作,与毕加索1908年的作品《三个女人》类似。库普卡把《向星际去》中庄严的女神换成了一个顽皮的孩子,把行星当玩具玩耍。


《紫穗槐:双色赋格》,1912年,布面油画,211厘米×220厘米

同一时间段,在革命背景下,马列维奇和诗人维克托·赫列布尼克夫、阿列克谢·克鲁乔内赫,还有画家兼作曲家米哈伊尔·马丘辛一起,创作了歌剧《战胜太阳》,1913年首演,1915年重演。


《星际旅行》《战胜太阳》第二次演出舞台幕布素描画,1913年作,1915年重画,纸面铅笔,10厘米×9.5厘米

这场歌剧的背景是遥远的未来,遥远的星球。马列维奇画的舞台幕布素描《星际旅行》,素描中有三个锥形的宇宙飞船,朝不同的方向飞行。尽管这些宇宙飞船形似炮弹,但它们有自己的动力装置,就像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喷气火箭一样。这幅画中的全新事物是飘浮在太空中的黑色大梯形和它周围徘徊的浅色条状。梯形似乎代表了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的宇宙殖民地。条状物的盘旋动态表示它们也是宇宙飞船,只是外形与传统的宇宙飞船很不一样。

俄罗斯和国外艺术家都更倾向于用抽象图像的排列表现外太空主题,通常用互相交叉的环状和角表示太阳系和星系。对艺术家来说,对宇宙的科学理解和神秘学理解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科学图像中有对宇宙宏伟的敬畏,而神秘抽象画因为和科学图像有相似性而让人信任。


卢乔·丰塔纳,《空间概念》(面包),1950年,陶器,42厘米×33厘米×3.5厘米

其他艺术家用神秘传统的图像方法表现太阳、行星和月球。还有一些艺术家画星座图表,从夜空中随机排列的行星中发现意义。

书中汇集的250幅抽象艺术作品包括绘画、舞台、装置、书法、建筑等各个形式,呈现了抽象艺术多面精彩。并且,作者用详细解读代替理论争辩,尽力去揭露每一幅作品中的隐藏内容,帮助大家理解抽象艺术的表达方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抽象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艺术家的新表达自由,也是观赏者的新阐释自由。作者呈现了他独辟蹊径的解读方式,同时也在鼓励翻开这本书的你用自己的方法去解读,何谓读懂抽象艺术?也许你自己可以说了算。

Part.3

原版引进自 Thames & Hudson

《纽约时报》 2020 年度艺术书


本书原版引进自英国知名艺术图书出版社Thames & Hudson,作者皮普·卡梅尔Pepe karmel是一位艺术家、策展人和艺术评论家。他在纽约大学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纽约大学艺术史系任教,研究涉及毕加索、波洛克、立体主义、极简主义、当代艺术、批判理论、艺术与知觉等多个主题,出版过《毕加索和立体派的创造》(Picassoand the Invention of Cubism,耶鲁大学出版社,2003年)等多部艺术着作。


“概念抽象”(Conceptual Abstraction)展品

皮普策划或联合策划了许多展览,包括“罗伯特·莫里斯:毛毡作品”(Robert Morris:The Felt Works,纽约格雷美术馆,1989年)、“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1998年)、“毕加索的时代”(The Age of Picasso,桑坦德美术馆,2004年)和“概念抽象”(Conceptual Abstraction,亨特学院美术馆,纽约,2012年),并且为众多展览目录撰写文章,还为《美国艺术》(Art in America)和《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等出版物撰稿。


amazon页面

本书不仅获《艺术新闻》杂志、Vogue、《美国艺术》等多家媒体推荐撰文,还入榜《纽约时报》2020年度艺术书,内容丰富性和专业度有保障,艺术爱好者千万别错过。


《纽约时报》2020年度艺术书一文段落

Part.4

献给抽象艺术迷的典藏画册


护封选用蒙德里安经典作《红、黄、蓝的构成》,简约又醒目,一秒吸引艺术爱好者的目光


8开大开本方脊精装,牢固锁线,随心平摊细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实拍图

内文选用哑粉纸,全书四色印刷,细腻温润不刺目。


部分名作跨页呈现,笔触、色块尽收眼底。图文精心编排,版式清晰明快,打造舒适悦目的阅读体验。

Part.5

延 伸 阅 读


[英]斯蒂芬·利特尔

2022年6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这是一本关于艺术流派的精华指南。无论是画廊和博物馆爱好者,还是对视觉有广泛兴趣的大众读者,读过这本便携且不可或缺的书,将会了解、认识世界知名的博物馆和主要艺术收藏,讨熟知塑造艺术世界的重大运动。本书内容信息丰富、风格引人入胜,文字通俗易懂。读者可以将这些流派视为一种学习和探索的工具,而不是刻板的学术定义,将其与艺术本身联系起来,而不仅仅是概念性的想法。

本书从流派的介绍开始,解释这场它们开始出现的时间、适用的历史时期,关于其适用性、有用性或重要性的主要争议。章节的其余部分分为几个版块,描述这一时期重要的艺术家和作品、相关的关键词,以及代表作。这种易于理解的结构会让读者对艺术的各种流派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无论是坐在咖啡馆或是正在参观画廊,还是驻足在博物馆的画作前。


[英]萨姆·菲利普斯

2022年6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从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的诞生到21世纪的街头艺术和新形式主义,本书介绍了塑造现代艺术史的所有重要流派,是一部轻松了解现代艺术的指南。

书中的每一种流派介绍都有着明确的定义、主题、关键艺术家、关键词和关键作品,以及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关联性和对立性流派与概念。书中收录的代表作品的精美图片,皆来自于世界知名美术馆或博物馆,令读者在了解流派、风格等概念的同时,还能收获直观和生动的视觉艺术享受。


《如何看懂抽象艺术:

解析全球百位名家与250幅杰作》

[英] 皮普·卡梅尔 PepeKarmel 着

202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