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

过了场豪华的生日, 输掉了甲午战争。提到不堪回首的

2021-08-17 16:35:01

中国近代史,就不能不让人想起那场输得连底裤都没剩下的1894年甲午战争。

1894年7月25日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

这一年,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还有一件大事,喜事,那就是慈禧老佛爷的60岁华诞。按照古代中国天干地支的纪年法,60年为一个甲子,也就是一个纪年周期,类似于现在普遍使用的以100年为单位的世纪纪年法。

可见老佛爷的60岁生日得有多重要。

为了讨好老佛爷,光绪皇帝提前2年就开始为慈禧的大寿做准备,提前一年成立了专为筹办生日的庆典处。

因为老佛爷的60华诞可不仅仅是她个人的事,那是事关天朝上国面子的大事。排场小了,西洋各国一定是满脸鄙夷地看不起,办得风光了,洋鬼子们必定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连竖起大拇指,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大喊“厉害”。

至少,当时的大清国领导们是这样认为的。

Image

办就办呗!

问题是,人虽然不缺,唱戏的、玩杂技的、山呼“万岁”磕头祝寿的,要多少有多少。

缺的是白花花的银子。

虽然大清朝的GDP稳居世界第一,最高时有8000万两银子,占全世界GDP总量的33%,是大英帝国的6倍多,但家大业大开销大,仍然捉襟见肘。

于是,京城官员乃至朝廷的各部门出自于老佛爷的敬爱之情,都自发地开展了捐款活动。

可即便如此,光绪皇帝专门献给老佛爷的生日礼物——修建颐和园的800多万两白银还是没有着落。

好办!海军衙门有的是银子,原本打算向德国购买军舰、更换旧枪炮、添置新武器的银子。不急,大清海军反正还占着亚洲第一。

于是,从海军衙门经费调用了705 3965两,从海防专款中又取用了66 8265两。

只要把才佛爷的生日办风光了,让那些蛮夷番邦看得目瞪口呆,套近乎都唯恐落后,哪里还会开战呢?

可有些人就是不识时务,不识抬举,竟然不明白这个道理,反对调用这些银子。逼得慈禧太后说出了那句响彻云霄、至今振聋发聩的名言:

“谁让我的生日过得不舒心,我就让他一辈子不舒心!”

于是,银子顺利到位了,颐和园也顺利修缮了。

可这,还没包括庆典费用。

为了紧扣60华诞的吉祥数字,从颐和园到皇城,一路上设置了六十个景点,就这一项,又花了200多万两银子。

Image

皇城内部当然更是富丽堂皇,布置了架彩488间,彩釉1114处,明角灯就有6395只,等等等等。另外,还购买了大量的珍珠、玛瑙、珊瑚、玉器等稀世珍品,精制了不计其数的缎绣衣料。

届时大臣们跪拜祝寿的时候,老佛爷自然要给予赏赐,因此又筹办了铜手炉1500个、玉如意1000柄、朝珠850挂。

为了展示辉煌,庆典活动的一个月间,紫禁城与中南海灯火通明,蜡烛又用去一千多万支。

全部庆典费用花了白银500多万两。

众所周知,GDP并不等同于到手的银子,所以大清朝的GDP再高,也经不住这样折腾。

更何况,只要有洋人来,无论是官方还是个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经商,也无论是旅游或是留学,大清朝都有赏赐。

这才是天朝风范嘛。

结果……

结果嘛,大家都知道的。1894年7月25日,甲午战争暴发,北洋海军的全部家当都沉入了大海。

老佛爷那叫一个气呀!掰手指头数一数:40大寿的时候亲儿子同治皇帝病危,50大寿的时候和法兰西开战。好不容易过个60大寿,小日本又来捣乱,这不存心和老太后过不去么?

打仗嘛,老佛爷也没啥可怕的,无非就是花银子、死人呗,那又怎么样?反正银子也不是朝庭自己去赚的,死的人也不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

就算打败了,那又咋的?不就是再赏赐点银两吗?不是啥大不了的事。

关键是你别挑这个日子嘛。

主要是小日本太坏了,专门挑了大清国百年一遇的盛大节日开战——不是所有的皇帝们都能活到60岁的,有时候恐怕几百年都等不来一个皇帝过60大寿。

举朝上下都一门心事办喜事,顾不上前方开战,焉有不败之理!

现如今,专家们分析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如非就是两种论调,一种是武器落后说,另一种是体制说。

醉翁以为,这两种说法都有失偏颇。

Image

当时北洋舰队整体实力排在日本之前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主力舰最大航速不如日舰,但这只体现在战胜后追击不利、战败后逃跑不快,与战斗过程关系并不太大。

并且清军的火炮枪械并不落后于日军,其时清军早已装配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枪炮,有些枪炮甚至英美等国也因为价格昂贵没有普遍使用。

因此,甲午海战时,中日军力对比5:5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评为5.5:4.5是比较客观的。

当然,如果慈禧老佛爷没有挪用海军军费,从德国把那艘德国人造了出来自己却用不起的战舰买回来,实力对比会占更大的优势,更或许,如果那艘战舰买回来了,日本当时敢不敢发动战争也未可知。

相对于一场战争,武器说也许没有绝对的道理,但相对于一场战斗,武器占优势取胜的可能性很大。

体制说则侧重于战场以外的政治、社会体制因素。

一个腐败的政治体系,绝无可能有强大的军事。无论它有多么领先的武器,最终都免不了一败涂地。

大清国的封建体制和西方代议制的组织能力不可同日而语,官僚队伍的腐败无能也是世所罕见,即便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其人才选拔途径、组织管理效率、军事指挥系统也无法发挥武器应有的功效,或许可以取得一两次战斗的胜利,但想赢得一场战争,几乎就是不可能的。

当时的大清国,无论是政治伦理还是社会价值都与主流世界背道而驰。

但评心而论,当时的世界列强,真正对大清国有领土野心的,只有俄罗斯和日本。欧美各国的真正诉求不过是希望清朝开放市场。

诸位只要翻开日本历史,查阅一下美国人佩里1853年打开日本国门后的历史就可以作出判断。

而早在此之前十多年,清朝就已经被迫与西方列强通商。但与日本积极开展“明治维新”不同的是,清朝拒绝社会改革,拒绝汇入世界发展的河流。

原因很简单,因为一旦融入世界潮流,就必然走上民权之路,清王朝权贵们的利益必将受到致命损害。

而这一切,都是既得利益者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Image

慈禧老佛爷的另外很有名的话是“宁予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的帐算得很精。赠予友邦花不了几个钱,至少对特权阶层没有太大的影响;可要建立起民权社会,那特权可就彻底地没有了。

有人算过一笔帐,从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民国继承的一些债务,70年间,清王朝对外赔款实际共支付了9.3亿两白银,相当于10年的GDP总量,分摊到70年,相当于每年将GDP的14%用于赔偿。

当今世界,民权国家仅用于社会保障经费就占GDP的30%左右,如果把所有的公共福利费用全算进去,普遍高于60%以上。

可见,慈禧老佛爷有多聪明!

这才是大清国闭关锁国的真正原因。

只可惜,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当全世界的车流都往一个方向开的时候,你混在里面逆向行驶,无论你的车有多好,也无论你的车排量有多大,也只能是寸步难行。

如果,当初清王朝不挪用海军军费,及时买下德国最先进的战舰,在甲午海战中取得胜利,也许,改革派能够占上风;再也许,清王朝的维新步伐能够大步前进。

可惜,时光不能倒流。

慈禧太后过了个豪华生日,却输掉了一场致命的战争,也毁了国运——错,应该是朝运。

因为清朝虽然亡了,但中国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