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美媒:欧洲真的做好“联美抗中”的准备了吗?

2020-12-11 18:10:26



据说基辛格曾说过一句欧洲人不爱听的话:“给欧洲打电话?我拨谁的号码?”这话一直用来嘲讽欧洲的力量分散和意见不一。

不过现在,欧洲似乎正积极尝试在中国议题上开通一条“专线”。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今年6月提醒北约盟国必须共同面对“已快到欧洲家门口”的“中国挑战”;本周一(12月7日),他在一次采访中又强调,只有欧美联手,才能对付不断崛起的中国。

他说:“为保护欧洲,我们需要跨大西洋的纽带,我们需要美国和加拿大。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任何一方若只想单打独斗,对谁都没有好处。我们必须并肩作战。”

12月1日,北约发布战略报告《北约2030》,中国首次成为北约战略文件的专门议题。

12月2日,欧盟发布《欧盟-美国应对全球变革新议程》,中国也成欧美合作的重点议题。

中国问题,什么问题?

《北约2030》由斯托尔滕贝格委托专家组撰写,构想北约未来10年的宏观战略。12月1日北约举行为期两天的盟国外长会议,重点研究该报告,共同讨论北约如何应付中俄挑战。

“对于北约国家来说,俄罗斯仍是该区域的第一军事威胁,但中国是个影响更深远的全方位系统性威胁。” 在卡内基欧洲中心承办的《北约2030》报告线上发布会上,大西洋理事会北欧事务主任安娜·威斯兰德(Anna Wieslander)这么说。

北约和欧盟这两份报告都把中国看成是对开放民主社会的挑战,对其角色定位也高度一致。

《北约2030》中的中国章节开首语便是,“中国实力和全球影响力规模对开放和民主的社会构成严峻挑战,特别是因为这个国家正走在愈加壮大的威权主义轨道上以及它扩张领土的野心。”

欧盟这份报告则称,“作为开放的民主社会和市场经济,欧盟和美国一致认同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自信所带来的战略挑战。”

《北约2030》称中国“既是经济竞争对手,也是重要贸易伙伴。。。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性竞争对手,而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角色,也不是一个仅限于亚洲区域的安全角色。”

欧盟这份报告的定位如出一辙,称中国是“合作上的谈判伙伴,经济上的竞争对手,也是系统性竞争对手。”

中国问题,如何应对?

北约作为一个军事联盟,其报告主要针对中国对欧洲构成的一系列安全领域的隐患给出政策建议,其中包括成立一个聚焦中国问题的咨询机构,在盟国间实现对华政策的信息交流和经验共享。报告建议北约投入更多时间、政治资源和实际行动,及时监测并应对中国在网络间谍、假信息散播、供应链和军备建设方面的活动。

《欧盟-美国应对全球变革新议程》的诸多政策建议主要从经贸角度出发,它建议欧盟和美国联手打造数字监管环境,在反垄断法的执行和数据保护方面采取一致的方法;并在审查敏感外国投资方面通力合作。此外,该报告也提及美欧要联手打击网络黑客等安全威胁。

强调民主价值观,强调政治凝聚力

《北约2030》的起草人之一,德国前国防部长、内政部长托马斯·德梅齐埃(Thomas de Maizière)表示,撰写这份战略文件的重点是加强北约的政治联盟。他说:“自2014年以来,北约在军事方面是个成功故事,但它在政治方面没有跟上。”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巴黎办公室主任亚历山德拉·德·侯雅伯(Alexandra de Hoop Scheffer)也指出,北约需致力于增强政治凝聚力,她认为这是北约成立的基础。她说:“北约最初就是个价值观共同体,正因此才得以形成安全共同体。这两大支柱完全互相交织。”

侯雅伯强调,一旦北约的政治凝聚力被削弱,其在对抗俄罗斯和中国挑战方面就会损失可靠度。“这也会让联盟面临成员国被外部破坏势力利用的风险,” 她补充道。

同样,《欧盟-美国应对全球变革新议程》的第一句话就指出,欧盟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共同历史、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基础上。文件在具体合作议题的展开上,“共同价值观”的语言也贯穿始终。

该文件提出的欧美最后一项合作议程是“同建一个更安全、繁荣、民主的世界”,有关中国的挑战就在这一部分被提及。当中特别指出,美欧在地缘政治领域建立紧密伙伴关系对于支持世界各地的民主价值观至关重要。

《政治风险杂志》(Journal of Political Risk)出版商安德斯·科尔(Anders Corr)博士对美国之音表示,欧盟这份文件强调美欧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携手对抗全球的腐败、人权侵害和威权主义,这一点做得很出色;一个强大的欧盟也是对美国及其价值观的强大支持,点出这一点很重要。

他说:“民主国家是天然的同盟,美国该支持一个团结强大的欧盟。” 但他也指出,在应对中国方面,美欧间对话固然至关重要,但也该拉拢其他民主国家,比如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西。

一致认同中国挑战 Vs 应对方式仍有分歧

《欧盟-美国应对全球变革新议程》中,“作为开放的民主社会和市场经济,欧盟和美国一致认同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自信所带来的战略挑战”这句话其实还有后半句——“尽管我们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上并不总是意见一致。”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访问高级研究员诺亚·巴金(Noah Barkin)在其“在欧洲看中国”电子报中表示,这句话有两种解读方式,侧重点各不同。第一种解读是,欧盟认同他们在如何看待中国挑战上与华盛顿保持一致;第二种解读是,欧盟在具体如何应对方面与华盛顿存在根本性的分歧。

巴金觉得,后一种解读更点出重点。

巴金介绍了一份自己提前读到的有关欧美关系的欧盟外交事务委员会草案,当中讨论与华盛顿在气候问题、国际组织、安全防务等多方面的合作,但没有一处提到中国。巴金还提到一份欧盟政治与安全委员会的会议准备文件,当中一样绕开中国议题。据巴金介绍,这份文件指出美国社会的“深刻分歧”,以及拜登政府和共和党人之间持续对立的可能,因此该文件预测,美国国内的纷争可能致使拜登在国际议程上的安排“不那么雄心勃勃”。巴金还表示,这份文件强调了在俄罗斯、伊朗等问题上的美欧结盟,而中国只在文件末尾才被提及,且被描述为“该议题上的结盟已经很困难,且只会更困难。”

巴金还引述一位德国外交官的话。他说:“假装我们与美国完全一致是不对的。我们在中国拥有巨大利益,我们想要保护这些利益。”

美欧战略同盟 Vs 欧洲战略自主

自法国总统马克龙去年语出惊人,一句“北约正经历脑死亡”,把欧洲内部在战略合作及美欧同盟问题上的分裂暴露在世界面前。

提倡“欧洲战略自主”的马克龙,在与法国《大洲报》(Le Grand Continent) 的一次专访中说: “只有当我们认真思考自己的立场,并拥有自己的防御主权时,美国才会尊重我们作为其盟友的地位。

马克龙一直呼吁欧洲建立自己的军队,呼吁防止“中美两极垄断”。他在采访中补充道:“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欧洲的自主性,就像美国为自己做的那样,就像中国为自己做的那样。”

马克龙甚至在访谈中谈到,尽管美欧是历史盟友,共同珍视自由和人权,“但我们的价值观并不完全一样。”

与此同时,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数次说过“欧洲人必须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但她也强调,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不可或缺,北约的存在符合德国利益。

对此,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访问高级研究员巴金总结说:“眼下,对于即将到来的跨大西洋对华政策讨论,欧洲内部的氛围明显仍是保持怀疑和谨慎。”

欧洲国家的分歧不仅是在与美国的合作关系上,在中国议题上也存有分歧。美国《外交家》杂志12月3日发表文章指出,欧洲内部在对中国的态度上有很大差异,比如土耳其和匈牙利更亲中国政府,而诸如意大利、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家则更倾向于优先考虑与中国的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好处,而不是潜在的安全风险。

不过在跨大西洋的对华战略协作上,也有较为乐观的发展。《欧盟-美国应对全球变革新议程》中,特别提议成立“跨大西洋贸易和技术理事会”(TTTC),Politico网站欧洲分部指出,这一计划将瞄准美欧共同的“重大目标”之一:通过制定自己广泛使用的技术和工业标准,以防止中国在多个高价值行业建立经济主导地位。

美国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的海伦·托纳(Helen Toner)对Politico的“中国观察家”电子报表示,过去几年,欧盟在科技问题上的话语方式往往是让自己表现得独立于中国和美国,而非采纳美国的观点,即自由民主国家该联合对抗中国。但现在如果欧盟领导人真愿软化这一立场,而美国又能在具体举措上与他们协调,这可能会导致围绕技术的全球力量格局发生真正的转变。

而科尔也特别称赞欧盟这份文件中对于5G供应链安全问题的呼吁。他表示,欧盟在文件中将技术供应链安全与民主社会的健康相联系,这点至关重要。

威斯兰德也在《北约2030》报告线上公开发布会上指出,瑞典最近终于对华为的5G“说不”,这对于一个中型国家来说,不是容易的事。她指出,如果没有将技术供应链与安全挂钩的思维,这根本不可能发生。

那美国的态度呢?

卡内基欧洲中心的访问学者斯特凡·雷纳(Stefan Lehne)发文分析说,冷战主要关于欧洲,因此尽管由美国主导冷战交锋,其欧洲盟友在美国冷战政策的形成上有不少参与。但相比之下,美中竞争主要聚焦印太地区,所以华盛顿可能不会密切听取欧洲各国的观点。但雷纳也表示,欧盟将努力避免偏袒任何一方,但如果迫不得已,它最终将支持美国。

拜登政府会在此问题上持何态度呢?巴金指出,从拜登的高级顾问近几周放出的信号来看,拜登团队恐怕对中国问题上的多边合作并不报太高期望。目前来看,拜登团队在应对中国问题上,两大支柱战略似乎是提高美国对中国的竞争力,及加快军事、外交和情报资源向亚太地区的转移。巴金表示,“重返亚太2.0”将以牺牲欧洲和中东为代价,拖累而非提振跨大西洋合作的前景。

巴金补充说,在欧洲在对华战略中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上,拜登团队也存在分歧。拜登的有些顾问并不倾向于指望布鲁塞尔、柏林和巴黎。他总结说,在欧洲和美国在中国问题上共享谈判桌之前,欧洲内部得先理清楚头绪。

然而,也有分析人士对美欧跨大西洋的合作抗中感到乐观。

Politico网站的中国事务主编大卫·沃泰姆(David Wertime)在其“中国观察家”(China Watcher)电子报中写到,拜登上任后,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关系不会得到快速“重置”,但布鲁塞尔与华盛顿之间的关系可能迅速“重置”。

拜登上周二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最佳的中国战略是能和美国每个盟友达成一致立场的战略。“对我来说,在任期头几周,让我们回到与盟友的一致立场将是首要任务,” 拜登对记者说。

电子报Sinocism作者利明璋(Bill Bishop)在其电子报上表示,在中国问题上建立“统一战线”并非易事,但考虑到疫情和中国过去一年的行为,2021年建立这条战线将比2019年容易得多。他说:“这样的统一战线可能会给习近平和他的共产党带来些真正的麻烦。”

《政治风险杂志》的科尔也表示,美国和欧洲间的合作从没停止过,有关如何共同应对威胁的谈判也没停止过。最近北约和欧盟这些文件的出台则是预示着一种更强有力的合作方式的出现。他说,拜登在竞选期间就是以自己比特朗普更能联合盟友推销自己,而现在欧洲也正是抓住拜登当选的时机率先将合作议程摆上桌面。他说,这些文件接下来很可能就是到拜登新提名的国务卿和国安顾问手中,然后他们从美国角度出发做些修改再发回给欧洲。

科尔甚至认为,美欧间几番来回修改后,这些文件或有可能成为当年《大西洋宪章》般意义的文件,重新奠定世界基本秩序以及自由和人权等基本价值观。

归根结底,有关美欧间对华战略上的分歧问题,或许就如《北约2030》起草人之一德梅齐埃对持批判语气的读者所回应的那样:“正是因为这些分歧,我们才建议北约内部就中国问题进行公开的、战略性的讨论......我们最根本的建议正是将北约用作讨论共同安全利益的论坛。在中国问题上,我们有共同的利益。”

“共识是一切行动的基石,但它不能被用作搁置议题、拒绝讨论的借口”,德梅齐埃说。

欧盟驻中国大使促欧美联合对“战狼外交”说不



欧盟驻中国大使郁白(Nicolas Chapuis)星期四(12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一次能源论坛上表示,欧盟和美国应该统一认识,联合对抗中国的胁迫式外交,对中国的“战狼外交”说“不”。

中国的 “战狼外交” 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一批中国外交官近来倾向于主动展现对抗风格,并且大多使用社交媒体推特发表言论,被西方学者、观察人士和网友称为 “战狼外交” 。

“战狼外交” 大致初始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今年3月12日在推特上发表“美军带毒”的推文。之后,一波中国驻外大使馆和外交官对外界的指责加以直接的言语攻击,甚至爆粗口,而不是用理据驳斥或解释。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当天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狼”外交的反感做出回应,称一些人对中国“一无所知”,对中国的指责是“无中生有”。华春莹把中国比喻成动画片《狮子王》里童年时的辛巴,受尽了各种怀疑、责难、打击之后,终于成长成熟起来。华春莹说,中国已经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国,“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与尊严,为了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就做战狼又何妨?”

中国认为,关于“战狼外交”的非议实际上是“中国威胁论”的翻版。华春莹在星期四的回应中表达了这一观点,称对“战狼外交”的非议“目的是让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让中方放弃说出事实真相的权利”。

赵立坚11月1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威胁五眼联盟“小心眼睛被戳瞎”的言论被认为是中国“战狼”外交的“经典”语句。11月18日美国等“五眼联盟”成员国外长发表声明,要求中国撤回人大授权香港特区撤销四名民主派立法会议员资格的决定,马上让四人复职。

观察人士指出,赵立坚的这句“经典”表明中共战狼外交官的外交语言粗俗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中国的所谓大国形象与他的 “战狼外交”相差太远,胁迫性的“战狼外交”是色厉内荏的外在表现。

欧盟驻中国大使郁白在这次论坛还敦促欧美共同努力,在有争议的南中国海问题上与该地区其他国家进行协调。他说:“航行自由是必不可少的。南中国海不仅是中国问题,也是国际问题。郁白还表示,欧盟希望与美国新政府就对话政策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