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外媒:秦刚与美外长通话 布林肯访华中国严批美国

2023-06-14 18:07:00

布林肯要访华 中国严批美国

中国外交部长秦刚今天与美国外长通电话,敦促美国停止干涉中国事务和损害中国安全。中国连续批评美国虚伪,一方面说要沟通,另一方面则踩踏包括台湾议题在内的中国核心利益。中国指控中美之间的困境,是新近出现的麻烦。路透社说,这是布林肯预计将在未来几天访问北京前的紧张预演。


路透社称,中国在布林肯计划北京之行前对美国横加斥责。据中国外交部称,秦刚告诉布林肯应该尊重中国的核心关切,例如台湾问题,拿出实际行动来遏制超级大国之间不断恶化的关系。

根据美国国务院在简短的布林肯与秦刚通话摘要公告中表示,布林肯强调沟通的必要性“以避免误判和冲突”,并表示美国将继续提出关切的领域以及与中国的潜在合作。

如果布林肯的访问如期进行,这将是华盛顿最高外交官五年来首次访华,也是美国总统拜登政府最引人注目的访问,美国政府在从间谍指控到半导体争端等问题上与北京发生冲突。

中国外交部尚未透露有关布林肯此行的信息,但一名美国官员上周五表示,布林肯将于 6 月 18 日抵达北京,但没有提供其他细节。

由于疑似中国间谍气球飞越美国,布林肯取消了原定于 2 月前往北京的行程。美国官员访问台湾,也加剧了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关系。

中国外长秦刚批评说,“今年初以来,中美关系遇到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责任是明确的。” 根据中国外交部的宣读,秦刚告诉布林肯,美国应“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停止以竞争为名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据法新社相关报道称,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在周三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通话中对双边关系的 "新困难 "表示遗憾,并将矛头指向华盛顿。

布林肯本周末的对华访问,如果得到确认,将是自美国上一任国务卿蓬佩奥2018年10月对中国的访问以来,美国高级外交官首次访问中国。





相关报道:

中国为何对布林肯访华三缄其口? 学者:美中风险聚焦台湾




据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于2023年6月18日访华,但截至6月13日,中国外交部仍未对这一消息予以证实。

美中竞争导致紧张局势升级,两国能否重启正常沟通也日趋成为热点。截至本周二,中国外交部仍未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访华消息予以证实。与此同时,中共领导人习近平有关要为应对"极端情况"做好准备的警告,迅速引发外界关注。

习近平提应对"极端情况" 港媒示警:中国恐被全球断链面对"惊涛骇浪"习近平要建"新安全格局" 他在怕什么? 

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13日报道指出,在美国和中国高层谨慎重启接触之际,习近平正加急采取行动,为潜在的冲突未雨绸缪。自上月底以来,习近平已两次强调要为应对“极端”情况做好准备,而反复使用“极端”一词也暗示了紧张局势加剧的可能性。

针对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持续升级,华盛顿智库美国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本周二举办线上研讨会,与会学者针对美中两国预防冲突发生的风险管理机制发表了看法。

华盛顿智库昆西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东亚研究计划主任史文(Michael D. Swaine)分析说,中国精英阶层乃至公众将中国形象定位为非常有抱负、但不具侵略性且被霸凌的大国,这些形象会破坏中国对外信任关系,并可能让中国对美国的沟通行动做出过度反应。他认为,美中间的危机风险主要在于中国对台湾的定位。

“中国人也倾向于从道德角度来看待某种类型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台湾问题非常重要。这里的道德原则是:‘台湾是中国的主权领土,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我们这里夺走台湾是一种不公正行为;我们需要通过坚定不移的努力来纠正这种行为,以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他指出,中国“这种认知使其很难进行更灵活的让步和妥协……,中国正在以更零和的方式看待台湾问题。”

史文认为,美中危机谈判的本质在于既表达对危机的关切,又不暴露自身弱点,以防止危机升级为冲突。这是目前美国正积极作出的努力。



华盛顿智库昆西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东亚研究计划主任史文(Michael D. Swaine)分析说,中国精英阶层乃至公众将中国形象定位为非常有抱负、但不具侵略性且被霸凌的大国,这些形象会破坏中国对外信任关系,并可能让中国对美国的沟通行动做出过度反应。(视频截图/USIP)



虽然近期美国一再表态,希望与中国建立危机沟通机制以防止分歧升级为冲突,但似乎习近平已经为冲突的爆发做好了准备。《华尔街日报》指出,习近平的“极端”口号开始覆盖地方层面。据中国官方发布的消息,从沿海大都市上海到内陆的湖南省,目前都在积极备战以应对“极端”情况。

那么,在中共党内具有绝对权威地位的习近平,其所谓“极端情况”的真正含义何在?号称“国师”的中国政治学者金灿荣对官媒《环球时报》直言不讳地表示,习近平一再预警的“极端”情况意味着“战争的危险”。

5月30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指出,要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他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与此同时,习近平还将这一警告扩展到中国经济领域。日前,习近平在视察内蒙古一个工业园区时再次强调,构建中国国内大循环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极端情况”下,国民经济能够正常运行。

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Defense Analyses)研究员施灿德(Chad Sbragia)在研讨会上指出,基于美中政治制度的差异,在危机谈判中,美国对待其他国家的固有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尤其是在军方对话机制方面。

“危机沟通的核心是,(美国)国防部认为,对话中的各方通常拥有巨大的责任和权力,并能够自由发挥。”他说:“而中方不会对此作出回应,因为对他们来说,可以说的内容有严格限制。(中国)是政治军队而不是国家军队,美国必须理解这一点并与之抗衡。”

施灿德还指出,中国回避危机对话是因为北京担忧一旦沟通,美国会推断出更多中方的活动,并通过安全围栏予以防堵,这并非中国想要的结果。



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Defense Analyses)研究员施灿德(Chad Sbragia)在研讨会上指出,基于美中政治制度的差异,在危机谈判中,美国对待其他国家的固有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尤其是在军方对话机制方面。(视频截图/USIP)



习近平的上述“极端”警告,也恰逢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计划访华之际。路透社日前援引一名美国官员透露,布林肯将于6月18日访华。但相关访问的细节至今尚未获得中方证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周二的例行记者会上再次表示,对于布林肯访华的提问“已作出回应,没有其他要补充的信息”。而在此前,中国还拒绝了美国提出的有关在香格里拉安全对话期间,举行两国防长会谈的建议。

与会学者在上述探讨会上一致认为,面对美中竞争,美国建立危机沟通机制的努力对避免与中国的冲突升级至关重要,而双方必须寻找一种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启动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