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马克龙抵达北京 外媒:马克龙对中国太天真?

2023-04-05 18:10:14

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北京

4月5日下午,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法总统府:马克龙访华前与拜登通话,双方愿与中国接触加快解决乌危机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律杉】中国的作用备受关注。据路透社报道,法国总统府表示,即将于4月5日至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问北京之前与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两人表示愿意共同与中国接触,以加快结束乌克兰危机。



法国总统马克龙(左)美国总统拜登(右) 资料图

报道称,马克龙办公室在一份声明中说,“两位领导人提到了他们愿与中国接触,以加快结束乌克兰危机、参与建设该地区可持续和平的共同意愿”。

报道说,爱丽舍宫还宣称,马克龙和拜登都希望能和中国一起,在推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同发展方面做出贡献,并为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制定共同议程。

就有关中方在促进乌克兰和平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相关提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4日表示,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当事方,我们是危机和平解决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推动者。我们愿同欧方就政治解决危机沟通交流,也期待欧方展现战略自主和政治智慧,朝着实现欧洲长治久安迈出坚定的步伐。


马克龙对中国太天真?


中国三年抗疫结束,法国总统马克龙终于可以与北京再次“挂钩”。为了显示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的力量,马克龙特邀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同行。后者临行前再次表明对北京的强硬态度,明确指出中国试图改变国际秩序。中国已经不再是改革开放的国家。冯德莱恩还暗示出在最坏的情况下,欧盟可能终止谋求与中国达成一个里程碑式的贸易协议。

对比何其鲜明! 以至于『南德意志报』发表题为“冯德莱恩可以教教马克龙如何更有勇气”,该报评论认为,两人代表两种不同的思路,前者讲话内容清晰,不存幻想。而后者,“几乎显得有些天真”。

北京对马克龙和冯德莱恩来访也颇有些区别对待,4月3日,中方终于宣布了马克龙和冯德莱恩访问北京的消息,第一条华春莹宣布:“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法国总统马克龙将于4月5日至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第二条毛宁宣布:“经中欧双方商定,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于4月5日至7日访华。”孰轻孰重?字里行间透视出北京对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到访打了预防针?

马克龙天真吗?欧洲盟国有时也批评法国总统与北京“和解”的努力过于“天真”,正如他们之前批评马克龙对待俄罗斯一样,马克龙曾三番五次与普京对话,试图说服普京回心转意,停止战争,波兰等国直言不讳地批评马克龙“徒劳”。

而马克龙此次前往北京访问的一个很重大的目的,企望对习近平的俄罗斯政策有所影响,至少说服习近平与泽连斯基沟通,同时也尽可能为法国企业赢得一些合同。此间媒体单刀直入询问,法国为什么总要显得与美国不同?爱丽舍宫回答,“面对中国,我们同华盛顿的立场不尽相同,因为我们的利益不完全一样。”也就是说,巴黎当局不愿意被拖入印太飓风,而要与中国重新“链接”。

为什么马克龙要邀请冯德莱恩一道访问,明明知道她的对中立场十分强硬,爱丽舍宫称,这再次证实,法中双边关系是在欧盟整体框架下运行的。面对北京政权,欧盟在场,要比法国独挡一面强大得多。另一方面,邀请对华立场强硬的冯德莱恩同往,也是为了向北京当局展示,法国对中国的认识是清醒的,而不是幼稚的。冯德莱恩3月30号在布鲁塞尔对中国的立场明晰、现实、丝毫都不让步。她指出中共的目标就是系统改变国际秩序,中国已“翻过了改革的一页”,其在国际舞台上姿态富有挑衅性。

冯德莱恩对中国的批评此间舆论大多赞同。但是欧盟委员会主席也明确表示,欧盟并不希望与欧盟出口占比20%的中国“经济脱钩”,她与马克龙一致的是,面对中国,应降低风险而不是脱钩。


不过,多数观察人士对马克龙此行说服北京调停俄乌战争并不抱太大希望。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亚洲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Marc Julienne)在12月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马克龙以及其他欧盟领袖的类似姿态是对中国对乌克兰立场的误解所造成的。在他看来,一些欧洲领袖到北京寻求解决乌克兰战争的方案是一种幻想,只不过有助于让北京装扮和平与建设性的形象,同时继续支持俄罗斯。他认为,现在最迫切的是对中国的真正立场保持清醒认识,并揭露其暧昧和矛盾。

马克龙曾非常希望说服从未指责俄罗斯侵乌的习近平,直到习近平不久前去克里姆林宫与普京强化中俄轴心,中国“中立”“中间人”的神话才被砸得粉碎。法国的话语从此改变了,从今以后,巴黎希望全力以赴,避免北京作出“灾难性决定”,也就是军事援助俄罗斯。

然而,此间的观察人士注意到,马克龙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最初的目标,他还在希望,与中国国家主席打开“一条在中短期内终结战争的道路”,他还是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如果不是唯一的国家的话,对冲突有改变游戏规则的影响,不管是向哪个方向影响。"

马克龙出访前夕,法国舆论也来关注了。『观点』周刊最新一期封面故事是中国,大标题『谎言帝国』;『快报』周刊封面文章『抖音:人民公敌』。

法国世界报则形容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中国此行为“雷区行动”。

马克龙访华:“现在不是表现软弱和沉默的时候”


法国世界报周二的头版头条大字标题是:马克龙前往中国试图让习近平转变方向。该报在头版写道,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两人希望能够促使习近平对俄罗斯施加影响力,以便给乌克兰战争找到解决的出路。

就欧盟和中国的关系,法国世界报在头版写道,面对北京国际立场的强硬化,欧盟希望和中国保持对话,但是,欧盟也希望“重新平衡”欧中关系。

法国世界报也强调,法中贸易不平衡三年来进一步加深,在这一背景下,此次陪同马克龙前往中国的有60多位企业家。但是,在漂亮的开场白的背后,是非常的谨慎,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喘气,中国市场是关闭的并且是有风险的。

不是表现软弱和沉默的时候

周二下午出版的法国世界报也刊出了由三名法国参议员、一名法国国会议员以及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的成员联合发表的一篇论坛文章。这篇以集体名义发表的论坛文章,呼吁马克龙和冯德莱恩在访问北京期间,应该向中国当局发去坚定的信息。文章表示,面对中国在香港的干涉以及中国对台湾的胃口,现在既不是表现软弱的时候,也不是保持沉默的时候。

相关的文章写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再表现出他意在控制台湾并使台湾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这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担忧。各种各样的恐吓、特别是侵犯陆地边界和海洋领空的行为不断增加。北京甚至称台湾民选总统蔡英文与美国共和党籍的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之间的可能会面是双重挑衅。

相关的文章继续写道,虽然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认为时间是它最好的盟友,但现在看来,习近平治下的中国显然已经做出决定,要在所有的领域都加速历史的进程。香港三年来的情况很清楚地说明了中国无视先前批准的条约而扩张的愿望。

文章表示,自从2019年香港爆发谴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再干涉的民主抗议活动以来,香港的局势大大恶化。由于香港国安法于2020年6月生效,目前完全屈服于北京的香港傀儡政府对自由施加了新的限制。已经有数十万人不得不离开香港以逃避镇压。

文章还表示,2022年7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得出结论认为,香港国安法侵犯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建议立即废除。2023年3月,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也得出结论认为,香港国安法侵犯了记者们和学者们的权利。

坚定的支持

文章认为,如果国际社会不采取预防措施的话,今天在香港发生的事情明天就有可能会在台湾发生。因此,揭露香港侵犯人权的行为并对之谴责,是至关重要和必要的,这不仅是为了支持受害者,也是为了让北京知道,它在香港的不可接受的行为在台湾也不会被接受。

文章表示,习近平可能会觉得,既然欧洲人无视其对香港的攻击,那么他就可以放心的攻击台湾而不用担心受到制裁。因此,现在既不是软弱的时候也不是沉默的时候。马克龙和冯德莱恩联合访问北京,应该是向中国当局发出明确和坚定信息的机会。由于经济交流和国际贸易对中国政权的生存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西方人必须在这方面对北京发去警告,以表达他们对台湾的坚定的支持。


马克龙、冯德莱恩今日访华,中欧关系“再确认”有何意义

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中法以及中欧关系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落实有利于欧盟和中国更好解决各自的问题,中欧之间的相互依赖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问题据新华社报道,今天,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法国总统马克龙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经中欧双方商定,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中国进行访问。

法国总统和欧盟领导人同时访华,中欧之间的高层互动日渐热络,疫情形势好转之后,中外之间的交流也按下了“加速键”。从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以来,中欧之间的高层互动不断,世界处于历史性变局之中,中欧关系经历了一系列挑战而呈现出强大的韧性。马克龙和冯德莱恩的访华之旅将是中欧关系的“再确认”,确认中欧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之下的战略意义和历史责任。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维持、稳定和升级中欧战略合作对于中欧双方意义重大,对于全球战略稳定也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4月3日,马克龙与冯德莱恩在爱丽舍宫会晤。图源:视觉中国

欧盟对华政策的“再平衡”马克龙和冯德莱恩的访问将最近一段时间中欧之间的高层互动推向了一个小高潮。此前德国总理朔尔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先后来访,而之后欧盟外交与安全代表博雷利也将访问中国。经历了疫情和俄乌冲突等多重挑战之后,中欧关系要冷静下来,沉淀下去,再次确认中欧合作对于彼此的重大、决定性意义。

在疫情之前,中欧完成了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将中欧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但遗憾的是,在一系列外部因素扰动之下,中欧投资协定被搁置下来。即便如此,在两三年的互动过程中,欧盟对华政策也经历了一个比较剧烈的波动,但是现在能够看到,欧盟大国以及欧盟的一个共识是:与中国脱钩是不现实的,维持与重新平衡对华关系是现实的需求,也是中欧双方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

2019年欧盟出台了新的对华战略,提出了所谓伙伴、竞争者与对手的说法。几年下来,欧盟对华政策的波动影响了中欧关系。现在是到了重新确认中欧关系性质的时候了。中欧关系的“再确认”,首先是彼此认知,尤其是对双边关系性质的界定上需要“对表”,不是强调或者凸显中欧之间的差异,而是维护和扩大中欧之间的合作面。先后来访的欧洲国家领导人都强调了中欧合作的必要性和意义。因此,马克龙和冯德莱恩的访华之旅可以说是欧盟对华政策的“再平衡”,需要改变过去几年的一些政策和情绪,让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

为乌克兰危机的“和平”寻找可能当下欧盟面临的重大挑战就是俄乌冲突。欧盟对于中国在解决俄乌冲突中的角色也有了比较大的转变。不可否认的是,俄乌冲突对欧盟是剧烈的心理冲击,过去一年中,欧盟的诸多政策体现了这种情绪。随着危机的延长,欧盟开始更加理性看待俄乌冲突,接受俄乌冲突的事实以及政治解决危机的必要性。事实上,时间越长,越能够体现出中国提出的“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设想和主张的可贵之处。

中国提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国事访问期间进一步重申了中国“劝和促谈”的立场。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一贯立场和和平主张也越来越得到欧盟的认可,马克龙和冯德莱恩访华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要与中国进行磋商和协调,希望中国在解决乌克兰危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乌克兰危机是欧洲的一场地缘政治危机,中国不是当事方,也不是制造者,而且一直努力推动局势降温,劝和促谈,至少欧盟以及欧洲国家越来越意识到乌克兰危机的复杂性,对中国的态度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据报道,马克龙在访华之前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了电话,其中一个议题就是“和平方案”。中俄领导人会晤时,习近平主席指出,历史上看,冲突最后都需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可以看到,中法领导人会晤也是为乌克兰危机的“和平”寻找可能。同样可以期待的是,围绕俄乌冲突后的和平秩序的外交沟通与磋商可能已经开启,而中法以及中欧关系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同时也要关注的是,欧盟似乎存在一种不太合理的论调,将中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态度与中欧关系挂钩,冯德莱恩在访华之前的演讲中提到,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角色对于欧中关系具有决定性意义。事实上,欧盟这种要求中国“选边”的做法不仅不利于乌克兰危机的和平解决,也会为中欧关系平添障碍,而变相的“中国责任论”也混淆了俄乌冲突的内在逻辑。

相互依赖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问题在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的阴云之下,中欧关系呈现出强大的韧性,而双方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耐心。从长远来看,俄乌冲突终归要过去,危机对中欧关系的冲击也会结束,重启和推进俄乌冲突后的中欧关系成为今年中欧关系的一个看点。

今年以来,欧盟至少出现了以下变化:俄乌冲突已经从欧盟面临的头号挑战变成了欧盟的重要议题之一,换言之,欧盟基本接受和部分消化了俄乌冲突造成的冲击;应对经济复苏、气候变化、能源等问题,欧盟需要与中国进行合作。马克龙此次访华也带来了一个比较庞大的商贸代表团,中法之间在航空航天、能源、气候变化等议题上的合作空间是巨大的。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就表示:“哪个头脑清醒的人会放弃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繁荣的市场?”中国构建高水平、开放经济体系是确定的,欧盟对华的不必要疑虑也会慢慢消除,马克龙的访问既要呈现欧盟尤其是法国的战略自主,也会重启和加强中法之间的经贸合作。

中国提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而欧盟也愈加确认“历史转折点”。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中法以及中欧关系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落实有利于欧盟和中国更好解决各自的问题,中欧之间的相互依赖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问题。维持欧亚大陆的和平与发展,是中欧的战略利益所在,这也应该是欧盟“战略自主”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