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外媒:习近平为什么迟迟不愿放弃动态清零?

2022-11-15 18:10:18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在印尼20国峰会期间举行面对面会谈期间讲话。(2022年11月14日)

中共最新的政治局常委会虽然依然强调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但是经过常委会背书的疫情防控二十条的出台,某种程度可以看作转向逐步放开的信号。

全球疫情度过了整整三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疫情进入奥密克戎病毒传播阶段,已重新开放,民众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回到疫情前状态,虽然各国为此付出了死亡人数不等的代价。中国则是全球极少数仍在严密防控的国家,也许除了朝鲜,真正唯一一个处于封控中的国家。尽管其死亡人数相对中国的人口规模来说少得可怜。然而,它衍生出的各种各样无穷的次生灾害及其对民众生活、工作造成的压力和心理创伤,还有对经济的破坏性影响,其总体代价远远超过了维持动态清零政策的总收益。可诡吊的是,哪怕多数中国人已对此忍无可忍,整个社会怨声载道,政府依然不愿放弃动态清零,直到这最新的二十条防疫措施出场。

原因当然在于习近平。他不放松对疫情的严控,其他官员一点办法都没有。中共这种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最高领导人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习在武汉疫情爆发之初,宣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动态清零既是他作出的决策,要修改或者废止,只能由他,别的领导人既不能、也不敢、也不愿趟此“浑水”,因此,习如何看待动态清零的政策效应和真实的疫情危害,就显得至关重要。

有论者指出,中国目前的防疫政策体系来自于前期成功的经验,后续的神化和政治正确,以及决策层收到的层层过滤的信息机制,地方政府的竞争机制和缺乏细节指导的任意解释和自行其是。我非常同意这个看法,尤其是前期成功的经验,以及对这个经验的神化直接和习相关。具言之,到2020年年中以德尔塔病毒为主的抗疫第一阶段,由于初期对这个病毒不是很了解,缺乏相应的经验,同时没有有效的疫苗研发出来,中国采取严厉封城、流调追踪、核酸检验、方舱隔离等措施,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确实取得了成效,很快疫情被控制住,经济也得到较快恢复,成为国际抗疫的优等生。那段时间,中国向很多国家,包括一些西方国家派遣医疗队,输送防疫经验和模式。中国政府在2020年6月,还向国际社会发布抗疫白皮书,公开表示要向国际社会阐述中国的抗疫主张,提供中国方案。

换言之,习要将抗疫政治化,把它作为中西两种制度竞争并体现他所谓的领导力的载体,以证明中国的体制至少在应对此类大规模的公共卫生危机的时候优于西方的。习在武汉疫情刚流行不久,因为瞒报和应对不力,导致他个人的声誉和领导力严重受损,也正是在那时,中共内部和社会上出现了一波反习声浪,但是,抗疫第一阶段成功稳住疫情同时西方却身陷疫情之中的强烈对比,挽救了他,不但他的权力得以稳固,民间支持度也大增,那段时期一般民众很为中国的抗疫而自豪,嘲笑西方抄中国的作业。官方出于中美对抗的政治正确需要,在内外宣传中过度神化中国的防疫模式。

然而,这也就让习很难走出前期抗疫成功的经验陷阱。在疫情转向奥密克戎为主的第二阶段,由于该病毒的传播速度快同时重症率和致死性不高的特点,本来中国应该尽快调整防疫模式,还用对付德尔塔病毒的做法来对付奥密克戎,会显得捉襟见肘,效果不彰。但鉴于疫苗效力问题、老年人口庞大、公共卫生资源不足以及相应的抗病毒药物的缺乏,习也就继续采取第一阶段的清零做法。对他来讲,最看重的是少死人,因为这是唯一可向国际社会夸耀的中国抗疫模式优于西方的地方。如果在抗疫第二阶段像多数国家一样选择“躺平”,以中国人口的规模,就算万分之一的死亡率,也将有高达十几万的人口会死于新冠。这无疑会让官方前期大肆宣扬的抗疫成就不攻自破,习将面临被问责的民意压力,而这是他输不起的。现在中国新冠死亡人数只有五千多,且主要出现在早期。在做国际比较时,他至少可以说做到了让中国少死人。

观察习过去十年的施政,这是个有严重偏执型人格的领导人,偏执型人格的显著特征,是在他看来正确的做法,无论旁人怎么觉得不可思议,他都会去坚守,不轻易改变。在清零政策上,前期抗疫的成功强化了他的这种认知,认为在当前条件下这是一个既然防控住疫情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对经济不利影响的办法。但他或许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中共现行的行政机制、政绩导向和动员体系一定会导致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对疫情处置的层层加码、一刀切的过度防疫现象。中共上对下的问责制本身会使行政体系带有很强的制度刚性,而在过去三年,最高层把防疫作为头等政治大事,一旦防疫不力,动辄处分官员,这给地方官员传达的政治信号就是宁可被百姓骂,也切不可因疏于防疫而被摘乌纱帽。基层政府又处防疫最前线,但是它们的资源也最薄弱,因此理性的厉害计算就是对防疫层层加码、一刀切,即使出现一例感染,也要全员核酸,全地封控。加之今年是中共的政治年,二十大这个高压线是碰不得的,为保大会的顺利召开,在疫情防控上,没有最严,只有更严,这已成了官员们的思维和政策惯性。

然而,奥密克戎的高传染性让政府实际追求零感染的政策目标是做不到的。时间因素在此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因为任何非正常的高度紧张的状态,在短期内可能保证不出差错,可时间一长,懈怠就不可避免。中国的动态清零进行了三年,不说官员,每个百姓也高度疲倦,从过去对这种病毒怕得要死,到现在相当多的人持无谓态度,这就是时间的作用,时间会使人放松戒备,可病毒不管人的心理变化,趁虚而入,防不胜防。从此角度看,这个病毒没法防,很多国家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而放弃抵抗。

但是习认为他的动态清零能够战胜该病毒,防住疫情。随着此种防疫模式的时间拉长,后果也越积越重。清零三年给中国和习本人带来了三个严重后果,即维稳成本让地方政府不堪重负,经济衰退影响基本民生,大众不满使习的社会声誉受损严重。

维稳成本包括两方面,一是维持高强度的动态清零政府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二是在清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次生灾害和后遗症,政府不得不花格外资源去解决。这两者已成了地方政府的一笔沉重负担,对财力本来就不足的地方而言更是如此。如果疫情不影响经济,地方政府还可以从经济增长中补充财力,可恰恰中国经济在疫情中也一地鸡毛。经济受损,影响的不仅是政府财政,还有民众的就业和收入。这种情况若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很可能还会引发社会动荡。而最能够反映社会和人心变化的,莫过于人们都想千方百计润出去,虽然最终能够移民的不多,但这显示民众对清零政策的高度不满。处于深宫中的习也许感觉不到这股民怨,或者不在乎,可经济毫无起色特别是地方政府维稳成本的无以为继,他是不能不在乎的。这就是此次全国疫情反弹中国政府不是去进一步强化控制,反而出台二十条措施的原因,即维稳成本、经济成本和社会声誉成本已到了某个临界点,习可以不顾后者,但他必须重视前两者,以小步慢走的方式局部改变清零政策,实质放松对疫情的控制。

习在现阶段不会明确宣布在某个不长的时点放弃动态清零,这不但因为疫情还很严峻,更在于动态清零是他过去三年最大的政治资产,虽然这一政治资产正在变成他的政治包袱,但他不想给人留下这种印象,因为明确定出一个时间点等于宣告他的防疫政策失败。正如某外媒引述知情人士的话透露的,习大概率要的是逐步退出动态清零,谨慎控制退出速度,可不会有一个退出时间表和退出的说法。

相关报道:中国疫情升温:粤豫渝蒙重灾区,官媒称将坚定“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身穿防护服的北京新冠预防工作人员在被封锁的公寓大楼附近走过。

中国连续四天本土感染破万,广东、河南、重庆及内蒙古都有四位数新增病例,首都北京也持续升温。

中国国家卫健委11月14日公布,全国过去一天新增16072宗新冠本土个案,当中1747为本土确诊病例,14325例为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疫情重灾区广东省新增本土病例4648例,包括707例确诊及3941例无症状感染。

广州市有4541例,该市海珠、荔湾、番禺及越秀四个区调整社会面疫情防控措施。从11月5日开始“静默”三天、其后延至11日的海珠区,再度被延长防控至16日午夜,中小学及幼儿园继续暂停返校,但部分地铁、公交恢复营运,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有序恢复正常秩序,超市和市场等按最大接待量75%限流开放,餐厅可营业但禁止堂食。番禺区同样延续防控措施至16日,越秀区及荔湾区则延至18日午夜。

河南省新增3014例,2981例在郑州市。郑州市长何雄表示,努力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全域社会面清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重庆市新增2297例,当局13日晚通报,39个行政单元均有感染病例,中心城区新增感染者社会面发现占比较高,而另外四个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南岸区、两江新区新增感染者社会面发现占比达75%,当局已划定逾千处为高风险区,指要“尽最大努力找到传染源、切断传播链、管住风险区”。

在防疫限制下,重庆九龙坡区石桥铺四季香山小区12日一名孕妇不适,怀因封控延误4小时送医,最终流产。九龙坡区委区政府11月14日表示,网传120救护车进入小区受阻等情况不属实,但确实沟通不到位,社区车辆保障不及时,当局称“已向当事人真诚道歉”,责成有关方面给予适当补偿,“已获当事人谅解”,区纪委监委已立案调查有关干部,及详细调查物业公司。



一名妇女在上海某核酸检测点接受新冠毒病检测。

另外,内蒙古新增1266例。赤峰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表示,近两日发现7例物流人员阳性感染者,因其活动轨迹非常复杂及有感染者隐瞒活动轨迹,社区传播风险极大,当局决定在中心城区继续进行3轮区域核酸检测。此前,该区已做过6轮核酸检测,11月8至13日每天进行一轮区域核酸检测。

首都北京市也新增407例。当局13日表示,多起聚集性疫情涉及建筑工地、快递物流、餐饮机构、养老院、学校、宾馆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北京疫情正处于进展期,防控压力持续加大。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宣布,14日起暂停所有门诊和医疗服务。

官媒称坚定“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官媒《人民日报》14日发表署名为“仲音”的文章称,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形容该策略是“符合我国国情、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举措,路子是对的,效果是好的,是我国防控疫情的制胜法宝”。

文章指,坚持外防输入,就要加强口岸卫生检疫,优化入境流程;坚持内防反弹,要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在疫情这场大战大考面前,决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12日召开记者会,新闻发言人米锋强调“二十条”优化措施是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完善,“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并重申要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针对过度防疫问题,国家卫健委副主任雷海潮强调各地已成立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每天都在进行调度,积极回应各地网民及群众反映遇到的问题,转交给有关地方解决,“保证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主要举措能够原原本本丶不折不扣得到贯彻和执行”。

所谓“二十条”,是指11月11日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放宽部分措施如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隔离期限由“7+3”缩短至“5+3”,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不再设中风险区,只保留高、低两类,纠正“一天两三检”等不科学做法,并严禁随意“静默”管理或停工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