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中国向欧洲供气 赚翻了!德国商界:不要放弃中国

2022-10-17 18:10:20

从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的交易量来看,中国的需求明显下降——这对欧洲来说是个好消息。许多中国购买的天然气被转运到欧洲,但这么做可不是因为中方的大公无私。



中国向欧洲运送便宜购得的天然气 能够获取巨额利润(资料图片摄于中国南通)

据路透社报道,由于需求增长下滑至2002年以来的最慢水平,中国的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商将在今年冬季退出现货市场。这意味着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燃料进口国将可能不会与受危机影响的欧洲争夺液化天然气的供应。

今年,中国可能将其第一大进口国的头衔让给日本,减少全球市场的压力,并为欧洲提供亟需的缓解。在第一大供应商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而削减管道天然气流量后,欧洲正在努力寻找另外的天然气采购渠道。

预计中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将出现自2006年以来的首次大幅下降。咨询公司嘉立创(JLC)、ICIS和Rystad能源的估计在6500万至6700万吨之间。与中国海关公布的2021年创纪录的7890万吨相比相差不少。

根据中国大宗商品咨询公司嘉立创分析师Ricki Wang的估计,中国第四季度的液化天然气采购量可能比去年同期下降五分之一,至224亿立方米,或1640万吨。

消息人士称,中国的独立天然气分销商新奥能源(ENN)集团和九丰能源(JOVO)计划减少液化天然气的进口。据四位参与市场的交易商称,ENN和中国国企中化集团预计将继续把定期的货物转移到欧洲或其他北亚买家那里。

ICIS的亚洲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首席分析师亚历克斯·萧(Alex Siow)向路透社表示:“中国基本上停止了对现货的竞标,这很好,因为少了个争夺货物的买家。”



中美贸易战期间 中方为了扩大进口 从美国购买了大量的液化天然气(资料图片)

中国天然气购买量过大 潜在利润满满

减少对天然气的需求意味着中国在液化天然气方面的合同购买量过大。亚历克斯·萧指出:“这对市场来说是个大消息,因为合同量过大意味着中国基本上是在增加现货,而欧洲目前需要的就是现货。”

嘉立创、SIA能源公司和Rystad能源公司的分析师预计中国的总体天然气消费量将保持稳定,甚至下降2%,达到今年约为3700亿立方米,是至少从2002年以来增长最慢的一年。

今年夏天的亚洲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暴涨后,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也跟着下降。价格一度涨到每百万英热单位70美元。由于限制俄罗斯供气,欧洲运走了亚洲市场的液化天然气补充自己的库存。

而从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价格与亚洲现货价格相比来看,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根据金融市场数据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和中国海关公布的统计数字:2021年1月以来,中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价格绝对保持在每百万英热单位20美元以下,和亚洲的液化天然气现货之间的价格差异最多时远超300%。

九丰能源公司的一位高级交易员告诉路透社,预计今年冬天中国的天然气进口量将比去年同期减少20%。 “我们今年冬天没有进行任何现货采购,而是将重点放在去年签订的短期货运和定期货物的运输。”

货物改道

由于国内需求低迷,中国的液化天然气买家已经将许多LNG货物转向欧洲。有交易商向路透社表示,自7月以来,新奥能源已经将其在2021年底签订的美国LNG运送到欧洲和东北亚,而私营的广汇能源也将其在2021年底签订的美国LNG现货转移到欧洲和东北亚。

新奥能源的一位交易员表示,“我们的国内天然气销售令人失望,但我们在海外市场表现良好。”

有交易员分析称,随着独立公司对现货采购望而却步,像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这样的大型国家能源公司只有靠自身力量了。它们通常拥有更广泛的供应基础,能够继续进口现货以填补供应缺口。

中石油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也是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管道天然气的最大客户。普遍认为中石油是最积极的优化货物采购的交易商。

北京的一位国有贸易商表示:“如果有需要的话,中国国企将继续提供价格昂贵的现货。为了优化利润,会在国际市场上换掉价格较低的定期货物。”

一些欧洲的贸易商预计,至少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将货物转移到欧洲的趋势将持续下去。尤其是考虑到从美国直接改变货物的目的地而可以节省下来的运输成本。

新加坡液化天然气货运评估公司Spark Commodities的定价主管贝内特(Henry Bennett)说,对于像美国出口商Cheniere能源公司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液化天然气工厂来说,未来12个月内把货物运往西北欧比运往亚洲更有利可图。比如12月从美国海湾地区装载的货物,发往西北欧的每百万英热单位运费会比发往亚洲的便宜近4美元。

德国经济界看德中经贸关系:“不要放弃中国市场”

在中共二十大召开之际,德国企业和经济界正急切等待中国领导层发出的信号。德国经济界主张与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中国继续进行合作。

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德中合作并非万里无云

德国工商大会(DIHK)的外贸负责人特莱尔(Volker Treier)近日告诉路透社:“尽管经济关系中的许多方面都很困难,然而从大多数(德国)公司的角度来看,放弃(中国)这个市场是没有意义的。”

特莱尔表示,“重要的是,我们坚持与中国制定明确的贸易和投资规则,最好是通过世贸组织”。

等待二十大的信号

虽然外交、经济政策及其挑战没有直接被列入中共二十大的议程,但德国商界正急切地等待着中共领导层发出的信号。

德国工商大会的特莱尔表示:“(中国)领导层的最终构成将提供关于中国未来几年经济政策优先事项的信息。”普遍认为,习近平将在二十大上获得第三个总书记任期。同时,明年新一任国务院总理人选也将明朗。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IfW)认为,中美、中俄关系以外的双边关系不是二十大会关注的内容。该研究所的贸易与中国问题专家朗哈默尔(Rolf Langhammer)预计,“欧盟、也包括德国,将被告诫要认真对待一个中国政策”,中国会要求欧盟避免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而要求欧盟支持中国在国际冲突中的“建设性调节作用”。朗哈默尔认为,中国还会鼓励外企将其生产链转移到中国,而不是仅仅将货物出口到中国。

德中合作并非万里无云

迄今为止,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21年,两国外贸总量达到约2450亿欧元,这相当于德国对外贸易总额的近10%。大约有5000家德国公司在中国有业务。

与此同时,外贸专家特莱尔指出,德中经贸关系目前也面临问题,“中国经济已经开始陷入停滞,令人担忧”。中国经济放缓让依赖于出口的德国工业界更加忧虑,尤其是在机械、机动车和机动车零部件领域。

在德国,越来越多声音开始针对过于依赖中国的风险提出警告和批评。这一点在今年尤甚。多年来,德国经济非常依赖于俄罗斯的能源供应,这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被证明是德国的软肋和失策。

德国副总理、经济部长哈贝克近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未来,德国政府将在贸易政策上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态度。哈贝克说,中国是一个受欢迎的贸易伙伴。“但是如果存在国家保护主义,就必须用反制措施加以应对。我们不能允许自己被讹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