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5位死后被斩首示众的中国皇帝,全都恶贯满盈,有3位是开国之君

2021-07-06 09:35:59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史当中,帝王看似尊贵无比,但其实却是个高危行业,由于各种原因遇害者数不胜数,但死后被斩首示众的却是比较罕见。纵览史书,遇害后再被斩首示众的中国皇帝至少有5位,即新帝王莽、前凉威王张祚、桓楚武悼帝桓玄、南燕末帝慕容超和汉帝侯景。那么,他们生前都犯下过哪些不可饶恕的罪状,以至于死后遭受如此沉重的羞辱?

01 新帝王莽(前45-23年)

作为新朝唯一的皇帝,王莽在位15年间大力推行“托古改制”,试图依照《周礼》规划的蓝图,来打造一个消灭剥削现象、人人安居乐业、秩序超级稳定的大同社会。然而,王莽不切实际的改革非但没有达成目标,反而激化各种社会矛盾,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频发、匈奴大规模南侵,导致新朝的民众生活难以为继,最终激起赤眉军和绿林军大规模反抗。

王莽画像

关中百姓苦新已久,因此等到绿林军向长安挺进时,当地民众便纷纷杀死州郡牧守,响应义军。地皇四年(23年)九月,校尉公宾就、商县人杜吴等人率军攻占长安,在乱军之中杀死王莽并分尸。王莽死后,首级被传递到绿林军的大本营宛城示众,深受其害的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见《汉书·卷九十九下》),可见对他痛恨之深。

02 前凉威王张祚(327-355年)

作为史上首位张姓皇帝和前凉政权第8位国君,张祚在位虽然仅有两年,但犯下的罪行却可谓罄竹难书。据正史记载,张祚上台伊始便强纳守寡的弟媳裴氏为妃,而且强幸其父张骏、异母弟张重华(前凉第6位国君)的妃妾和所有没出嫁的女儿,其行为简直连禽兽都不如(详情见《晋书·卷八十六》)。不仅如此,张祚还肆意诛杀群臣,堪称桀纣之君。

张祚恶贯满盈,最后被杀

张祚的荒淫残暴令臣民侧目,最终为他招致杀身之祸。东晋永和十一年(355年)初,河州刺史张瓘(张祚的族兄弟)举兵反叛,一路直逼都城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获悉张瓘造反的消息后,不甘人后的骁骑将军宋混、宋澄兄弟也迅速起兵,经过一番恶战后攻占皇宫。侍卫们见大势已去,便扔下张祚逃跑,而暴君很轻易地便被杀死,首级随即被割下来示众。

03 桓楚武悼帝桓玄(369-404年)

桓楚是一个的确存在却又不被正史承认的“伪朝”,开国之君是东晋权臣桓温的儿子桓玄。东晋元兴元年(402年)三月,时任荆州刺史的桓玄利用国中防备空虚的机会,举兵攻克京师建康(今南京)并篡夺朝政,1年后又逼迫跟晋惠帝一样白痴的晋安帝司马德宗“禅位”,国号为楚。桓玄称帝前,曾在建康大肆屠杀宗室,称帝后又骄奢荒侈、游猎无度,使得新生的桓楚帝国很快便陷入大危机。

桓玄称帝仅1年多便被杀

永始元年(404年)二月,就在桓玄篡位后的次年,先前假意归顺的东晋将领刘裕在京口起兵,并竖起讨逆兴晋的旗号。刘裕虽然兵微将寡,但军事才能极高,屡屡能在战场上出奇制胜,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便击败比自己强大数十百倍的桓玄并将其杀死,随后迎立晋安帝复辟。桓玄死后,首级被送到建康,挂在朱雀桥上示众,而桓楚政权在苟延残喘1年后也正式灭亡。

04 南燕末帝慕容超(385-410年)

身为南燕末代皇帝,慕容超在史上以荒暴放纵而闻名,登基后不思奋发图强,反而宠信奸佞公孙五楼、肆意诛杀皇族和功臣,引得朝廷上下人人自危。与此同时慕容超沉溺游猎,对民间赋役繁多,引起国内怨声载道,使得南燕的国势由盛转衰。除此之外,慕容超还频频挑衅东晋,时不时出兵进攻东晋的郡县,并抓捕、劫掠当地的男女百姓,令江南愤恨不已。

慕容超因为拒绝投降,与亲族数千人同时被斩首

义熙五年(409年)四月,东晋权臣刘裕在平定内乱后举兵伐燕。面对汹汹而来的敌军,公孙五楼主张坚壁清野,在扼守大岘山天险的同时,从背后偷袭刘裕,以此使晋军不战而溃,结果遭到慕容超的拒绝。刘裕率军安然翻过大岘山后,迅速击溃南燕主力军,并于次年正月攻陷其都城广固。南燕灭亡后,慕容超被押往建康,因为拒绝投降,最终与亲族数千人同时被斩首示众。

05 汉帝侯景(503-552年)

作为东魏、南梁的双料叛徒,侯景先是携带东魏十余州郡投降梁武帝,不久便因梁武帝准备拿他交换被俘的侄儿萧渊明,因而举兵造反,并于太清三年(549年)初攻陷都城建康。此后,侯景先是饿死梁武帝,随后又相继废杀萧正德、萧纲、萧栋等三位傀儡皇帝,旋即僣号称帝,并定国号为汉,时在大宝二年(551年)。

侯景祸乱江南3年,最终被杀

在侯景祸乱江南的3年时间里,昔日繁华无比的江南赤地千里、白骨累累,而士族家庭基本上全被消灭。承圣元年(552年),梁将王僧辩、陈霸先围攻建康,失却民心的侯景一触即溃,并在逃往途中被部下杀死。侯景死后,双手被砍下来送给东魏,头颅送至梁元帝驻跸的江陵示众,尸体则在建康街头暴露,随后又被当地百姓分食殆尽。由此可见,江南百姓是多么痛恨侯景。

参考书目

班固(东汉):《汉书》,中华书局1999年版。

房玄龄(唐):《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姚思廉(唐):《梁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李延寿(唐):《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