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三国】官渡之战:许攸背叛袁绍、归降曹操之谜

2020-12-27 17:05:02


引子:

衣赐履拜见吴国名士梅次仁。

衣赐履说,梅先生,这个世界上有神预言吗?

梅次仁说,没有。

衣赐履说,荀彧早就预言许攸家人会犯法,审配一定会抓捕许攸家人,而许攸则必定背叛袁绍、归降曹操,而事实也正是如此,这难道不是神预言吗?

梅次仁说,我的邻居张三,喜买彩票,这半年连中三次大奖,得金数百千万。邻里谓之为神。

衣赐履说,哇,确实很神啊!

梅次仁说,我固不信世上有如此荒诞之事,后听说张三姐夫的表叔的小学同学的二表姐,去年做了彩票工作坊的副坊长,遂释然。

衣赐履说,先生的意思莫非是……

梅次仁说,然。荀彧所言,既非预言,更非神预言,乃预告耳。

衣赐履说,哦。

公元200年,年末,曹操、袁绍在官渡死磕了半年多了,就在决定胜负的褃节儿上,许攸背叛袁绍,归降曹操,建议曹操急攻乌巢。曹操亲率五千兵马,大破乌巢,火烧袁军粮草,袁绍遂败逃。

两年之前,公元198年,年末,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作了一个被后世称颂了两千年的神预言:

袁绍兵虽多但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守邺城。许攸家人犯法,审配一定会抓捕许攸家人许攸一定会叛变。颜良、文丑,都只有匹夫之勇,一战可擒。

这个预言,有五点神奇之处。早在官渡之战的两年之前,就预见到:

1.审配、逢纪将留守邺城,不会随袁绍出征;

2.许攸家人一定会犯法,而且是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期犯法(犯早犯晚都不行,犯早了袁绍就可从容处理此事,或赦免许攸家人之罪,或将许攸也控制起来;犯晚了,官渡之战结束,许攸家人是死是活都不会与战争结局有任何关系);

3.审配一定会抓捕许攸家人;

4.许攸一定会背叛袁盟主、归降曹老板;

隐含着5.许攸的降曹将会决定官渡之战的胜负

而实际上,官渡之战的结局,与荀彧的神预言完全相合,一丁点儿瑕疵都没有,跟张三买的彩票一样准。

那么,荀彧果真是神仙附体的神算子吗?我们先看一下老荀家的基本情况。

荀家是颍川(河南省禹州市)世族,荀子后人,荀家有两大特产:官员和名士。荀彧的祖父荀淑,官做得不大,但学问大,名声大。荀淑有八个儿子,个个都是贤才,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读如滚),做到济南国宰相;叔父荀爽,做到司空。

董卓作乱时,荀彧弃官回乡,对父老乡亲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战火不管从哪里烧起,都会烧到咱这儿来,此处不可久留,不如早些离去。但乡人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开。当时,荀彧的老乡、冀州牧韩馥派人接荀彧赴冀州,乡里无人相随,荀彧只好独率宗族赶赴冀州。

公元191年,荀彧到了冀州,冀州牧已经由郡老乡韩馥变成了州老乡袁绍了(荀彧、韩馥是颍川郡人,袁绍是汝南郡人,颍川、汝南均属豫州),袁绍待荀彧为上宾。荀彧的哥哥(一说弟弟)荀谌(读如晨),还有颍川老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荀彧在袁绍处呆了一阵子,认为袁绍终究不能成就大事,就离开袁绍,投奔东郡太守曹操。两人一经交谈,曹操大喜,说,这就是我的张良啊!荀彧时年二十九岁。

袁绍手下居然冒出个荀彧的亲兄弟荀谌。荀谌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东汉末年,士大夫们特别喜欢点评人物。有两个大名士,陈群和孔融,曾经议论汝南、颍川的出类人物,时间应该在公元199年之后(刘备任豫州刺史时,陈群曾在刘备手下干过,后来避难徐州。吕布占徐州,公元198年,年末,曹操灭吕布,征召陈群,因此,这场对话一定发生在公元199年之后,大概率发生在官渡之战结束后),陈群说,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们的。

陈群所说的这五个人,就是,荀彧、荀攸、荀衍、荀谌和荀悦。除了荀谌后来史书没有记录、下落不明外,其他四个,都在曹操手下做官。

荀彧、荀攸不用讲了,荀衍是荀彧的亲哥,做到监军校尉,驻守邺城,都督河北军事,以功封列侯。

荀悦是荀彧的堂兄,是东汉史学家、政论家、思想家,奉献帝刘协之命,以《左传》体,精减班固《汉书》,写成《汉纪》三十篇。

老荀家个个都是人物啊!

我们的主角,恰恰就是后来下落不明的荀谌

《三国志·袁绍传》载,公元191年,作为反董联盟盟主的袁绍,正式官职只是勃海郡(河北省南皮县,属冀州)太守,而老袁家的门生韩馥却被任命为冀州牧,袁绍的门客逢纪就劝袁绍拿下冀州。四月或稍后,袁绍派出一支谈判队伍,包括外甥、陈留(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陈留镇)人高干,韩馥的亲信、颍川人辛评、荀谌、郭图等人(注意,韩馥手下干部成了袁绍的说客),前往游说韩馥让出冀州,荀谌作为首席谈判代表,当当当当当一顿摆事实、讲道理,韩馥当即自觉自愿献出冀州(详见拙文《如果你认为袁绍浪得虚名,那是你没读懂袁本初》)。

兵不血刃,取得冀州,袁绍对这哥儿几个都是又亲又爱。

荀彧认为袁绍成不了大事而离开,但荀谌却一直留在袁绍身边。最初,袁绍、曹操结盟,荀氏兄弟各为其主,并无不妥。

自从公元196年曹操迎奉天子之后,袁、曹之间的分歧、矛盾越来越大,终于到了非战争不可调和的地步。

公元199年,袁绍灭了北方的公孙瓒。此时,袁绍拥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大将,选精兵十万,万匹良马,打算攻打许都。

但是,当公元200年年初,袁绍挥军南下时,我们发现,袁绍最初确定的这套战时班子,搞了一次大换血:

1.本来统军事的审配、逢纪,留守邺城。只有审配留守,才能配合荀彧“审配必抓捕许攸家人”的预言。

2.谋主田丰、荀谌、许攸,三个换了两个,变成沮授、郭图、许攸,就好像专门等着许攸在阵前叛变一样,把许攸留在了班子里。

3.颜良、文丑没变。荀彧预言中,不是有颜、文“一战可擒”的判断吗?

这样,我们发现,班子人员的变化,简直就是为了配合荀彧神预言而发生的

当一件事情,巧合之后又巧合,每个巧合都使这件事情坚定地向着某个方向发展时,我们就要想想看,这些巧合究竟是上天的安排,还是人为的操作了

我们只讨论荀谌,他为什么没有跟随袁绍南下。荀谌应该是主动要求回避的,理由相当充分:第一,曹操这边,兄弟荀彧、侄子荀攸,都是主要谋士,荀彧守在许都,荀攸跟在曹老板身边,荀谌回避,合情合理。第二,我们在《曹操篡汉,蓄谋已久(上):三个卧底》那回讲过,曹操的另一重要智囊董昭,最初是袁绍的干部。董昭的弟弟董访则是陈留郡太守张邈的手下。张邈、袁绍本来是好哥们儿,后来闹掰了,袁绍就打算收拾董昭,于是董昭跑路了,后来投靠了曹操。现在,曹操和袁绍也反目了,那么,荀谌避嫌就更加合情合理了。

从此,史书上再无荀谌的记录,荀谌消失了。

我们回放官渡之战的一个片段。

袁绍、曹操大约是从公元200年的四月对峙于官渡的,袁绍派出刘备等人四处骚扰许都周边,基本上都被曹操派人给怼回去了,但是,在官渡主战场,袁绍兵多势众,碾压曹操。到了十月,曹操兵少粮尽,实在挺不住了,就给在许都的荀彧写信说,打算退回许都,引诱袁军继续深入。

荀彧回信反对,表示现在是夺取天下的最关键的时刻,必须顶住……现在战事已到尾声,一定会发生变化,这正是制胜的时机,一定不能放弃!

曹操听从荀彧的劝告,继续坚守,咬着牙跟袁绍死磕。

然而,光这么挺着,在哪里?怎么出奇制胜

从荀彧劝曹操出奇制胜开始,一直到曹操击败袁绍,唯一称得上“出奇制胜之举”的,就是曹操烧了袁绍在乌巢的粮草。而给曹操出这个“奇计”的人,是从袁绍那里叛逃过来的许攸。

换句话说,荀彧所谓的“奇”,是通过许攸实现的

难道说,荀彧的“奇”,就是等着许攸来降?如果许攸不来降怎么办?难道曹操就这么巴巴地等下去?一直等到粮尽被袁绍一举灭掉?要知道,此时曹军即将断粮的情报,袁绍早已掌握,他拖也要把曹操拖死。

对曹操这种争天下的人来说,绝不可能把命运交给运气,坐等运气把许攸送上门来,他们一定会有所作为。即使荀彧给出这个神预言,曹操也不可能把官渡之战的胜负,押宝在一个预言上。听天由命,不是曹老板的个性,因此,这个预言,必须有配套措施

曹操等待的,是配套措施发挥作用

许攸之降,一定是在荀氏叔侄的“帮助”下实现的。

我们前面分析过,许攸叛逃的时机非常重要。到了官渡之战后期,双方死磕,达到一种紧绷的平衡,任何一方出现哪怕很小的闪失,都会在瞬间崩盘。于是,身在邺城的荀谌,按照既定计划,或诱使许攸家人犯法,或早已掌握许攸家人犯法的实锤证据,促使审配抓捕许攸家人,再迅速安排人通知许攸(比如,放一个许家的仆人飞奔到前线通知许攸,而且必须赶在审配正式报告袁绍之前,否则,袁绍就会看住许攸,这个计划就歇菜了),于是,许攸反叛,曹操烧粮,袁绍大败。

这样,就合乎逻辑了。

我虽然把荀彧神预言的神话打破了,但实际上,配合这个神预言的一系列动作,技术含量非常高,体现了荀氏叔侄高超的驾驭战局的能力,过硬的实操能力,和精准的把控时机的能力。这种运作过程,我个人认为远胜于那种不靠谱的预言。

我们在上回讲过,荀攸前后为曹操谋划了十二条奇策,官渡之战是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荀攸全程参与了官渡之战,荀攸的十二条奇策,没理由都与官渡无关。

因此,我认为,运作许攸叛袁降曹,应当是这十二条奇策之一,荀彧掌舵,荀攸操盘,荀谌执行。

那为什么史书后来没有荀谌的记录呢?我想,有两条原因:一是老荀家盛产名士,搞这样阴谋诡计的事儿,多多少少有些没面子,荀家不愿意张扬。荀谌后来虽然没有记录,但荀谌的儿子荀闳在曹魏政权还是很受待见的,与曹丕、曹植关系都很不错。二是这件事留下开头、结尾,剔去中间,立即化身为一条神预言,这对荀氏家族、曹操政权,似乎益处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