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抗美援朝老兵记忆 | 殷鲁:活跃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文工队员

2020-12-21 17:05:02

+关注


X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不能忘却,精神代代相传,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总台央广《国防时空》“军旅人生”栏目推出系列节目《抗美援朝老兵记忆》,带您走近曾经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听听他们有过哪些难以忘怀的战斗经历和故事?70年岁月变迁,那段战争岁月又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深刻影响?

抗美援朝老兵记忆


殷鲁1954年6月在阅读战地报纸

殷鲁,河北衡水冀州人,1935年出生,1949年7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开赴朝鲜,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多次随部队参加反击战斗,并进行战地宣传鼓动工作。

泉城济南,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在志愿军老战士殷鲁家中,85岁高龄的殷老正在翻看一本纪念册,里面有她十四五岁刚参军时的老照片。那时的她,身着军装,眼神清澈,笑容灿烂。殷老感慨地说,时光如流水,这么多年过去,许多记忆已经模糊,但是对于1949年14岁参军入伍,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那段烽火岁月,始终难以忘怀。

殷鲁: 参军后,我被分配在207师宣传队。后来上级给我们一个名额,可以到河北艺校学习,部队领导就让我去了。在那里,我学习了话剧表演。朝鲜战争爆发后,单位围绕抗美援朝进行动员教育,大伙儿都积极报名,希望能够入朝参战,我也报了名。但报名的人不是都能去,我是三番五次提出申请,最后才被批准的。那时候,我十四五岁。199师回国招人,就把我带走了。进入朝鲜时条件非常艰苦,有很多困难。朝鲜的山很多,白天飞机轰炸得厉害,不安全,我和战友们就等着运送副食品的车,坐在装粉丝的麻袋上,进入了朝鲜。

1952年,17岁的殷鲁坐着闷罐车,一路翻山越岭,奔赴志愿军67军199师驻守的朝鲜甘泉里地区。随后,根据组织的安排,她和战友冒着随时遭遇敌机轰炸的危险,穿过炮火封锁区,来到597团1连,为前线的志愿军将士慰问演出,鼓舞士气,激励大家的斗志。

殷鲁: 1953年,抗美援朝反击战打响了。当时我参加了若干次小股反击战。每次部队行动之前,文工队的队员们都要先进行慰问演出,有时候,我们还会把上级组织交代的任务写成文艺节目。我入朝学的第一首歌就是“志愿军打美国鬼子,真正厉害,嗨、嗨、嗨……”。那时候,我经常到前沿防空洞里给战士们唱歌,表演节目,战士们都非常感动。有一次,师首长在信中鼓励道:“这次你们的任务艰巨,但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你们要克服困难。”


1953年冬,199师文工队4位战友合影(从右至左,粟力、笑先、 殷鲁、玉华)

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作为一名战地女文工队员,殷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慰问演出之中,战士们想听什么歌曲,她就唱什么歌曲,喜欢看什么表演,她就表演什么,一个坑道一个坑道地走,一场接着一场地演。就这样,经过战火硝烟的洗礼,殷鲁从一名话剧演员,逐渐成长为战地文艺工作的“多面手”。

殷鲁: 那时候,要求我们“一专三会八能”,要会唱歌、朗诵、跳舞等,管理道具、管理服装,也要略知一二。那时候人少,我主要表演话剧,后来我表演朗诵,还要当报幕员。我也说过快板,唱过独唱。

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几年时间里,殷鲁和战友们在进行慰问表演的同时,还要到班里进行战前思想鼓动,这也是文工队员肩负的一项光荣使命。时隔60多年,对于在坑道里热情演出、和战士们促膝谈心的场景,殷鲁依然记忆犹新。殷老说,有一次,她正在给一连担架班的战士们做思想工作,突然遭遇敌机轰炸,坑道瞬间坍塌,生命危急关头,战士们冲上前去勇敢地保护了她,这让她终生难忘。


1953年,战友们在战地研究剧本

殷鲁: 那时候,战士们都把生死置之度外,只要有战斗,大家都写请战书。有一次,一连要上战场了,我被分在了担架班 。我当时正在坑道里,突然坑道口被炸塌了,战士们第一反应就是过来保护我,炸起来的土都快把我们埋住了。

在采访时,殷老告诉记者,当年,志愿军官兵跨过鸭绿江之后,就没有前后方的区别了。空中敌机疯狂轰炸,地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但只要战斗打响,她们既当文工队员,又当战斗员。不论是在战地救护站、防空洞,还是前线阵地的坑道里,到处活跃着她和战友们的身影。在轿岩山反击战的一次战斗中,只有她一名女同志上到前沿阵地进行战场鼓动。


1953年7月30日,战友相聚

殷鲁: 天上飞机炸,地下大炮轰,风险太大,团里不让我去前沿阵地,但我们自己要求去。坑道很矮,高个子在里面跪着不能站起来。因为只要露出头来,敌人的高射机枪“哒哒哒”就打过来了。


1953年5月,朝鲜西洋洞,殷鲁和战友在粘贴枪杆诗,鼓舞官兵们的士气

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对志愿军将士来说,文工队员的歌声或许是最温情的声音,能够给他们带去精神激励和心灵慰藉。而不惧强敌的战士们轻伤不下火线、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殷鲁,让她心生感动与敬意,始终激励着她不怕危险,勇敢顽强地工作在战斗一线。

殷鲁: 我记得有一名炮兵,耳朵都震聋了,让他下阵地,他说不行。“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是战士们经常挂在嘴边儿的话,现在想想那些人,真是最可爱的人。

回想起那些血洒疆场、将年轻生命永远留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殷老泪湿双眼。她含着泪说,与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自己是幸运的。那么多次奔波于硝烟弥漫的前沿阵地,身体都没有受伤。而且,让她还一直引以自豪的是,1953年5月,当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7月13日晚在金城一线展开全面反击时,殷鲁在战地鼓动组,光荣地担负起战地前线广播任务,有幸亲眼目睹了这场伟大的胜利。

殷鲁: 金城反击战打成了停战的局面,朝鲜战争就结束了。当时是7月27日签的停战协定,7月29日部队晚上点名,队长就说,“这回你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外面晒太阳了,现在你们听,不打炮了吧,停战啦”。大伙儿高兴得不得了,说以后可以在外面有太阳的地方排练节目,不用成天待在坑道里了。


1954年5月,殷鲁穿着新演出服拍照留念

经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1953年7月,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终于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女文工团员殷鲁和战友们在灿烂的阳光下从容地合影留念。她们一边在朝鲜进行休整,一边编排相关的文艺节目,歌颂志愿军将士的英雄事迹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战绩。一直到1954年9月,19岁的殷鲁才离开朝鲜,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

殷鲁: 我那时候年轻,没有多高的思想境界,想不到无私无畏,就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就应该不惧艰苦。那时候,也没想能过上这么安定的生活,组织上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是党培养了我们,感谢组织对我们的关怀。


2009年国庆期间,4位战友56年后在北京紫竹院公园合影 (从右至左,粟力、笑先、 殷鲁、玉华)

来源:央广军事

记者:孙崇峰 刘劲鹰 李青 宋杨 张帆

视频: 刘劲鹰

编辑:李啸宇 生生

编审:李燕飞 刘鹏

主编:朱西迪

监制:吕锡成 孙利 谭淑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