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华北危机:国军14个军四路合围,毛主席亲点刘邓指挥,结果如何?

2024-03-15 17:05:03

1945年重庆谈判之际,中国大地上暗流汹涌。“双十”协定公布当天,国民党大批部队北上,他们要分割晋察冀、晋冀鲁豫解放区。企图完全逆转在华北甚至全国的局势,让刚刚签订的双十协定成为废纸一张,蒋介石这步棋下的太高明。

在此危急形势下,毛泽东紧急向刘伯承、邓小平发去电报。

一、出尔反尔,蒋介石调兵进攻华北

1945年日军撤退后,蒋介石为了抢占共产党的胜利果实主动向中共中央提出和谈。在对方的一再邀请下,毛泽东决定应邀参加和谈。在和谈期间,蒋介石并没有暴露野心,“双十”协定于10月10日发布后,蒋介石立马命令国民党大批部队开始行动。

和谈结束后,毛泽东乘坐飞机还没有抵达延安,一道道进军的命令就不断从重庆的上清寺发出。接到上级命令后,国民党第11战区副司令高树勋、马法五率领第40军、第30军、新编第8军共7个师,4.5万人从左、右两路从河南新乡沿平汉路北进。

蒋介石计划让这7个师占领邯郸后与沿石太线西进先期到达石家庄的第3军、第16军会合继续北进,再与空运到北平的第92军、第94军会师,最终将平汉路完全控制,分割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

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在华北地区占有重要地位,抗日战争期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129师东渡黄河,在这里建立了以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抗日根据地为中心,西起同蒲路,东抵津浦路,北接正太、石德路,南至黄河的晋冀鲁豫解放区。直到日军撤退的时候,晋冀鲁豫解放区控制的城市已经达到了80多座,拥有军队近30万,民兵40多万,是全国七大解放区之一。

该地处于华北的中心地带,距离北京、天津等重要城市较近,还是国民党军队北上的必经之路。蒋介石的野心一旦实现,华北、东北地区将极度危险。为了保卫来之不易的胜利,延安方面也开始准备反击。蒋介石的计划一旦成功实施,华北地区将会极度危险,对东北地区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全国局势。飞机落地后,毛泽东顾不上休息,急忙召开中央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双十”协定中共产党和国民党刚刚就一些敏感问题进行协商,蒋介石这么快就出尔反尔,既然如此那就打!

接到中共中央的命令后,刘伯承和邓小平迅速制定战斗计划。经过商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歼灭的战略。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刘伯承和邓小平集中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三纵队和太行、冀南、冀鲁豫3个二级军区部队共6万人参战。此外他们还动员了冀南地区10万民兵。

刘伯承和邓小平预估这场战斗会持续两个多月,所以在战斗开始前做足了准备。制定好战略后,晋冀鲁豫解放区各作战部队的指战员被叫到指挥部开会,领取战斗任务。在这场谋划已久的平汉战役中,解放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歼灭沿平汉线北犯的敌军。

刘伯承的总体作战方针为“在打军事仗的同时打政治仗,争取一部分敌军起义”具体作战预想为:破坏黄河以北至安阳地区之间的铁路,并加强袭扰,使敌人疲惫,为掩护我军主力部队向作战地区集结争取时间。待敌人渡过漳河后,立即以一部兵力控制漳河渡口,切断其与安阳之敌的联系。

诱使北上之国民党军至漳河以北、邯郸以南地区,予以各个歼灭。同时,以第2纵队自上党地区先行东进,配合已在平汉路作战的部队,肃清盘踞于临漳、成安等地的伪军,并组织预定战场附近的军民,破路填沟,拆碉平寨,使进入预设战场的敌人无所依托。将平汉一路的敌人引诱到漳河以北、邯郸以南的多沙地带先打第一仗,随后将敌人逐次歼灭。

做好战斗准备后,刘伯承进行具体部署,第1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为路东军,以第2、第3纵队和太行、冀南军区部队为路西军,对敌实施东西钳击并予以分割围歼。

二、中央两次指示,必须胜利

在这场进攻平汉地区的战斗中,蒋介石以14个军分别从同蒲、平汉、津浦、平绥各铁路,分四路向华北解放区进攻,企图割裂各解放区之间的联系压迫我军退入农村并消灭。平汉路方向为国民党第11战区孙连仲的3个军(第30军、第40军及新八军),在马法五、高树勋(兼新八军军长)的率领下,国民党军从河南北部郑州、新乡沿平汉线北犯冀鲁豫军区。

中央得知敌人动向后立即对刘伯承和邓小平制定的战斗总计划进行商定。随后毛主席指示:在你们领导下的一切力量,除以太岳全力展开同蒲线的作战争取应有胜利外,必须集中太行与冀鲁豫全力,争取平汉战役的胜利。望利用上党战役的经验,动员太行、冀鲁豫两区全力,由刘伯承、邓小平亲临指挥,精密组织各个战斗,取得第二个上党战役的胜利。”

1945年10月,国民党部队四路兵马的线头部队已到达汤阴,40军、新八军于10月16日从淇县北上,30军于14日到达新乡,15日到达汲县,16日向北开进,85军已接守新乡、淇县至汲县沿线交通,27军、38军正在郑州、开封一带紧急集结。局势进入紧张时刻。

10月14日,国民党军官马法五、高树勋率领第30、第40军及新编第8军共7个师、4.5万余人从新乡沿平汉线北进,途中以第40军及工兵第9团为右翼兵团,以新8军及第30军为左翼兵团,分两路自新乡北进。进至安阳地区后,以第32军尾随第40军为第二梯队。

这次调兵,蒋介石企图用10天左右的时间使前线部队赶至石家庄,并继续沿平汉线北犯。得知对方动向后,刘伯承和邓小平明确当前主要作战任务是阻碍和迟滞敌人北进。因为山东、华中地区的主力部队转移至河北、东北地区至快还须一月。再加上各部到达后需要布置战场、熟悉地形,最快也需要二至三个月。

战斗开始前,毛泽东向解放军前线部队作出指示:我太行及冀鲁豫区可集中六万以上主力,由刘邓亲自统一指挥,对付平汉路北进顽军,务期歼灭其一部至大部。随后刘伯承命令一部分兵力截击沿同蒲路北进的第一战区后续部队,另一方面集中主力对付沿平汉路北进的马法五。

在这一阶段的战斗中,刘伯承的计划是诱敌深入到安阳、沙河一带有利区域再进行打击,以此逼迫敌人部队全部展开,随后我主力再从敌暴露的翼侧或后方进行猛烈攻击。

在军首长的周密计划下,国民党军队从新乡出发北上途中受到我地方部队和民兵部队的不断袭扰,进展迟缓。为了保障我军主力部队向作战地域集中,刘伯承还命令位于临漳的第1纵队阻击敌人,并将敌遏制在邯郸以南地区。

三、高树勋起义,国军彻底溃散

1945年10月22日,国民党军主力北渡漳河,遭到先期赶至邯郸以南的第1纵队主力的阻击。24日,国民党3个军全部渡过漳河,并沿平汉路东侧推进到马头镇、磁县间地域。见敌人进入计划位置后,刘伯承集中第1、第2、第3纵队及冀鲁豫、冀南、太行军区各部共6万人迅速按照预定部署形成包围圈并控制漳河渡口。在我军的包围进攻下,国民党部队紧急求援。

26日,驻扎于石家庄的第16军、驻扎于安阳的第32军各派出部队分别向南、北前进增援被包围的国民党部队。见此情形,解放军在加紧攻击被围敌人的同时增调太行军区部队,协同晋察冀部队在高邑阻击由石家庄南援之敌。并加强在漳河阻援阵地和安阳以南地区袭扰敌人,牵制国民党第32军。

28日黄昏,解放军向包围圈内的敌人发起总攻,同时派参谋长李达赴新8军军部敦促高树勋率部起义。第八军是西北军,有我党的工作基础,该军内部战士本就对蒋介石心存不满。之前蒋介石歧视、吞并非嫡系部队,驱使第八军战士充当内战先锋,失去民心。

高树勋“反水”是一个必然结果。高树勋本人对国民党内部的各种作为颇有意见,他当年带着新八军、69军两个军的兵力深入后方进行作战,吃了很多苦。但蒋介石不仅没有及时将各种补给供应到位,还让国民党将领胡伯瀚、汤恩伯接手高树勋一手带出来的新八军和69军。在后来的作战中高树勋才一步步夺回新八军的控制权。

抗日战争时,高树勋和自己的部队长期在敌后从事活动,处于蒋介石的统治中心之外。因为长期处于敌后,各种补给的供应也不及时,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树勋带领新八军勉强撑到了抗战结束,在这个过程中高树勋受到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很大。

解放军在对国军进行军事打击的过程中积极劝降,10月29日,在政治争取与军事攻势下高树勋率新8军大部及河北民军等部,将近一万人宣布起义。高树勋起义后,蒋介石的部署呈现缺口。刘伯承推断其余敌人可能突围南窜,于是派前线部队逼迫敌人脱离阵地,于运动中将敌歼灭。

10月31日,国民党主力受我军围攻部队“围三缺一”的诱惑,开始向南突围。此时解放军第1、第3纵队已先机转移到敌退路两侧,见敌人有突围迹象,立即从东西两面向敌实施多路突击。太行、冀鲁豫军区部队穿插至漳河北岸对敌进行阻击,第1、第2、第3纵队从东西两面将突围之国民党军合围于旗杆漳、辛庄、马营一带。同时组织民兵在各要道捕捉溃散敌人。

11月1日,第1纵队攻入旗杆漳马法五的指挥部,随即国军战士四散溃逃。11月2日,除少数漏网之鱼外,其余敌人全部被歼。由石家庄、安阳出援的国民党军闻风撤退,平汉战役至此结束。

在这场战斗中,除了新8军等部队起义外,解放军共毙伤国民党军3000余人,俘敌第11战区副司令、第40军军长马法五等人共计1.7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物资,我军伤亡4700余人。

平汉战役(邯郸战役)是我军继上党战役后给予国民党军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对阻止和迟滞国民党军沿平汉路北进,迫使国民党后来签订“停战协定”、争取国内和平的斗争有重大作用。该场战役掩护我军在东北完成战略展开工作,推迟了蒋介石反动派进行全面内战的计划。同时,我军广泛宣传高树勋的事迹,取得解放战争中策反工作的极大胜利。

平汉战役结束后,晋冀鲁豫军区组成6个野战纵队,共31万余人,武器装备得到改善,基本完成了从分散的游击战到集中的运动战的转变,在后来的全国解放战争中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