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17年苏俄在哈尔滨,发动另一场"十月革命",中国军队如何平息?

2024-01-03 17:05:04

从19世纪末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就对深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支持中国人民进行反对包括沙俄在内的帝国主义的正义斗争。

苏俄政府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是列宁一贯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思想的必然结果。

但是该宣言在1919年7月发表,一个重要原因是:

十月革命后,在中东铁路路区出现的极其复杂的局势,直接威胁到苏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安全。

旧俄国政府在对华关系上给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留下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是中东铁路问题。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直接关系到苏维埃政府对华总政策的制定,更直接关系到打开对华关系的具体日程。

因为作为十月革命的直接产物——哈尔滨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夺权斗争,就发生在中东铁路路区,而中国政府遣散了这个苏维埃政权。



1、中东铁路的缘起



中东铁路路区实际上是俄国的殖民地,它是沙皇政府利用在中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机会非法攫取的。

中东铁路路区,又称“铁路地段”、“铁路地带”、“划归铁路用地”、“铁路界内”等名称。

据1896年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中国政府允许俄国建造穿越中国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铁路(东起绥芬河,西至满洲里),称中国“东省铁路”(又称“中东铁路”,后来又将包括南满铁路在内的铁路统称“中国长春铁路”),与俄国外贝加尔铁路和乌苏里铁路相连接。

1898年沙俄政府又依据迫使清政府签订的《续订东省铁路支路合同》,从东省铁路枢纽哈尔滨至旅顺口修筑中东铁路南满支线。这样就形成了纵横东三省腹地,总长度为2489公里的“丁”字形的铁路线。

按照铁路合同,铁路用地,凡是官地,不纳地价,凡是私地,铁路公司照价购买。除铁路路线及其附属设施车站、仓库、料场等必要的用地之外,俄国铁路公司还借故不断“展地”,扩大铁路用地规模,形成了沿铁路线庞大的“路区”,哈尔滨为路区的中心(不含道外地区)。

沙俄政府又一步步地非法攫取路区行政、司法、军警、税收、地亩等属于中国的主权,在路区内驻军、设警、征税、移民,实际上将路区变成了俄国的殖民地。

日俄战争后,长春至旅顺口路段被日本夺走,俄国只保有从长春(含长春)至哈尔滨和满洲里至绥芬河路段。

路区内居住着大约20一30万俄国人,其中俄国工人和职员有25000-30000人。路区内知识力量也比较雄厚。

哈尔滨就有俄国人办的各类学校80余所,有近万名学生。

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学院在哈尔滨还开设了法律系分部,有50余名大学生就读。特别应当指出,路区还驻扎着近7000名俄国护路军。

护路军原为俄国非法组建的防护中东铁路的警卫部队,1897年组建,1898年进入路区;俄军借镇压东北义和团运动之机,占领东北后,护路军被编为俄国边防独立军团,在路区内设立外阿穆尔军区,军队最多时达到7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边防独立军团被调往前线,路区内留下6个哥萨克骑兵连,又从俄国国内调来12个国家民兵大队,承担护路任务。

这些情况表明,路区有众多的俄国人口,庞大的企业(中东铁路公司和华俄道胜银行支行等),重要的知识力量和军事力量,加之中东铁路连接俄国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很显然,这一以哈尔滨为中心的铁路地带,在整个俄国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对其十分重视。



2、十月革命后的哈尔滨



哈尔滨交通和通讯发达,与俄国首都圣彼得堡,以及俄国另一政治中心莫斯科,联系密切。日俄战争后,这里便成为俄国各派政治力量角逐的场所,俄国国内发生任何重大政治事件在这里都有反应。

俄国社会革命党人,布尔什维克党人和孟什维克党人都在工人队伍和知识分子中进行宣传组织工作,争夺自己的拥护者。

布尔什维克集中力量在护路军中进行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俄国二月革命胜利的第二天起,哈尔滨就先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布拉戈维申斯克得到了消息,路区内各派政治力量立刻活跃起来。

首先是革命力量。

1917年3月哈尔滨车辆总厂工人举行罢工,3月17日哈尔滨成立工人代表苏维埃,随后士兵代表苏维埃也宣布成立。3月20日护路军的代表加入了工人苏维埃,产生了由37人组成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

执委会为由占多数的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的代表所控制,主张维护临时政府。护路军的代表是托木斯克618民兵大队准尉留金、上校达维多夫和医生西尼岑,他们表示拥护布尔什维克的主张。

留金善于观察形势,思想敏捷,很快成为路区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6月9日工人代表苏维埃与士兵代表苏维埃联合起来,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这标志着路区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从当年7月开始,大批留美俄国革命者经中东铁路回国,其中许多是布尔什维克革命家,他们深入到工人和士兵中去,宣传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路区内的革命力量迅速加强。

7月底,布尔什维克党哈尔滨委员会正式成立,其成员有雅库鲍夫、斯拉文、留金、列图诺夫和斯特拉佐夫。

该委员会还出版了机关刊物《斗争》周刊,广泛宣传布尔什维克观点,得到普通工人和士兵群众的支持。在十月革命前夕,在路区举行的立宪会议代表选举中,留金得10612票,票数大大超过反革命势力的代表人物、中东铁路局局长霍尔瓦特,仅低于孟什维克的代表。

说明布尔什维克党在路区已经获得相当大的群众基础。

反革命势力的代表人物是中东铁路局长霍尔瓦特。

他是顽固的俄国保皇分子,不赞成俄国进行任何社会革命和改革,受到沙皇政府的信任和赏识,中将军衔。

他出身于贵族家庭,青年时入伍,参加过对土耳其作战,在俄国外里海铁路和乌苏里铁路供职多年,1903年出任中东铁路局局长(中国当时称“总办”)。从此,总揽中东铁路公司这一庞大企业的管理,负责在路区筹划和发展俄国居民点和各项建设事业事宜。

此外,还担任组织护路军的服役和俄国居民民事管理工作,调节和处理俄国驻哈尔滨领事馆与其他国家领事馆的关系,有权为铁路和企业家们,与中国政府签订地方性的租借合同和其他契约。

总之,他总揽了铁路和路界内企业管理、行政、军警和民事大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霍尔瓦特也十分重视,在该政府第一批法令中授予他中东铁路所属地带委员的权利,责成他代表政府处理路区内一切重大事务。

霍尔瓦特虽接受了任命,但他并不拥护临时政府,在暗中窥测时机,纠合一切反革命力量,企图复辟沙皇王朝。



3、布尔什维克党的夺权



在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哈尔滨的当天,留金在哈尔滨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上提出拥护苏维埃政府的决议,但被孟什维克代表否决了。

从此,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彻底决裂,主要依靠护路军的力量向霍尔瓦特夺权。

当时哈尔滨共有5400名护路军官兵,留金的支持者有2000余名,约占一半人,俄国居民的支持者逾5000人。11月11日,留金组织护路军第618和559两个国家民兵大队和558民兵大队的部分官兵举行武装游行。

12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哈尔滨委员会发表《告满洲全体居民书》,内称:

“本党组织为保持城市安宁已采取了一切措施。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夺取政权不是为向和平居民实行某种暴力,相反,我们所要求并业已建立人民自己的、而不是一小撮沽名钓誉者和冒险家掌握国家命运的政权的。再次呼吁全体公民保持绝对安定,并支持彼得堡工兵代表苏维埃和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与前资本家和地主的临时政府进行革命斗争。”


该文告主要是号召路区俄国居民支持苏维埃政权,但已经透露出准备在路区夺权的意图。随即留金派兵在哈尔滨要害地区加强兵力部署,拟按十月革命的方式没收地主、资本家财产,释放狱犯。

留金还亲自往见霍尔瓦特,要求支持他夺权。拥护留金的护路军官兵则“四出联络,约期举事”。

霍尔瓦特慑于十月革命的巨大威力,不敢贸然采取行动,与留金虚与委蛇,寻求待变而动的时机。

l1月底,苏维埃政府宣布罢免前俄驻华公使库达舍夫和中东铁路局长霍尔瓦特的职务。布尔什维克党在路区夺权被提上了日程。

12月4日,苏俄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向哈尔滨工兵代表苏维埃下达了夺权命令:

“兹以苏维埃工农政府的名义命令你们夺取政权,并派出驻满洲里、绥芬河、哈巴罗夫斯克各海关委员。允许采购局垄断商品出口。粮食部将取消。责成采购局唯一遵行我们的命令,采取筹集资金和外汇的措施…”

按照命令,哈尔滨工兵代表苏维埃应立即采取夺权行动。但路区基层苏维埃考虑到铁路附属地带的特殊性,在路区夺权将导致中国的干涉,不赞成夺权。

在布尔什维克的支持者中,在如何对待霍尔瓦特的问题上意见也不一致。

留金遂致电列宁,请示具体做法:

“关于将政权转归苏维埃的电报已经收到。尽管我们在苏维埃中占多数,但实现电报中的指示仍然遇到巨大的障碍。…斗争将以武装冲突告终。怎样对待霍尔瓦特和怎样夺权…尽管实际力量拥护我们,没有您的意见我们仍不能决定采取坚决行动。您洞悉国际局势,所以我们等待您的紧急答复。”



12月13日苏俄外交事务全权委员波利瓦诺夫复电留金:

“苏维埃主席留金。哈尔滨。霍尔瓦特已被解职,由你们的委员接替。驻北京公使业已被剥夺了全权。请立即告知被委派接替特拉乌特绍利德职务(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的鲍勃罗夫尼科夫所持立场。如果鲍勃罗夫尼科夫不承认苏维埃政权,请用自己的委员接替他。

请派委员接管驻海拉尔和长春两个领事馆的事务。”

波利瓦诺夫的电报实际上指令哈尔滨工兵代表苏维埃为俄国政府机关,而授予留金的权利又远远超过了霍尔瓦特。

哈尔滨工兵代表苏维埃收到命令,即决定由苏维埃副主席斯拉文接替霍尔瓦特的职务,并发布夺权命令:

“奉民主代表令,自本日起,军工委员团(哈尔滨工兵代表苏维埃)即为国家主权正式代表。所有国家公共机关,均受本团监察。凡军工委员团发表政见,即为正式命令,并会同铁路公司办事。”

同时,向中国滨江道尹施绍常发出照会说:

“哈尔滨工兵代表苏维埃为执行彼得堡政府命令,宣布自己为政府机关…同时告知您,霍尔瓦特将军已被剥夺了行政和外交全权。这些职责暂时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副主席鲍利斯·斯拉文公民行使。”

12月15日晚,留金进入霍尔瓦特衙署,强迫霍氏将政权交出。

当晚,霍尔瓦特和俄国领事均迁到“中国界内”。



4、中东铁路的复杂性



霍尔瓦特退出衙署,却没有退出政治舞台。他与护路军司令萨莫依洛夫密谋,准备实行武力镇压。并勾结协约国驻哈尔滨领事,策划协约国进行联合干涉。

一场俄国内战眼看就要在中国东北土地上展开,士农工商一片惊慌。

对干涉一举日本领事最为积极。他表面上声明与其他国家一致行动,但骨子里却想趁机大捞一把。

从俄国二月革命爆发以来,日本利用其在南满有大批守备部队的优势,不断秘密“派警察去哈尔滨,而陆军士兵仍改装易服,源源而来”,在中国大部队进入哈尔滨之前,日军“已达二千数百名之多。(1917年12月)十五日晚,又运到枪炮子弹十余车”。

南满铁路守备队蓄势待发。日本干涉一旦成为事实,整个北满的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进行革命斗争是正义的,但在路区进行武装夺权却是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

根据中俄《东省铁路公司合同》,东省铁路公司是中俄合办的企业,中国投入华俄道胜银行库平银500万两作为筑路股本,无偿提供国有土地,还提供俄国过境货物免税等其他优惠。中国是铁路公司法定的合办者。

合同规定,公司总办由中国派出。他有权“随时查察该银行(华俄道胜银行)暨铁路公司于中国政府所委办之事”,中国政府有权设法保护铁路及铁路所雇佣之人。这就是说铁路以及路区主权属于中国。

俄国除了合同规定的商业经营外,没有任何政治特权和领土主权。但俄国不但独占了铁路公司的经营权,而且非法攫取了路区行政、设警、司法、税收、地亩和驻军护路等权利,这些权利完全属于中国的国家主权。

对俄国政府的这些非法行为,从清政府到民国政府都从来没有承认,而且不断进行交涉,争取收复这些主权。

俄国政府虽然紧紧抓住这些非法攫取的权利不放,但从来也没有公开宣布主管铁路公司的俄国官员就是其国家主权的正式代表。苏俄政府以留金为其国家主权的正式代表,并命令他夺取霍尔瓦特所掌握的一切权利,就意味着对旧俄国侵华遗产的继承,说明刚刚获得政权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对华政策的具体行动上还没有与旧俄政府划清界限。

中国政府不得不对因留金夺权而导致路区所出现的危机采取必要的措施。

正是这些措施成为促使苏俄政府清理中俄之间的悬案问题,重新审查对华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5、中国如何平息另一场“十月革命”?



为妥善处理哈尔滨出现的这场危机,中国中央政府迅速派出何宗莲、张宗昌二位中将为中央代表,赴哈“洽办东三省协防俄乱事宜”。

何、张于12月13日从北京出发,16日抵长春,与吉林督军孟恩远共同拟定了处理哈阜事件的方针。

(一)俄国哈尔滨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夺权行动,有碍中国主权,必须坚决制止。即使导致动用武力,亦在所不惜。俄人不管新旧各派,一经暴动,立即予以逮捕。按中俄旧约,由铁路交涉局会审。

(二)中东铁路沿线一律由中国派兵驻守,实行保护,收回按约规定的护路权。由中国中央政府委派铁路总办,主持路政,收复中国委派总办的权利。

(三)霍尔瓦特以下原铁路工作人员照旧在铁路上供职。

(四)对苏俄政府,在协约国承认以前,不发生外交关系。

对苏外交采取与协约国一致方针。

以上方针,虽然在对苏外交上仰承协约国鼻息,保护了以霍尔瓦特为代表的旧俄反动势力,但就其主旨方面则在于保护地方安定,收复国家主权,防止日本乘机渔利。因此,得到了东北军民的支持。

何宗莲、张宗昌到达哈尔滨后,于12月18日向霍尔瓦特发出照会。

照会的主旨,一是制止留金等的夺权行动,二是告诉霍尔瓦特,中国决定收复约章所规定的主权——军警护路权和总办监督权。霍尔瓦特面临被革命清除的命运,不得不隐忍接受了照会的全部要求,同意中国派兵进入哈尔滨。

中国按原有条约办事,得到了驻哈尔滨各国领事的赞同,日本想乘机渔利也落了空。

随即,吉林当局发布布告,宣布“中国政府为保护俄国人民及其他外国人之生命财产,不得不讲必要手段,故使中国兵入市维持秩序”。

留金认为布告含有对俄国宣战意味,“遂电其本国及海参崴派兵来援”,吉林和黑龙江当局当天派大批部队入城,并在铁路沿线加强了兵力部署,决定在12月22日逮捕留金和斯拉文,并将拥护他们的护路军强行缴械。

21日北京政府发来指示,坚持和平解决,避免动用武力:“但愿收回路权,即属达到目的”,对工兵代表苏维埃和559号等队的处理要“坚持和平,勿事决裂”。

吉林军政当局遂将解决危机的基点转移到和平方面,为使对方便于接受条件,让霍尔瓦特出面劝解。

留金等“半慑兵力,半知理屈”,终于在12月25日答应缴械回国。中央政府和平解决的方针终于获得成功。



6、事件的结果



12月26日实行缴械。其中部分同意缴械者反悔,发生了短暂的交火。

随后反悔者也放下了武器。这样,第559和第618两个民兵大队2000余人的护路军全部缴械,避免了一场流血冲突。留金逃走,斯拉文下落不明。

12月28日交出武装的俄兵由中国军队护送至海拉尔车站。30日北京政府又来电指示,中国军队要“多送一两站,以防不虞”。但电报来得太晚了。

盘踞在满洲里车站的谢苗诺夫匪帮袭击了列车,把他们对革命的仇恨全部发泄在这批革命者的身上,对他们进行百般凌辱和殴打,有些人被押到附近的深山,惨遭枪杀。

哈尔滨工兵代表苏维埃的被遣散是十月革命后中苏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之一,是一场悲剧。其之所以发生,从根本上说,是沙皇政府侵华政策造成的后果。

假若沙皇政府严格执行《东省铁路公司合同》,不侵犯中国主权,这种事件就不可能发生。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苏俄政府做出的错误的夺权决定。

当时列宁忙于事关苏维埃政权存亡的对德和约谈判,无暇顾及对华事务。而在国内,苏维埃政府仅仅控制了彼得堡、莫斯科等主要中心城市,全力清除国内反抗势力、将革命成果扩大到全国,是当时压倒一切的任务。

因此,无论是列宁本人,还是其他革命领导人都不可能悉心了解与中东铁路有关的历史和现状,便将当时一般的国内政策运用到中东铁路路区。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在中国方面,北京政府对处理这次事件确定了正确的方针,强调以恢复路区主权为宗旨,从而减少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在处理事件过程中,一方面做好武力解决的准备,另一方面尽一切可能力争和平解决,反复向留金等人强调中国维护条约,争取和平解决的意愿,让霍尔瓦特出面传达中国政府的善意。


这样,既扩大了路区俄国居民两派之间的矛盾,又不致过多地伤害大批俄国人民的感情,为与苏俄政府进行交涉时留下转圜的余地。

哈尔滨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遣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东铁路路区中俄力量对比。

长期以来,俄国在中东铁路上驻军的实力超过吉林和黑龙江地方部队的力量,形成了反客为主的局面。

在中国军队实行缴械之前,吉林军事当局向霍尔瓦特提出五项条件,令其执行:

(一)被遣俄兵出境,由霍尔瓦特勒令沿线其他俄兵听从中国军队命令,如行反抗,“即以武力援助”。

(二)被遣俄军出哈尔滨,由吉林军队监送。

(三)吉林军队押送至昂昂溪车站后,改由黑龙江省军队护送。满洲里由黑龙江省军队屯驻,如有俄兵入境,务令解除武装。

(四)由一面坡至绥芬河中东铁路东线,一律由吉林军队防护。如有从海参崴入境俄军,亦行解除武装。

(五)被遣俄军所腾出原有营房暂归我军驻扎。


路区形势另一重大变化是俄国反革命力量超过了革命力量。工兵代表苏维埃能在路区进行夺权,是布尔什维克党从1905年以来长期蓄积力量的结果。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