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国民党四位“弃暗投明”的一级上将,最后结局如何

2023-12-17 17:05:06

1946年中旬,蒋介石公然撕毁了“双十协定”,全面内战就此爆发。

解放战争进行到后期,随着济南战役、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结束,国民党军的势力急转直下。

国民党的主力军150万被消灭,很多国民党官兵也意识到大势已去,纷纷选择起义。

国民党的失败有多重原因,其内部组织不健全,腐败严重,大量国民党党员失去政治信仰,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国民党失去了民心,也就是说,国民党的失败其实是历史的必然。

有数据显示,整个解放战争中共有180多万国民党官兵投诚起义,其中还有四位为一级上将。

那么问题来了,这四位“弃暗投明”的一级上将分别是谁呢?他们最后的结局又如何呢?
“桂系首尊”李宗仁

要聊国民党“弃暗投明”之士,那就不得不说李宗仁,李宗仁是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抗战时期的台儿庄大捷就是他领导的。

1948年,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在蒋介石宣布下野后,他还一度成为了代总统,可谓是风头无两。

现如今,很多人在谈到李宗仁时,总会是用“爱国人士”、“民主人士”去形容他,但是以国民党的角度来看,李宗仁则是蒋介石的心腹大患。

很长一段时间,李宗仁都屈居于蒋介石膝下,但是,他的政治野心极大,蒋介石三次被逼“下野”都有李宗仁直接或间接的参与。

“蒋介石在日记中对李宗仁屡屡切齿,视为破坏自己一生国民革命计划和成果的头号对手。”

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都以国民党的失败告终,蒋介石宣布下野之后,李宗仁入主南京政府担任代总统。

明事理的人都能看出来,当时的国民党已经无力回天,纵使李宗仁有多大能耐,最后也只会是无力回天。

李宗仁在1949年1月24日上任,不出三个月的时间南京就被攻陷,李宗仁的总统梦刚开始做就醒了。

只不过,李宗仁并没有像蒋介石一样逃到台湾,而是途经香港去到了美国纽约。

实际上,李宗仁是个聪明人,对局势也十分有见解,国民党覆灭前,他就想好了自己的退路。

那是在1948年辽沈战役快要结束之时,他就说了这样一番话:

“在这进退维谷的境地,经过了千思万虑,我自觉只有两途可循。第一,作积极的打算,不顾艰难,以天下为己任,挺身而出,加入中央政府,对彻底腐化了的国民党政权作起死回生的民主改革,以挽狂澜于既倒……第二,作消极的打算,不能兼善天下便独善其身,摆脱这种于国于己两无建树的政治生涯,离开故都,解甲归农。”

在美国的那几年,李宗仁也认真思考了国民党为何会战败,他认为,蒋介石的革命理念和道路已经违背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换句话说就是国民党走上了一条“歪路”。

1965年7月,李宗仁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国,周恩来总理还亲自到机场迎接,李宗仁回国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要为祖国统一做贡献。

回国后,李宗仁见识到了新中国农业、工业和文教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李宗仁表示:“这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李宗仁于1969年1月30日因病离世,在国内待的这几年,他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海峡两岸的人民,弥留之际,他还给毛主席和周总理写了一封信,信上有这样一部分内容:

“在我快要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我还深以留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人和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前途为念,他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同我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
程潜:在新中国过得明明白白

接下来再说一说程潜,作为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程潜加入共产党阵营,对国民党来说是一个极为沉重的打击。

在解放战争进行到最后时刻时,程潜选择了和平起义,他本身是一名军人,也是一位党国元老,能做出如此选择肯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其实早在1948年,国民党就颓势尽显,国民党内部人心惶惶,对未来都充满了担忧。

国民大会召开前,在蒋介石的推荐下,程潜参与到了第一届副总统的竞选活动中,但竞选进入到最后一轮时,蒋介石又从中作祟,将他“挤出”了竞选行列。

程潜当然气不过,把票都转给了前面提到的李宗仁身上,李宗仁也是借此完成了代总统的美梦。

后来的程潜干什么去了呢?他回到了湖南主政,第一件事就是扩充军队实力,并于1949年8月在长沙进行了起义。

程潜起义后不久,就收到了毛主席发来的电文,内容是:

“新政协召开在即,拟请颂公及仇亦山、陈子良出席,共商国事,倘能命驾,毋任欢迎。”

在这里要提一下,颂公是程潜的字。

9月9日,程潜乘车抵达了北平,还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的亲自迎接,毛主席更是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说道:“颂云兄,久违了,可好啊!”

之后,程潜担任了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以程潜的资历来说,担任这个职位确实是有些“屈才”了,不过他并没有任何意见。

1954年,程潜又担任了湖南省人民委员会主席一职,也就是后来的省长。

其实,程潜起义,加入共产党的阵营并不是想要争官当,后来的他因为年龄问题,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不得不向主席提出卸任省长的请求,以便能为新中国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程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虽然说走过弯路,但最后的归宿是正确的,新中国成立后,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爱国将军”唐生智

“弃暗投明”的一级上将之三——唐生智,说起唐生智,可能很多人对他的了解还停留在南京保卫战时期。

其实,唐生智在国民党内部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将领,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上也是一位着名的人物。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消极应战,战场上更是节节败退,淞沪战场遭遇了失败,使得南京局势格外紧张。

当时,很多国民党人都想要放弃南京,白崇禧就表示,可以把南京设成“不设防城市”。

但唐生智并不打算放弃,立下誓言,要与南京共存亡,1937年12月,唐生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不过,因为装备差距,南京最终沦陷。

不过,虽然说最后的结局有些不尽人意,但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中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他患病在身,依旧挺身而出,与敌人殊死搏斗,还拒绝了日军的劝降,为保南京城不畏牺牲。

从信念的角度来看,唐生智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爱国将领,但我们也要承认,因为唐生智指挥失误,战术落后,也给我军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南京一事后,唐生智回到了湖南东安老家,并一门心思研究起了佛学和哲学,1948年4月,唐生智没有出席南京的“国民大会”,11月蒋介石亲自邀请他赴南京任职,但被拒绝,12月中旬,唐生智开始准备起义工作。

其实,在解放战争爆发后不久,唐生智就希望蒋介石接受停战协议,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但蒋介石不可能采纳这个建议,最后的唐生智索性就联合程潜等人投诚起义。

唐生智加入共产党的阵营后,出任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等职,为中国的发展建设注入了不少心血,当然,他也获得了我党的高度肯定,1961年,陈毅去医院看望唐生智时就说道:

“在国民党上将中,没朝共产党开过一枪一炮者,大概只有唐先生一人了。敬佩,敬佩。”
“海军名宿”陈绍宽

陈绍宽与前面提到的三人不同,因为他是中国近现代海军将领、国民革命军海军一级上将。

年少时的陈绍宽勤奋好学,在南洋水师学堂晚自习时,他主动请求校方能容许多学两个小时的时间,节假日时期的他也不愿意参加娱乐活动,唯一喜欢的就是读书。

后来,陈绍宽成为了英海军潜艇部队的一员,并且参加了日德兰大海战,作战过程中,陈绍宽表现英勇,战后还获得了一枚英王欧战纪念勋章。

抗战胜利后,日军的海军装备全部归我海军所有,那时候的陈绍宽可谓是“发了一笔大财”。

有一天,陈绍宽突然接到了一份加急电报,原来,军政部要求其迅速赶赴胶州湾,截击准备渡过辽东半岛的共军。

陈绍宽本就反对内战,当然不愿意再参与到内战当中,最后他以船舰需要维修为由,向其索要修理费用和油费。

陈诚得知后暴跳如雷,把此事反应给了蒋介石,并军委会紧急会议上,陈诚宣布:“蒋委员长的命令:海军总司令部撤销,由军政部接收。”

对于这个结果,陈绍宽肯定是不愿意接受的,第二天,他便脱掉了这身军装,回到了福建老家。

一直到1949年的4月份,战场形势已经完全倒向共产党一方,国民党已经临近崩溃,这时候,宋美龄受蒋介石之命去到了福建,找到了陈绍宽。

宋美龄开门见山地说道:“委员长让我来请你。他现在就在义序机场等你。去谈谈吧。”

其实,陈绍宽明白蒋介石的用意,蒋就是想利用陈在福建再与共产党作战一场,他当然不会答应。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深知陈绍宽的能力,表邀请他为新中国贡献力量,这时候的陈绍宽很是不解:“我这人,国民党都不要,共产党还会要我吗?”

我党表示出了诚意,陈绍宽也决定,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站在共产党一边。

后来的陈绍宽参与到了新中国的建设当中,参与了人大和政协工作,并一直为新中国的同意付诸着心血。

不难看出,以上四位虽然说走过弯路,但最后也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并为新中国的发展奉献了不少心血,国家和人民也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