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豪掷875亿元,缩短600公里每年省下60亿!新完工的超级运河有多牛

2023-12-16 17:05:05

文| 陈源

编辑| 小江


新时代,我国又迎来了一条新的“金水路”——引江济淮工程。它横跨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全长超过700公里,耗资高达875亿元人民币。

经过6年多的艰辛建设,终于在2022年底完工通航。

新航道的开通,不仅每年可为沿线城市节约60亿元运费,还将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惠及上千万人的生活用水。

那么,这条超级运河究竟有多“牛”?又是如何一步步修建起来的?

图1

千年治河梦,875亿巨资开辟新航道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水源匮乏,北方又经常出现干旱。而南方的长江流域则水资源充沛。

所以,我国历代统治者都梦想着将长江的水引到北方去,以解决用水短缺的问题。

这条横跨长江和淮河的新航道,正是这个千年治河梦想的继承者。它北起河南,南至安徽,纵贯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长度长达723公里,其中新开河道就有88.7公里之多。

这条人造水道几乎与自然界的河流一般长了!

修建如此长的人工河道,难度可想而知。仅安徽境内的供水范围,就高达5.85万平方公里。

这相当于637个杭州城那么大!工程涉及安徽12个城市,河南2个城市,要征用大量土地,还需要拆迁安置成千上万的村民。

图2

更令人吃惊的是,这项“超级工程”的总投资高达875亿元。仅2022年上半年,就投入了近500亿元建设资金。

这些钱不仅用于新建河道与水利设施,还用于征地拆迁补偿、工人工资等各类支出。

要开辟这样一条全新的人工水道,动用的资金和资源之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它也因此成为国务院批复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被誉为建国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基建。

为何要花费如此巨资兴建这条超级运河?其效益究竟如何?
三段八百公里,涉水枢纽桥梁遍地开花

引江济淮工程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大段,我们不妨跟着水流的脚步,看看这“金色水路”的修建情况。

第一段“引江济巢”线起点在安徽凤凰县,沿途经过铜陵、芜湖等地,一路北上208公里,将长江水引入巢湖。

图3

这一段需要新建5座大型水利枢纽,分别是枞阳引江枢纽、凤凰颈引江枢纽、庐江节制枢纽、兆河节制枢纽和白山节制枢纽。

这些水利枢纽既要提水引流,还要根据水量调节流速,确保航道畅通。为确保两岸交通,这一段还新建和改造了58座大小桥梁。仅筑桥这一项,就可见修建之繁重。

跨过巢湖后,就是全长167公里的第二段“江淮沟通”。这一段贯穿合肥、淮南等城,将长江水引入淮河。

沿途需要建设多个水利枢纽和总干渠。其中规模最大的,要属合肥蜀山泵站了。这座亚洲第一大的混流泵站,日抽水量高达340立方米/秒。

最后一段“江水北送”,则是将长江水继续送往河南,沿途经过阜阳、亳州、商丘等城。这一段主要是扩建河道,以及新建输水管道与泵站。

图4

该工程不仅开拓出数百公里的新河道,还在沿线建设了布局精细的水利枢纽与桥梁。正因为这种“一砖一瓦”的辛勤建设,才成就了引江济淮工程的壮阔规模。
万难万险,高科技助力施工难点破解

修建长达八百多公里的新航道,光凭人力是远远不够的。为顺利完成工程,设计者采用了多项高新技术,成功攻克了重重技术难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河道开挖深度大的问题。全线最深的河段深达46米,相当于一栋15层楼高的楼房,这给河岸边坡的稳定带来了极大压力。

为保证边坡安全,工程采用了先进的锚杆加固技术。工人在河岸钻出密集的孔洞,深达20米,然后灌入高强混凝土,再插入钢筋锚杆固定。

这就像在边坡打了无数根“钢钉”,能牢牢固定住边坡,防止塌方。

图5

第二个难题,是工程穿越现有道路与铁路。这给施工带来了很大安全隐患。

以穿越京沪高铁为例,为防止挖掘对路基稳定影响,工程先在高铁周边布设监测点,然后用管顶法施工,即在地下预先顶出管道,再慢慢开挖。

此外,监测人员还会24小时巡视路基。如果发现沉降,就立刻停工加固。有了这些严密的监测措施,高铁、公路得以在施工期间正常通车,没有造成任何事故。

最后一个难点,是不同河段对泵站扬程要求不同。扬程指抽水设备抬水的高度,根据水势的变化,需要调整抽水高度。

工程针对每个泵站都进行了精细设计,选用合适的水泵,保证了通航需求。

正是借助高科技和精细设计,引江济淮工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如期建成。这标志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总体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图6

船闸试运转,长江水北上九州田

经过六年多的不懈努力,到2022年底,引江济淮工程终于全线贯通,实现了试通航。让我们乘坐时光机,回到去年12月30日,新航道试运行的那一刻。

这一天上午,几艘载满淮河特产的货船停靠在安徽省合肥市派河口泵站。随着一声汽笛响起,泵站内的两台大型鼓风机启动,开始强力抽水。

鼓风机发出的巨大声响充斥泵站,几乎要把人的耳朵震聋。不过很快,声音就减弱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排水口喷涌而出的滚滚江水。

看着眼前澎湃的江水,现场的工作人员不禁热泪盈眶。因为在这一刻,长江的水终于北上九州田圆,完成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

图7

停靠在泵站的货船也缓缓起航。它们将沿着新开辟的航道北上,一路送货抵达淮河流域。比划船绕道苏北运河要直接多了,缩短了200公里至600公里运输航程。

为确保船只顺利通航,工程在沿线还建设了多个船闸,例如合肥蜀山船闸,这座双线船闸长达280米,宽达34米。

为保障通航安全,有关部门还制定了通航管理办法。所有过闸船只都要按规程申领过闸许可,并接受安全检验。

值班人员可以通过监控室的液晶屏实时监控船闸及周边水域的情况。在多重安全保障措施下,新航道的试运行非常顺利。

作为安徽的“一号工程”,它必将促进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商品流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估量。

图8

长江水北调,生态效益环环相扣

引江济淮工程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也大有文章。

它实现了长江水与淮河的自然衔接。过去,两大流域被天然山脉阻隔,现在借助人工航道,它们实现了互联互通。这不仅增加了淮河的水量,还有望改善下游水质。

引水补给可以优化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淮河流域多年干旱少雨,这条人工水道就像一根“输液管”,为沿线群众持续输送清澈的长江水。它将惠及安徽、河南两省约5500万人的生活饮用。

工程新建的湖泊湿地也成为了野生动植物的新家园。比如白鹭、丹顶鹤等保护鸟类,就经常在这些人工湖泊附近觅食栖息。新的生态系统为沿线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图9

水运取代高污染的公路运输,也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这条超级运河在经济效益之外,还将以其巨大的生态效益造福后人。

它完美诠释了生态文明理念,让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也尽可能地维护自然本真、山川湖海。
尾声

历史是一部接力奋斗的故事。站在引江济淮工程通航的今天,我们不禁要追溯历史,感慨中华民族治水的点点滴滴。

早在两千年前,秦朝就有引洛入汉的雄心壮志。后来的隋炀帝也曾下诏疏通江淮河道。一个个朝代更迭,却始终没能实现这一梦想。

直到今天,在科技进步的加持下,我国才最终实现了千年治水梦。

从南水北调到引江济淮,每一项水利工程的完成,都彰显着我国科技实力。也只有不断创新工程技术,才能战胜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缺陷,造福人民。

图10

我们由衷地为祖国的进步而自豪,引江济淮新航道的开通运营,必将在中华水利史上谱写出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