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破釜沉舟!霸王项羽一路狂飙,九战九胜,将40万秦军送走一半

2023-12-12 17:05:04

上篇我们说到,项羽带着数万楚军赶到巨鹿战场,切断秦军的生命线---甬道,将章邯和王离的两个兵团分隔开来。

随着章邯退却,战场形势瞬间发生变化。

巨鹿城下,诸侯联军和项羽在局部形成人数优势,将王离兵团20万人包围。

但即便如此,联军对于秦军的畏惧心理仍然没有消失,指望他们率先攻击是不可能的。

必须要有人站出来,打出第一拳。

这个人是谁?

毫无疑问,只能是血气方刚的项羽。

于是,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

一、破釜沉舟的小疑问

在我们的印象中,破釜沉舟可能是史上最强的激励士气的技能。

项羽命令士卒砸掉饭锅,沉没船只,只留三天的口粮,断绝一切退路。

楚军士卒在绝境之下,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将秦军一举击溃。

《资治通鉴》: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但是这里有个疑问,当时从黄河到巨鹿战场的直线距离在100公里以上,实际行走的路程肯定更长。

我们在《七雄归一》系列中曾经分析过,古代步兵正常的行军速度是每天30-40里,从而能够保证士卒的战斗力,不至于体力消耗过大。

所以这个距离,正常行军的速度三天是走不完的。

即便是大名鼎鼎的魏武卒,每天能移动的距离也不过是百里。(日中而趋百里)

以楚军的训练水平和精锐程度,超过当年的魏武卒应该是不可能的。

而且就算是拼了老命赶到巨鹿,也一定是精疲力竭,又拿什么去和王离作战呢?

古代行军每天走不了多远

所以关于项羽破釜沉舟的地点,有两个版本的说法。

版本一:秦汉之际,黄河曾在下游分叉。

也就是说,项羽需要两次渡过黄河。

在西侧黄河的岸边破釜沉舟,然后突袭王离。

可这个版本的漏洞在于,缺乏证明黄河曾经分叉的强有力证据,无法直接表明项羽两次渡河。

版本二:项羽渡过的其实是漳水

这是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以漳水和巨鹿的距离,项羽只携带三天的口粮就完全说得通了。

但无论是《史记》还是《资治通鉴》,都明明白白记载项羽渡过的是“河”。

在隋唐以前,史料记载中的“河”,就是专指黄河,连长江也只能称为“江水”,不可以用“河”来指代。

如果项羽渡过的是漳水,那么司马迁不应该用“河”这个字。

不过这个疑问还是留给历史学家去考证吧,咱们只需要知道项羽渡过了一条河,然后释放了【破釜沉舟】的技能就行。

项羽:那你还絮絮叨叨说这么多!快点让我上场!

七十年前,鄢郢之战,

秦军纵横江汉平原,破我楚国都城,烧我先王陵墓,让屈原大夫怒沉汨罗江。

那一次,秦军的主将是【武安君】白起。

十几年前,60万秦军如同泰山压顶,击败了楚国最后的希望---项燕,

夺我寿春,毁我楚国国祚,王室后裔从此散落民间。

那一次,秦军的主将是【武成候】王翦。

而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又是40万秦军,他们的将领一位叫王离,一位叫章邯。

但这一次,我们不再惧怕,我们不想再输!

破釜,沉舟,我们不留退路。

秦楚之间的世仇,就在这巨鹿做个了断吧!

我们要用手中的利刃,斩断楚国身上屈辱的枷锁。

荆楚的玄鸟也该振翅翱翔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吾名项羽!

二、霸王火力全开,打崩20万秦军

项羽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带着数万士气爆棚的楚军士卒,直接对上了王离的长城军团。

《资治通鉴》: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引兵却。

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在项羽进攻王离的时候,章邯是尝试过救援的。

我们没有办法精确地区分,这九战,有几战是面对王离,有几战是面对章邯。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诸侯联军都在作壁上观。

战场中,只有项羽的楚军在和秦军毫不退让地硬碰硬。

二十万秦军保持着一贯的严谨和冷酷,手持长戈,步步推进,如同一道黑色的长堤。

那数万楚军,就是一柄斩向长堤的红色利刃。

站在最前面的项羽,是这柄利刃最为锋利的部分。

手中的霸王枪不断挥舞,每一次攻击都能够带走秦军的性命。

楚军的士卒跟着主将的乌骓马,舍生忘死地向秦军发起进攻,绝不后退一步。

这个时候一切的计谋都已经不管用了,只剩下战场上的拼杀,

胜者生,败者亡!

这一战,风云变色,煞气冲霄!

诸侯联军战战兢兢地看着这场旷世决战,他们不敢相信,

只有几万人的楚军居然能和数倍人数的秦军打到这个程度,

那可是纵横战国百年、战无不胜的秦军啊~

血染铠甲的项羽就是战场的中心,他人在哪,哪里就是攻击最猛烈的地方。

在楚军一次次的冲击之下,黑色长堤开始出现裂痕,

原本无懈可击的秦军阵型开始崩溃。

击穿了?

项羽把二十万秦军击穿了?

那我们还站在这里做什么?

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一起上吧!

旷古烁今的巨鹿之战

在项羽以硬实力击溃王离之后,之前畏惧观望的十几万联军加入战场,对败像已现的王离兵团展开围攻。

二十万秦军被团灭,主将王离被俘,部将苏角、涉间凉凉。

巨鹿的危局就此解除。

《资治通鉴》:诸侯兵乃敢进击秦军,遂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军。救巨鹿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呼声动天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这一战打完,最大的功劳非项羽莫属,联军将领纷纷献上自己宝贵的膝盖。(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凭借巨鹿之战,奠定了自己的威名和地位,从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伙,一跃成为诸侯的上将军。



三、张耳和陈余的小插曲

在击败王离之后,最大功臣项羽自然是威风八面,不过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当初赵王的左膀右臂张耳和陈余两人在巨鹿被包围的时候,两人是这么分工的:

张耳陪着赵王在城中坚守,陈余则外出去找援兵。

后来陈余找了几万人,但因为害怕秦军人多,就在巨鹿城外作壁上观。

张耳一看就急了:大哥,你杵这儿看戏呢?再不支援,信不信我先走一步?

于是张耳派手下张黡和陈泽去催促陈余,好说歹说,陈余就是不发兵。

双方争执了好久,最后陈余只给了张黡和陈泽5000人。

张黡和陈泽:你这是什么意思?

陈余:一点小意思。

张黡和陈泽: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陈余:真的只是意思意思。

张黡和陈泽:那我们就不好意思了。

这哥俩儿真是猛士,带着5000人就去冲击王离的20万人,结果连人带灰都给扬了。

关键是这事儿张耳还不知道。

现在仗打完了,张耳见到陈余,一肚子的火气啊,那真是怒发冲冠!

一见面,张耳就指责陈余见死不救,还怀疑他把张黡和陈泽两人给害了。

陈余也是有头有脸的名士,什么时候被人这么指着鼻子骂?

于是火气也上来了:你以为我是稀罕这将军的职位吗?这印信你拿去!

《资治通鉴》:馀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印哉?”乃脱解印绶,推予张耳。

张耳也愣住了,咱俩有个吵架的样子好不好?

你这一言不合就把车钥匙送我是几个意思?

于是张耳表示这印信我也不稀罕。

然后陈余就起身去上厕所了。

两兄弟算是闹掰了

每次看到这里,小步都忍不住要吐槽。

你说有多着急非要这个时候上厕所?

你上厕所好歹把印信随身带啊,咱普通人还知道上厕所带着手机呢。

结果陈余就把印信放桌上了。

张耳的部下立即劝说: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这么好的机会还客气啥?

于是张耳拿了印信,收编了陈余的士卒。

等陈余上完厕所回来,发现车钥匙被拿走了,心中大怒:

我就跟你客气客气,你还真拿走啊?

于是原本的“刎颈之交”,从此彻底闹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关键时刻不能上厕所。

啊,不是,说错了。

是自己的核心资产一定要保护好,不要试图考验人性。

因为失去一切的陈余,只能带人去河上捕鱼了。

《资治通鉴》:独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



四、战后复盘

我们来复盘一下巨鹿之战的决战时刻,其实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谁都不敢上的时候,是项羽带着楚军以近乎悲壮的姿态打出第一拳,正面硬撼王离和章邯。

九战九胜,击退章邯,打破秦军阵型。

于是才有了第二阶段诸侯联军的跑步进场,形成对王离的人数优势,将二十万人包围并消灭。

巨鹿之战奠定项羽的历史地位

这也是为什么关于巨鹿之战,小步会更多地采用《资治通鉴》的记载。

在《史记》中所有的事情都是项羽一个人做得,其他诸侯联军全程都是看客。

但这其实是不合理的。

因为项羽战斗力再强,也只有几万人。

在平原上以少胜多,将秦军击溃已经很不容易了,再要将王离包围,几乎是不可能的。

没有后面联军的入场参战,巨鹿之战将会是一场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

顺带提一句,王离被俘虏之后,史料上的记载就没有了,我们也不知道他的结局如何。

不过他们老王家的运道却没有结束,王离的后人迁徙到了琅琊这个地方。

从东汉时再次崛起,一直到清朝。

出过30多位宰相,数十名皇后、驸马,600多人在史书上留名。

王导、王敦、王羲之、王阳明,都是他们家的。

这就是堪称第一豪族的琅琊王氏。

所以一时的胜败又算得了什么呢?

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啊!



结语

把话题扯回来,搞定了王离之后,项羽把目标对准了向南退却的章邯。

只要将这20万人也消灭,秦帝国将再也没有成规模的抵抗力量了。

然而这一战,没有破釜沉舟的悲壮与豪烈,却多了几分波诡云谲。

具体情况如何,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