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2023-12-06 17:05:04


华佗是古代名医,素有神医之称,三国时期人士,曾为许多名流医治疾病,被他所医所治者,必定要夸赞一句“妙手回春”。

因着这异于常人的高超医术,又在医学领域有诸多贡献,他的名声自古及今,都未曾衰减。但就是这样一位被众人奉为座上宾的神医,却没能安享晚年,无疾而终。

而要问其死因,大多数人都会得出一个结论:是死于曹操的多疑心。那细究史实,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所为不无道理。
神医出世

华佗之死到底是为何故,这要先从华佗自身讲起。他出生于寻常人家,自小接触医理,,读过的医书数不胜数,也深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便毅然决然告别家乡,到各地去游历。这一趟出行收获颇多,尝百草,试百药,所医所治又何止百人。阅历的增加让他的医术飞快进步,医病患,治百病,又让名声在前。

世人用千百年钻研医术,后人在前人的基础才能避免再犯同样的失误,得以进步神速。无论何时,医生都是社会所必须的。

只可惜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医师的地位并不高,甚至低微。华佗虽有旷世医术,被世人誉为神医,但终究肉体凡胎,也会有进取心,也就是想要入朝为官的想法。

他也时常怀有懊悔怨恨之心,自己只会些“粗浅”医术,而苦于入仕无门。在当时,如果想要为官,往往需要两样东西,金钱与权势。

这两者哪怕二者取其一,都有机会混到不错的官位。若是两者皆有,那么往后基本可以高枕无忧了。

只可惜华佗二者皆无,他既没有没有金钱与关系来打通官路,更没有武将那般的魁梧身材与气力能可投军,通过功名来换取爵位。

只好专攻于医术,虽然确实也搞出了名堂来,但是此时人难解当时意,谁能知道这是不是他想要的呢?到底名利与仕途孰轻孰重,大抵只有当事人才能解答吧。

即便有医病救人的本事,此生大抵也只能如此了。华佗于是更加专注医学,复又陷入一个循环。

不过彷徨只是偶尔存在,华佗对于自身的医术才能仍是满意的,而对于医术的追求却是无穷无尽的,研究到尽兴时候,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天赋与努力钻研若是放在辩论的角度来看,很难分清楚哪个更加重要。但若是有人同时拥有天赋和努力,那必定能获得不错的成果。华佗便是其中的代表。

天下皆知神医华佗,名气响彻古今中外,在后人看来,华佗为医学奉献了一生。而他心里的功利心却鲜少人提及,当然这不过是人之常情。

谁也不会因为这个否定掉华佗的巨大奉献。但正是这份功利心将他害惨的,让他晚年不幸,遭受折磨致死。
医治曹操

曹操患头痛病已久,听闻民间有一神医,名曰华佗,便将人请来看病。只可惜华佗过于耿直,将自己诊断后所设想的治疗方案未经润色便具以告知。

听到要切开头颅才能治病,曹操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医师竟戏耍于他,又觉得开颅哪里可以存活,这岂非是要他性命。

于是秉承着你不仁我不义,防范于未然的原则,将华佗打入大牢,最后使得一代名医在饱受牢狱之苦后颓然离世。

甚至他经年累月耗尽心血所写下的医书也因为这场牢狱之灾而绝迹,不能流传下来。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对华佗之死有所了解,上述所言也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

然而三国演义终究只是演义而已,它并不是史书,而是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小说。所以,三国演义中的说法不能尽信,要了解正确的史实,当看三国志以及后汉书等史书。

那么这些史书中对于华佗之死是如何描述的呢?又与三国演义的说法有何不同呢?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华佗之死确实与曹操有关,这点无论是何种版本的史料都不存在疑问,而有细微不同的是华佗被杀的原因。

他到底是不是因为一言之差惹怒曹操而被杀害,这点就值得探究了。后汉书言:华佗性恶矜技,终以戮死。这一说法则将责任从曹操身上反推到华佗身上。

比起三国演义,后汉书作为史书的证明力显然更高一些。华佗曾经为江东名将周泰医治重伤,经过他的治疗之后,周泰果然恢复如初。对这位名医大加称赞。

要细数三国中医治的名场面当属为关羽的“刮骨疗毒”。话说关羽在一场战役中受了箭伤,而箭上恰好有毒,被发现时毒入骨髓,必须要用刀刮去骨肉,这才有了所谓的刮骨疗毒。

但是为关羽治疗的并不是华佗,而是某位不知名的医师,《三国演义》将这一场面挪给了华佗,更显其医术高超,也为接下来的情节做了铺垫。

不过即便没有这一事迹,华佗的地位仍不会有所撼动,毕竟神医之名流传至今。但他也切实的为一些名将治疗成功,声名更显,遂有人将其推荐给曹操。
死于许昌

曹操苦于头痛病久矣,一旦发作起来,痛到不能起身,甚至目不能视。起初年轻气盛还能撑着,后来岁数上来了,身体素质也下降了,便不得不时时求医。

可惜天下庸才太多,寻常医师至多只能开个药方,外加几句叮嘱,要长久调理,不可劳神费力,多思易伤。这些年,不知道喝了多少副药,始终不见有效。

属下为其推荐华佗时,正是曹操头风病犯得最严重的时候。近日江湖上多有波澜,他也确实有所听闻。便听之任之,遣人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

华佗来时还算毕恭毕敬,不过他的病患之中有许多显贵人物,是以也不显胆怯,只专注于眼下。

因着他医术高超,反而时常是那些达官贵人对他毕恭毕敬,生怕一个不留意就将他得罪,被暗戳戳报复而不自知。

而等他治疗完成之后,大多人也只会因为治好了病而对他心怀感慨。所以他也有了敢于直言的资本以及谈资。

于是在对曹操的病情做了初步诊疗之后,他知道此病难治,便对曹操说:“这病根深蒂固,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治好的,必须长期治疗,但即便长期治疗也不可根治,只能延缓病症。”

见曹操没有什么其他表示,华佗为曹操初诊不久便借言家中来了书信要他速速归家,要先行回去几日,曹操欣然许可。过了几日,仍旧不见人回来,便遣人去催。

华佗称家中妻子病重,他照顾前后,暂时不便离开。又拖延了几日。曹操为了将人叫回,下了诏令让华佗所在地的郡县征发派遣。

但华佗自认医术高超,曹操不敢拿他怎么样,拒不上路。仍旧用妻子重病的理由对抗,曹操起了疑心,对属下的人说:

“你去华佗家中查探虚实,若他的妻子当真得了重病,就赏小豆四千升,多宽限些几日,如果他的妻子没有得病,速速将他押入大牢。”

属下依言去暗访,果然得知华佗撒谎的结果,于是用传车将他押至许昌,许昌官衙对他进行审问,华佗这才承认自己的罪行。

本次事件中,华佗所犯罪过有二:一则他借口妻子重病久不归还,为欺上之罪,二则面对曹操多次催告和郡县的征发派遣,久不听从拒不上路,为不从征召罪。

依此二罪,曹操决心将华佗处死。身边大臣荀彧还劝他:“华佗久负盛名,盛名之下,必有出彩之处,不可轻易杀之。”

曹操对此则不以为然:“无需担心,难道天下只他一个这样的鼠辈?”于是放任衙役对华佗严刑拷打,华佗不堪忍受,被折磨致死。

死前他巍巍颤颤拜托看守衙役,请求他将自己的医书传出去,只说:“此书可以救人。”但是衙役担心收了这本书会被无端牵连,拒不敢收。

华佗无法,只好向他讨要火种,将这本书烧毁,书页尽数成灰,灰烬的尽头,也是他生命的尽头。虽有身怀宝玉,依旧不能保全其身,这就是华佗的一生了。
细究真相

此事曹操到底有没有错,则要另当别论了。三国演义不是正史,所谓只听了华佗要破开头颅一言便要将其处死的做法确实显得并不人道,但是如上所言,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

华佗的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欺瞒以及自恃才高造成的,若是正常医病,曹操或许不会拿他如何。

那么曹操以二罪作为定论,将华佗处死,是否过于偏激呢?其实不然,华佗所犯的第二种罪行,不从征召罪。

这是被明文列为死罪的,特别是在三国时期,诸多势力割据之下的朝代,这一诏令的存在尤为重要,堪比军中的军令状,不可以免于刑罚。

大臣想劝也只能以华佗医术高超,杀了太过可惜来规劝曹操,而对于他所犯下的罪行是没有办法做更多的辩护的空间。

而曹操虽然在处死华佗的问题上不动如山,誓不听劝。但是在华佗死后也是曾经后悔过的。无他,人有生老病死,总是需要医生的。

他的儿子患了重病,苦无良医,这个时候他又想起华佗的医术来,若是他还尚在人间,定然可以救人一命,可惜此时华佗已经死去多时了。

曹操也为他的行为付出了一些代价。最后儿子没有救成,自己也死于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