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古代死囚吃断头饭时,为何会放一块腥臭的生肉?别小瞧它,有大用

2023-09-11 17:05:04

古代刑罚那叫一个层出不穷,各种残忍的手段简直闻所未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太血腥的刑罚也就被淘汰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最严重的刑罚就是死刑。

死刑的实施方式有很多种,中国古代最常见的就是砍头。为了体现人道主义,行刑前犯人还可以吃一顿丰盛的食物。

但是,在丰盛的菜肴里,一块盖在白米饭上的生肉显得格格不入。古代的平民百姓或许经常食不果腹,但对这种腥臭的生肉估计也没什么兴趣。既然不是用来吃的,为什么偏要加上那块生肉呢?
奈何桥上避凶魂,来世再为人

既然是给死刑犯吃的,会不会是为了惩罚。可是不要忘了,这个人将要被问斩,一块生肉又能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呢?

要不然就是狱卒为了捞油水,故意给犯人吃生肉。可一个人就算再贪婪,也不可能会去和将死之人抢饭,何况是在迷信的古代。

说起迷信,就是断头饭,必备的生肉的原因之一。相传啊,人一死魂魄会到孟婆那里,领一碗孟婆汤,忘却往事才能重新投胎做人。

想要孟婆汤,必须过奈何桥。关于孟婆桥的描写是:“两犬及狞恶,迎吠河津,不容人过。”

也就是说这座桥上有孟婆养的四只恶犬,要是普通人通过,恶犬不会阻拦。一旦嗅到恶魂的味道,这四只恶犬就会一拥而上,把坏人的灵魂撕碎,使其永世不得入轮回。

死刑犯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属于后者。对于恶犬的虎视眈眈,人们也有自己的办法,就是那块生肉了。断头饭了的生肉不是给人吃的,而是让犯人死后带走。

当恶犬要来咬魂时,死刑犯扔出这块肉,转移对方的注意力。趁恶犬抢肉的机会,魂魄就能顺利通过奈何桥,前往下一世。如此说来,这块突兀的肉,作用可不是一般大。

毕竟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下一世,不管传说真假,在犯人生命的最后一刻,也算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久而久之,断头饭上盖一块生肉,成为一个传统。不用罪犯提醒,做断头饭的人都会细心地准备好。一块微不足道的肉,正是中华“仁”的思想体现。

一个被判处死刑的人,不说罪大恶极,至少是危害社会。就是这样一个本该受万人唾弃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人们依旧愿意给他祝福,希望他能顺利的走向光明。

当然,断头饭也能完美的体现这一点。而且关于给死刑犯准备丰富的最后一餐,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这顿特殊的饭,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故事?
生前一碗断头饭,前事尽忘

断头饭的历史要从战国时期的楚庄王说起,在此之前,根本就没人去管一个死刑犯的心理问题。战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各国之间战乱不断。

战争有胜就有败,胜利的国家自然欢喜。要是不幸败战,还成了俘虏,那可就惨了。说实话,战俘虽然手上沾满鲜血,本身却并没有错,他们不过是保卫自己的国家罢了。

但于敌国而言,这些人侵犯了他们的利益,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成为战俘,下场大概率是被杀。楚庄王看着一大片将要被处决的人,内心的不忍油然而生。

于是,楚庄王说:“他们都是勇敢的,在死前不妨再让他们再吃一顿饱饭。”这个提议的得到众人的支持。

那些吃上最后一顿好酒好肉的战俘,无不面露感激。楚庄王是一个仁慈的君主,此时又给他带来了更多的追随者。

给犯人吃断头饭的做法,引得各国纷纷效仿。这个行为一来可以彰显自己的仁慈,二来也能给犯人一个安慰。况且于一个君主而言,成本并不算高。

在宋朝时,一顿断头饭成本“近五千文,可供平常人家生活八日。”那时候的五千文钱相当于现在一千二百元,可谓豪华的大餐了。可要是放在国家面前,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但是这样一个举动带来的成效还是很高的,君王没有不做的道理。当然,和断头饭如影随形的生肉片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片不怎么新鲜的肉,不是断头饭中强制规定的。做饭的人却不嫌麻烦,给每一个罪犯都安排上了。

狱卒是很普通的人,最不起眼的人也能心怀悲悯。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不管以前多么穷凶极恶的人,面对给他送来断头饭的狱卒不免感动。

狱卒放下精心准备的饭菜,叹一口气:“吃吧,吃完该上路了。”面对死亡的结局,没有哪个人有心情去享受饭菜的美味。

这个时候腥臭的生肉味闯入犯罪者的鼻腔,回过神来的瞬间,他们或许能感到一丝慰藉。

对啊,假如传说是真的。那么人头落地的同时,他们带着那块肉走向奈何桥,走向光明的新生命。

也许他们的内心在想,来生定不要重蹈覆辙了。无形之中,一块肉给了死者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死前一刻,连恶魂都得到了救赎。

这些只是生肉连带的作用,可能做事的人都没想到,一块没人要的烂肉,可以发挥如此大的作用,他们那时只当是顺手一放。

因为这是连皇帝都默许的,要是皇帝禁止狱卒在断头饭里饭生肉,那就是再怎么善良的狱卒也不敢干。

可是历代不缺乏小心眼的皇帝,说不定为了让哪个得罪自己的犯人走的不安生,皇帝就下令废除断头饭上给一块相当于奈何桥通行证的生肉,甚至把断头饭也撤了。

事实证明,无论是断头饭,还是通行证,都长长久久被传承下来了,而且至今仍被沿用。一顿断头饭,在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才能流传百世?
是祝福也是警示

轻轻放在罪犯手中的肉片,其中所包含的真心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人从来是怀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态,就算是对于一个将死的死刑犯,也是心怀祝福的。

那些送走死刑犯的人,难免心怀不忍。在放下那片肉时,他们宁愿相信奈何桥是存在的,因为这样,灵魂就可以和前世的罪孽做一个了断,然后选择一个焕然一新的未来。

一块生肉是来自于陌生人最诚挚的祝福,何尝不是对罪犯千疮百孔的心灵进行一次神圣的净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死刑犯没有改过的机会,但能在临死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算是另一种形式上完全发挥了刑罚的意义。

祝福的对象是死者,但是生人才是最重要的。对于统治者而言,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这惊人的力量,哪怕只是一份微不足道的断头饭和一块不起眼的生肉。

要知道,能被处以死刑的,都是造成不可挽回错误的大恶人,当然部分皇权斗争的牺牲品除外。

死刑原本就是一种警示,做给生人看的,目的就是告诉天下人,谁要是知法犯法,下场一定是死。

砍头的行刑是在闹市区进行的,行斩台下面更是围满观众。对于死刑犯,是手起刀落的一瞬就能结束一生。

可是一地的鲜血和猩红的砍头刀,可是能给台下的人留下一辈子的阴影,恐怕今后那些人想起断头饭都要起鸡皮疙瘩。

断头饭是死的象征,要是突然有一天,一个人突然就不长眼了,想去干点什么自找死路的事情。

这时砍头的画面一闪而过,接着有人跑来,很好心地告诉他:“别怕,尽管干,听说监狱会给你准备最好吃的饭菜,还会给你准备带去地府的份。”

听到这种话的人不吓破胆才怪,哪还会寻思着干坏事。古代断头饭和生肉的故事人尽皆知,可见舆论宣传的威力。一片生肉,能制服大部分人的内心,简直就是神效。

这片肉就和它原本携带的腥臭味一样,让人望而止步,一种死亡的味道啊,相信没有哪个人会喜欢的。这般,减少犯罪安定社会的目的不就轻轻松松达到了。

统治的手段千千万万,生肉片也能是其中之一。人都是先易后难的,一块烂肉能办到的事情,何必大动干戈,所以给死刑犯准备一块不知道有没有用的生肉能达成理想效果,统治者喜闻乐见。

无论多么渺小的东西,放在正确的位置,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一块恶臭的生肉,对于即将上刑场的死刑犯而言,那就是往生的希望;对于平常人来说,相当于一道底线,不触碰底线,就能安安稳稳过完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