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歼20在东海被F35咬住无法脱身!只能依靠僚机摆脱?F35没那个本事

2023-08-10 16:59:11

文丨小奇有点怪

编辑丨小奇有点怪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自从2017年3月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正式进入空军队列后,国际上便对其虎视眈眈。面对我国歼-20展现出来的超强实力,以美国F-22为代表的战斗机都不敢小觑。

然而在近日,从外网上传来了一则让人大感荒谬的消息。据报道称,我国的歼-20战斗机在东海领海上空巡逻时偶遇美国F-35系列战斗机,两军对峙间,以隐身技术着称的歼-20战斗机惨遭F-35战斗机“咬尾”。

最后,歼-20还是在辅机的帮助下,才堪堪摆脱F-35的追击。这则消息一经发出,就在外网上传的沸沸扬扬,部分外国人高声宣扬歼-20不如美军F-35的言论。在想证明搞清楚事情的真假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咬尾”。

“咬尾”作为一项对空战斗中的常见策略,通常指利用飞机自身隐身性能躲避敌机雷达探测,潜入跟随到敌机后方,跟随敌方飞行路径并对其进行打击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想要实现“咬尾”策略,高隐身性能必不可少。

然而,光从隐身性能这一点来看,我国歼-20战斗机被美国F-35战斗机“咬尾”的可能性只能是微乎其微。由此,小编可以断定外网盛传的这则消息是一眼假的谣传。
F-35为什么比不过歼-20?

F-35战斗机作为美国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它被大多数飞机爱好者戏称为低配版F-22战斗机。比起被美方视为机密的F-22战斗机,F-35多国联合研发和大量对外销售,就决定了它不可能配置核心技术的命运。

从飞机的整体上来看,F-35系列战斗机为了提高自身的隐身效能,将机长和机重都有所调整。F-35飞机空重为13154公斤,机长为15.67米,比起F-22的空重16000公斤,机长18.9米,飞机框架和体积都小了近四分之一。

在飞机外部,F-35采用了低可探测性外形和与F-22相同特殊雷达反射材料,应对雷达探测系统,降低巡航和作战期间被其他国家探测和攻击的可能性。

作为被美国及其联盟国寄予厚望的战斗机,这样看上去F-35系列战斗机的隐身性能还算不错。但是事实上,正是身上寄予的厚望太重,导致了F-35战斗机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哪里都能用,哪里都不精。

2020年DOT&E的报告显示,F-35战斗机被曝出存在871处缺陷。之后美国国防部作战试验鉴定局再次深入鉴定检测F-35战斗机,着重指出了F-35在使用期间具有堪称致命的13个问题。

仅仅是第一点F-35战斗机在超音速飞行状态下隐身涂层和天线结构的损坏和第四点F-35头盔显示绿光问题,就宣告了F-35隐身性能的失败和其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的事实。

要知道,我国的歼-20战斗机自从2019年中旬,就开始逐步把原用的俄罗斯的AL-31发动机更换为,最大推力可达18.5万吨国产涡扇15发动机。

更换了发动机后的歼-20,解决了“心脏病”问题。一小时最大时速能够达到3120公里左右,最大航程能达到5000公里,拥有了名副其实超音速巡航能力。

而且在超音速方面,歼-20战斗机明显超过了美国F-22战斗机每小时最大时速2448公里的速度。这样一看,在超音速巡航的情况下连F-22战斗机都难以实现对歼-20的“咬尾”,就更别说时速仅有1960公里的F-35战斗机了。

F-35战斗机除了无法凭借速度追击我国歼-20战斗机之外,在隐身方面也难敌它。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歼-20,在飞机机体上,不仅使用了大量纳米隐形涂层和复合材料来提高了飞机的隐身性能。

整个机体还借助了发动机特殊的S型进气道设计、进气口唇口外形设计,来反射雷达信号、转移雷达波段。帮助飞机不被雷达检测,实现高效的隐身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F-35战斗机想要通过机载雷达探测发现歼-20都是难上加难了。如果F-35战斗机还要想对歼-20采取“咬尾”行动,那它就真的需要进行大面积的返厂技术升级了。
隐身战斗机发展历程

在近几年里,我国歼字号隐形战斗机与美国的F号隐形战斗机就常常被拉出来对比和演习。而造成这种趋向的原因,不仅在于中美两国近些年的摩擦变多,还在于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战斗机研发能力提升的担忧。

只要我们回顾一下隐形战斗机的发展历史,就不难发现美国的忧虑。从隐形战斗机的发展史来看,它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希特勒身上。

世界上最早的隐形战斗机,就是1944年试飞成功的希特勒隐形战斗机—霍尔滕2-29型战斗机。霍尔滕2-29型战斗机作为隐形战斗机的鼻祖,最初研制目的就是帮助德国飞机抵御雷达的空中探测,实现战斗机更好的作战。

然而可惜的是,德国在霍尔滕2-29隐形战斗机试飞成功后,还没有来得及大批量生产投入战斗,德国就战败了。

二战结束之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率先捡起了德国遗留下来的隐形战斗机研发任务。在通过对德国霍尔滕2-29型战斗机成品和设计原图的细致研究后,美国成功将其隐身设计应用到第一款隐形战斗机F-117A身上。

美国首架隐形战斗机F-117A,在机身上沿用了霍尔滕2-29带有前掠翼的流线外形,来帮助战斗机具有更强大的升力和更隐密的功能。

而在机身外部涂层上,美国则突破了霍尔滕2-29型战斗机木炭和木胶混合物的限域,研发出了特殊材料—RAM涂层。来大量吸收雷达波、减少雷达的反射面积,实现战斗机更强的隐身目的。

凭借着F-117A隐形战斗机在当年的领先技术,在1989年12月20入侵巴拿马作战中,F-117A战斗机成功躲过敌法雷达探测,精准轰炸目标,为美国突击兵空降减少了障碍。

美国与伊拉克的海湾战争中,F-117A战斗机更是名声大振。1991年1月17日凌晨,F-117A潜入伊拉克的领空,精准攻击了伊拉克南部和西部的防空作战指挥中心,在伊拉克防空网上撕开了一个大洞。

之后的战争里,42架F-117A隐形战斗机更是在伊拉克的夜空中,执行危险任务达1271次,共投弹2000多吨,但竟无一受损。一时间F-117A隐形战斗机成了人们心中不可战胜的神话。

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各国逐渐重视隐形战斗机性能,不断研发高精度雷达探测系统和导弹系统。美国F-117A隐形战斗机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被导弹精确击中,至此美军隐形战斗机牢固的防线被突破。

此后,美国开始了更深入化的战斗机隐身探索。直击问题内核,针对探测雷达,研发了可以躲避多波段探测的F-22“猛禽”式隐形战斗机和F-35“闪电”式隐形战斗机,帮助美国再次稳固隐形战斗机领域的前沿地位。

多波段隐形战斗机的主要研究思路是,制造和研究能吸收或改变雷达反射的主要波段的材料和设计,从而实现战斗机不被敌方雷达探测发现,达到隐身效果的目的。

目前世界各国常用的雷达探测波段有以下几类:地面雷达:L、S和C波段。舰载雷达:S和X波段。 机载雷达:超高频和L、S、X、Ku波段。

针对以上各类雷达常见波段,美国采用降低雷达散射截面设计和低红外、低声波等材料来提高战斗机隐形效果。

进入21世纪后,各个国家间军备竞争愈演愈烈。在美国的标杆之下,各国也各自加紧了自己的隐形战斗机研制。2010年俄罗斯试飞首架第五代隐形战斗机T-50,2011年中国首飞第一架自主研发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歼-20。

接连不断的首飞成功喜讯和飞机性能展示,彰显了各国在第五代隐形战斗机的自主研发过程中,实现了性能上的一次次的突破,做到了对现今已有第五代机型的超越。

然而,这对于一向以强国着称,在隐形战斗机领域占据多年话语权的美国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歼-20这类新五代战斗机,强有力的冲击了美国在隐形战斗机上的霸主地位。
谣言的背后目的是什么?

美国对歼-20越是忌惮,它所展现的手段越是低劣。此次事件也极有可能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歼-20隐形战斗机的再次抹黑。毕竟,打不过就造谣,是老美惯用手段了。

在不久前的美国知名军事媒体《1945》上,就刊登了由美国军事专家彼得·苏丘写的一篇名为《中国的歼-20和俄罗斯的苏-57,不是真正的第5代隐身战斗机》的文章。

彼得·苏丘在这篇文章中大肆贬低我国歼-20战斗机,声称歼-20在设计之初大量“借鉴”了美国F-22和F-35系列战斗机的设计,并不具备自身原创性。

还不断强调歼-20除了借鉴美国F系列战机机体设计外,还在制造过程中派遣中国黑客去盗取了F-22和F-35战斗机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核心文件,来剽窃了美国隐形战斗机核心技术。

实际上,彼得·苏丘对歼-20的如此抹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早在2022年就在《1945》上发表了名为《J-20:中国自己的“F-35”隐形战斗机终极指南》的文章来抹黑歼-20。

从彼得·苏丘的身上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美方对于中国歼-20的能力是害怕的。他们不敢承认中国在短短的十几年间有如此迅猛的进步,所以,自欺欺人的抹黑中国,麻痹自己中国的歼-20是抄袭了F系列隐形战斗机,才有如此成就。

美媒不断的试图将中国抹黑塑造成一个小人,来获得国际上的舆论偏向。然而,在铁铮铮的现实面前,他们的妄想必将落空。这些让人嗤之以鼻的抹黑手段,也不过是秋后蚂蚱的无力挣扎。

结语

歼-20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优秀隐形战斗机,它的身上承载着中国几代航空工业领域专家的心血。它所展现出来的每一项超凡性能,都历经了无数次实验的失败、无数个日夜的锤炼。

它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它所经受的艰难也不能被美媒随意的抹黑。与此同时,我们不仅需要对歼-20充满自信,也需要正确的看待各国间的军备对比。不自傲也不自卑的保持初心,坚定的迈向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