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明朝被忽视的抗倭名将钱世桢,万历朝鲜战争中大破倭寇,收复开城

2023-07-20 17:00:11

钱世桢,明朝嘉定县月浦镇(今上海市宝山区月浦镇)人。万历十年(1582年)通过武科举,被授苏州卫前所镇抚,擢浙江运粮把总。万历二十年(1592年),钱世桢以游击将军赴朝鲜抗倭。回朝后,历任冀州、金山、天津等地参将。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钱世桢升江西总兵,但未赴任,卸甲归田,最终老于乡。

钱世桢(1561~1644)

明代上海

明嘉靖年间,在华人海盗和内地恶绅勾结下,倭寇危害江南,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是苏州昆山人,其亲历了当年的嘉靖大倭乱,在他的书中描述江南地区所受倭寇入侵,以苏州、上海为最;而苏州境内,则以昆山受害最深。

归有光详细描述了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的倭寇作乱给江南地区带来的影响,特别指出昆山,在倭寇的合围攻掠之后“所至荡然,靡有孑遗”的破败景象。说明昆山被倭寇几乎荡平。

昆山附近的上海,也就是钱世桢的故乡在嘉靖年间也没少被倭寇蹂躏过。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四月,甚至有一支倭寇因为丢失了海船,便在附近到处打劫,他们无意间攻下了上海县,并且烧毁了当地县衙,接着攻占了吴淞江所、南汇所。

至当年七月嘉定、金山、青山、钱仓、上海县、南汇、吴淞江、乍浦、崇明、华亭、青浦等卫所,都遭倭寇焚掠,乡镇受到扫荡。

杀人放火的倭寇

别再被误导了,明朝倭寇元凶就是日本人,不是所谓华人海盗

可能正是钱世桢从小生长时听起长辈叙述起倭寇作乱的事情,从而激起了他参军报国,保卫家乡的欲望。

外加上钱世桢的父亲钱春沂是当时着名的清官,受家风影响,使他想成为一名军人。尽管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但他对武艺骑射、琴棋书画也相当精通。

万历十七年(1589年),27岁的钱世桢成功考成武进士。先后担任过苏州卫镇抚、浙江总运。由于江南已经太平,钱世桢没有和传说中的倭寇有交手机会,所以他平常一般负责运粮和剿匪。



平壤大捷,血战七星门

明万历二十年(1592)四月,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组织十数万大军渡海侵犯朝鲜王朝,朝鲜武备松弛,守军一败再败,汉城、开城、平壤等重要城池相继沦陷。

朝鲜国王李昖向明朝告急求援。明朝便组织大军支援朝鲜抗倭,当时在上海、苏州一带任职的钱世桢也被朝廷诏令,这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上战场。

钱世桢便辞别家人前往辽东报到。钱世桢刚到辽东后不久他的母亲就去世了。按理他要回上海参加葬礼,但他仍未回乡,而是继续选择跟随大部队前往朝鲜。(出自《征东实纪》)

壬辰倭乱日军入侵路线

前往朝鲜的明军部队共51500人,将士们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辽东军占大多数,浙江军只有7000人。(出自《明代辽东边疆史》)由宋应昌担任总经略,陕西总兵李如松担任提督。

钱世桢抵达辽东后,宋应昌将其提拔为游击将军,并统领1000名山东骑兵。钱世桢是上海人,但他是以山东军将领身份出征,山东军算明国北军,很多书籍以为钱世桢是南军将领,皆因为他的籍贯。

1592年12月25日,钱世桢部队作为等先遣部队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地界,随后明军部队陆续进入朝鲜,大规模援朝行动正式开始。由于出发时已经是年末,所以抵达朝鲜几天后就是1593年正月。

像钱世桢这样的江南人将领,他家乡以前也没少遭受倭寇侵害,所以他们对朝鲜人民的境遇是非常同情的。

五万明军虽然抵达朝鲜,但是和日本和谈的戏仍要演下去。去年祖承训攻打平壤失败后,沈惟敬(浙江嘉兴)作为明军使者,来到平壤附近的乾伏山与日军将领小西行长签订为期50天的停战协议。

1593年1月6日晚上,明军提督李如松决定先亲自率领一支部队攻打平壤附近的日军要点牡丹峰,试图打其个出其不意,但这次李如松的进攻失败了,是为第一次牡丹峰战斗。

小西行长一边装成不知道样子,一边派千余名士兵夜袭明军营房。但却被钱世桢发现,他们立刻进行有力的回击,明军付出极少伤亡击退了这次日军进攻。(出自《征东实纪》《惩毖录》)

这次夜袭过后,双方脸皮彻底撕破。明军高层决定对平壤城和牡丹峰进行强攻。

1月7日早晨,平壤攻城战正式开始,而围攻平壤城的明—朝鲜联军主要分成三路,杨元率领主力部队攻打七星门,李如柏(李如松弟弟)攻打普通门,祖承训和朝鲜将领李镒攻打含毬门。

当时钱世桢在负责攻打七星门的明军队伍里,三路总攻开始后,由于小西行长反抗激烈,明军一时难以登城,还有临阵溃逃者。

为了使明军尽快攻入城中,李如松发布悬赏先登城者赏银5000两。含毬门的日军疯狂用石头砸向联军,参将骆尚志(浙江宁波)被腿部被砸伤,即便如此骆尚志带着麾下3000名浙江步兵登上了城楼,并将明军大旗插在城楼上。

先登城池

不久后平壤城主要城门均被联军攻破,总共耗时2小时,各路明军中率先登上的多为浙兵。根据朝鲜说法,辽东士兵并没怎么参与攻城,攻城的基本上都是浙军。

《宣祖实录》:提督攻城取胜,全用南军(浙兵)。

平壤之战

联军破城后,和城内日军展开激烈巷战,据钱世桢回忆,他的部队在巷战中损失了22人,伤104人。

此战是为第三次平壤之战,又称牡丹峰之战。明军阵亡1700人~4000人之间,出处来自明代官方公告《万历邸钞》,也就是当时的一手史料。

《万历邸钞》:癸巳平壤所报阵亡一千七百人,言啧岂下三四千。

平壤之战是一场大胜利,值得庆祝。可是胜利后有几个不和谐的音符,比如如前线司令李如松未能兑现率先登城赏银5000两的承诺,详细看我《吴惟忠》那期文章。

他是戚继光的副将,朝鲜人尊称他为“天将”,日本人称他为神仙

钱世桢为此说:

“先登万金赏,讵竟成虚语?奋身先驱,终落人后。”
收复开城

1月13日,身在汉城的日军高层下令汉城以北的所有军团回到汉城。

当时盘踞开城的日军将领小早川隆景退出开城,但是仍有少量不服气的小早川军留在开城内,规模最多应该只有百余人。由于平壤之战中浙兵不少受伤了,大部分都留在后方休养。辽东军为了抢功于是抛下浙兵继续南下,当李如柏听说开城只有少量倭寇时候,不免大喜,要是收复开城那就大功一件。

当李如柏的辽东军抵达开城时,发现城楼上早已插上明军的大旗。原来是钱世桢统领的山东军先李如柏一步占领开城。钱世桢在收复开城的战斗中还斩杀了一名“金铠银兜,腰悬双刀”的倭将,应该是小早川隆景麾下的一名家臣。(出自《征东实纪》)

金甲倭寇

事后李如松问钱世桢他击杀的倭将叫什么名字,钱世桢表示我靠这我哪知道。李如松就以这个为由将收复开城的功劳让给了自己弟弟李如柏。所以明清史料记载收复开城首功为辽东军。
碧蹄馆之战

由于李如松未能对骆尚志等人兑现“先等赏银五千”的承诺引起浙军不停抱怨,李如松嫌烦就迫不及待离开平壤。

1月23日,明军提督李如松率领大军从平壤出发,南下进驻扎开城。他已经做好攻取汉城的准备,就在平壤之战刚结束时李如松就对当地百姓许诺自己会尽快帮朝鲜克复汉城。

根据明军将领钱世桢在《征东实纪》所说,1月24日,李如松在开城召开全军酒宴,同时商讨攻打汉城的战略。诸将(辽军居多)纷纷向李如松陈诉自己计划。

在场的钱世祯也发表自己观点,他先对大家讲明军现在已是强弩之末,而倭寇已经撤回在北方四道军队,兵力都集中在汉城,不能太轻敌。钱世桢还建议李如松不要正面攻打汉城,而派一支奇兵绕到汉城后方虚张声势,由于倭寇刚刚平壤大败,正是颓废之际,若实施此计倭寇必定放弃汉城不战而逃。

《征东纪实》:

倭奴取朝鲜,自来未尝有此败衅,今丧气狂奔,心胆坠地。我整理大军,漫山遍野,多张旗帜,倍设烟火。徐行而前,为疑兵。若断其归路,彼当恫疑,悾惚之际,忽见大军,势必宵遁。

明军骑兵

在场明将只有周弘谟和钱世桢观点一致,其余人皆把钱世桢的话当笑料。

副总兵查大受对李如松说汉城内的倭军因为畏惧明军,已经有一半人逃走了,这更加坚定李如松南下的决心。(《征东实纪》)

按照李如松自己的计划,1月26日,他和辽东诸将率领数千名精骑从开城出发移动到坡州。虽然李如松是前线司令,但他也不能擅自行动,所以辽兵出发时很隐蔽,但还是被钱世桢发现了。

钱世桢虽然官职不大,只是山东备倭军的游记,但他是经略宋应昌亲自提拔的,身在国内的宋应昌就是通过钱世桢了解前线军队的讯息,所以李如松被钱世桢发现时很心虚。

被钱世桢问起时李如松结巴地编造起理由,然而他的意图早已被看穿,钱世桢也明白自己无法拦住李如松,只好放任李如松部队离去。

最终李如在汉城附近的碧蹄馆被日本将领小早川隆景和立花宗茂杀了个大败,且主帅李如松险些丧命,最后李如松狼狈逃回开城。此战是为碧蹄馆之战。

《明实录》:石星内言三辱四耻初遣祖承训全军覆没一辱也、再遣李如松碧蹄横溃二辱也。

碧蹄馆之战

碧蹄馆之战明军阵亡人数亦不小,共三千余人。此战日军伤亡也比明军小得多。

《万历邸钞》:继而碧蹄馆丧三千余。

明将吴惟珊: 前月二十七日…(李如松)领兵前进, 倭贼曾已埋伏, 反被中截围掩, 斩倭仅一百二十余。

李如松在碧蹄馆遇袭时,杨元率领5000人骑兵和火器混搭部队抵达惠任岭一带,刚抵达这里时,接到探子来报李提督在前方望客岘一带遭遇伏击,杨元听闻后大吃一惊,他急忙要率兵南下救援。

这时也刚来到惠任岭的山东游记钱世桢阻止了杨元。不久前钱世桢也得知了李如松遇伏的消息,他断定现在正是日军士气最旺时候,若硬碰硬无论输赢己方伤亡都会不小。

钱世桢接着指出以辽东骑兵的机动性,脱离敌人追兵没什么问题。而李提督撤回坡州必定经过惠任岭,不如现在就在这里接应,惠任岭地形恰好适合埋伏,没准可以利用反埋伏使这一战反败为胜。

杨元选用钱世桢提议。果然如钱世桢所料,李如松部经过惠任岭。

接着日军过来了,他们正步步进入惠任岭山上明军炮营的射程范围内…

钱世桢盘算着惠任岭这地形仿佛就是专门为全歼倭寇而准备的,现在他望见李如松人马基本穿越了峡谷,日军正在走进峡谷,现在只要一轮炮轰,底下日军至少要死伤大半。

只听一声炮响,杨元已经下令开炮。被打草惊蛇的日军立刻停下脚步。

看到这一幕,钱世桢差点吐血,杨元你干嘛,我还没喊你就开炮了,现在倭寇不会上当了。杨元非常不服气,他表示辽军炮营归我管,凭什么听你的命令。

杨元接着下令开炮,但由于射程不够,炮弹只落在日军视线前方。而这几声炮响彻底震住了全部日军。

日军担心继续追击落入明军埋伏。但日军也没完全退兵,和山顶上明军对峙一阵子后才撤去。

《明实录》:碧蹄之战,如松兄弟已溃围出,而杨元后至,倭不敢追。

《宣祖实录》:贼追至惠任岭,望见大军,不敢逾岭。

很多史料将碧蹄馆之战救出李如松的功劳归结于杨元,但根据朝鲜和日本记载,参与在碧蹄馆之战救出明军主将李如松的还有钱世桢,很显然明朝官方有意忽略了钱世桢。

至于这个杨元是个水货将领。后来在丁酉再乱时,他镇守的南原城被日军仅用三天时间攻陷,而日军才损失了一百人,南原城陷落时,杨元还在睡觉,惊醒后仓惶从西门逃脱,但他不是靠自己力量杀出重围,根据朝鲜史料记载,负责攻打西门的小西行长可能还打算未来与明国议和,特地放跑了杨元。

南原城的3400名明军士兵只有十余人跟着杨元脱险,其余人皆被屠杀殆尽,一千名朝鲜士兵也全部遇害,联军可谓全军覆没。

《明实录》:先是杨元以辽兵三千扼南原至是,闲山失守倭遂薄南原,十六日夜猝乘城元惊起帐中跣足跳走,一军尽没。

1593年9月13日,钱世桢随大部分明军主力从朝鲜回国。朝鲜并未完全光复,因为还有部分日军驻扎在釜山等沿海城市。但壬辰倭乱总得来说是明军胜利,粉碎了日本占领朝鲜的野心。

而钱世桢没再参与第二次抗日援朝,即1597年丁酉再乱。

明军最终将倭寇驱逐出朝鲜

总结

钱世桢战绩卓着,同僚中不乏嫉妒者,屡屡向主帅李如松进谗言。又因其在战争中为克敌制胜往往因地、因时制宜,这就不可避免地与李的命令有些相左之处,从而招致李如松的怨恨。

奈何钱世桢为人耿直,不善逢迎,虽能在战场上纵横捭阖,却不能在人际关系中折冲樽俎,以致于未能及时化解与李如松等人之间的矛盾,灼灼战功不被承认,回朝后仅以原官补浙江左营左游击。

转战万里,出生入死的钱世桢居然没有得到任何封赏。

虽然钱世桢日后得到陆续升迁,万历四十七年(1619)官至江西总兵,亦可谓荣矣,但征战朝鲜的战绩在当年被掩盖,也是不争的事实。

1644年,即明朝结束那年,钱世桢逝世。

关于钱世桢对《征东实纪》的写作,正是因为不满当时的遭遇,以日记体详细记载了其在战争中的种种经历,在书的末尾,钱世桢沉痛地发誓:

“设有一言装点,我二祖在天之灵决不宥我也。”

可见,该书内容当为十分可信的。难能可贵的是,该书对战争时序、双方兵力、议和情节,乃至明军内部的党派斗争、给养供应情况等等都有比较具体的记载,是研究四百年前这场朝鲜战争的第一手材料,弥足珍贵。

上海市宝山区钱世桢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