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一志愿军发明“打空爆”玩法,9人干掉400人,被美军当成了高科技

2023-05-17 17:03:19

志愿军班长蔡兴海

说起邱少云、黄继光大家都认识,但当初第三兵团在发布记功通报的时候,有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名字是和邱少云他们列在一起的,此人就是蔡兴海。

蔡兴海能把名字和邱少云他们列在一起,原因是他的战绩太过于彪悍。

蔡兴海是1931年生人,在上朝鲜战场时是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8连的某副班长。他在1950年12月随着12军开赴朝鲜,到1952年11月时,蔡兴海被部署到上甘岭地区的597.9高地,这里是当时上甘岭战役中的两个主阵地之一。

上甘岭地区在整个朝鲜战争历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中美双方就上甘岭的两处山峰陆续投入了数个主力师。美国更是调集了288门火炮、出动了2200架次的战机对上甘岭进行了狂轰滥炸。

以至于当时美军平均每秒要打出6发炮弹在上甘岭地区,整个上甘岭的山头硬生生被炮弹削去了2米。

在这样危险的战场环境中,蔡兴海居然带着他们班以3人轻伤的代价,击毙、击伤敌人400余人。

当这个战绩被送到志司的时候,更是让志司大为赞赏,这才有了蔡兴海能和邱少云、黄继光等人排在一起的事情。那么他当时是如何做到的呢?

9号阵地

1952年11月2日,蔡兴海带着另外8名战术驻守在597.9高地上。此时的上甘岭高地上已经僵持了半个月时间,天上的炮弹飞来飞去响个不停。597.9高地带着战友们进入597.9高低的9号阵地,依托地形对敌人展开了反击。

当时的条件对蔡兴海他们非常不利,因为9号阵地的地形非常特殊。

这里有一条山谷直通9号阵地,因为山谷的“道路”太畅通,以至于能通行数百人的大部队。而对于守军来说,山谷的绝崖峭壁又不利于部队展开,并且难以挖掘工事。

在9号阵地这里,只要布置10来名战士就能达到正常士兵密度的极限,人数再多那就是美军飞机和大炮的活靶子。

所以在抵达阵地后,蔡兴海认为单靠枪械多半守不住阵地,于是他想出了一个风险极大的办法,那就是“打空爆”。

所谓空爆,就是指爆炸物在空中炸开。手榴弹在被战士扔出去后,正常情况下是落在地上才炸开的,但如果在拉响手榴弹后能拿在手里2秒再扔出去,手榴弹就能空爆。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遮挡物后面的敌人无所遁形。假设敌人躲在了一块大石头后面,手榴弹在地上滚到了石头前面,肯定炸不到敌人。

但如果能让手榴弹在空中引爆那就不一样了,手榴弹会直接在敌人头顶爆炸,让给敌人根本无法依靠掩体躲藏。

此外通常情况下,木柄手榴弹的有效杀伤半径是6~7米,但如果是在空中,在重力的影响下能达到20米左右。也就是说只要能把手榴弹扔到距离敌人约20米处的空中,就能大幅度提升手榴弹的杀伤效率。

但这样做也是非常危险的,当时的手榴弹工艺不标准,手榴弹在拉响之后爆炸时间有长有短,时间在3~5秒之间。如果扔快了没效果,扔慢了手榴弹会在自己手上炸开。所以手榴弹打空爆对操作者的冷静度和技术要求极大。

但事实证明蔡兴海和其他8名战士非常冷静,当美军靠近9号阵地时,迎接他们的就是一枚枚扔过来的手榴弹。美军要想躲在石头后面,脑袋上就会有手榴弹炸响。这导致美军一度以为志愿军搞出了什么高科技,不敢再靠近9号阵地。

蔡兴海的“打空爆”战术使得美军每一次冲锋死伤极大,很难靠近他们的阵地。

这就使得9号阵地缺少工事以及人少的缺陷被掩盖起来,美军每一次敢冲到9号阵地一定距离后,都会被脑袋上的手榴弹给炸回来。

在11月2日这一天一夜中,美军总共对9号阵地发动了7次进攻,但没有一次冲上去,自己还被击毙击伤400多人。期间8连连长看美军来势汹汹,曾3次提出要给9号阵地增派人手。

但蔡兴海认为9号阵地的地形实在不利于大部队驻守,并且这里缺少工事,所以人多了反而会提升伤亡率,因此3次拒绝连长。

在经过一天战斗后,蔡兴海所带的班以3人轻伤为代价,杀伤敌人400多人的消息传开了,很快在部队里引起了热议。随后经过考证,蔡兴海和其他8位战士杀伤400多人的消息属实,于是蔡兴海也就获得了特等功,名字和邱少云他们列在了一起。

蔡兴海退役

在打完抗美援朝后,蔡兴海依旧闲不住,他被提干后进入军校学习,但他并没有待在安稳的地方当军官,反而主动申请前往西藏地区。

在回国后的几年间,蔡兴海一直在和大部队剿匪,足迹遍布我国西南和西藏,先后5次受到我国领导人接见。

并且他在条件恶劣的地方,一待就是接近30年。蔡兴海1949年入伍,一直到1982年才退役,军龄长达33年。其中1950年到1954年时他在朝鲜战场,随后在读了几年军校后就去了西藏,可以说是为国家的安全付出了大半辈子。

并且在退役后,蔡兴海也一直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绝不以共谋私。

在蔡兴海记账的本子上记着这样的一笔支出,从1984年到1990年以私事借用公家车9次,缴纳油费163元。就连用公家车都要把油费补齐,可见蔡兴海有多公私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