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开国中将刘培善怒批秘书:你有什么权力赶人家走?后来秘书成上将

2022-12-13 17:05:05

秘书是首长的眼睛和喉舌,工作往往涉及核心内容,虽然没有多少决定权,但这一岗位是十分重要和敏感的,在军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秘书不好干”,是许多有此类工作经历的人的共识,而开国中将刘培善的秘书,对此深有感悟。


1959年,刘培善担任福州军区第二政委。他在战争年代就是政工干部,曾经与开国上将宋时轮搭档,出任过华野10纵政委,后来升任三野第10兵团政治部主任。论工作经验和严谨程度,刘培善在我军的高级政治干部中是出名的。同时他对部队里的文职干部要求也很高,下属出现工作失误,他通常都会严厉批评,这一点并不出人意料。


刘培善同时还是军区党委的第二书记,他在党委的专职秘书叫宋清渭。军政生涯早期,宋清渭先后三次遭到刘培善的重批,一次比一次严重。但宋清渭后来回忆起这些往事,却充满着对老首长的感激和不舍,说“刘政委的帮助使我受益终生”。怎么回事呢?


第一次是在宋清渭担任刘培善秘书后不久,刘培善有紧急工作要去部队里安排布置,出发前一天晚上让宋清渭加班赶材料。宋清渭一宿没睡,硬挺着写了上万字的报告,本以为政委会满意,没想到刘培善看后却发现了一些细节错误。第二天刘政委怒批宋清渭:你这是怎么搞的?我要是不仔细审一遍材料,就要去闹笑话了!宋清渭由此见识了领导的严谨作风,此后工作更加认真仔细了,不能因为疲劳而麻痹大意。


第二次是军区召开党代会,宋清渭负责写一份重要报告。有了前车之鉴,宋清渭再也不敢马虎,反反复复进行审核,看了20遍确定没有错误,才把报告送到军区印刷厂。谁知材料印发下去后,又出了问题:报告的一段赫然写着“生产问题的原因”,此处本该是“产生问题的原因”。读者们可以揣摩一下,这处细节会产生明显的表意错误。


毫无疑问,刘培善看过材料又是一顿暴批,训了宋清渭近半个小时。其实宋清渭写的东西本来是对的,但印刷工人排版时出了错,不小心把两个字印颠倒了,才闹出乌龙。宋清渭被上了一课:不光要审核初稿,实际印出来之后还得再仔细检查一遍,避免出现意外情况。经历这两件事,宋清渭的专业水平越发精进,很少再出错。但不久后他又被刘培善批评了,而且情况比前两次要严重得多。


宋清渭第三次挨批,发生在59年军委扩大会议前夕。由于之前的庐山会议上出现了重要情况,中央决定在北京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各军区主要干部均被要求赴京参会。福州军区炮兵部队的4位首长在上海转火车时,被宋清渭告知:你们返回福州吧,总政治部又通知了,大军区的炮兵领导不必进京。


宋清渭说的是实情,本来没有太大问题,坏就坏在他没有请示军区首长。此时刘培善已经乘飞机抵达北京,却没有等到那4位炮兵部队的负责人。他问宋清渭是怎么回事?宋清渭这才把情况告知刘政委。刘培善勃然大怒:“他们已经在路上了,哪有半路折回去的道理?你一个小小的秘书,有什么权力赶人家走?”


宋清渭被训得无地自容。事实上,刘培善已经提前请示过总部,这几位干部被特批进京参会。宋清渭没有和上级沟通,就自己做主让他们回福州了,当然就不知道这个细节。后来刘培善专门找了宋清渭,与他深夜促膝长谈,讲了自己在战争年代做政工工作的经历,耐心地教导宋清渭,传授自己的工作经验。经过这件事,刘培善深有感触:刘政委从来都不是有意刁难自己,而是秘书工作十分重要,里面有太多专业和实操细节,自己还差得很远。他对刘培善非常敬重,此后工作能力大幅改善,职务也不断晋升。


1987年,曾经在刘政委口中“小小的秘书”宋清渭,升任济南军区政治委员,比刘培善生前的最高职务还要高。1995年宋清渭获得解放军上将军衔,此时老首长刘培善早已去世多年,如果他还在世,一定会为宋清渭的进步和成就而欣喜不已。宋清渭时常怀念起严格要求自己的刘培善:没有他当年的那些重批,就没有后来的我!刘政委确实是宋清渭真正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