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86年刘伯承元帅病逝,邓小平看到治丧委员会名单,顿时脸色大变

2022-08-11 17:05:02


1986年10月7日,一代军神刘伯承元帅病逝。众所周知,刘帅和邓小平同志是多年的老搭档、好战友,后人所说的“刘邓”指的就是他们二人,因此刘帅病逝之后,邓小平成为了主导葬礼操办的主要人选。

对于刘帅的葬礼,邓小平也是亲力亲为。就在这个时候,工作人员也将治丧委员会的名单交给了邓小平。然而,邓小平看完这个名单之后,却勃然大怒,问道:“这名单上怎么少了个名字?”

那么,名单上少了谁的名字呢?这个名字的主人和刘帅又有着怎么的故事?

1986年,刘伯承元帅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当他逝世的消息传到邓小平同志这时,一向不轻易流泪的邓小平,不仅泪湿了衣襟。

在场所有人都没有说话,大家明白,邓公和刘帅战友情深,因而必须要给邓公消化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的时间。许久后,邓公的情绪才逐渐平复下来,他哑着嗓子说道:“走吧,去看看伯承。”

灵堂正中央,刘伯承静静地躺在鲜花翠柏之中,曾经伟岸的身躯之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邓小平红着眼睛向刘帅深深地鞠了三个躬,然后久久地凝视着这个可敬的老战友,都说刘邓不可分,但是两个现在却是彻底地分开了。

遗体告别会之后,便是追悼会,邓公全权为自己的老战友操办,因而也会看治丧委员会的名单。这天,当工作人员拿着名单给邓公时,邓公不禁十分愤怒,而令他愤怒的原因,是因为这份名单上,没有肖永银的名字。

肖永银与刘伯承的关系,一般人或许不清楚,但是邓公却不是一般人,与刘帅共事这么多年,邓公十分清楚,肖永银是刘帅的心腹爱将。

肖永银

众所周知,刘伯承元帅行军打仗很有一套,同时他有着信仰的坚定,如磐的信念,能够被这样一个人看中,并视为爱将,这足矣说明肖永银有着过人的本领。

确实如此,所谓“虎父无犬子”,生于1917年的肖永银,在父亲去世后,毅然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参加革命,继续为革命而奋斗。

1930年肖永银参加红军之后,被编入了红一军第一师三大队任勤务员,后又任军部司号连班长。

小号兵肖永银很机灵也很勇敢,1933年,在反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时,三十三团损失惨重,许多营、连指挥员牺牲。

见状,33团的团长张吉厚急得焦头烂额。此时,肖永银走了上来,对张吉厚说:“团长,给我两个连,我以攻为守打下去,打不退川军,你杀我的头!”

看着肖永银,张吉厚略微有些迟疑,毕竟肖永银此时太年轻,也没有带兵作战的能力,现在兵力本就紧缺,如若最后失败,恐怕整个33团都要没了。而见张吉厚迟疑的样子,肖永银再次表明决心。

张吉厚看着肖永银机灵、坚决的模样,像是下了什么决心似的,用力地点了点头。肖永银立马挥起手枪,带着两个连队便跃出战壕冲进敌群,来回拼杀,那气势仿佛肖永银命令的不是两个连,而是两个军。

川军原以为我军都被打散了,哪曾想到突然气势如云,惊愕不已。此时,张吉厚在山上看到肖永银的举动,高兴得跳了起来,立马挥部反击,这令川军更加惊愕,紧接着便是动摇,最后是溃败,一溃30余里。可以说,是肖永银为33团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

1937年3月,肖永银迎来了自己一生中最为艰难的日子。当时的肖永银成为了程世才任军长、李先念任政委的三十军的警卫排长。

在此之前,在中央的指示下,徐向前、陈昌浩所率领的红四方面军,组成了西路军,西路军的任务是以河西为根据地,直接打通新疆通往苏联的国际路线。

然而,盘踞在此多年的“四马”,却以各种绝对的优势,比如后勤等等,阻挡了西路军前进的方向。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路军多次召开会议,在最后一次会议上石窝会议上,决定让徐向前、陈昌浩离队回陕北,向党中央进行汇报,而剩余的西路军则化整为零分别突围。

原本肖永银应该在化整为零的队伍当中,但徐向前对李先念说:“先念同志,把你的警卫排长借给我吧。”就这样,肖永银踏上了回陕北的征途。

行进途中,为了不让敌人发现,徐向前、陈昌浩决定他们二人单独走,肖永银则与红四方面军的参谋陈明义,带着总部警卫排走。

临行前,徐向前给中央写了一封信,交给肖、陈二人,并嘱咐道:“你们要是先到陕北,就把这封信交给党。”

肖永银接过信件,眼神坚定,用力地点点头。从1937年3月开始,肖永银便与陈明义带着警卫排往陕北的方向走,走着走着队伍就只剩肖、陈二人了,他们没有被困境打倒,而是继续坚定不移地往走。

为了避免被发现,两人通常都是白天躲起来,到了傍晚才开始赶路。他们翻越了祁连山,又走过戈壁滩,吃的是硬馒头,喝的是臭脏水。有时候没水喝没饭吃就忍,忍到脸色发白,嘴唇干裂,头晕眼花。

肖、陈历经生死,饱尝磨难,终于在120多天后,来到了援西军司令部。此时,二人就像是“乞丐”:衣不蔽体,脸黑得像一块焦炭,蓬乱的头发,野人似的盖住了半张脸,身上的衣服也早已烂成破絮,狼狈不堪的样子,已经脱去了人形。看着两人的样子,刘伯承的眼里涌满了泪水,他拉着两人的手,声音哽咽:“能活着回来不容易呀……”

肖永银的眼泪也蓄满了眼泪,他撕开破毡帽,从怀里掏出保护完好的信件递给刘伯承:“这是徐总指挥写的信,请首长交给党中央。”

信和肖永银的鲜明对比,让刘伯承感受到,眼前这个青年确实对交代给他的任务尽心尽责。这是肖永银和刘伯承第一次见面,但他却给刘伯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肖永银便跟着刘伯承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征战生涯,也开始两人几十年的将帅情谊。

肖永银和战友们在一起

抗日战争爆发后,肖永银进入了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学习,随后调任129师385旅14团1营营长、团长,率部参加抗日斗争。在此期间,刘伯承的言行举止、将帅风采无一不影响着肖永银。

后来,已经是少将的肖永银回忆起刘帅时,他动情地说:“我从抗日战争开始跟着刘帅,是刘帅教会我打仗,是他把我培养成一个高级指挥员,要是没有刘帅,就不会有今天的肖永银!”

1947年8月17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数日后,担任前卫的18旅到达汝河北岸。18旅旅长肖永银看着奔腾的河水,脑中飞快思索着该如何渡河。正在这时,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来到了旅部。

原来,国民党正在以十几个师、数十万的兵力向我军追击,其中离我军最近的只有25公里,敌人企图在汝河吃掉我军!

刘伯承眼睛死死地盯着肖永银,足足盯了有几分钟。肖永银也不禁严肃起来,每到危急关头,刘伯承便十分严肃,很少开口说话,如果要说,那必定要先盯着对方,一直看到对方全神贯注,才会说出一句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你明白吗?”

肖永银一听,脸色一凝:情况已经危急到如此程度了,除了放手一搏,别无选择。刘伯承仍然死死地看着肖永银:“无论如何,杀一条血路过去!”

在这次行动中,刘、邓二人决定野战司令部跟随18旅一起行动。刚开始,肖永银死活不同意,认为太危险,可抵不过刘邓二人的坚持,肖永银还是妥协了,但他提了个要求:“为了你们的安危,你们的行动必须听我指挥。”

是夜,肖永银指挥部队,成密集多路纵队,人人持刺刀、手榴弹,硬是在敌人中间杀出了一条血路,就是沿着这条血色通道,挺进中原的刘邓大军,走向了胜利的康庄大道。

新中国建立之后,肖永银和刘伯承一个成为了少将,一个成为了元帅,两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而只要两人有空,便会时不时地去看望对方。

尤其是在刘帅的晚年时,肖永银每次到北京办事,都要去看望老元帅,给老元帅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而最后一次探望刘帅的情形,成为了肖永银永不磨灭的记忆。

那天,肖永银来到了刘帅的病房前。肖永银小心翼翼地推开病房门,看到消瘦的刘帅躺在病床上,早年失明的左眼塌陷进眼眶中,仅存的右眼,也不幸因患上青光眼而失明,虽然张着,却没有任何光泽,也不会转动。

这一幕让肖永银心酸不已,他走上前,一把握住刘帅的手,大声说道:“师长,我肖永银来看你了!”原本平静的刘帅,在这一刻,有了剧烈反应:他的胸膛激烈起伏着,喉咙里也发出了咕噜咕噜的声音。

肖永银一动不动地握住老首长的手,足足有半个多小时,以此传达着一个老兵对元帅的感情。半个小时之后,刘帅的情绪渐渐平静,肖永银把他的手放好,然后站直身,端端正正地,敬了一个军礼……

这以后,刘帅的生命力量便逐渐流逝,到1986年10月7日,刘帅再也撑不住了,离开了人世。而忙于工作的肖永银,却根本就不知道老首长已经离开了。

负责刘帅治丧事宜的邓公,深知刘帅与肖永银之前的感情,他明白如果肖永银没来,刘帅的追悼会是不完美的。可谁料想粗心的工作人员,却忘记在治丧名单上写上肖永银的名字,也不怪邓公如此生气了。

邓公当即让工作人员加上肖永银的名字,最后肖永银也得知了这个噩耗,他马不停蹄地赶到北京,来到追悼会上,对着元帅的遗体三鞠躬,含泪道:“刘帅我来晚了,没有给你送行!”说完,他掩面失声痛哭……

2002年,肖永银将军也离开了人世。尽管刘帅和肖永银先后离去,但他们之间的战友情,将永世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