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8万兵力的红军,有4.5万人改编成八路军,还有3.5万人呢?

2022-08-06 17:05:02

红军的改编(上)

1937年,日本为了实现征服中国的军事野心,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此时,中华民族已然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势同水火的国共两党开始握手言和,筹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原本共产党的陕北红军则准备接受国民党的改编--改编后的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这就是八路军的由来。不过,红军一共有8万人,而八路军的编制只容得下4.5万人,其余3.5万人我党是如何安排的呢?


这还要从国民党对红军的改编计划立项说起。按照国共第二次合作达成的协议,红军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且部队的武器、弹药、物资、经费也由国民政府进行分担。但蒋介石本就将红军视作眼中钉,即使出于抗日局面无奈选择联手,他也不愿意就这样坐视红军发展壮大,因此他提出了苛刻的条件。


当时的红军三大方面军兵力配置如下:一方面军包括陕北地方红军有3.5万人,二方面军1.5万人,四方面军河东部分是3万人,一共有8万余人。按理说,这些兵力足够配置3个军级单位,但蒋介石只允许红军改组为1个军级单位。


1个军可以拥有3个师,而1个师超额情况下的兵力也不过是1.5万人,因此蒋介石给出的编制只能容纳4.5万人。

在蒋介石看来,自己不给其余的3.5万红军发军饷、发装备,那么仅靠日本人的力量,也足够把红军压得翻不了身。可以看出,即使建立了统一战线,蒋介石的心里仍然筹划着打击共产党的发展。

红军的改编(中)

对于蒋介石的算盘,其实中国共产党也是一清二楚的,但从大局着想,我党还是同意了蒋介石的条件,毕竟抗日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

不过,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过程中,红军也动用了一些机智的点子,尽可能地为我党争取到了利益。


首先就是扩大直属部队的兵力规模。在国军编制中,每个师下辖2个旅、4个团,但师部本身也需要一些直属的营级单位作为预备力量,例如特务营、骑兵营、警卫营等等,旅部、团部也有自己直属的连级单位。红军在改组过程中,将各个直属部队的规模大幅提高了,有的直属营甚至拥有1千余人的兵力,几乎抵得上一个团级部队了。


经过一番操作,八路军的3个师级部队容纳了1万人左右的直属部队。对此国民党当面也只能捏着鼻子表示没有异议,毕竟从编制上来说,八路军也并没有违规,而且八路军已经做出了很大让步,他们也没法厚着脸皮要求撤除编制。就这样,1万余人的编制得到了解决。


其次,八路军特意组建了陕北留守兵团。当时的党中央驻扎于陕北一带,于情于理,我党都需要一支军事力量来保卫陕北的安全。让国民党部队来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党组建了8000余人的陕北留守兵团,自己保护自己。至于部队的装备与经费,自然也是由我党自己承担。


对此蒋介石也无法提出异议,毕竟这支兵团的后勤全部由中国共产党自己负责,并没有花他的钱,而且于情于理都有组建的道理。就这样,还未得到安置的红军兵力只剩下了1.7万人。

红军的改编(下)

此外,中国共产党还在陕北各地举办抗日军政大学,将其打造为抗日力量的人才储备库。凡是没有得到八路军编制的战士、干部都可以进入这座大学进行深造。

学校成立时,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罗瑞卿任教育长,刘亚楼任训练部长。从这些名字我们可以看出,当年这所抗日军政大学的教学阵容可谓极其豪华。


学校坚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强调理论联系实战的教学方法,对每一个学员都尽心培育。1939年,抗日军政大学的本部迁往晋冀豫边区,并在各主要根据地先后创办12所分校,一共有1.4万左右的老红军进入了这所大学进行学习。


当一线八路军出现伤亡时,就会有抗日大学的学员赶往一线,进行兵力补充。据统计,从抗日大学成立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这所学府一共培养了12万抗日骨干,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最后,还有大约3000人的老红军在经过了长征的磨练后,身体机能有些跟不上部队了。我党也对这批老红军进行了妥善安置,将他们分配到陕北各地当干部,以另一种形式为抗日大局做贡献。


原本陕北的经济条件很差,不要说供给八路军,就连当地人都吃不饱饭。但经过八路军和共产党干部的精心建设,陕北成为了抗日时期最有力的大后方生产基地,源源不断地为一线的战士们提供粮食、棉布、弹药等物资。因此,这批退役的老红军也是抗日的重要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