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66年前高考成绩接近满分,却被清北拒收

2022-01-10 17:05:04

教室里,一个十岁大的混血小男孩正在考试,他眉头紧皱,每写完一个字都要摸一下,才能判断自己是否写对。他写字的姿势也很怪,根本不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而是在画字。

小孩的爸爸是名医生,还担任过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可他却连汉字都不会写,中国话也说得不利索,周围的同学总是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

他叫做王德民,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也是最调皮的,一连气走了好几个中文老师。他不喜欢学习中文,谁劝都没用,谁来都不学。


就是这么一个“笨”小孩,在之后一年的时间里熟练掌握了中文,高考分数更是接近满分,大学各学科也是满分不断。

可就是这样一个学霸,后来却偏偏舍弃了安稳的工作,花了40年的时间,从一名石油工人走到院士,使我国在油气田开发能力方面超过美国,走在世界前沿。

帅气混血小孩,不爱学中文

1937年2月9日,王德民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有名的书香门第。父亲王世贵是一名很有实力的医生,还担任过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

王世贵在美国留学的时候认识了王德民的母亲文安清,她是瑞士人,随着交往加深,两个有志之士很快坠入爱河,两人结婚后文安清跟随王世贵回到中国,受聘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王德民就是出生在这样的高知识分子家庭里,作为混血的王德民完美地集齐了父母的长相优点。


王德民眼眶深邃,鼻梁高挺,五官轮廓立体,单从外貌来说,王德民完全不输现在的很多小鲜肉。?但其实曾经有一段时间,王德民的颜值一度令他困扰不已。

在他小的时候,在国内外国人还是很少见的。并且因为混血的长相,王德民没少收到同学们异样的打量,大家也不太敢跟他玩,觉得他是个“坏孩子”。

由于母亲文安清是大学老师,于是儿子王德民知识启蒙的工作就落到了妈妈肩上,?从小王德民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


在家里,他和父母、哥哥姐姐也一直是用英语交流,这就导致了王德民的汉语能力十分薄弱。王德民一度不会说汉语,更不喜欢学习汉语,家里给他请的中文老师也都被他气走了。

很快,王德民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那是一所普通的小学,学校里的老师上课都是用中文。这下,这个不爱学中文的小孩犯了难,为了应付考试他都是靠背字。

基于王德民的好记性,他记得字都是硬背字的形状,要写的时候再照着画上去。这么学习,王德民的成绩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由于成绩不好再加上长相上的差异,王德民在学校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为了合群,王德民下定决心,他必须要学好中文了。

聪明的人努力起来效果往往是显着的,大约只花了一年的时间,王德民就可以熟练地用中文与人交流了,写一些基本的汉字也不在话下。

学好中文后,王德民瞬间就从差生冲到班级前沿,此后,一直都是学校的尖子生,甚至成了同学老师口中的神童。


上了中学后,混血的长相再一次给他带来了困扰。虽然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常年霸占年级前三的位置,但周围同学总是疏远他,倒也不是校园暴力,就是不敢跟他玩,觉得他长得和大家不一样。

青春期的少年总是敏感的,很快,王德民就注意到同学们的疏远。为了改善这种境地,王德民选择积极参加各种校园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

终于,他在学校运动会上大放异彩,随后,又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凭借精湛的篮球技术征服了同学们,成功融入了班级。


而这段被孤立的岁月,也教给王德民许多东西,中学时的王德民就明白,很多时候,你越是优秀,别人越会孤立你。

1955年7月,18岁的王德民步入高考考场。高考成绩一出,惊艳众人。王德民的高考成绩差6分就是满分,他的数学100分,化学96分,物理98分,是当之无愧的大学霸。


当时,王德民最想要去的学校是清华和北大,大家也都觉得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结果却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王德民落选了,清华北大都没有录取他,他滑到了自己的第五志愿——北京石油学院。


大家都很不解,为什么清华北大要放弃一个这么优秀的苗子,原因很简单,还是因为王德民的混血身份。当时的国内环境和现在不完全一样,尤其是在对待外国人上并没有现今这么包容开放。

像清华北大这样顶端的学府更是被人时刻关注着,为了不落人话柄,只能含泪舍弃王德民这个优秀的学生。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说来也是缘分,王德民被北京石油学院的石油开采技术专业录取,自此,开始了王德民和石油的“终生情缘”。

放弃铁饭碗,扎根石油工地

大学时期的王德民一如既往是个大学霸,以接近满分的成绩顺利毕业。他一直以来刻苦学习不是为了考高分,而是真的爱上了石油行业,想要为国家的石油行业献一份力。


课后,王德民总是泡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所学早就超出了课本范围。学习之余,王德民也没有忘记锻炼,他参加了学校运动会,还经常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同学。

在王德民大三的时候,他参加了川中石油会战,可等他们兴致勃勃去了之后,这个油田很快就不出油了,王德民十分难受,感慨道:“搞油田太难了,但越难越要有人去做。”

由于王德民在校期间表现特别优异,他被评为优秀毕业生。毕业的时候,学校还邀请他留校任职。但王德民却拒绝了这个铁饭碗,选择去大庆油田工地当一个最普通的石油工人。


王德民一直认为,搞石油就要做油田,他希望可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中国摆脱“贫油”国的帽子。后来,大庆油田的发现让王德民和他的同学们都很兴奋。

不过,这个时候的大庆油田才刚刚被发现,一切都是在起步阶段,条件十分艰苦。1960年7月,斗志昂扬的王德民来到东北平原,一来他就被分配到采油地质室测压组。

王德民由于家境优渥,再加上在吃穿上从小都没受过苦,突然来到这边,不光人生地不熟,就连生活质量也大大下降,不说跟家里比,连学校的条件都比不上。


但当时王德民并没有抱怨,每天扛着仪器到处奔波,风里来雨里出,晚上还只能睡在棚子里。

事实证明,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发光,当时油田开采被一个技术问题困扰,专业的老教授都束手无策。

王德民并没有因此服输,为了攻克难关,每天晚上工作结束后,他就开始学传导数学、水力学,为了更好地查阅国外资料,他还自学了俄语。

不停地查阅资料,再加上100多个日夜的努力,王德民根据大庆油田的实际情况推导出自己的公式。当他带着草稿纸给众人讲述自己写下的公式时,满座震惊。


1961年2月,由王德民推导出的公式正式应用于油田开采,他的公式中考虑了“井与井”之间的相互干扰,也更符合大庆油田的实际情况,这个公式被命名为“松辽法”,相较最初的研究方法精准度提高了两倍。

王德民在专业能力上虽然是个大天才,但在生活技能上却不怎么样。他不会做饭,1961年除夕,油田食堂给所有的教职工发放白面和馒头,一是过年,二也是提升一下饮食质量。


但不擅厨艺的王德民并不喜欢包饺子,他把所有的肉馅和白面和在一起,包了两个特大号饺子,吃得津津有味。

一年又一年,王德民在大庆油田一待,就是四十年。他靠着自己的实力和专业知识,一步步从石油工人走到了总工程师,甚至是重要领导的位置。那些在油田里奔波的夜晚,都成为他的宝贵经验。


当然,在油田里也会遇到危险。东北平原的冬天是极冷的,井口结冰是很正常的事。但王德民他们需要用两百多斤的绞车把测量仪器送进井里。

为了不损坏仪器,王德民他们脱下衣服,用自己的体温捂化冰块,化开原油。仪器成功下井了,王德民等人嘴唇也冻紫了。随着问题不断突破,新的问题很快就接踵而来。

通过两年的研究,王德民研究出“限流压裂法”,成功使大庆油田储油量增加七亿吨,采出率达到40%,相当于又找到了一个大庆油田。

但王德民并不满足于现今的成就,他觉得油田的利用率还可以更高。他准备用化学驱三次采油,王德民的好友们知道后纷纷劝他慎重,因为国外的专家早已断言——三次采油是未来的技术,目前绝对不能实现。


王德民不服输,不干怎么行呢?就是要在没希望的地方找希望。

王德民说干就干,他仔细研究了国外三次驱动失败的种种原因,最后总结出两百多项课题,从前人的失败中获得经验,写下自己精密可行的实验思路,最终,该项立案得到国家批准。

研究了整整十年,1996年5月,聚合物驱油技术横空出世,应用在大庆油田后,世界纪录也随之产生——我国是全世界首个做到化学驱三次采油的国家,油田采出率高达75%,远远超出美国45%的采出率。

严于律己,科研永无止境

王德民先生是我国首位石油开采专业工程院院士,发表过四十多篇专业论文,五部专着和译着。


国家为了奖励王德民院士在石油专业做出的贡献,在2016年4月,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王德民星”。

如今,王德民的儿子王研也子承父业,去到父亲无比热爱的地方——油田。王研说,小的时候他特别害怕父亲,觉得他不苟言笑,也不爱说话。

如今,他和父亲同为石油行业努力,这才感受到父亲的不易。父子俩平常聊天不多,每次说话都离不开石油。


父亲对石油的热爱也成了他最好的老师。现在,王德民院士因为年迈,不能再天天往井边跑,但每天的电话是少不了的。一打就是两三个小时,事无巨细,王德民院士都会过问一遍。

王德民院士是真正的严于律己,对待科研,他的科研团队绝对不能出现“左右”、“大概”之类的字眼,每一个数字都必须精确。

有一次,王德民问周围人:“这次实验数据有什么变化?”旁边的人答道:“和上次数据差不多,上次数据大概是……”那人还在思考,王德民脱口而出道:“6.51!你再测几次,认真分析。”


即使只是一个小数据王德民也记得清清楚楚,让人又是惭愧又是敬佩。

王德民真的是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石油,他曾经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周工作七天,是油田里有名的不修边幅研究员。

科研的同时,王德民也很注重身体健康,他清楚身体才是科研的本钱。一直到2007年,王德民都坚持每天上下爬15层楼梯锻炼身体,中午吃蔬菜、水果,他还严格控制每天的饮酒量,只喝18克酒精。


2020年1月,83岁的王德民还参与完成了原油采出率提升项目。2021年9月,84岁的王德民还在坚持工作,同年11月,王德民不小心摔伤了腿,做了腿部肌肉能力恢复手术,从那以后他行动有些迟缓了。

2011年7月,当黑龙江工人报社记者问起他的身体情况时,王德民满不在意地回答道:“不影响工作!”提起以前的荣耀时,王德民并不把它们当回事。

就算已经退休了,王德民也不愿意离开大庆,他对记者说道:“除了大庆,哪里还能找到这么好的油田,可以供他学习!”他说现在还有四次采油,绿色采油等许多工作等着他去研究,他一刻也不敢停下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