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元代着名书法家邓文原三十二幅工整秀丽富有美感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2024-03-05 17:05:03

邓文原(1258—1328),字善之,一字匪石,人称素履先生。绵州(今四川绵阳)人,绵州地处巴蜀的西部,世称“邓巴西”。也长期生活于杭州,与赵、鲜于交往切磋,并辔齐名。故虞集说:“大德、延祐年间,称善书者必归巴西(文原)、渔阳(鲜于枢)、吴兴(赵孟頫)。”他所擅长的行书和章草,都基本以赵的风格面目出现,只是功力稍逊,他的一些墨迹几乎可与赵的以假乱真。墨迹有《瞻近、汉时二帖跋》、《倪宽赞跋》等。

元文宗时期,是元代书法又一个比较兴旺的时期。文宗为满足自己的书画文玩兴趣,设立了奎章阁,以虞集为侍书学士、柯九思为鉴书博士,当朝善书者,皆吸收入阁,于万机之暇,讨论法书名画。这个机构至惠宗时改为宣文阁,又存在了一段时间才彻底取缔。期间先后入阁的名家除上述二人外还有揭傒斯、欧阳玄、康里巎巎和周伯琦等。其中艺术成就最突出的是色目族人康里巎巎。

在中国书法历史中,邓文原是一位具有很高地位的大家。作为元代“复古”书学思想的杰出代表,他在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元朝时期着名书法家邓文原主要书法作品有:《临急就章》《芳草贴》《题范仲淹书伯夷颂五言律诗帖》《五古诗帖》《家书三帖》《跋米南宫(米芾)书法作品》《清居院记》《行书致景良郎中尺牍》《跋王献之保母帖》《近者帖》《瞻近汉时二帖跋》《题黄庭坚松风阁诗卷跋》《跋褚遂良倪宽赞》《跋王羲之雨后帖》《跋定武兰亭五字损本》《跋冯承素摹兰亭序》《跋颜鲁公朱巨川告》

《跋唐人摹兰亭叙》《跋张仲寿书归去来辞》《跋何澄归庄图》《跋苏轼东武帖》《题高克恭云横秀岭图轴》《题赵令穰柳塘游鹅图卷》《跋鲜于枢书御史箴卷》《跋颜真卿告身帖》《跋诗唐风帖》《跋太湖南卷》《跋苏轼春帖子词》《题李公麟会昌九老图》《跋郭畀雪竹图卷》等。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临急就章》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临急就章》,书于大德三年(1299年),纸本,章草,纵23.3厘米、横39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书风受赵孟頫影响,亦很接近。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被初为元初三大家。此帖为邓文原早年所书,用笔圆转劲健,法度严谨,而又不避锋芒。元代张雨称: “素履斋此书,早年大合作。

中岁以往,爵位日高,而书学益废,与之交笔研者,始以余言为不妄。殆暮年章草,如隔世矣,信为学不可止如此。”可为确论。

这是邓文原应举翰林时在元大都庆寿寺为理仲雍书写,为三国皇象刻本《急就章》的临摹本。从邓文原的临摹本,对照皇象拓本及近年出土的隶章竹简,可以发现他的临写实际上是再创造,是体现元人审美意识和艺术特征的“章草”。

其书法以楷法写章草,某些字参以今草造型,结字偏于方形,用笔精巧锐利,牵丝纤细流畅,有意识地加重了波磔。

此临书已经脱却了古章草的古朴、厚重的气息,倾向于轻巧、研美,但是仍未摆脱《急就章》成熟规范法度的影响,字字独立,字形大小较为均匀,上下之间不相连带,笔法严谨,规整有序,延续了皇象“相众而形一,万字皆同”的特征。

章草中揉合了楷书与隶书,行草、楷、隶的笔意浑然一体,笔法健美,风格秀逸,不再是古拙的旧风规,而体现了元人的艺术理想及其特点。明代袁华在此卷题跋中称“观其运笔,若神蛟出海,飞翔自如”。

该书为邓文原中年书法的代表作,此后就很难见到他如此精美的书法作品了。邓文原所临《急就章》是元初章草的代表作,也是邓文原早岁的精心之作,或者说,此作为早年仿吴皇象《章草急就章》的章草代表作,也是邓文原传世书作中最为着名的一件。

邓文原的最大贡献,在于复兴章草,可称章草书法继往开来者。邓文原的章草《急就章卷》应是元初章草的代表作。中国书法经典之一。???

《急就章》是国宝级书法,国宝级书法的仅有54件作品,其书作列入国宝级书法,在元代四川(包括四川籍)书法家中,仅邓文原一人,故理所当然是元代四川籍最伟大的书法家。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芳草贴》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芳草贴》纸本,行楷,纵20.8厘米,横7厘米,凡5行,计45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芳草帖》为楷书,此帖比保姆贴更为出色,时间应该更晚些,同《急就章》后的楷书大致相同。《急就章》书于大德三年(1299)。时年 43 岁。此帖与赵孟成体后的书法是同一风格,方整稳健,笔两匀称,结构分明,能体现邓氏书法的功力和水平。

释文:芳草孤舟渡,幽居一径通。江湖春雨外,墟里暮烟中。机息鸥先下.花飞水自东。临流无限意,画史若为工。巴西邓文原。

此帖应为邓文原中早年作品,稳健方整,点画有法,交代分明,结体方阔,笔力劲健,寓浓纤刚柔于笔墨之中,笔法清活婉丽,亦稍露锋芒。书法继承了晋唐以来法度严谨的传统,结体舒展,用墨停匀,布白规整,字形峭拔秀丽,笔法健劲圆畅,颇能体现邓氏书法的水平与功力,是邓文原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芳草贴》页定为一级书法作品。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题范仲淹书伯夷颂五言律诗帖》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题范仲淹书伯夷颂五言律诗帖》纸本,纵32.7厘米,横40.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先哲吾师表.斯文古鼎铭。义形扣马诔,书胜换鹅经。故事征皇祐,乡祠谒仲丁。登堂睹遗墨,山雨飒英灵。心田垂世远,手泽历年沬。谁购山阴序,真还合浦珠。身惟名不朽,书与道同符。诸老珍题在,犹堪立懦夫。蜀后学邛文原顿首。

此帖书法矫健俊爽,潇洒自得’经意而有规矩,是元代书法的典塑风貌。

二诗题于宋范仲淹书《伯夷颂》卷之后。此贴结构挺拔,笔力沉着,矫健俊爽,洒然自得,经意而有规矩,既有二王书的韵致,又有李北海的沉雄遒劲。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又力求舒展自如,字体在规矩中见多姿,充分展现了邓氏纯熟俊美的书风。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五古诗帖》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五古诗帖》释文:云卧三十年,好间复爱仙。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岑抱东塾,一嶂横西天。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入远构石室,选幽开山田。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檐。用拙斋书。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家书帖》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家书三帖》应为邓文原64、65岁时所写。《家书帖》(一)页,纸本,纵24.2cm,横29.1cm,行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连收庆长书,知吾妻一向平安,甚喜。我客中幸无恙,但终日劳于酬应,而老陆虽无他过,其蠢不可言,饮食起居,多不如意,无奈何也。若还司后未有脱身之计,不知吾妻可同稳儿暂到宣州,伺八月分司却还杭如何?若不可来,则止。此行皆未有脱暖之衣,又无便可寄,兹因饶州令史铺马便,作此。文原书寄贤妻县君。

钤“素履斋”印。鉴藏印有“友古轩”、“乐葊”。

此封家书叙述了作者当时的境况。宣州在元代属江东建康道,现为安徽属地。考《元史·邓文原本传》:“延祐四年升翰林待制,五年出佥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使。……六年移江东道。……至治二年,召为集贤直学士。”固知此信为邓文原任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时所写,即元延祐六年至至治二年(1319年-1322年)间,邓文原60余岁时所作。文中“庆长”名邓衍,《元史》附名邓氏本传后,“阴授江浙等处伊学副提举,未任卒。”

此书行笔连绵,韵意清闲,笔势放纵,任兴所适,颇有“任天然而自逸,若众山之连峰”之态。

此封家书叙述了作者当时的境况。行笔连绵,韵意清闲,笔势放纵,任兴所适,颇有“任天然而自逸,若众山之连峰”之态。

这是邓文原写给妻子的一封书信,用行草书体书写,字里行间,是写不尽对爱妻的关怀,足见丈夫的一片赤诚之心。

该书帖用行书字体写成。由于是写给家人,看上去写得很随意。此贴结字张合有度,温润闲雅,不难想象出他与妻子的和谐与温馨。

前三行行笔连绵,俊逸横生,真切地表现出作者的“甚喜”的心情。这幅帖子写于六十多岁的时候,已经是人书俱老。

《家书帖》(二),纸本,行书,纵31.2厘米,横3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作者在家书中叙述其经历,铅山、信州、玉山、永丰等地,在元代都属江东建康道,现为安徽、江西等省属地。用笔精妙,有晋人行狎之势,笔法轻活秀润,不失古人遗风。入笔细微,稍露锋芒,给人以清健宛丽之感,韵胜而有法度,艺术水平较高。

释文:邓善之平安家书,四月初五日,铅山州发。十六日信州收汝母初三日书,知吾儿上坟未归。所付饶吏书尚未到。李经历言,其人尚留杭也。老父以十七日至玉山,留十日,过永丰,又五日,过铅山,自此过德兴方可还司。日色向炎,未有絺纻衣,恐下旬方能遂归期,不知汝母可来宛陵否?今因福建李公亮书史迁调浙西,作此报平安。想家中一一安好,余不多及。四月四日,父书付庆长夫妇。

有鉴藏印“阿尔喜普之印”、“乐琴书以消夏”。

作者在家书中叙述其经历,涉及的地名有铅山、信州、玉山、永丰、德兴等,在元代都属江东建康道,现为安徽、江西等省属地。文中“庆长”名邓衍,在《元史》中附名邓氏本传后。

此帖用笔精妙,有晋人行押之势,笔法轻活秀润,不失古人遗风。入笔细微,稍露锋芒,给人以清健宛丽之感,韵胜而有法度,艺术水平较高。故黄潞称邓文原:“工于笔札,与赵魏公齐名。”

无图

《家书贴》(三),是邓文原任佥事到绩溪执行公务时所写。《家书贴》(三)云:“老者姓名在台省选中,台除视今为升,容或有之;若省除则资格太高,想未必有。”正是将要升任“集殿”的时候,应当是至治元年到二年,也就是邓文原64岁或65岁时写的。因是书信,所以笔法潦草,虽点画曲折停蓄可见,起止有法,但不像前几帖那样精心。此手札行草相间,以行书为主,为邓平时信手为之,但却奕奕有神,点、画、使转均为晋人规范,可窥其于用笔一道钻研之深。末尾三行,笔中墨水将尽,以渴笔为之,于枯淡中见情性,与墨色浓处形成虚实对比。《家书贴》收入《中国行书名作鉴赏》一书,此书仅收录元朝书家10人,列于鲜于枢、赵孟頫之后,管道升、袁桷之前。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米南宫(米芾)书法作品》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米南宫(米芾)书法作品》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清居院记》(局部)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清居院记》(局部),中楷书,尺寸不详,日本山本悌二郎旧藏。属界格中楷书,乃邓氏传世书中最庄重之体,结体偏扁,用笔圆润,字形俊美。书风在赵孟頫、李北海之间,与子昂十余年前所书《妙岩寺记》最为相似。此书曾经项元汴、卞永誉、安仪周及乾隆等鉴藏,为邓氏重要作品。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行书致景良郎中尺牍》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行书致景良郎中尺牍》,纸本,纵33.4厘米,横41.8厘米,凡13行,共10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行书尺牍,用笔沉着痛快,流畅自然。线条饱满,骨肉丰润,墨色温和。结字匀称稳重,宽狭、长扁、大小、疏密,一任自然,布置适宜。能将信札写到此种地步,亦足见其功力之深。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王献之保母帖》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王献之保母帖》,小楷书。书于至元丁亥(1287年),此为传世邓氏最早墨迹。此段跋文为邓文原题东晋王献之《保母帖》,与周密、鲜于枢、赵孟頫、仇远等题在同一卷上。此贴结体工整,安排周到,艺术上相当成熟,圆润秀雅,严谨中见萧洒,无丝毫矫柔造作和剑拔弩张之气,用笔富有变化,颇有姿态。跋文的章法也颇具特点。较之赵孟頫和鲜于枢的楷书,有过这而无不及。从用笔来看,是模仿《乐毅论》和王献之的《洛神赋》。

这是一幅小楷作品,有晋人小楷的神韵,也有《灵飞经》的意趣。

小楷写得尤为工整,然而没有丝毫的呆板之嫌。楷书,尤其是小楷,最忌讳的是呆板无神,邓文原已是成功的化解了这些问题。

章法上,竖有列,横无行。字字如珠玑落盘,晶莹剔透。

元代的小楷,赵孟頫为第一,邓文原为第二。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近者帖》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近者帖》,又称《桐川贴》,纸本,行书,纵31.6厘米,横52.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书札是邓文原任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时所作。地名“桐川”、“宛陵”均位于安徽省境内。书法如行云流水,舒畅快捷,随锋就势,轻盈爽快,神气妍美,飘然自适,有王羲之书法之遗韵。

释文:文原顿首再拜仲彬治中相公足下。文原近者自桐川过宛陵,满拟还途一见,叙所欲言,而雨雪相仍,急于归舍,遂乖此愿。先茔志文,尝为令嗣言备细,盖例须叙先世立言行事与官职,而先正营葬已久,今撰述先夫人铭文,已具述潜德,可以互见,伺封赠命下,却又别立一碑,庶为允当耳。但恨文思荒陋,无所发明,幸目至付刊匠也。开春即为小子毕结心事,总总谨奉此纸,不能深详,余嘱珍重不宣。文原顿首再拜,十二月十六日。钤有“宾”、“项叔子”、“墨林山人”、“天籁阁”、“项子京珍藏印”等15方鉴藏印。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瞻近汉时二帖跋》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瞻近汉时二帖跋》,纸本,行书,原本为册页。纵27.4厘米,横36.3厘米。凡5行,43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瞻近、汉时是唐人临王右军贴的两贴,每行前加楷书释文。有残缺,由赵孟頫补完。全帖字虽少,但墨气飞润,隽永安逸,藏神不露,不求剑拔弩张夺人之势,但风神朗发,蕴藉有味,在婉丽俊爽的书风中,透出馨雅绝尘的气息,这是蜀地山水之钟灵秀,也是书法传统艺术之濡清雅,给人以的视觉特殊效应,可称为行书佳作。

释文:此贴唐人书无疑,得子昂补,遂成全物,当与苏子美补怀素自叙同一珎祕视□□为道□者□矣邓文原题。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题黄庭坚松风阁诗卷跋》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题黄庭坚松风阁诗卷跋》,纸本,33.6厘米,16厘米,凡4行,38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松风阁诗卷》是黄庭坚57岁所书的行书诗卷。此帖书法略受赵孟頫影响,稍加纵逸。本题跋刊于《故宫历代书法全集》。

邓文原博学多才,善于书法,《书史会要》中称他“早法二王,后法李北海”;虞集也说“大德延祐间,渔阳、吴兴、巴西翰墨擅一代”。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褚遂良倪宽赞》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褚遂良倪宽赞》,纸本,纵24.6厘米,横19.9厘米。泰定四年(1327)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后邓文原题跋释文:“文原曩在史馆获观褚河南书,今见此帖恍若久别,而复睹其风仪也。泰定四年秋分口,邓文原识”。此跋为行书,多唐人笔意点画厚重,顿挫分明。是邓文原绝笔,属晚期书风,已脱却赵氏窠臼,变清劲明秀为老辣苍劲。不过,此贴真伪有争议。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行书跋王羲之雨后帖》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行书跋王羲之雨后帖》,纸本,行楷,5行,计50字。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定武兰亭五字损本》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定武兰亭五字损本》,行书,邓文原50岁时所写。此贴笔意纵横,结体疏散,点画转折不甚经意,而章法自然和谐,萧散疏放。

《跋定武兰亭五字损本》,落款为大德丁末,即邓文原50岁时所书。此帖笔意放纵,结体疏做,点画转折也非常随意,而章法自然和谐,一改前帖的精致逍紧而显得莆散疏放。《跋鲜于枢御史箴》与之相似。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冯承素摹兰亭序》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冯承素摹兰亭序》冯承素摹兰亭序,木面。乌金精拓,刻拓俱佳。经折装,半开纵29.8厘米,横17.3厘米。后邓文原观跋称:“至元甲午三月廿二口巴西邓文原观”。此邓跋笔意清健,结体端稳,为早年所题,是跋虽仅有数语,法帖亦将其选刻入帖。(没有找到跋的原图)

此帖刻入《兰亭八柱帖》为第三柱(第三册),钤有“避暑山庄”、“乾隆御览之宝”印。单帖名为楷书:“冯承素摹兰亭序”。帖前后有赵孟頫、郭天锡、鲜于枢、邓文原、王守诚、李廷相、文嘉、项元汴等家题跋、观款及“神龙”半印、“副騑书府”等刻印。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颜鲁公朱巨川告》赏析

(此图为颜真卿字)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颜鲁公朱巨川告》后有邓文原题跋释文:“唐告多出善书者之手,亦足以见一代文物之盛,矧鲁公道义风节师表百世,其所书尤可宝也。至大辛亥仲春廿又二日,古涪邓文原书”,此跋虽用笔略显锋颖,但端稳劲健之意时见毫端。(邓文原跋没有找到)。

道义风节,师表百世,人书俱高,此鲁公所以为古今鲁公、天下楷模也。邓文原为有元书法大家,此跋书于公元1311年,刻帖书迹见于《三希堂法帖》第三册。

附:《颜真卿书朱巨川告身》(三希堂本局部)

第六册法帖收录《莲社十八贤图记》、邓文原跋颜鲁公《朱巨川告》、司马光自承帖、宋杜衍手札、蔡京相别帖、米芾圣恩帖、范纯仁别滋帖、林逋三君帖、孤哀子陈基上相国平章大人书、欧阳修启思帖等宋元法帖共十三种。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唐人摹兰亭叙》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唐人摹兰亭叙》来自《北京故宫法书选》。《兰亭序》(神龙本)卷,唐,冯承素摹纸本,行书,纵24.5cm,横69.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邓文原此卷跋没有找到)。

此卷前纸13行,行距较松;后纸15行,行距趋紧,然前后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优于其它摹本。用笔俯仰反复,笔锋尖端锐利,时出贼毫、叉笔,既保留了照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摹临结合,显得自然生动,并具一定的“存真”的优点,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

据考,卷首“神龙”半印小玺并非唐中宗内府钤印,而是后人所添,定冯承素摹也不可信,但仍是唐以来流传有绪的古摹本。

本卷前隔水有“唐摹兰亭”四字标题。引首乾隆御题“晋唐心印”四字。后纸有宋至明20家题跋、观款。钤鉴藏印180余方。其流传经过,根据各题跋、印记和各家着录,大致如下:南宋高宗、理宗内府、驸马都尉杨镇,元郭天锡、邓文原,明内府、王济、项元汴,清陈定、季寓庸、乾隆内府。历代着录有:明汪砢玉《珊瑚网·书录》、吴其贞《书画记》,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书考》、顾复《平生壮观》、吴升《大观录》、阮元《石渠随笔》、《石渠宝笈·续编》等。刻入“兰亭八柱”,列第三。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张仲寿书归去来辞》赏析

(邓文原张仲寿书归去来辞没有找到)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张仲寿书归去来辞》

元代书法家张仲寿行书《归去来兮辞》局部。张仲寿,字希静,号畴斋,元代书家,书法宗二王。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何澄归庄图》赏析

(邓文原跋何澄归庄图原文图没有找到)。

(何澄归庄图)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何澄归庄图》卷来自《艺苑掇英》六,又名《归去来兮图卷》,纸本,横卷,纵41、横723.8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墨笔绘山水人物。画卷内容取材于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辞意,画卷经何澄巧妙构思创作而成。长卷采用传统人物故事画的全景式构图方式,将归去来兮辞中所描写的主要场景绘制成一个整体性的背景,山石、树木、屋字、舟车、陪衬人物一一安设,主题人物则于画卷中反复出现,犹如一组连环画,逐段反映了陶渊明辞官回归故里后生活的若干片断,其中包括乘船归来、稚子候门、亲戚情话、东皋舒啸、植杖耘耔等等细节,与传称为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表现手法类似。

《归庄图卷》末端有“太中大夫何秘监笔”八个小字款,字书古拙,以往有人从其语气上判断为:此八字款应系何澄同时代人添补,但从字体和墨色上看,此系何澄本人所题的可能性极大。又因画幅托尾处有张仲寿、赵孟頫、邓文原、虞集、刘必大、揭侯斯、姚燧、危素等人题跋,这些人和何澄的生活年代几乎同时,且他们的题跋皆为真迹,因此,有充分的理由把该幅《归庄图卷》定为何澄的传世之作。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苏轼东武帖》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苏轼东武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四家墨宝册》第六开,《故宫法书》第9辑。释文:坡公虽草草数字,能使人敬爱,非它书比也。庐山黄石翁观。巴西邓文原拜观。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题高克恭云横秀岭图轴》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题高克恭云横秀岭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见《故宫名画三百种》。轴,纸本,设色纵182.3厘米横106.7厘米。

画云山树石。无名款。此幅上方有邓文原 (1258-1328)与李衎(1245-1320)题识,指为高克恭(敬彦)所画。二人均为高克恭的好友,而且交情极为友善,因此二人题识所言,应极真实可靠。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题赵令穰柳塘游鹅图卷》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题赵令穰柳塘游鹅图卷》日本藤田美术馆藏,《中国绘画综合目绿》卷三,267页。设色绢本,手卷。纵32.6厘米横93.1厘米。

邓文原(1258-1328)题跋:江湖野水明碕湾,苍木隐映白石顽。

乐哉禽鸟居其间,草有蒹葭鱼鰋鲤,扁舟不见玄真子。

我复胡为滞留此,承平公子翰墨娱。

遗风流韵诗驺虞,宛胜滕王蛱蝶图。

巴西邓文原。钤印:巴西邓氏善士。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鲜于枢书御史箴卷》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鲜于枢书御史箴卷》美国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此幅《跋鲜于枢行书》,峻利爽捷,生动活泼。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颜真卿告身帖》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颜真卿告身帖》释文:唐告多出善书者之手,亦足以见一代文物之盛,矧鲁公道义风节,师表百世,其所书尤可宝也!至大辛亥仲春廿又二日古湆邓文原书。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诗唐风帖》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诗唐风帖》释文:是书前人石刻本,名诗与小序连载,首以唐蟋蟀标目次,行经毛诗,国风字幅,尾都无书人姓名,此帧后有登善款识,按褚河南字,登善世传,其所书圣教序汉公孙弘等传赞,与是本校勘肥瘦差别而遒丽秀逸,魏文贞所谓甚得王逸少体者也,当是其手笔无终云。延祐巳末十二月左緜邓文原题。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太湖南卷》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太湖南卷》释文:晋人书以韵度胜,六朝以丰神胜,唐人求其丰神而不可得,故以筋骨为胜者也。赵荣禄此书,颇有晋人逸意,余收唐人书,筋骨虽佳反不若,是书之为近似耳。巴西邓文原题。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苏轼春帖子词》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苏轼春帖子词》《中国书法史图录》收录。

释文:右苏文忠公拟进春帖子副本为真迹无疑,至于忧爱恳切词,寓规儆读者犹可想见其风节,按公以元佑元年十一月擢居词林,距今才一载已为群邪攻诋明年上疏乞外补。

又明年出守杭州自古君子小人消长之际,可以观世变矣。元佑之为绍圣良有以,夫延佑改元七月又一日,蜀后学邓文原题。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题李公麟会昌九老图》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题李公麟会昌九老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邓文原的书法地位举足轻重。他的正书、行书、草书,堪称一绝。他年轻时向二王学习书法,后来又受到李北海书法的影响。他的正书端庄秀丽,行书流畅自如,草书简练灵动。尤其在章草上,其书法成就显得非常出色,风格独树一帜。邓文原的书法艺术得到了时人与后人的高度评价与认可。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郭畀雪竹图卷》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跋郭畀雪竹图卷》

在书法“复古”书学思想中,邓文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赵孟頫、鲜于枢等人一道,他成为了元代书法复古派的杰出代表。他们尊崇古人的书法,将古人的智慧和精神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尽管邓文原与赵孟頫和鲜于枢的名声有所不同,但邓文原之所以名声略逊,主要是因为他晚年远离文坛,使得他的书法名声逐渐淡化。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题跋李公麟白描罗汉图卷》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题跋李公麟白描罗汉图卷》(款)楷书题跋李公麟(传)白描罗汉图卷(群仙渡海)。

在元代书法三大家中,邓文原的名气稍逊与赵孟頫和鲜于枢,这里面有个客观原因,就是邓文原随着官位的不断升级,对于书法的精进,没有以前的勤奋了,这种情况,也适合当今的一些书法家。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题跋两龚圣贤图像》赏析

元朝着名书法家邓文原《题跋两龚圣贤图像》元代邓文原(款)书法题龚氏祠堂历代名迹,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唐内府藏历代圣贤图像阎立本所制载绘事志林汉两龚在焉......即为墨宝自当连城视之矣。巴西邓文原识。

元末明初的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评价邓文原:“邓文原正、行、草书,早法二王,后法李北海。”

明代袁华跋曰:“观其运笔,若神龙出海,飞翔自如。”

此贴中所说到的地点,都是元代江东建康道的属地。据《元史》记载,邓文原是“(延祐)五年出佥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 年,移江东道。... 至治二年,召为集贤直学士”。由此可推断这几封书札是他在江东道任上所写的。

邓文原和赵孟頫两人有着密切的交往,共同追求“复古”书法潮流。他们在书法上有着很高的共识,并互相影响、互相尊重。

邓文原的书法风格,早期深受二王派的熏陶,后又和赵孟頫交往莫逆,深受赵孟頫的影响。这使得他的书法风格与赵孟頫的书风有相似之处,既具有二王的神韵,部分作品中又带有强烈的赵孟頫风格。

从以上赏析可知,相较于元初书家,邓文原明显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然而从后世对评价和对其研究的状况来看,他在书法史上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名份。有专家认为,在鲜于枢卒后,邓氏与赵孟頫共领书坛二十年;子昂去世后,邓氏独领书坛六年,在当世的书坛有其崇高的地位。实际上,其书迹之佳者,亦能与赵孟頫、鲜于枢二家并列而无愧,是值得现代治书学史的同道们再认识的。

邓文原是元代着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在元代乃至整个中国书法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书法以行、草、楷书为主,尤其是草书和楷书成就最为突出。

邓文原的草书作品以笔法灵活、变化多端着称。他的草书作品在元代非常流行,对当时的书法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草书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富有创新,而且在内涵上也颇具深意。他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结合,通过书法作品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邓文原的楷书作品则以工整、秀丽着称。他的楷书作品在元代非常流行,对当时的书法风格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楷书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富有美感,而且在内涵上也颇具深意。他将传统文化与个人情感相结合,通过楷书作品表现出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

邓文原的书法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个人风格上,还体现在他对元代书法发展的贡献上。他不仅在自己的创作中积极探索新的书法形式和风格,而且对后世的书法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而且在今天也仍然被广泛欣赏和推崇。

邓文原的书法作品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他的个人风格和艺术成就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总体来看,元朝这些书家的书风,都是个性突出、意态瑰奇,与赵孟頫、鲜于枢及奎章阁书家的相对平和稳健的风格有较大差异,形成了元代书法的另一面貌。从精神上说,他们的风格,与宋代“尚意”的诉求有相似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已经开启明代晚期行草书风的先兆。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代名家留下的无以计数的墨宝犹如一颗颗珍珠点缀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画卷中,熠熠生辉,光照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