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荷兰艺术家扬·凡·埃克三十一幅鲜艳浓烈彬彬有礼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2023-12-31 17:05:05

荷兰尼德兰盛期的美术(16世纪上半叶):盛期文艺复兴是荷兰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这时由于种种的社会及政治原因,艺术家们已不再满足于个人技巧和手艺,竞争激励他们在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各领城中广泛探索,力争获取更大的成就。他们在前辈艺术家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使艺术在16世纪初达到了高度成熟完美的境界。

不但题材从宗教内容扩大到现实生活,而且对自然景色也开始加以关注,他们塑造的形象更完美,更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如果说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家主要探索透视、解剖等科学法则,那么盛期大师在把握了这些法则后不再受其限制,而是更强调视觉效果,探索作品的戏剧性和新的艺术语言。

可以说,盛期的美术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这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大师,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布拉曼特等等。他们不但把美术技法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对于美术理论的建设,也建下了不朽的功勋。

今天我们来分享荷兰尼德兰时期艺术家扬·凡·埃克绘画作品。

下面我们来分享荷兰尼德兰时期艺术家尼德兰扬·凡·埃克绘画作品。

扬·凡·埃克(Jan Van Eyck又译扬·凡·爱克)(1385~1441)与胡伯特·凡·埃克(约1390~1441)是早期尼德兰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十五世纪北欧后哥德式绘画的创始人,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奠基者,油画形成时期的关键性人物,因其对油画艺术技巧的纵深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被誉为“油画之父”。

兄弟俩是15 世纪尼德兰的重要画家,他们的重要贡献在于对油画颜料的改革,把颜色与稀释油调和,使过去必须一次完成的蛋彩—胶粉画彻底改变为近代油画。采用改革后的颜料可以多次敷色,用笔流畅自如,易于涂改,画面的色彩为之大变,使那些色彩灿烂明亮的绘画得以流传至今。

他早期代表作品是《书房中的圣哲罗姆》《教堂中的圣母》等,晚期作品有《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罗林的圣母》等。

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扬·凡·埃克主要作品有:《画家夫人玛格丽特像》《教堂中的圣母》《根特祭坛画》《根特祭坛画之基督》《根特祭坛画之圣母》《根特祭坛画之羔羊礼赞》《根特祭坛画祭坛画》《根特祭坛画内层12幅》《根特祭坛画外层》《根特祭坛画细节女性圣人》《根特祭坛画细节歌唱天使》《根特祭坛画细节夏娃》《根特祭坛画细节亚当》《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一个带蓝色头巾的男子像》

《耶稣受难》《奏乐的天使》《洛林大臣的圣母》《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像》《德累斯顿三联画》《帕勒的圣母》《圣母与圣婴》《天使报喜》《鲁斯卡的圣母》《阿尔伯卡蒂像》《红色的男人》《喷泉旁的圣母》《墓前的三圣母》《圣哲罗姆在书房里》《圣母子与圣米歇尔圣凯瑟琳和一个捐赠者》《圣母圣子与圣徒和捐赠者》《受难与末日审判》《圣芭芭拉》《圣弗朗西斯接受圣痕》等。

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尼德兰扬·凡·埃克《画家夫人玛格丽特像》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画家夫人玛格丽特像》尼德兰扬·凡·埃克,板上油画,纵32.5厘米横26厘米,比利时格罗宁格博物馆藏。

画家在他妻子33岁时绘制的这幅肖像,在当时盛行宗教题材绘画的氛围中是相当少见的。画中的人物端庄俊美,头戴绣边的白头巾,面容透露出聪慧的神情,凝视的目光和紧闭的嘴唇表达出一种自尊自爱的精神。画面色调明快沉着,构图素雅朴实,体现了画家精到的技艺。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教堂中的圣母》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教堂中的圣母》此画刻画了无比亲切的圣母形象,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扉,通过高窗射进来的柔和的阳光不只冲淡了教堂内庄严肃穆的气氛,而且照在圣母的脸上,使她端庄秀美的面庞神采奕奕,流露出的微笑也 更加亲切动人。这件作品体现的世俗思想和画家在描绘室内光线方面独具匠心的探索,使它成为尼德兰早期室内画的重要代表作,也是17 世纪荷兰室内风俗画的先声。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根特祭坛画》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根特祭坛画》1432年作。橡木板油画,1415-1432年作,纵343厘米横440厘米,现存于比利时根特的圣巴沃主教堂。教堂屏风画。是为商人、金融家和政治家约多库斯以及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博鲁特绘制的。

此画作的出现,便以新的思想内容和写实主义方法上的探索和成就标志着尼德兰绘画发展中的重大转变。 这是根特市圣贝文教堂的一组祭坛画,平日两翼闭合,可以看到外侧,节日庆典时两翼可以打开,显现出内侧画面,整个祭坛画内外侧共由 23 个画面组成,内侧中间的四个画面是主要画面,上面中间者为上帝,两边分别是圣母和施洗者约翰,下面是祭坛画的主要部分《羔羊的礼赞》,人物形象端庄自然,栩栩如生,花草景物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画家热烈地赞颂了人类和大自然,对现实世界采取了积极肯定的态度。此外,《根特祭坛画》也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有明确署名的祭坛画。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根特祭坛画之基督》在这幅祭坛画的中心处,凌驾于其他嵌板上边,描绘的是正处于成年期早期的基督形象,他坐在王座上,留着短短的黑色胡子,宽阔的前额,黑黑的眼睛。在他头上是白色三重冠,装饰以丰富的钻石、珍珠还有紫水晶。两块黑色的垂饰垂在他年轻的脸的两边。耶稣左手握着一个质地良好的权杖,右手伸出两根手指,将他的祝福赐予全世界。在前方暗色的地板上,放着一个香满宝石的透雕镂刻的王冠,是作为殉道者的象征。这一救世主的形象被塑造成堂皇的样子,那斗篷缀满贵重宝石,这是遵照一种有些呆板的圣经诠释。肉体的颜色强烈、褐色、闪光、充满活力,衣服的颜色强烈而丰富。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根特祭坛画之圣母》圣母坐在耶稣的右边,穿着传统的蓝色长裙,她长长的金发被头饰沿前额束住,打着卷垂直肩上,她用漂亮的手拿着一本书。圣主的左边是施洗约翰,头发和胡子都很长,表情严肃姿态庄严。

在施洗约翰的另一侧是圣塞西莉亚,她穿着黑色的织锦,正弹着一个橡木制的管风琴,有三四个天使再用竖琴或六弦提琴伴奏。而在圣塞西莉亚的一边站着一个裸体夏娃的形象,(该形象浓缩了画家所有的透视法知识)在圣母的左边是(观众方向)是唱诗班的歌手,所有的歌者都有着单色的波浪发,用贵重珠宝的带子束在头上。在其一侧与夏娃位置相当的,是亚当,其比例正确画法写实。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根特祭坛画之羔羊礼赞》 1425-1429年作,木板油画,纵137.7厘米横242.3厘米,根特圣巴蒙教堂藏。基督在他的位置上,主持着羔羊的祭献(上图所示)。以蜿蜒曲折又令人愉悦的线条从前景直至及远,后边渐渐变得模糊的绿色山峦为背景。一座弗兰德的城市,毫无疑问想要描绘的是耶路撒冷(主要见于右边的背景里),但教堂和修道院是按照荷兰的莱茵河地区早期的建筑物样式描绘的。这幅画的中心位置是一个长方形的祭坛,围着白色的布,上面站着一只羔羊,从它的胸部一股血液流进一个水晶玻璃杯中。

穿着各色衣服的天使跪在祭坛周围,他们当中很多双手交握着祈祷,其他天使高高举起象征耶稣受难的象征物,两个在前面挥动着香炉。在祭坛右侧是一群穿着华贵衣服的女圣人,另一侧相似处是教皇、教主、修道士等。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根特祭坛画祭坛画》这幅画是画家1432年完成的,这是根特市圣贝文大教堂的一组祭坛画。平日两翼关闭,可以看到外侧,节日庆典时两翼打开,显现出内侧画面,整个祭坛画内外共有23幅画面组成。内侧中间是四个画面是主要画面,正面中间为上帝,两侧分别是圣母玛利亚和施洗约翰,下面是祭坛的主题部分《羊羔的礼赞》,人物形象端庄自然,栩栩如生,花草景物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画家热烈的赞颂了人类与大自然,对现实世界采取了积极肯定的态度。

比利时有件国宝长期高挂于中世纪名城根特的圣巴夫大教堂(Saint Bavo Cathedral),那就是比利时着名画家凡·艾克兄弟(Hubert and Jan van Eyck)创作的着名祭坛画《神秘羔羊之爱》(也被称为上帝的羔羊,The Adoration of the Mystic Lamb)。这幅画是现存最早的带有签名的尼德兰绘画作品,不但气势宏大、绘制精美、内涵丰富,而且是世界上第一幅真正意义的油画。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根特祭坛画内层12幅》木板油画,祭坛画内侧纵461厘米横350厘米,比利时根特圣·巴夫大教堂藏。打开祭坛所见的内层画作。《神秘羔羊之爱》完成于1415年至1432年之间,是一种多翼式“开闭形”的祭坛组画,外面9幅,闭合的祭坛内有12幅。只有当节日的礼拜盛会时,祭坛的两翼伴随着音乐打开时,人们才得以见到内层的12幅杰作。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根特祭坛画外层》 祭坛画外侧纵350厘米横223厘米,比利时根特圣·巴夫大教堂藏。《神秘羔羊之爱》这幅根特祭坛画的题材是取自《圣经》,记载人们对基督、流血羔羊及自然生灵的礼赞,表现了对耶稣牺牲自己挽救人类的上帝之爱的祈求与赞颂。

意大利尼德兰扬凡埃克《根特祭坛画细节女性圣人》根特祭坛画:崇拜神秘羔羊,女性圣人、殉道者和忏悔者的细节。板面油画,1432年,比利时圣巴夫主教座堂藏。

意大利尼德兰扬凡埃克《根特祭坛画细节歌唱天使》板面油画,1432年作,比利时圣巴夫主教座堂藏。埃克曾在海牙皇宫工作,1425年来到布鲁日短暂定居。那年夏天,扬·凡·艾克被勃艮第公爵菲利普召见到里尔,为佛兰德斯最强大的统治者和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服务,直至公爵去世。

意大利尼德兰扬凡埃克《根特祭坛画细节夏娃》板面油画,1432年作,比利时圣巴夫主教座堂藏。

意大利尼德兰扬凡埃克《根特祭坛画细节亚当》板面油画,1432年作,比利时圣巴夫主教座堂藏。自1901年以来,扬·凡·艾克就被公认为匿名艺术家,被称为“都灵-米兰时光”的“Hand G”。他的画作尚存有20幅,大部分创作时间集中在1432年至1439年之间,包括《根特祭坛画》,有10幅作品写上了日期,并签署了他的座右铭“ALS ICH KAN”(尽我所能),这是他名字的一个双关语,他通常用希腊字符绘制, 最早出现在1433年《一个戴头巾的男人的肖像》可以看出这是他在当时逐渐显露出的自信。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1434年作,板上油画,纵82厘米横59.5厘米,现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此画作是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在 1434 年创作的一幅木板油画。该油画描绘了尼德兰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阿尔诺芬尼举着右手,似在宣誓。他的妻子则虔诚地微低着头,伸出右手表示永作丈夫的忠实伴侣。画家对环境一一进行刻画,真实地描绘了典型的资产者形象。

作品为了突出画面中婚礼的严肃与神圣,采用一个对称平衡式的构图形式。该画用色十分细腻,各种颜色互相衬托,相得益彰,达到了极好的视觉效果。这幅画表现了极高的油画绘制技巧和水平,对事物的描绘极为细致、精确,真实地描绘了典型的资产者形象,也表现了当时市民阶层的道德观。不仅再现夫妇的外貌和个性特征,而且对室内的环境作了极其逼真的描绘,显示了画家特殊的绘画才能。

镜子:镜子反射显示了画家在运用物理学光线反射方面的知识、增加了场景可信度、出现了画家形象。《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不仅是新型油画深入表现的最早尝试,也是后来发展起来的风俗画和室内画最早的先例。大部分作品是宗教画,但他却突破了宗教画的传统技法,重视人物性格与心理刻画,注重写实。展示了现实世界的世俗生活,冲破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观念。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一个带蓝色头巾的男子像》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一个带蓝色头巾的男子像》1430年,油画,现藏于罗马尼亚锡比乌城的布鲁肯塔尔国家博物馆。此作品是他现存最早的肖像作品之一,画中多处构成元素都彰显现出他典型的肖像画创作风格,包括人物四分之三视角(这是他从古希腊古罗马的遗迹中学来的一种构图风格,很快便传遍欧洲)、定点的光源、精美的头饰。

这幅画以真实感和对细节敏锐观察着称,扬·凡·艾克以纯黑色为背景,在不确定的狭窄空间内描绘人物,构成精美的独幅单人肖像。画中的男子留着一两天长的胡须,这是扬·凡·艾克早期男性肖像中经常出现的特征。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耶稣受难》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耶稣受难》1440年,金银笔、笔刷和铅笔,现收藏于荷兰鹿特丹的博伊曼斯·范·伯宁恩博物馆。早期尼德兰绘画风格的创始者,也是早期北方文艺复兴艺术的最重要代表之一,油画形成时期的关键性人物,因其对油画艺术技巧的纵深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被誉为“油画之父”。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奏乐的天使》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奏乐的天使》纵164.1厘米横72.9厘米。画面有着精确和平衡的角度布局,风琴在整体空间里的位置相当重要,观者的视线会随着风琴音管倾斜的线条而移动。画面中心的主要人物是圣赛西利亚,传说她生活于三世纪,是一位罗马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她圣洁善良,忠诚于上帝,每当她吟唱圣赞歌时,天使们就会从天而降,围绕在她身旁欣赏那美妙动人的歌喉。她是一位受人尊崇的音乐守护神,关于她的传说故事已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十分喜爱的创作主题。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洛林大臣的圣母》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洛林大臣的圣母》1435年作,画板油画,纵66厘米横62厘米,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这幅画的特点是所有细节非常的细致入微,远处风景中的城市、河流和塔桥(可能暗喻洛林的家乡欧坦),教堂内部的柱子、雕刻、地面,人物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服装上的装饰等等全部都处理的细腻逼真。教堂外的花甚至能分辨出有百合花、鸢尾花、牡丹和玫瑰(意寓圣母的美德)。画的左边是大臣洛林,他虔诚地祈祷着,而他对面怀抱圣子的圣母,以及为圣母加冕的天使并不是现实的人物,而是大臣洛林幻想中的,所以洛林与圣母的眼神没有直视和交流。圣母身着的红色长袍也一反传统哥特式绘画中圣母的装束。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像》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像》扬·凡·艾克擅长世俗和宗教题材的绘画,以祭坛画、单幅宗教人物和委托人画像为主。他的早年鲜为人知,出生日期和出生地没有详尽记载,已知文献资料记录他生于1380-1390年之间,直到16世纪后才被历史学家确定为出生于马塞克(Maaseik,今比利时)的列日王子主教区。1422年10月,他被荷兰伯爵巴伐利亚约翰赋予“荣誉骑师和画家(varlet de chambre et peintre)”称号。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德累斯顿三联画》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德累斯顿三联画》1437年,橡木油画,现收藏于德国德累斯顿的国家艺术博物馆古代艺术大师画廊。尼德兰人文主义的艺术大师们在造型艺术等的发展是受蓄手工业艺人的重大影响。如与荷兰的艺术大家相比较,可以明确地看到尼德兰的艺术家比起荷兰的人文主义大师是在更加广泛得多的程度上同尼德兰手工艺人们保持着密切而活跃的联系,从而提高其创作水平。

意大利尼德兰扬凡埃克《帕勒的圣母》木板油画 1436年作,122厘米横157厘米,布鲁日美术馆藏。这是教会参事帕勒(图左穿白衫下跪之供养人)委托凡·爱克绘制的。在圣母子像右边站立的是兰斯大教堂第七代大司教多那希阿努斯,左手持银宝石的笏杖,右手持象征圣者的蜡烛和车轮。把供养人像与圣母子像画在一起,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画法,它企图借圣母子像将世俗的供养人神圣化,使其平添荣耀,但无意中则将圣母子拉到人间俗世。因画中供养人等级为写实的形象,加之故作庄严的神态,更反衬出圣母子的亲切近人,仿佛常在人间,毫无神秘渺远之感。

意大利尼德兰扬凡埃克《圣母与圣婴》板面油画,纵141厘米横176.5厘米,1434-1436年作,比利时格罗宁格博物馆藏。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天使报喜》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天使报喜》1434年作。1422年,成为约翰伯爵的宫廷画家,在荷兰的海牙为其装饰过宫廷建筑。1424年约翰伯爵去世,他移居佛兰德尔,以其卓越的才华受到勃艮第公爵的青睐,定居在布鲁日。并于次年被聘为宫廷画师。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鲁斯卡的圣母》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鲁斯卡的圣母》木板油画,1436年作,纵65.5厘米横49.5厘米,法兰克福西尤泰代尔美术馆藏。画面上的圣母子仿佛坐在窄小的普通厅堂中,壁架上的脸盆、水瓶和窗台上的两个鸡蛋,增加了日常生活的气息,母亲慈爱地看着孩子吃奶,整个画面充满了人间的温暖和情趣。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阿尔伯卡蒂像》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阿尔伯卡蒂像》油画,1431年作, 纵34厘米横27.5厘米,奥地利维也纳美术博物馆藏。画中人罗马教皇最高顾问阿尔伯卡蒂1431年作为和平使节访问英、法、德诸国,凡·艾克在法国为其画了一幅钢笔写生,后画此油画。史书载:阿尔伯卡蒂德高望重,为时人所敬,据此像可窥见其性格。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粉红色的男人》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红色的男人》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埃克代表勃艮第公爵进行了一系列的秘密任务,其中最着名的是两次前往伊比利亚半岛的旅行,第一次是在1427年,他前往西班牙尝试让伊莎贝拉(Isabella)与勃艮第公爵菲利普订婚;第二次是在1428-1429年,他成功地完成了相同的委托任务。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喷泉旁的圣母》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喷泉旁的圣母》板面油画,纵19厘米横12厘米,1439年作,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博物馆藏。扬·凡·艾克画世俗和宗教题材,包括祭坛画,单幅宗教人物和委托画像。他的工作包括单面板,双联画,三联画和多联画板。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墓前的三圣母》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墓前的三圣母》板面油画,纵71厘米横89厘米,约1400年作,荷兰博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藏。埃克的作品源于国际哥特式风格,但他很快就超越了它,部分原因是他更加强调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扬·凡·艾克在油画运用方面的创新发展使他的技艺达到了更高水平,他的影响力深远,他的技巧和风格也被早期的荷兰画家所采用和提炼。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圣哲罗姆在书房里》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圣哲罗姆在书房里》板面油画,纵20.6厘米横13.3厘米,约1435年作,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美术馆藏。1426-1436年,扬·凡·艾克几次被派往西班牙,磋商公爵和伊莎贝拉郡主(Infanta Isabella)的婚事。扬·凡·艾克在里尔(Lille)和布鲁日工作时,受到了勃艮蒂宫廷和布鲁日荷兰商人的赞助。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圣母子与圣米歇尔圣凯瑟琳和一个捐赠者》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圣母子与圣米歇尔圣凯瑟琳和一个捐赠者》板面油画,纵33.1厘米横54.7厘米,约1437年作,德国德累斯顿历代大师画廊藏。1431年扬·凡·爱克与少女玛格丽特结婚,曾为她画过一些感情诚挚的肖像画。1441年突然去世,埋葬在布鲁日圣唐纳蒂拉(Saint-Donatian)教堂。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圣母圣子与圣徒和捐赠者》板面油画,纵47厘米横61厘米,1441-1443年作,美国匹兹堡弗里克美术馆-匹兹堡藏。扬·凡·艾克以写实的精细描写和微妙的光影表现,使作品闻名于世。他早期代表作品是《书房中的圣哲罗姆》《教堂中的圣母》等,晚期作品有《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罗林的圣母》等。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受难与末日审判》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受难与末日审判》板面油画,纵56.5厘米横39厘米,1420-1425年作,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埃克这些作品表现出他对空间、光线以及细节、质感的高超把握。他把神圣的内容拉入现实世界中,着力描绘现实生活、现世人生的丰富多彩。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圣芭芭拉》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圣芭芭拉》1437年作,比利时罗考克殊斯-安卫特普藏。埃克结束了尼德兰艺术的那种平面、僵硬、缺少空间感和明暗的绘画风格,开始在明暗、透视和油画技巧上进行大胆探索改进,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他在肖像画、风俗画以及风景画方面都有较大的贡献,为尼德兰绘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并成为近代肖像画的开拓者。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圣弗朗西斯接受圣痕》赏析

荷兰尼德兰扬凡埃克《圣弗朗西斯接受圣痕》纸面油画,纵12.7厘米横14.2厘米,1430-1432年作,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藏。扬·凡·艾克与同时期的胡伯特·凡·艾克合称为凡·艾克兄弟。二人同为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的伟大画家,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的奠基者。他们共同完成了许多作品。其中最着名的是为根特市教堂画的《根特祭坛画》。1415年,应根特市长约多库斯·威德向凡·艾克兄弟订制教堂屏风画——《根特祭坛画》。

胡伯特·凡·艾克与其弟扬·凡·艾克从这一年开始合作,直到1426年哥哥胡伯特·凡·艾克去世,由其弟一人画至1432年完成,历时18年,可谓宏篇巨作。

但整个祭坛画中究竟哪些部分是出自胡伯特·凡·艾克(1426年去世?)之手,哪些部分出自扬·凡·艾克之手,只能根据推测加以鉴别。祭坛画完成时,曾使扬·凡·艾克的名声大振,在一片褒奖声中,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早已去世的胡伯特为此画作出的贡献。但是具有高尚美德的扬·凡·艾克却在作品的铭文中记叙了他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扬·凡·艾克的作品,大多以描绘人物、肖像为主,且画中人物拘泥而彬彬有礼的形象,及其华贵臃肿的衣饰,表现出资产阶级和小市民的虔诚、谨慎而又虚荣浮夸的精神面貌。

扬·凡·艾克的绘画,受尼德兰当时流行的细密画风格的影响,且由于运用了新的油色画法,使他的作品至今保持鲜润美丽。

扬·凡·艾克作画首先从暗部开始,用黑色或者其他颜色来加深暗部,并对重点进行强调,直到出现满意的效果为止;紧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画亮部和中间色调。扬·凡·艾克绘画中的用色,都较为鲜艳浓烈,纯色使用较多,待干后再用其它透明色进行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