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江湖游士,白石道人姜夔,竟是苏轼般全才?

2023-11-17 17:05:04



《人间词话》云:“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若要问千古冷境谁为第一?必然是姜夔的“淮南皓月满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他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诗、词、散文、书法、音律无所不通的艺术全才。他开创的“雅骚词派”与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并立南宋词坛。他与当时名流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等人皆有交往。他一生屡试不第,浪迹江湖,清贫自守。曾毅然拒绝好友为其捐官买爵的做法。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有着杰出艺术成就、高洁人格品质、深远影响的才子,却史无所载。今天的我们只能透过古籍中的断章残句,试着窥破历史迷雾,去看一看这颗词史上的璀璨明星。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约生于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卒于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终年六十七岁。一生未仕,浪迹江湖,北游淮楚,南至潇湘。曾居湖州十年,终卒于杭州。

不幸的身世、无果的恋情、绝望的仕途

六岁时,幼年的姜夔便跟随父亲姜畺宦游汉阳。

十四岁,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先是姐姐外嫁山阳(汉川的一个乡村)。不久后,其父亲也卒于汉阳任上。姜夔只得去依靠其姐生活,在山阳乡村渡过少年时光。后来他曾写过不少怀念这段岁月的叙事诗。


十九岁,开始学习书法。

二十岁,此后十年间,曾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惜皆未中第。

二十二岁,路过扬州而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此后十年大抵四处漫游。其间发生了一件着名的“合肥情事”。他在客居合肥时,曾与二合肥歌姬相恋,无果而终,却又刻骨铭心,随后十余年间,曾陆续写下十数首词怀念这段恋情。

三十二岁,在湖州拜见萧德藻,大受赞誉,并评价其《扬州慢》有“黍离之悲”。萧德藻与姜夔父亲为同年进士。萧德藻既爱其词,又与其父有同窗之谊,因此在这年便将侄女嫁与姜夔。姜夔也开始了十年的湖州生活,其间他也时常漫游杭州、金陵各地。这一年亦是姜夔人生的转折点。

三十三岁,因萧德藻的介绍,姜夔先后以诗词谒见杨万里、范成大。赞誉非凡,结为忘年之交,名声大振。当时的杨、范二人,不仅在文坛有名,更曾官居高位,范成大曾官至参知政事。所以姜夔名满天下,与二人的推崇不无关系。

三十六岁,卜居白石洞天。潘柽故而称他为“白石道人”,姜夔作词答谢。


三十七岁,这年冬天,姜夔在范成大处踏雪赏梅,并应邀作《暗香》《疏影》二词。范成大令歌姬小红演唱,高兴之余,便将歌姬赠与了他。在归途中作《大雪过垂虹》诗,有“小红底唱我吹箫”之句。

三十九岁,交识一生至交好友张鉴,情同骨肉。并拒绝了张鉴为他买官爵的做法。几年后张鉴又欲将锡山一处膏腴之地赠与他。

四十三岁,由于萧德藻被其侄迎归池阳。姜夔于是移居杭州,依附张鉴。并以杭州为中心,渡过了最后的二十余年生涯。同年上《大乐议》一卷《琴瑟考古图》一卷,可惜受到嫉妒排挤而没能成功。

四十五岁,又上《圣宋铙歌十二章》,诏免解,与试礼部。结果还是没能中第。遂从此断绝出仕的念头。

五十岁,他在杭州的房舍被火烧毁,资产、书籍亦被焚毁殆尽。由于此时张鉴早已去世,姜夔无人可依靠。此后十六年间,亦不得不为生计而四处奔波。

六十七岁,姜夔卒于杭州。由于贫困而无力安葬。他的朋友吴潜等人凑了一笔钱,才得以将他安葬在杭州钱塘门外西马塍。

骚雅清空的词

姜夔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在词的领域中,建立起一种新的审美规范。他改造了传统的婉约词,化柔靡缠绵为刚雅幽清。有《白石道人歌曲》传世。


1.恋情词的雅化。词自五代以来流于轻艳柔靡。姜夔的恋情词却写得刚雅清冷,极有特色。他不描写相恋时的缠绵温馨,而着笔于别离后的苦恋相思。尤其怀念“合肥情事”的词,写得幽冷孤寂。如“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

2.咏物词的寄托遥深。姜夔的一生正处于宋金战争惨烈的时代,国仇家恨与漂泊失意的个人感伤,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得空灵蕴藉,寄托深远。

3.幽冷意境的创造。姜夔的词爱用幽冷清艳的意象。如:冷雨、冷红、冷月、暗柳、暗雨等。创造了一个个清冷幽刚的意境。如:“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4.善于自谱曲。他不同于柳永、周邦彦的先谱曲而后填词。而是先写词后谱曲。如此便使得词作能摆脱韵律束缚,更好的表现作者的心里情感。同时按词谱曲,又能使曲子更好的体现作者的情感律动。

5.清新隽永的词前小序。他的小序写得极其优美。如其《念奴娇》小序:“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等,短小简洁,清新优美。酷似晚明抒情小品文。


孤寂感伤的诗

姜夔学诗于萧德藻。继承了江西诗派的风格韵味。又用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风格来锤炼字句,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冷刚清愁的新特征。有《白石道人诗集》传世。

他的五七言诗和他的词一样,总是透露出一种忧郁凄凉的感伤情调。语言晓白,意象鲜明,风格“运思精密,风格高秀”。如:《过德清》有“烟波渐远桥东去,犹见阑干一点愁。”

不随流俗的书法

他的《续书谱》是一部极为重要的书法理论专着,仿效孙过庭《书谱》而写成,却又另立新意。在书论史上成就很高,影响极大。


姜夔的书法,传世真迹极少。他“崇晋贬唐”反对唐宋时代通俗流行的书法。其《跋王献之保姆帖》小楷运笔劲道,俊雅俊润,清新脱俗。有《绛贴平》传世。

唯一传世的宋代词乐文献

姜夔着有《大乐议》《琴瑟考古图》等音乐论着。他的《白石道人歌集》中有十七首词都自注有工尺谱,这十七首工尺谱也是现存的唯一宋代词乐文献。对研究词曲的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影响

姜夔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极大。在南宋时便已形成了以姜夔为中心,吴文英、史达祖、高观国、张炎等为羽翼的雅骚词派。是南宋中后期影响最大的两个词派之一。

清代的浙西词派推崇以姜夔为首的雅骚派,并将他们的创作法则“清空醇雅”奉为圭臬。他们的词作,亦多以记游、写景、咏物。表现出幽隽清冷之美。在清代影响极大。乃至有“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美称。


司马迁曾说道:“古时候那些有钱有势,却不能流名后世的人,多不可数。只有那些卓越异常的人,才会被人称道传述”。此话虽然合于情理。却也不尽然。名传后世的人,大抵都是依靠历史文献等书籍记载。虽然我国自古便有保存文献史料的制度,但在天灾人祸的影响下,往往导致十不存二三。隋代牛弘曾提出书有“五厄”,指出了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五次焚毁书籍的事件。明代胡应麟根据牛弘之说,又增补五次焚毁事件,凑成“十厄”。清代中期编纂《四库全书》,人为销禁典籍,又胜于前代。如此种种劫难,使得许多英雄才人名声不传,不得不被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