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天才梵高:父亲被他气死,母亲恨他入骨,悲剧的一生离不开家庭

2023-10-19 17:05:03

 

着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是《物种起源》的作者,在这本书中,他阐明了进化论思想和物竞天择理论,而这一重大的理论,影响了整个世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学者、伟大的天才,却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从中年时,他就开始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恐惧的状况,还会伴随有呕吐、痛哭等生理的现象。


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如果想在某一领域做到突出的贡献,往往就需要和常人不同的角度和见解。有可能天才的这种“精神病”是多样化的体现。”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也写道:“天才就是精神病的副作用”。而着名画家梵高仿佛就是这句话的亲身映照者。

如果是说人的一生注定是一个人的修行,那么梵高注定是其中一位旅途者。


梵高既是一名伟大的画家,他在美术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被后人评价为“现代艺术之父”,在梵高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观念下,产生了野兽主义等新西方绘画面貌。

同时,梵高也是一个失败的儿子,在他的有生之年,穷困潦倒、一事无成。最终,用一发子弹结束了自己37岁的生命。父亲因为梵高的所作所为被气死,兄弟姐妹也不认同他,而梵高的母亲更是恨他入骨,家庭的不幸同样也是梵高一生悲剧的源头。


悲惨童年,是生日也是忌日

1853年,在荷兰一个普通的牧师家庭,一个小男孩出生了。他就是文森特·威廉·梵高,本该迎着父母期望和满满爱意降生而来,现实却是截然相反的。

每年到他生日那天,母亲总是闷闷不乐,甚至都无心为他庆生,只因他生日那天,也是梵高早夭的哥哥的忌日。因此,梵高的生日,在他的家里永远都笼罩着一层阴翳。


或许,正是造成梵高从小性子有些孤僻的原因。

小时候的梵高还很叛逆,并不喜欢去上学,不过上帝仿佛就是偏爱他,在他10岁的时候就展现了绘画天赋,曾经还送给他母亲一幅名为《猫》的画作当作礼物,结果他的母亲称赞过后,却不小心撕毁了。

梵高确实属于天赋型画家。可惜,他的天分在这个传统的家庭,古板的父母眼里,不过是小孩的游戏,不值得重视的。


到底梵高自杀的悲剧和童年有没有关系?

叛逆青年,坚持追梦

在梵高当画家之前,其实做过很多种的职业。

在他十五六岁的时候,最终因为读不下去书而选择辍学。当时,好心的叔叔为他介绍了第一份工作,但是因为受不了来自上司的严格要求,他选择了逃跑。

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下,没有学历以及家庭庇护的梵高只能选择去做一些琐碎的零工。

后来不仅在书店当过图书管理员,还曾穿梭在街道中做一名传教士,如此浑浑噩噩地度过了许多年,直到26岁,他才有机会去英国读书,继而得到了正式学习画画的机会。


成年以后,他和家人越来越疏远了。梵高的父母认为他一直在做毫无用处的事情,比如传教士和画画,梵高从未得到过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无所依靠的梵高只能选择漂泊。而也正是因为四处游荡,他从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找到灵感,生活就是梵高的灵感缪斯,风吹拂的稻田、路边盛开的向日葵,还有漫天灿烂的星空……


或许,梵高当时堪称“离经叛道”的作为,是气死他父亲的导火索。可是,来自于梵高父母一直以来的不理解和不在意,又何尝不是梵高糟糕精神状态的导火索呢?

天才和疯子往往一念之间

梵高做过的许多工作,都是悲惨而潦草的收场,仿佛梵高与悲剧生来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系列的打击,都是他悲观厌世的诱因。

1888年,梵高因精神失常,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当时梵高的精神状态就有一些问题了。自残、厌世,双眼总是满含忧郁,这些标签仿佛成为了梵高的代名词。

梵高那张割下耳朵的自画像,同样也是一种“求救”,向世人求救,向他一直信奉的上帝呐喊,也是向从未关心包容他的父母呼喊。然而却无人关注已经身处深渊的梵高,最终他在37岁那年举枪自尽。


梵高仿佛一生都在与世人做斗争,即使是在他最喜爱的绘画方面。梵高学习素描,但他的绘画风格却不被世人所接受,就算连最简单的画都卖不出去,没有经济收入的梵高,一生都穷困潦倒。

但他对于绘画的热情却从未减退,认真地对待每一幅画作,就好像面对着自己的爱人,因为这是他与这世界沟通的唯一途径。


“我想画出真正触动人心的画作,我想透过人物或风景所表达的,不是伤感的忧郁,而是真挚的悲伤。”梵高曾经如是说,而他的抑郁和悲观与父母是分不开的。

梵高的家人极端地不理解他,《吃土豆的人》是梵高曾经创作的画作,而他的父亲竟然在看到这幅画作的时候,气到中风身亡。他的妹妹也将父亲的死归咎到梵高的头上,认为都是他的离经叛道才造成了父亲的死亡。


而梵高的母亲,也对梵高积怨已久,由于他的一事无成,还气死了丈夫,他的母亲一生都对梵高饱含怨恨,在她眼里,梵高就是个不折不扣额不孝子,以至于梵高后来患上了精神疾病后,他的母亲却只当没有这个孩子。

金黄色的麦田,混合着压抑的黑蓝色,绝望和抑郁仿佛已经力透纸背。

这幅《乌鸦群飞的麦田》是梵高生前的最后一幅作品,他将自己的所有的情感都通过画作来传达。


梵高曾说过:“每个人在灵魂的一角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囱一抹。”世人无法了他心里的热情,也不明白如何他的画作中领悟他的人生。

梵高所承受的压力,是常人无法想象到的,他人的否定、没有经济来源,父母的不理解,这些都是可以导致他精神疾病的原因。


直到梵高孤独、穷困地离开这个世界,他的父母也没有和他和解。

或许天才生来注定孑然一身,与父母的纠缠在梵高自杀以后也变得毫无意义。其实,即使世界不曾对自己疼爱过,也要坚持自己的初心,证明自己是对的。

在梵高死后,他的作品终于得到了世人的认可与称赞,并在西方油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