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黄永玉的诗

2023-10-08 17:05:04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诗歌充分发展的时期。为激发创作,奖励成绩,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举办了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的评奖活动,评选1979—1982年度产生的优秀诗作。经过研究并在报刊公示,最后确定下来规则:新诗只评诗集,不评单篇,所以该奖全称为“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


黄永玉木刻版画《童年·那四月暖和的风》

经过出版社推荐、专家审读,最后由评委会阅读、评议,投票通过了获奖名单。据1983年四期《诗刊》公布的获奖名单,其中一等奖就包含了黄永玉的诗集《曾经有过那种时候》。

那时评选程序的公开透明与评选标准之严格纯粹,几无可置疑。黄永玉跻身其行列,与画家名声也是不相干的。

尽管其获奖诗集出版于1981年,诗集收入的作品也多产生在此时前后,可黄永玉的诗歌创作,却远远早于这个时期。据他后来的诗集介绍,黄永玉早在1947年,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诗作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他也有诗歌发表。此后大约是专业及时代原因,少有诗作发表,可于1970年写出,后来以此名出版诗集的《老婆呀,不要哭》,却不仅表达了黄永玉的激情,同时突显了他别异的诗才。

这首二百余行的长诗,副标题为“寄自农场的情诗”,是他在农场三年劳动时,夜间弓在被窝里照着电筒写的。“那时候家人心情懊丧,日子太长了!展望前途如雾里观河,空得澎湃。启用几十年前尘封的爱情回忆来作点鼓舞和慰藉,虽明知排场、心胸太小,却祈望它真是能济事的。”

这首诗歌的写作时间很早,题目似乎直白,可内容充分,表现手法丰富,今天读来,风采依然不减,譬喻可谓精绝:“我们是洪荒时代在太空互相寻找的星星”,甚至,“我们相爱已经十万年”。写诗时的黄永玉,已经快五十岁了,可诗笔却像二十岁一般年轻。

黄永玉早年炽热地用心于木刻。在诗中,这个过程也有让“老婆”参与的细节:夜半木刻作品完成,唤醒妻子来看。大概是看见哪幅绘画时留有的印象吧,女子带着“惺忪的喜悦”“拥着被子只露出两眼”,“像阿拉伯女孩”一般,传神!为写好独具魅力的女子形象,诗人黄永玉几乎调动了一切可以运用的艺术手段,甚至失败,也带着愤怒唤醒妻子,愿意看她“像一个不幸的农妇那样抚慰可怜的伙伴”。

时光流逝,诗人在孩子身上,在爱情中,想到了永远:“他们凝视着愿望的大海的方向,/有一天,将要接过我们的舵和桨。……我吻你,/吻你稚弱的但满是裂痕的手,/吻你静穆而勇敢的心,/吻你的永远的美丽,/因为你,/世上将流传我和孩子们幸福的故事。”

尽管诞生在非常岁月,写作于电筒光照下的“被窝”里,可诗中展现的人性及爱情美好长久的情绪,却照彻黑暗,穿越时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改革风潮席卷大地,民心大振。尽管主业为绘画的黄永玉,也情不自禁运用手中诗笔,写出大量应和时代风气的作品,为画家赢得了一枚诗人的勋章。诗集《曾经有过那种时候》就诞生于此时。

此次诗歌喷发期之后,虽然黄永玉以绘画为主,可诗笔并没有停下。一次回老家,他得一首《老头还乡》:

杜鹃啼在远山的雨里,/墙外石板路上响着屐声,/万里外回到自己幽暗小屋,/杏花香味跟着从窗格进来。/刚坐下就想着几时还再来?理一理残鬓,/七十多岁的人回到老屋,/总以为自己还小……

家乡几乎是所有人心中的“母题”。一走近,那些若有若无的气息声响,一下子全都来。“还小”的感触,最是贴切。

还是家乡,他有一首《南华叠翠》:

山啦山,/绿得那么啰嗦,/绿得那么重复,/绿得喘不过气,/绿得让人/像喝醉了酒/个个倒在你的怀里;/绿得那么温暖,/让外乡人/个个把你当成故乡;/绿得让漂流在外的故乡子弟,/再老,也要爬回你的身旁。

诗评家告诫我们:诗歌有限,不可重复啰嗦。黄永玉偏偏这么重复,喋喋不休地“绿”个不停。可结尾一句,却聚起了所有的浓郁绿色,击中无数游子内在的柔软部分,感触不老!

以为永远可以不老的诗人画家,终于去往精神弥漫的家乡故土了,而我们记得你的画,也记得你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