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罗明端: 曹全自书《曹全碑》的实锤证据

2023-09-18 17:05:04

 

【引言】 中国古代着名碑刻,所记人物故事并无多少人知晓,但碑刻书法是书史经典,是古代历史汉字变革、书体演化、文脉传承的里程碑。其中东汉《曹全碑》、孔庙《史晨碑》是汉隶书法的巅峰之作,北魏《张猛龙碑》是魏楷字体的盖世书迹。

上述“三碑”撰书者,书艺不凡,史上埋名,碑刻与史书都没有记载创作者是谁?笔者以民间藏物为据,考证研究谁是撰书者,先后写有“东汉《曹全碑》是谁写的”、“孔庙三碑的《史晨碑》是谁写的”、“北魏张猛龙,书卷指迷踪”、“实锤证据:《张猛龙碑》是张猛龙写的”等考证文章(使用“作者名﹢文章标题”可在网络搜索查阅),探索破解这一历史谜题。在此,披露曹全书写的另一书卷,是曹全自书《曹全碑》的实锤证据。

※※※※※ ※※※※※ ※※※※※

《曹全碑》全称为《汉郃阳令曹全碑》,建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后因战乱《曹全碑》失踪,明代万历初年(1573年后)被发现沉于陕西郃阳县莘里村一口古井中,打捞上来置放在郃阳县孔庙,1965年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馆。

笔者前篇文章“东汉《曹全碑》是谁写的”,介绍了碑主曹全家世,以及碑文记述曹全对朝廷贡献,《曹全碑》是曹全健在时,下属为其讴功摆好、扬名百世所建的功德碑。

《曹全碑》书法被誉为是碑中《兰亭序》,久负盛名,明代发现《曹全碑》重见天日时即引起轰动。碑刻记载有“门下掾王敞、录事王毕、主簿王历,户曹秦尚、功曹史王颛”等发起建碑,史料据此把排名居前的王敞,定论是《曹全碑》撰书者,成为历史默认的“史实”。

考证《曹全碑》是谁写的起因,是民间收藏发现一件曹全书卷,气韵流畅,结构精练,是汉隶书法阴柔俊朗的典型书体。解读书卷文本内容,竟然是与《曹全碑》有关(图1—2)。


书卷与《曹全碑》的关联是,《曹全碑》碑文全部引用曹全书卷所述家世、政绩等文本内容,篇幅占比达碑文过半,由此以文本内容与书风为据,推论《曹全碑》是曹全写的。当然,曹全书卷与《曹全碑》书体也有差异,笔者认为差异是书卷与碑文写作,间隔达十六年,此间曹全书艺进一步修炼提升,而生变化。对此解读虽是合理,但是站在学术角度看,仅凭文本相同、书风相似,得出《曹全碑》是曹全写的定论,有些不够严谨。

未料民间收藏又有新的证据,曹全写了另一书卷,书卷为纸本,卷长约430cm(含题跋),宽27cm, 书写45行隶书体,每行4字,每字见方约5—6cm,整卷写有180字。书卷图片展示如下(图3—8)。







书卷释文为:“亲至离亭,部吏王宰程横等赋与有疾者,咸蒙瘳爰,惠政之流,甚于置邮,百姓强负,反者如云。戢治墙屋,市肆列陈,风雨时节,岁获丰年,农夫织妇,百工戴恩。县前以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灾,害退,于戍亥之间,兴造城郭,是后旧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闵缙绅之徒不济,开南寺门,承望华岳,乡明而治,庶使学者李儒、栾规、程寅等,各获人爵之报。廓广听事官舍廷曹廊阁,升降揖让,朝觐之阶,费不出民,役不干时。门下掾王敞、录事掾王毕、主簿王历,户曹”。落款为“曹全书”(图8左红圈)。

为叙述方便,以下把曹全自书家世与政绩长卷(图1—2)简称为A卷,把新发现曹全书法手卷(图3—8)简称为B卷。曹全书法A卷加B卷文本内容,约占《曹全碑》全部碑文的85%(图9)。


以上图示《曹全碑》全文,绿色文字标示是A卷文本内容,红色文字标示是B卷文本内容, A卷加B卷,或绿色加红色文字,构成《曹全碑》文本内容的主体部分。

A卷写于169年,曹全创作A卷时,仅想光宗耀祖,记功传世,没想过在十六年之后,为其特立功德碑引用此卷。B卷内容是写于《曹全碑》立碑前185年,B卷文本是A卷后续部分,摘写为纸本书卷,展示书艺,传家存世。B卷书风略有别于A卷,必须是与《曹全碑》拓本书风相符(图10—14,左图为书卷,右图为拓本)。







曹全书法B卷与《曹全碑》拓本对比,文本与书风无所差异,只是碑刻书体略显扁平一些,笔划有所修饰,当然曹全另写有全文版的刻碑字模,也会有B卷与拓本书体的略微变化,但是仍然可以确认B卷是《曹全碑》撰书者所写,即是曹全自书《曹全碑》的实锤证据,由此完全解开《曹全碑》是谁写的千古历史谜题。

笔者前篇文章简介过A卷的题跋钤印,以下简介B卷题跋钤印附载的历史信息。

B卷右端前隔水处,有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566—635年)题写“长安殿传世真品藏”标签,并署名“李渊”(图16右)。题首是由三国魏武帝曹操(155—220年)草书“汉曹全碑文”五字,署名“孟德”(图16左上)。

尾跋题字者分别是曹植、陆机、王羲之(图16左下)。

东汉(三国)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曹操第二任夫人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文学家、诗人,散文辞赋创作很有成就,名作有《洛神赋》等。

西晋陆机(261-303年),字士衡,文学家、书法家。官任太傅祭酒、平原内史、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等职,传世书法有《平复帖》。43岁时领军出征战败,惨遭杀害,被夷三族。

东晋王羲之(303—361年或321—379年),书法家、文学家。官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永和十一年(355年)辞官回乡,升平五年(361年)病逝。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无人超越,创立了独具风格的王氏书风,历代誉称为“书圣”。


后跋题字者注明了书写时间,曹植是“建安三年”,陆机是“乙亥仲春”,王羲之是“永和四年”。诸位题字时间,除去王羲之题字为348年,与史料记载王羲之生卒相符,曹植、陆机题字时间,与史料记载生卒时间有错位问题(图17)。

古人因为年代久远,史料不详,史料记载生卒往往有与实际生卒时间差误。例如上述提到“书圣”王羲之,史料记载就有303—361年,或321—379年两个生卒时间,历史名人尚且如此,其他人物出现史料记载错误毫不足奇。

曹植题字“建安三年”是198年,对应史料记载曹植生卒时间,此时年仅7岁,怎么能题字?

陆机题字“乙亥仲春”,按六十甲子年历,与陆机生卒时间接近的,前一个乙亥年是255年,后一个乙亥年是315年,在陆机寿命周期内没有乙亥年。


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查证曹植生卒数据,史料记载是不是有误,查阅了曹操家族成员生卒资料,曹操儿子多达25位,家族成员生卒时间与年龄差,构成相互匹配的数据链,不可能仅是曹植生卒数据史料记载有误。

笔者认为曹植题字的时间错位问题,是漏写了“廿”字,在古人书法发现有漏写缺字问题并不鲜见,曹植把“建安廿三年”误写为“建安三年”。建安廿三年是218年,曹植27岁,正当英年,文采迸发,挥笔写下“荣矅秋菊,华茂春松”,此段佳句日后又写入其名作《洛神赋》。

以上认为漏写了“廿”字不是笔者猜想,而是有例证。笔者文章“孔庙三碑的《史晨碑》是谁写的”,曹植在《史晨碑》书卷题写的跋文,与《曹全碑》一样,题写时间为“建安廿二年”(图18)。两者笔迹相似,时差一年。


陆机题字“乙亥仲春”与其生卒时间错位,是陆机写的“己”字不够规范,把“己亥”写的像“乙亥”。汉字“乙、已、己”草书比较相似,容易产生误读(图19)。符合陆机生卒对应的己亥年是279年。


陆机题写的跋文颇有费解之处,即“昆阳之战,屠百万于斯,须旷千古于一快。想寻、邑之来阵”。昆阳之战是发生在公元23年,汉朝与新莽政权一次决战,是汉军以少胜多的成功战例。陆机写跋当年19岁,正是血气方刚、龙腾虎跃之年,跋文显有陆机文韬武略自负满满的心智。陆机跋文是自创还是摘引未知,却与七百年后宋代苏轼作《昆阳城赋》一段话相同。古代题跋引用名言、诗词是司空见惯,笔者认为跋文这段话,既不是陆机也不是苏轼原创,或是陆机、苏轼分别摘引自汉书或汉史某文。笔者多见古人诗赋文章,摘引未注明出处,作者被张冠李戴。例如有晋代王珣的诗,记在宋代苏轼名下,唐代李白的诗,记在宋代陆游名下(详见笔者文章“烟江叠嶂诗中谜 流传千年现原迹”、“李白书卷惊现当世,《上阳台帖》真赝存疑”,使用“作者名﹢文章标题”可在网络搜索查阅)。

曹全书法B卷有27枚钤印(图略),皇家官印达20枚,其中有宋徽宗“御书(方、圆各一)、双龙(圆印)、宣和”印,宋高宗“真閤、绍兴、内府书印”,宋理宗“缉熙殿宝”印,元文宗“天历之宝”印,元鲁国“皇姊图书”印,清雍正“雍正御览之宝”印,清乾隆“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乾隆宸翰、三希堂、精鉴玺、八徵耄念之宝、古稀天子”印,内府收藏“御书房鉴藏宝”印等。历朝官吏、社会名流钤印有,宋代贾似道、吴琚,明代项子京,清代尤侗、耿昭忠等。可见书卷传世路径,主要是在皇室上层递藏,其他难得一见。

曹全生卒不详,但从书卷题跋钤印,可读出其生前信息。曹全在官场上位、书坛成名阶段,是在曹全写作A、B书卷时间,前推与后延十年,约159—195年。此段时间与曹全同代书法家,还有张芝、钟繇、蔡邕等,张芝以草书见长,钟繇写正书称祖,蔡邕能书行、草、隶体,但在当朝不及张芝、钟繇、曹全等,以擅写单一书体声名鹊起,曹全在世显然是以隶书称雄,扬名书坛,受到社会尊崇。

这一观点可在曹全书卷题跋方面看出端倪,曹全书法B卷虽是仅有5人题字,但个个人物是重量级别。帝王级有唐高祖李渊题鉴,魏武王曹操题首,无论是与曹全同代的曹操,还是400年后的李渊,亲笔为曹全书卷题字,表现出当朝帝王景仰曹全的书坛盛名。

尾跋题字者是当朝最有名气的文学家、书法家。曹植是史称神童,七步成诗,琴棋书画,诗作辞赋,无不通晓精熟。陆机是将门出身,少有奇才,书坛翘楚,文章冠世。王羲之是家学渊源,天赋聪慧,集前人书法之大成,立后辈书学之范模,历代奉若神明,尊为“书圣”。从帝王先贤对曹全的恭敬推崇,可窥见曹全当朝与后世数百年,在古代书坛具有的影响力。

曹全书卷存世稀有,难得一见,《曹全碑》沉井失踪,曹全在世时书法声名,在唐代后逐渐随风消散,沉没史海,直到明万历年发现《曹全碑》,从古井打捞出水,碑刻书法引起社会关注。但是《曹全碑》的再现,并没有为曹全带来变化,公众认知《曹全碑》书法与曹全无关,曹全记入史册的形象,仍然是东汉时期普通的县令官员。当代发现了曹全书法A、B卷,将为改写曹全历史形象,揭开《曹全碑》是谁写的历史真相,提供了重要史证,并期待修订中国书法史与古代书法家名录,恢复曹全古代书坛大师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