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弦歌不辍咏春城:沿昆明老街寻千年岁月留痕

2023-09-06 16:57:51

 


拼板照片:上图为清末时期的昆明碧鸡坊。(资料图片 殷晓俊提供)

下图为如今昆明市碧鸡坊夜景(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新华社昆明7月8日电题:弦歌不辍咏春城:沿昆明老街寻千年岁月留痕

新华社记者丁怡全 赵珮然

古朴的老门脸、被旧书环绕的旋转楼梯、布满划痕的旧皮箱、略带斑驳的留声机、黑白影像的名家照片……市井的烟火气和店内的书卷气在昆明老街的这家书店倏然邂逅。

创办于1926年的东方书店位于五华区文明街52号。一进门,有关昆明历史文化的书籍放满整整一面墙,“书客”们往往一坐就是一下午。

有着3000多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的昆明,是汉代司马迁笔下“肥饶数千里”的古滇王国,是元代令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叹的“壮丽大城”,是近代支撑全国抗战大局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重镇,也是当今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

昆明老街并不是一条街,而是包括光华街、文明街、景星街、文庙直街、甬道街等街巷的一个片区。

清末民初建造的“一颗印”民居傅氏宅院、民国时期建筑王炽旧居、护国元老马鉁的白族民居马家大院……在昆明老街的每一处转角,都可能与历史建筑不期而遇,历经近千年风雨沧桑,依然保持着旧时街巷的肌理。

拼板照片:上图为清朝末年的云南贡院大门。(资料图片 殷晓俊提供)

下图为在云南贡院原址上建成的云南大学(6月15日摄)。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是中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老街里的东方书店一直是文人学士聚集的地方。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被迫南迁,几经辗转安顿在昆明。在昆明办学8年多的时间里,联大师生常常光顾东方书店看书、买书、卖书。

西南联大校友汪曾祺在《读廉价书》中记录一件趣事,“昆明的旧书店集中在文明街”“到了文明街,出脱了字典,两个人便可以吃一顿破酥包子或两碗焖鸡米线,还可以喝二两酒”。

如今的昆明老街片区,古老而充满活力。依托明清建筑、传统市井商业民俗等为主打造历史文化品牌;依托“庭院实景沉浸式”剧目打造庭院剧品牌;依托聂耳故居、云南抗战胜利纪念堂等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依托非遗创意作品展等活动打造非遗文化品牌;依托昆明本地小吃、云南各地民族特色小吃等打造云南美食文化品牌。

甬道街是一条旅游工艺品特色街,石板路两侧旧门、旧墙的商铺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气息;货架上陈列的瓦猫、扎染等旅游工艺品彰显着云南特色。

甬道街39号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者聂耳的故居。1912年2月15日,聂耳生于云南昆明。当时,他的父母在甬道街租下一间小楼,开了一个小医馆。聂家六口人住在二楼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里,只能在接近屋顶处搭建一个小阁楼,作为孩子们的睡处。

岁月沧桑,甬道街聂耳故居如今仍保留着原貌,一把窄陡的木梯立于阁楼下,展柜中有部分聂耳创作歌曲的手稿复印件。据工作人员介绍,聂耳故居年平均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

圆通寺、华亭寺、昆明文庙、金马碧鸡坊、老街……一处处古迹遗存记录着历史上屯田定边政策、汉民族移民迁徙等带来的中原文化影响和深度的民族文化融合。云南陆军讲武堂、护国纪念碑、巫家坝机场、西南联大大师云集的文林街……近现代的历史烟云在古城留下岁月的痕迹。


拼板照片:上图为清朝末年,驮运着货物的马帮准备进入昆明城区。(资料图片 殷晓俊提供)

下图为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前)准备从昆明开往老挝万象(无人机照片,2022年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偏居西南一隅的昆明,有着悠久的对外开放、交往史。毗邻昆明老街的顺城街始建于元朝,明清时为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马帮集散地。

1930年,25岁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昆明写下对这座城市的感受:这座城市是许多道路的汇合点,既是一条铁路的终点,又是若干马帮旅途的起点;既是东西方最后的接触点,又是东西方最早的接触点;既是通向古老亚洲的大门,又是通向中国荒芜边疆的大门。

近年来,云南加快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昆明作为辐射中心的核心区,正致力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通向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机场航线通达所有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

春融万物,生生不息。从“山间铃响马帮来”到“通江达海连世界”,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昆明,正以全新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