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徐悲鸿旷世巨作,安徽嘉汉艺术推荐:”徐悲鸿“款《双骏图》

2023-06-07 17:02:16


”徐悲鸿“款《双骏图》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着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6岁时跟着父亲读四书五经,后来又学绘画)。出生在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的徐悲鸿,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10岁时,已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 还能为乡里人写“时和世泰,人寿年丰”等春联。


徐悲鸿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24岁的徐悲鸿到法国学习绘画。抵欧之初,他参观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皇家学院的展览会以及法国的卢佛宫美术馆,目睹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品。徐悲鸿感到自己过去所作的中国画是“ 体物不精而手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于是,他刻苦钻研画学,并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弗拉芒格擅长于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其画作不尚细节的刻画而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与互衬,对徐悲鸿日后油画风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


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在32岁这一年回到中国,开始在国内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他参与了田汉、欧阳予倩组织的“南国社”,积极倡 导“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国精神”。他陆续创作出取材于历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绘画,这些画作借古喻今,观者从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画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之情。


1931年日军侵华加剧,民族危亡之际,徐悲鸿创作了希望国家重视和招纳人才的国画《九方皋》;1933年创作了油画《徯我后》,表达苦难民众对贤君的渴望 之情;1939年创作《珍妮小姐画像》,为徐悲鸿最着名的油画人物肖像之一,为支持国内抗战而作;1940年完成了国画《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巴人汲水》、《巴之贫妇》等现实题材,《漓江春雨》、《天回山》等山水题材以及大量人物肖像和动物题材的作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担任政务、行政工作的同时,仍笔耕不辍地进行创作,满腔热情地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他为战斗英雄画像,到山东导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为劳模、民工画像,搜集一点一滴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不幸的是,这一切艺术活动因画家过早地离开人世戛然而止。


徐悲鸿一生爱马,在其画跋中曾写道:“动物中最健丽者无逾马也。”其早年所画之马就曾受到岭南画派领袖高剑父激赏,他精研马的解剖,对马的形体结构、神情动态烂熟于胸,有关马的写生稿数以千计,笔下的马千姿百态,或奔腾跳跃,或昂首长嘶、或闲庭信步,不仅形态准确,而且神态生动。《双骏图》笔墨沉厚而变化万千,其笔力雄健,气势豪庄,这是难得的徐悲鸿杰作。其款为: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兢爽亦徒然。壬午早春,叔常先生吾兄教正,悲鸿归至宝山。钤:“悲”(朱文)。


徐悲鸿一生勤奋异常,所作马的速写即不下千幅,心摹手追,对于马的形象已了然于胸,但他画的马能卓然而立、超拔于世,还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精研其结构”。他受益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严格的教学训练。该学校的解剖课由世界着名的动物学家任教。这使他对于马、狮等动物的每根骨头、每块肌肉的形态以及伸缩变化的规律有了精深的了解和把握,所以能够敏锐地捕捉住它们瞬间即逝的优美动态,并知道如何去进行强调和夸张。二是“细审其神情”。这一突破产生于1940年他的印度之行。当时印度有众多的土邦,而邦主们都有牧养良马的癖好。徐悲鸿因此得以乘好马,长途跋涉,直至克什米尔、大吉岭等地。终日与马相处使他对马的喜怒哀乐观察入微,从而创造出独特、动人的艺术形象。


艺术点评:

此双骏图画面双马俯首啃草,综合了良马的优点。它的主要特征为骨骼突出、肌肉富有表情,鼻孔扩大,胸肌发达,传达出自由奔腾的美感。悲鸿画马,在描绘四肢上尤其经意,膝、踝关节的塑造坚实、充分,哪怕是勾勒蹄子轮廓的一根线条,都要表达出体积、质感与空间。最后,还以迅疾之笔势,用浓墨和焦墨绘出鬃、尾的飞舞之状,并以白粉施于鼻梁骨之最高处,拉开黑白对比,以收画龙点睛之效。悲鸿笔下的马腿比一般画家所画的都要长,但观者会感到夸张得恰到好处,一看便知是驰骋征战,不受羁绊的骏马。它形神兼备,生机勃勃,是马的形象在国画传统中的现代升华。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文化艺术欣赏价值!

以上全部内容为平台主观观点摘录或原创文化广告包装,不代表任何藏品实际价值与真伪鉴定,藏友自行看待与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