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旅游

为什么是喀什?

2024-03-02 16:40:07

大家好,

我是Eric。

转眼暑假已至,

带娃旅行的时间点又到了。

在和家人探讨哪里是中国最具异域风情的城市时,

岳父岳母的脑海中不约而同地蹦出一个名字。

它是今年最火爆的目的地之一,

融合了雪山、高原、沙漠、绿洲等诸多元素,

又糅杂着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如今则是中国内陆唯一的经济特区,

在缓慢悠长的节奏中感受时间流逝。

▲喀什美丽的自然风光。图/@Nathan

喀什。

中国最西部的地区之一。

2023年,更有“出行看南疆,南疆出行看喀什”的说法,

自然景象似人间仙境,城市风光充满异域风情,

使得这座西部边陲,时不时就会出现在朋友圈。

▲喀什老城区俯瞰图。图/@图虫

而提起喀什,

我的岳父岳母满是回忆,

四五年前,他们曾在那里经营小生意,

不久之前,也曾重回故地。

他们想念喀什永远阳光普照的天气,

将时间定格的古朴街道,

还有那里的羊肉和馕。

▲喀什色彩鲜艳的布置。

一座城市,总是寄托万千人的情绪,

喀什噶尔,宛如梦幻。



01

中国最不像东亚的地区

在新疆有这么一句话:

“没来过喀什,不算到过新疆。”

它的全称是喀什噶尔,意即“玉石集中之地”。

▲喀什喀拉库里湖冬季冰冻季节。图/@图虫

相比于乌鲁木齐遍地都是的汉人面孔,

这里真正诠释了何为文化和宗教的十字路口。

“那种感觉,仿佛我们才是少数民族。”

▲喀什街头美丽的姑娘。图/@图虫

岳母在喀什生活时便有着真切体会,

身边到处都是维吾尔族同胞,

浓浓的异域情调,还有特色鲜明的当地风俗,

加上虔诚的宗教信仰,

无不在触碰着神经与灵魂。

▲喀什的维族酒具。图/@图虫

某种意义上说,

喀什是“最不像东亚的中国地区”,

维吾尔族人口是汉族人的十倍不说,

还有身体能够感觉得到的差异

——它是中国最西部的地区,

虽然使用的仍是“北京时间”,

地理意义上实际有着3个小时的时差。

“你们怎么这么早睡?”

这是岳父岳母在喀什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我和妻子临近12点已经准备就寝,

他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在喀什,人们普遍的上班时间是上午10点到11点,

下班时间则是晚上89点——那时太阳尚未下山。

▲喀什的夕阳。图/@图虫

距离是一个直观的参照系,

喀什距我国首都北京有4000多公里,

离喀布尔、伊斯兰堡这些邻国首都却只有几百公里,

是真正意义上的“边陲”。

而这种西域属性,在行政区划中也可以体现。

疏勒、莎车等县名都是西域古国的名字,

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西域都护府建立,

当时还叫疏勒的喀什便第一次纳入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

后来耿恭抗击匈奴喋血疏勒城,

还成为《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典故来源。

▲耿恭雕像。图/@图虫

由此可见,喀什不仅历史悠久,地理位置还十分重要,

它坐落在南疆塔里木盆地的西边,被世界第二高喀喇昆仑山脉和世界七大山系之一的天山南北包围,西端就耸立着帕米尔高原,西端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遥遥相望。

▲喀什雪山不少,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就在境内。图/@图虫

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五条世界级山脉环绕,让喀什成为人间密境。

▲喀什的公路和雪山。图/@Nathan

覆盖山脉的冰雪融化之后形成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等河流,则成为了生命之源,铺陈出一片绿意,让这片土地有了文明活动的痕迹。

坐拥自然禀赋的喀什,

就这样在历史上成为联通欧亚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

不同肤色的民族来来往往,

成就了古城的千年辉煌,

到了今天,仍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

并在2010年被列为唯一一个内陆的经济特区。

岳父岳母对历史的渊源知之甚少,

不懂古波斯文化、古印度文化、古罗马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融,

但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回族等民族的文化的多元意味,

还是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少痕迹。

▲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图/@图虫

初到喀什之时,岳母并不习惯维族女人间拥抱的见面方式,

临到离别之时,他们右手按在胸前中央,然后身体前倾打招呼已经成为条件反射。

吃饭之时,你不知道维族人何时就开始欢乐起舞,

▲喀什餐厅跳舞的人们。图/@开口笑

而时光也就这样在热烈的阳光中流逝,

定格成南疆那独特的回忆。

02

喀什,追风筝的人

刚到喀什之时,

岳父岳母也像充满新鲜感的游客一样,

徜徉于老城区的西域景致之中。

在历史悠久的喀什老城区,

维族比例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除了游客几乎看不到汉族面孔,

错落土屋、彩色的大门、马蹄形的窗户勾勒出古城的形状,

▲喀什老城的风格,让人想起阿凡提,也有《一千零一夜》的味道。图/@图虫

深黄色的夯土则完美呈现着新疆的土地颜色,

冬不拉、马头琴的声音不时响起,

小屋前摆满的水果增添色彩,

让人有一种穿越到中世纪的错觉。

▲喀什街头卖水果的大爷。图/@图虫

会误以为是到了北非摩洛哥,

或者阿富汗的喀布尔。

也难怪《追风筝的人》会在此取景,

因为这里真正触碰到了一片土地的精髓与灵魂,

多么适合阿富汗少爷阿米尔完成救赎。

▲喀什街头奔跑的孩子。图/@图虫

在喀什老城,几乎所有的街道都通往有着五百年历史的艾提尕尔清真寺,

那是是全疆乃至全国最大的一座伊斯兰教礼拜寺,

岳父岳母就曾感受过主麻和古尔邦节时的万人空巷。

▲喀什大清真寺。图/@图虫

在喀什市东北郊的香妃墓,也曾被他们打卡,

它的原名是阿帕克霍加麻扎,

因传说乾隆皇帝的香妃埋葬于此,

于是名声渐渐传开,取代原名。

▲喀什香妃墓。图/@图虫

让岳父岳母印象深刻的,

还有喀什老城东北方向有一个维族聚集区——高台民居,

世代聚居的维吾尔族人生活于此,不停地加盖楼房,

以至“悬空楼”和“楼中楼”随处可见,

已然成为一个文化象征,

只不过到了今天,高台民居已经变成危楼,

是在新城只可远观的回不去的远方。

▲喀什高台民居,天空日常湛蓝,但每到三四月总有尘沙,赚不到钱的汉人就会自嘲“吃土了”。图/@图虫

“你让我去具体描绘,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被问到在喀什的独特体验,岳母如此说道:

“那里能说的东西太多太多,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生活二字。”

在喀什落脚之后,岳父在外跑业务,岳母则经营了一家奶茶店,

他们在古城旁的东湖安居小区安了家,

上午一觉睡到自然醒,直到阳光照射到脸上,

白天各自忙碌,放学的时间总有学生光顾奶茶店,

吃着炸鸡喝着奶茶,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到了晚上,太阳完全落下已经是十点了,

出去就着乌苏啤酒喝羊肉,不知几点再回家休憩,

也算是快意人生。

岳母说,在喀什的几年,

一些变化是肉眼可见的,

比如质朴的古城和高楼林立的新城对比愈发鲜明,

学生们的普通话有了质的提升。

“几年前,听一些年纪较大的维族人说普通话可费劲了,之后政策让普通话普及,孩子们说的比我们还标准。”

我仿佛能从中感受到喀什一些对比鲜明的气质了,

就像它在岁月流逝中沉淀出的复杂情绪一样。

“很多人印象中的喀什是不安全的,其实那里安全的很。”

核心城区四处都有执勤的人民警察,维护着一座城市的治安,

“在喀什老城的阳光里,所有的担心都会烟消云散,看到比阳光还明媚的笑脸,会驱散你心里最后一丝不安。”

岳母说,只要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

他们都是十分友好且好客的,

哪怕普通话不是很标准的老一辈,

说上一句“哈喽”都会有微笑回应。

▲笔者岳父岳母和喀什的朋友小聚。图/@开口笑

白天“中东”,晚上“浦东”,

在她看来,喀什远比人们想象中的现代,

却又将“接地气”一词演绎到极致。

在喀什老城区,几乎家家都有露台和庭院,

墙头的藤蔓和露台上姹紫嫣红的盆栽交错,

浓浓的生活气息就藏在这绿意之间。

带着方帽的男子和包着头巾的妇女,

穿着民族服饰,操着一口地道的维语,

让人以为是在异国他乡,

蓝色瞳孔的孩童说着标准普通话跑来,

又提醒着这里是中国大地。

“用我们四川话说,那是相当的‘巴适’。”

在岳母的印象里,很多维族人都是随遇而安的,

天气晴朗的时候,就在树底下铺一张垫子,

一家老小都席地而坐,聊天吃东西,

主打的就是一个“躺平”,

挣了一笔钱一家子吃完了,

明天再继续去挣,存款的多与少似乎无法和幸福直观挂钩。

▲喀什周边跳舞的人们。图/@周周

到了后来,岳父岳母也渐渐融入了喀什的生活,

还时常被维族同胞邀请到家里做客,

水果、羊肉一个也不会少,

动辄就是半斤肉呈上盘子,

大口喝酒,大块吃肉,

时间就这样在沧桑的城市里悄悄溜走。

生活不过是如此这般。

03

在小区里看杀羊

辖区面积超过16万平方公里的喀什实在太大,

相比于动辄开车一天去寻访大自然,

在城区的巴扎里满足味蕾是岳父岳母更青睐的选择

——他们是标准的吃货。

▲喀什特色食物缸子肉,用瓷缸煮出肉汤,味道鲜美。图/@图虫

巴扎,也就是集市,

根据货物的不同,

还分为牲畜巴扎、布匹巴扎、干果巴扎,

一句话可以形象地描述它们的功能:

“巴扎里除了父母,你什么都可以看到。”

▲喀什巴扎卖的地道物品。图/@图虫

这样的说法固然有些夸张,

但巴扎却能够真切挑动人们的味蕾,

它鲜活的气息,是喀什洗尽繁华的真实模样。

一到夜幕降临,巴扎里必然是人声鼎沸,

岳父岳母就喜欢在夜市里大快朵颐。

▲舌尖上的喀什,烤乳鸽。图/@图虫

舌尖上的喀什,羊肉必然是主角,

煮着羊杂碎的大锅随处可见,

案板上堆着羊头、羊蹄、羊肠,

撒上胡椒就是粗犷的美味。

▲喀什烤羊腿。图/@图虫

胡辣羊蹄是另一种特色,

脂肪被煮出奶香,

一口下去,满满的胶原蛋白。

而要想填饱肚子,

“馕”是不得不提的主食,

扎满各式花纹的馕饼洋溢着麦香,

切成小块之后浇上炖肉、萝卜、土豆熬制的食材,

便在食物味觉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岳父岳母最喜欢的是十月,

那正是西瓜、哈密瓜、无花果、葡萄集中上市的时节,

也是羊肉最为肥美的时候,

夜市里的缸子肉、甜杏干、大盘鸡、烤蛋、格式撸串......

▲新疆特色,烤蛋。图/@图虫

想必没有哪个胃不会沦陷。

在喀什的五年,

岳父真切地体会到维族人对羊肉有多么喜爱,

每到古尔邦节,也就是类似汉人农历新年的节日,

人们都会当街或者在小区里宰羊,

胆小的人还真得退避三舍。

▲喀什几乎可以做到顿顿羊肉r。图/@开口笑

吃羊肉的习惯一旦养成,

那就可能是一辈子的深刻记忆,

如今离开喀什已经五年了,

羊肉手抓饭依旧是他的拿手好菜,

葡萄干、羊肉的飘香融于米饭之中,

吃的是习惯,更是回忆。

他们不需要懂喀什的千年历史,

更不在意这座城市日渐网红的属性,

记忆停留之处,

不过是一锅羊肉,

一瓶乌苏啤酒,

一次“迟到”的日升日落,

一段缓慢而忧伤的生活片段。

其实,由于大批游客涌入而新疆的基础设施还跟不上,

不少人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但喀什依旧能够成为顶流,

或许因为这里不仅有纷纷扰扰的历史沉淀,

还能在千年纷繁之后依旧具有生命力。

在听完岳父岳母的讲述之后,

《追风筝的人》中那脍炙人口的语句大概最能描绘他们的心情。

如璀璨玉石般的喀什噶尔,

“为你,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