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旅游

全国最憋屈城市?曾流失200万人,被误解的东莞值得你重新认识

2022-08-17 16:40:23

我们对一座城市的偏见可能来自于很多方面,可能是它长期以来在媒体报道和口口相传形成的标签被固化了。

要我说,中国被误解最深的城市里,东莞算是其中之一。


听到东莞这名字,很多人脸上立马浮现了不可言说的微妙神情,再不就是脑海里立马想到那个堆积着工业废气污染和厂哥厂妹的“世界工厂”

或者是灯红酒绿的靡靡之城、桃色之都,以及“ 10年流失200万人, 曾稳坐第一空城 ”诸如此类的新闻字眼。


它是众所周知的“只有肉体没有灵魂”的工业城市,尽管GDP榜上经常能见到它的身影,但人们依旧认为这里不过是土豪遍地的文化沙漠


也许只有亲临东莞,真正了解和感受这里的生活脉络,才知道原来它只是低调了,正在用软硬兼施的实力,悄悄惊艳所有人


东莞,天生的弄潮儿

东莞,硬实力毋庸置疑。它是中国唯一夹在两大一线城市之间的城市,连续五年稳居国内新一线城市行列,是长期被传唱着“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世界工厂。

它是广东第四个跻身万亿元级GDP俱乐部的城市,已经接近国内很多省会大城市的段位。



据东莞市统计局最新的数据,东莞有23个亿元村,这正是网上传言那些穿着拖鞋的村民可能身家千万、豪车豪宅配置的“隐形富豪”聚集地

硬实力让众人看在眼里,但同时它也被质疑成只会搞钱的文化沙漠。实际上,东莞的软实力,还是被我们大大低估了!



准确地说,东莞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早在5000年前,“珠三角第一村”蚝岗村就已经有人类繁衍生息了,如今还能在蚝岗遗址上看到珠三角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人类遗骸

至于东莞这个地名,追溯起由来也是极有古韵之美,据说源自“在广州之东,海傍多产莞草”



这里盛产莞草和莞香树,人工将无香油积聚的木质铲去,留下的油质部分就是“莞香”,即莞香树出产的香料,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莞香就是沉香

毫不夸张地说,莞香燃的是中国香道文化的氛围,串起的是古时岭南地区的城市文明



古时香港属东莞管辖,外销的莞香堆放在码头,再输送到内地、南洋以及阿拉伯,古人将转运香料的港口称为“香港”,这就是香港地名的起源。

几乎在整个君主专制时期,东莞都可以说是个默默无闻的平凡小城。但是,这里也是人才济济



比如袁崇焕,一介书生守辽东,拒后金军队于长城之外,虽然被构陷获罪,依然不改其志,留下“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之语。

他不是东莞的第一个硬骨头,也绝非最后一个。



想了解东莞在中外交流史中的地位,绕不开虎门。虎门被推上风口浪尖的事件,就是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里学到的虎门销烟。

或许是受到外辱的经历太过刻骨铭心,近代以来,每当中国遭到入侵,总是能看见东莞人挺身而出,这也是东莞敢为人先的另一种表现。



淞沪抗战,奋起抵抗的十九路军,总指挥是东莞人蒋光鼐;虎门海战是抗日战争中唯一一次中日海上交锋

另一边,东江纵队活跃于东莞一带坚持抗战,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也是东莞人。从抗英到抗日,只要家国陷于危难,这里总有英雄涌现



如今看来,帝制时代东莞的不起眼,更像是为日后的一展拳脚积蓄力量

它跟珠三角的同胞城市一样是属于海洋的,那里波涛更汹涌,视野更宽阔。


一辈子面朝黄土的中华文明,生于大河岸边,衣食无忧,全无探索海洋的动力,东莞的天赋自然无从发挥。当中国真正走向世界时,弄潮儿才有自由

其实,东莞老早就撒下了商贸潮流的种子。百余年前,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经过这里行销全球,番薯也是由东莞人陈益率先引入广东。



商业氛围浓厚的原因,无外乎天高皇帝远,民风自由,受“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本就较轻,加上一直多有种植经济作物,经商顺理成章。

如果说以前东莞走上风口浪尖有些被迫的成分,那么今天我们看到的东莞,则是真正的弄潮儿



东莞的成就得益于地理区位,也受惠于改革开放。40年前,绝大部分人仍因为思想放不开而畏手畏脚,对“割资本主义尾巴”心有余悸,东莞人却已是跃跃欲试。

此后,改革大潮浩浩汤汤,几乎每一波的潮流里,我们都能发现东莞的影子



1984年,中国的关键词是“下海”,几乎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投身商海的人,他们中很多人的目的地就是珠三角。

这一年,段永平来到广东,几年后,他在东莞创办了步步高,步步高复读机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经典的电子产品。


如今国产手机的两大品牌oppo和vivo,都和步步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98年,中国进入门户网站元年。互联网正式开始了在中国狂奔突进的飞速发展。新浪创始人、“网络三剑客”之一的王志东,正是东莞虎门人



台资食品巨头徐福记,诞生中国第一位女首富的玖龙纸业,从深圳转战东莞松山湖的华为,东莞始终为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敞开怀抱。

东莞各个镇都有代表性的王牌,“中国女装名镇”虎门、“中国羊毛衫名镇”大朗、“世界鞋业总部基地”厚街、“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大岭山等等。



低调的东莞总是以实力默默惊艳众人: 全球平均每5个人可能就有1个穿着东莞产的毛衣,每10副眼镜就有1副东莞制造,每10双运动鞋就有1双来自东莞,平均每6台手机就有1台产自东莞。



据统计,东莞的餐饮、服装、超市及便利店四类基础商业的人均门店量均排进前五名,近4万间便利店,让它成了中国便利店最多的城市

我们常说广东“敢为人先”,那东莞就是那一拨下海的代表,天生的弄潮儿性格。



有钱,但并不是文化沙漠

很多人的偏见来源于东莞城建的紊乱,得市场风气之先,这里80%的村庄都形成了工业园区,曾经的东莞面貌成了村镇和乡村混淆一体的样子。


于是第一印象终归很难好起来,会觉得它到处都是冰冷的工厂和商业街道,要不就是房地产业的身影,水乡气息难寻,总体上也越来越淡薄。


事实上,只要再多停留生活一段时间,就能感受到一丝观感的变化:东莞传统乡土韵味只是隐藏得较深, 它不是文化沙漠, 东莞人甚至拥有自己的一套由平面至立体的审美体系 。


东莞在“新一线”榜单盘踞五年,但是文化和历史的厚重感,让大家又觉得东莞没有那么“新”,这里有太多“老地方”、“老馆子”、“老手艺”



/可园/

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可园,来东莞必须要来这里逛上一逛。

可园继承了岭南园林的“娇小”,又打开了一番典雅浓厚的岭南人文之派。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园名取“可人适意”之意,小中见大,布局雅致


亭台楼阁、轩院厅堂错落有致,窗雕、栏杆、美人靠都别具一格,处处保留着千角灯、蚝壳墙、建筑屋脊上的鳌鱼等岭南风格的细节,不愧是岭南画派的发源之地


单看园内的窗子设计,从用牡蛎壳磨至极薄嵌成的蚝壳窗,再到进口的彩色玻璃,可见园主张敬修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精致”武将


其实当时穷人家的窗户洞上遮草帘子,一般人家是糊纸;再高级的用厚高丽纸,刷桐油,透光性增强,还结实。


像可园这样用蚝壳及进口的西洋玻璃作窗,相当了不得了,而东莞的精致远不局限于此,需要你亲身来细细体会



特别说一下可园的门票,多年来始终保持8块钱的良心票价,性价比突破天际!


/振华街/

如果你想找一条“出片儿”的街道,振华街则是你的首选。



这里的时间流速和外界不同,周遭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仿佛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 ,在这里能找到婚丧嫁娶的所有必需品,人生的轨迹都缩进这条老街里。



/石龙镇/

这样的老街不是孤例,另一条在石龙镇的骑楼老巷,也演绎着类似的画面。



街道上一间不起眼的鼓店,就满足着绝大部分东莞人对“鼓”的需求。店主是“非遗”新昌鼓的传承人,而新昌鼓则是龙舟的“灵魂”



/海战博物馆/

一大早先来“虎门市场”感受一下大海的气息,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你可以买到几乎所有你想吃的海鲜!


当然去虎门最重要的一定不是吃海鲜,这里还承载着重要的历史节点



威远炮台遗址”和“虎门大桥”同框让人恍惚,当年我们的武器落后,大炮制作粗糙,连续发射会使炮身过热而炸裂,平均6分钟才能发射一颗射程不足千米的炮弹,而英军2分钟可以射出三发。



类似这种知识的细枝末节,在历史课本中不会描述太多,但如果你感兴趣,那就直接去离威远炮台不远的“海战博物馆”吧,它能满足你对这段历史的所有求知欲。



在走廊两侧展示着同一时间线的中外发展进度对比,走完一圈可以清晰地了解双方发展究竟是在哪里出现了差距,同时颇有设计感的展陈提升了海战博物馆的Level。



/虎门旧街/

虎门旧街也非常值得一去,它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曾是当地最古老的商业中心区,承包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婚嫁礼服、喜宴喜糖,被网友们戏称为“婚嫁街”



这里特有的市井之气,总为人所津津乐道,老街祥和热闹的样子从小便深深地刻在了虎门人的脑海里 。



尤其是偶尔会念叨的“小零嘴”,开业数十年依旧网红的章鱼叔,从手车升级成店铺的海苔饭团,凭缘分偶遇的鸡蛋仔,这就是“舌尖上的虎门”。



这条看似破旧的老街巷,或许外人并不觉得特殊,但在不少虎门人心中却是白月光般的存在



除了街边小吃,还有许多早茶店、凉茶铺等等复古商铺,总的来说,虎门旧街在衣食住行上十分的接地气却不土气


/石龙沙头角/

360°大变样的沙头角,能做到只升级不变味实属难得。或许是因为这条街承载了太多石龙人的回忆,所以改造时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过去的味道。


传说中的四眼仔臭豆腐君姨油糍的牛利酥……从前熟悉的档口都还在。

对于居住在石龙一带的人来说,这个宝藏逛街目的地,依旧在续写着自己的传奇。



/南社古村落/

作为岭南古邑,东莞分布着独具岭南特色的古村落,其中茶山镇的南社古村落可作为典范之作。


它是藏于工业城市中的一块净土,更是珠三角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



始建于南宋,现存明清祠堂达30座,古民居250余座,庙宇3座, 保留了大量青石砖和红砂石、砖雕、石雕、木雕等岭南常见的建筑语言 。



它曾被《中国国家地理》与广东省旅游局联合评选为“广东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之一,是广东鲜有的水乡古村。



每年农历三月廿五至廿七日会举行茶园游会,由村民组建的巡游队伍会抬出东岳大帝和民间吉祥神到镇内各地供人瞻仰祈福。


/传统民俗+民间工艺/

东莞的文化内涵,不仅在于历史课本上存在感极强的硝烟炮台和深在闺中人未识的园林古建,更在于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和传统民俗


民间豪迈如划龙舟,东莞龙舟竞渡的规模在广东地区来说数一数二,还有舞麒麟、草龙舞、醒狮、莫家拳等。


小发建议你在六月份来东莞,最大的原因就是可以赶上东莞的“龙舟月”,赛龙舟对于东莞人来说,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事情之一。


莞人细腻之风也有,譬如集纸扎、绘画、剪纸和刺绣等民间工艺于一体的千角灯,木鱼书艺人弹唱的木鱼歌、水上疍民的咸水歌,等等。


/松山湖/

东莞的城市绿化生态公园配置也不差,森林覆盖率很高!

尤其华阳湖和松山湖,如今已成为生态休闲旅游的景观园区,集城市生态、人文、旅游和休闲功能于一体,出现在越来越多网红打卡地推荐上





华为搬迁至松山湖建造欧洲小镇的举措对于东莞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城市品牌宣传, 你永远可以相信大佬的眼光!


除去经济因素,松山湖的怡人景色,慢半拍的生活方式,各色风景之间尽是优雅从容,此般绝美之处怎能不招人喜爱?


华为欧洲小镇和松山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松山湖的兜底,欧洲小镇也只是一座人造工厂,没有欧洲小镇的存在,松山湖也缺了点人文浪漫。



虽然欧洲小镇极难预约,但也不妨碍我们在松山湖玩得开心。周末,约几位好友来这里露营休憩,绝对是个好主意



尤其是日暮时分,暖色调下的松山湖最是温柔,随手一拍便是慵懒风大片,又是羡慕别人家公司的一天!



/观音山森林公园/

观音山森林公园,拥有世界最大的花岗岩观音菩萨圣像。视野开阔的观音广场,可远眺惠州、东莞、深圳的璀璨夜景


观音山的古树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将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树收集齐全的博物馆。



从黄帝时代开始,直至清末,50余棵古树,按生长年代排列摆放,并配以文字说明,让参观者亲身体验到,五千年来我岭南地区的气候变化周期。


广东最被忽略的美食之都

要说到美食文化,东莞这一宝藏小城更低调了!

如果不是“舌尖”导演陈晓卿拍了一部《寻味东莞》,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看起来冷冰冰的工业城市,还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岭南味道


东莞很“散装”,32个镇区,每个镇区都有能打的美食:厚街烧鹅濑粉、矮仔肠、东坑糖不甩、道滘粽、道滘肉丸、茅根粥、冼沙鱼丸、白沙油鸭、塘厦禄鹅、樟木头客家咸鸡、洪梅生滚骨、虎门蟹饼、鸭脚包、三滚骨、东莞荔枝……



这里几乎能囊括岭南片区粤菜、客家菜、海鲜等丰富多元的美食元素


在东莞,最热闹的永远是餐桌,一样食材,就有百般做法。

战力极强的东莞人,很早就制服了一种横扫地球的猛禽。它就是打败全村狗子的王者,熊孩子的童年噩梦:


每年都有1.7亿只鹅,被东莞人安排得明明白白:皮烧鹅是标配,比起潮汕的卤鹅,东莞人对烧鹅的热爱,印刻在了灵魂深处。


在东莞大岭山,家家会做烧鹅,当地人为了烧鹅可以盖一座楼。当然,不是真的楼,以砖砌烤炉,上扣一口聚热的钟形罩,在里面挂鹅而烤,被称作“鹅楼”


鹅腹里灌满酱汁,烤时香味渗透骨肉,鹅油也流入酱汁,熟后斩件,酱汁当卤汁一浇——不同于其他做法对脆皮的迷恋,这种如南京烤鸭般的浇卤吃法,别具一格


另一种吃法,是酸梅鹅:不同于平常吃烧鹅蘸酸梅酱,它直接把大量酸梅酱与鹅一起焖烧,酸甜与脂香,形成多角度的复合暴击


想吃清淡的,还有白斩鹅,全鹅白煮,冰镇后切块,爽滑筋道,最宜夏日。


白灼鹅肠、爆炒鹅血,则是料理后的副产品,现取现做,最是新鲜。


到冬天,东莞人独爱一道南乳焖鹅:鹅块和土豆加腐乳焖烧,土豆焖得软烂,裹在每一块鹅肉上,十分下饭。


市井,有时则是烧鹅濑粉的天下:雪白的米粉,盖上刚烤好的烧鹅,最绝的是鹅油往下一渗,一碗粉都升仙了。


对于自己飞行功能退化,从而经常被东莞人吃掉这件事,鹅表示就是后悔,非常后悔。


东莞人另一嗜好,是花式吃猪肉。一年四季,二师兄的命途,总是特别多多多多舛:


东莞腊肠除了常见的长条形,还有胖乎乎的长圆形,红白相间,看上去有点小巧的萌—— 矮仔肠,凭借爆浆油脂的诱惑口感,及其“短圆萌”的独特外形俘获了许多东莞人的胃。


塞北油包肝,岭南肝包油,新鲜的猪肝,塞入一条白酒浸过,冰润透亮的肥猪肉,晒好后切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金银润”。


腊味煲仔饭、猪肝肠粉是家常标配,要豪华的,也有:

鱼肉整片切下,用擀面杖擀成一毫米透亮的薄片作皮,包猪肉馅,煮好后鱼皮里透出猪肉鲜红,是为中堂鱼包


东莞人越冬的超级无敌豪华配置,则是一锅咸姜水

不要被无比简单的名字误导了,一锅咸姜水里,有猪肉、猪肝、鸡肉、香菇、煎蛋,加鲜奶、酒酿、米酒与黄酒炖煮。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一锅汤里的六斤姜,鲜辣、饱暖,满足了对温润冬日的一切需求


要懂一个地方,就要听它的声音,你以为的东莞,是什么声音?

工厂里四时无休的机器声,城市建设的工地交响,还是戏台上大老倌的唱念做打? 不,还有更好的。


东莞的四季,每个角落都回荡着好吃的声音。

春节三个月后的涛声里,是疍家人出海收获的时节,这一天,鱼虾满网,噼啪作响打在甲板上。


另一边的山里,春雨穿林打叶,哗啦不绝。挂花的果农爬下树,像是闻着香味回了家,耳边响起艾草煎蛋下锅的“刺啦”一声,还有艾草鲫鱼汤咕嘟冒泡。


吃完这顿,清明节再过三个月,桂味荔枝香飘全国,总会有追逐新鲜的馋人,想来实现苏东坡的日啖三百


端午节前,“哗”,水洗林旁叶的声音一起,孩子们就知道,有林旁粽吃——吃是一回事,这造型,真的能玩一年。


夏天,大锅咕嘟冒泡,一碗腐皮豆浆好了。腐皮晒成腐竹,下锅炸好,炖羊肉一绝。


远处,珠江口的黄油蟹,正在细细簌簌地爬,很快就成了人人争食的美味。


夏末,蟛蜞酱的研磨声,藏着一个秋天的鲜美。


九月大风起,海虾和黄皮头,再一次拍打在甲板上,白灼麻虾,皮薄肉弹,不容错过。


黎明,香蕉树上,砍刀声“托托”响起,收获的蕉农,把青香蕉扛回家,要卖的,挂起来等它成熟,抓一些生的,煎蛋炖肉都好吃



秋冬之际,耙齿萝卜“唰”一拔,晒成阴菜,炖牛展汤、蒸排骨、蒸肉饼,又是一味美妙。


然而到了冬至,无论什么样的煎炸烹炒,再喧闹的声响,也显得小了。冬至,是东莞人最重要的团圆日,一切声音,也抵不过家人欢聚的笑语。


当你在东莞,用耳朵和舌尖度过四季,一切未解之谜,都自然解开:不必再寻找什么英雄与奇迹,从山野到巷陌,用双手创造幸福的东莞人,就是最大的英雄


东莞本身,就是奇迹的存在。美食总要有人吃,一切美好的烟火,最终都为人的幸福而存在


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纵然不比广州、佛山名声响,但也从未丢失原汁原味的民间风味


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有“食在东莞”这句俗语,只是后来随着外来人的增多,东莞之味更包罗万象


打工人最真实的归宿

东莞也是一个很典型的外来人口城市,在东莞生活的千万人口里,近8成都是外来人口,是中国人口倒挂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某权威机构曾公布《中国城市包容度排行榜》,东莞击败“北上广深”位居榜首,说东莞是海纳百川的城市也不为过


这里是名震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外来妹》的拍摄地,每年在汽车总站,都有成千上万的男女提着大包小包蜂拥而至,风尘仆仆。


他们当中有的曾经是某个工厂的流水线的工人,一待就是24年,一天要打13000个孔;

有的是某间餐馆的服务人员;有的白手起家成了企业家;有的还依旧扎根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


东莞给了他们最鲜活最诱惑的城市想象力,也给了他们最具矛盾冲突的乡土情结,以及现实与理想最露骨的差距

可以说,异乡打工人最滚烫的生存状态,东莞都有。正如郑小琼在《东莞》诗中有过这么一句话:“它是外省人的地狱或者天堂”。


他们选择留在东莞的原因,或许城市温度也在其中 。想起来2020年6月,在东莞打工17年的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一段留言让很多人都感到温暖。

受疫情影响,他所在的工厂停工,无奈之下他打算返回湖北老家,在离别之前,他给图书馆写了130字的留言,感恩他12年都在的地方



正是因为有外乡人,东莞才成为东莞。这里有打工人最便捷、最够得着的城市高度,以及情感最深处的归宿。

2022年是东莞撤县设市的第37年,东莞人口平均年龄35岁左右,东莞依旧年轻。


从珠三角到大湾区,广东,中国,乃至世界,都处在一个新时代的转折上,局势风云突变,我们尚不能看见下一个潮头从何而来、向哪而去,但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东莞这个天生弄潮儿,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