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李世民为增加人口数量,想出了一个妙计,把全国的光棍都高兴坏了

2024-03-20 17:05:10

前言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究竟需要什么?是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是发达的经济?亦或是广袤的疆土和丰富的资源?诚然,这些都是一个强国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人口。

是的,没有充足的人口基数,再雄伟的宫殿也只不过是一座空城。那么,历史上的帝王们是如何应对人口危机,又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什么启示呢?

一、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权力之路

公元626年,一场政变在大唐皇宫的玄武门拉开帷幕。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在宫门外被击杀,秦王李世民顺利夺得太子之位。这就是着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是个雄心勃勃的人。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与哥哥李建成一起随父亲李渊南征北战,征伐隋朝残余势力。功高震主的他,心中早已埋下了夺嫡的种子。玄武门之变后,他逼迫父亲李渊禅位,自己登上皇帝宝座,是为唐太宗。

然而,登基后的李世民并没有心安理得地享受荣华富贵。相反,他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其中最严峻的,就是战乱导致的人口锐减。据史料记载,贞观元年(627年),全国户口仅有391万,总人口不足1300万。

作为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李世民深知,人口数量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他开始着手推行一系列振兴人口的政策。

二、开仓放粮,减免赋税:李世民的民生之策

要想人口快速增长,首先要解决老百姓的吃穿问题。李世民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并在全国范围内减免赋税,鼓励农业生产。他还着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让子民安居乐业。

在李世民的英明领导下,社会逐渐走向安定,民生得到改善。百姓们再也不用担心会因为缺吃少穿而丧命,生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放出宫女,打击阉党:李世民的另类"催生"

除了传统的减税免赋,李世民还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来解决当时男多女少的问题。他看到,宫里有大量年轻貌美的宫女整日无所事事,简直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于是,他下令将宫女放出宫,让她们自由择偶成家,为国家多生养人口。

同时,李世民严令禁止了宦官干政的陋习。唐初宦官人数众多,他们不仅祸乱朝政,还占用了大量女性配偶资源。李世民先是遣散了一批宦官,然后严格控制太监的人数和权力,让后宫掌握在皇后和嫔妃手中。

这一政策无疑让当时的光棍们欢欣鼓舞。一时间,长安城里彩旗飘飘,鼓乐喧天,不少宫女都找到了如意郎君,洞房花烛夜的喜庆场景随处可见。

四、降低婚龄,奖励再婚:李世民的"快生快养"

为了尽早繁衍后代,李世民颁布诏令,将女性法定结婚年龄下调至15岁。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很多女孩还没来得及享受单身生活的快乐,就匆匆步入婚姻的殿堂。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鼓励丧偶男女改嫁续弦。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丧偶妇女若再嫁,往往会被视为失节。李世民打破了这一陈规陋习,让 "二婚"、"三婚"不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情。朝廷还会给再婚家庭发放奖励,提高他们的生育积极性。

除了提倡早婚,李世民在生育方面也是"多多益善"。他规定,凡是一对夫妇生育三个以上孩子的,都可以得到国家的表彰和奖励。这无疑极大地调动了育龄夫妇生儿育女的热情。

五、吸纳外族,赎回流民:李世民的"广纳人才"

贞观四年(630年),唐朝与突厥订立盟约,大量突厥人迁入唐朝境内,成为唐朝新的人口来源。李世民不仅没有排斥他们,反而热情接纳,安置他们到各地屯田戍边,成为开疆拓土的生力军。

同时,唐军还派出使者,带着大量金银财宝,到各地赎买因战乱而沦为奴隶的汉人,让他们重获自由身。据史书记载,仅贞观年间,就有数十万流民被赎回。他们回到故土后,为唐朝的农业、手工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六、桃色陷阱:刘邦的权谋"催婚"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四百多年前的西汉开国之君刘邦。他同样面临着人口稀少的窘境。不同于李世民的循序渐进,刘邦采取的是更加直接、粗暴的手段。

刘邦颁布"剩女税",规定18岁以上的未婚女性,家中须每年缴纳相当于五个成年男子的赋税。 20岁还不结婚的,就要加倍征收,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刘邦这一招,简直就是古代版的"超生罚款"。他用赤裸裸的经济杠杆逼迫老百姓将女儿早早嫁出去,为国家多生人口。这一措施虽然奏效,但难免有舍本逐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

七、两位君王的制度选择

李世民和刘邦虽然都想要通过政策手段来增加人口,但他们的具体做法却大相径庭。李世民注重"先富后生",在减轻民众负担、保障民生的基础上,再出台鼓励生育的措施。他的政策相对温和,容易被百姓所接受。而且,李世民在用人方面也比较开明,吸纳外族人才,体现了唐朝的海纳百川。

反观刘邦,则是赤裸裸的"逼生",不顾及民众的承受能力和主观意愿。虽然他的 "剩女税"立竿见影,但留下的后遗症也不容小觑。百姓恐惧朝廷的淫威,千方百计把女儿早早嫁出去,这无疑助长了"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久而久之,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更加根深蒂固。

结语

通过李世民和刘邦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口问题至关重要,但解决的方式方法却大有讲究。一味的强制和惩罚,只会让百姓怨声载道,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只有在尊重民意、保障民生的基础上,以柔性的手段引导,才能实现国计民生的双丰收。

李世民的人口政策成效斐然。据史料记载,贞观末年(649年),全国户数已达371万,总人口超过5200万,是贞观元年的四倍。唐朝也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

反观西汉,虽然刘邦的高压催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人口下降的颓势,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倒埋下了社会矛盾的隐患。到了王莽执政时期,天下大乱,人口锐减,西汉王朝土崩瓦解。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古代帝王还是今天的执政者,在制定人口政策时,都要立足国情,尊重民意,让子民真正成为国家发展的受益者。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前提下,才能开创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盛世图景。这,就是李世民和刘邦给我们留下的制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