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天下长河》中藤牌兵秒杀满洲铁骑,实战下他们只会被横扫屠戮

2024-02-10 17:05:03

在这部清朝题材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荒诞的段落。

康熙召见20名藤牌兵,在听闻后者将藤牌吹得神乎其神后,康熙决定在教场安排一场实战比武。由20名正黄旗的满洲铁骑对决这20名藤牌兵,以此验证谁的战斗力更强。

而最后的结果也将观众看的目瞪口呆,这20名步兵手持藤牌以一种夸张的配合,最终竟然秒杀了对面20名身着铠甲的满洲正黄旗骑兵!

话说这种藤牌步兵真的有这么强的战斗力?事实上,早在清朝初期,当时还被称为后金的清军就曾领教过这种藤牌兵,而后者就是着名的明朝浙兵!

明朝嘉靖年间,当戚家军崛起之后,受戚家军战法的影响,浙江本地的其他明军也逐渐吸纳了戚家军的战术。步兵战术队形配合、长枪、狼筅、火铳与藤牌之间的搭配,这些也逐渐延伸到明军的各路浙兵兵团中。

而在萨尔浒之战中,从浙江征调的浙兵兵团就被编入到明军的东路军序列里。这也就意味着,这支早年将倭寇打的溃不成军的藤牌步兵将首次遭遇成建制的骑兵。

公元1619年三月初四,明军东路兵在阿布达里岗与后金主力遭遇。根据部分史书的记载,仅不到一天的时间,东路军就宣告崩溃。主帅刘綖战死,余下近万明军也在此战中全军覆没。

但事实上,根据后金方面的记载,三月初四的这场战斗,东路军的明军主力虽大部被歼灭,但被编入该部的浙兵兵团依旧主力尚存。甚至在东路军崩溃后,这支浙兵兵团仍然拒绝撤退,而是留守原地等待最后的决战。

当然,或许在这一刻,此时仍蒙在鼓里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西路军和北路军早已被后金击溃,连见势不妙的南路军也开始掉头撤退。

千总死者三人,士卒死者千五百人。翼明突围出,尚二千余人。

在三月初四的战斗中,跟随东路军的浙兵兵团也蒙受了巨大损失,战死1500余人,并有三名千总阵亡。但在突围之下,也仍然有2000多名明军突出重围,该兵团仍然主力尚存。同样在突围之下,这支兵团的最高指挥官——管备御周翼明也同样在战斗中生还。

行才四五里许,见浙兵数千,屯据山上,盖昨日溃卒也。

第二天也就是三月初五,一支押送俘虏的后金骑兵准备返回大本营。但他们刚刚离开阿布达里岗约四五里,在一处山头上,他们意外的发现了东路军的残余溃军——也就是一天前侥幸逃生的浙兵兵团。

此时,这支后金部队不过数百骑兵,而山上的明军高达2000余人,后者占据着3到4倍的兵力优势,且具备地形优势。由于周翼明坐镇指挥,该股明军的指挥体系仍处于完善状态。加之深得戚家军战法的精髓,他们的战斗力在理论上也不容小视。

可接下来的结果呢?至少在后金史料的记载中,接下来的战斗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胡骑数百,驰突而上,浙兵崩溃,须臾间厮杀无余,目睹之惨。

面对这数千明军在山上列阵,山下的几百名后金骑兵疾驰而上,而后者瞬间崩溃。短时间内,这场山地攻坚战斗就演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即后金骑兵漫山遍野的追杀明军。

尽管史料中并未记载这支明军兵团为何崩溃的如此迅速,但从周翼明的死因来看,这场战斗的一边倒也完全不难理解。

面中流矢卒,年四十有三。

在整个萨尔浒之战中,明军战死的主力战将绝大多数都是同样的死法。

杜松矢集其首,潘宗颜矢中其背。

(刘綎)中背将中矢创左手。

西路军统帅杜松被后金军一箭爆头,北路军部将潘宗颜被后金用弓箭背刺,东路军统帅刘綎同样在战斗中被后金军用弓箭偷袭。这么多明军指挥官均被后金弓箭手所射杀,也可见在萨尔浒之战中,后金军的弓箭手在战役中发挥着是何等的作用?

《满洲实录》中萨尔浒战役中的画像,在与明军拼刺之前,后金骑兵会以弓箭首先进行杀伤

而根据记载,统领这支浙兵兵团的周冀明也在战斗中被后金军用弓箭击杀。我们也不妨想象一下画面,当明军的步兵集体列阵时,机动性更强的后金骑兵并未与其直接纠缠,而是利用手中的弓箭不停的进行远距离射杀。在铺天盖地的剑雨之下,只能原地列阵的明军还能坚持得住?

纵然他们深得戚家军的战法,可怎奈这套战法应对的只是纯步兵的倭寇,面对不按套路出牌的后金骑兵,被动挨打的明军浙兵也只能在一波又一波的箭雨之下提前崩溃。

纵然到了康熙年间,藤牌兵又一度出现在史书和战场上,甚至他们还出现在东北的雅克萨战役中。可他们的对手终究是一帮沙俄的、亦兵亦匪的开拓团团民。面对这么一群只能步战的人群,藤牌兵自然可以大杀四方!

可如果他们面对的是战斗力正值巅峰的满洲骑兵呢?至少在实战状态下,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绝对不会像连续剧中那样,萨尔浒之战中的画面才是他们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