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有多狠?美国当年督战巴统围剿苏联经济,就算美企垮了也要搞死你

2020-08-10 18:00:22

从长远来看,巴黎统筹委员会对苏联实施高新技术转让限制,遏制住了苏联经济发展的咽喉。在经济方面,美国自身也损失巨大。如美国在对苏联管道禁运中损失了大约22亿美元,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直到1978年中期,它还拥有苏联管道铺设业务的85%。其在制裁后本属于卡特彼勒的业务转移到日本小松公司,因此每年失去1200个工作岗位。卡特彼勒裁掉35%的员工。


据央视新闻7月21日消息,美国商务部公布,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在实体清单中增加11家中国企业。在美国政府看来,这些企业配合中国政府侵犯人权、大规模任意拘留、强迫劳动,并对新疆穆斯林少数民族强制收集DNA数据。

一、对苏制裁的内容转变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缓和”时代结束,东西方经济关系发生转折。美国重新审视了对苏贸易关系,决定在经济领域对苏联实施制裁,主要包括对苏联实施粮食禁运和高新技术出口管制。卡特政府认为粮食禁运政策能够重创苏联经济,因而将其作为首要的经济制裁手段。


但事实上粮食禁运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美国很难得到其他粮食出口国的配合,苏联可以从其他国家获得粮食,而美国要承受严重的经济损失。里根在竞选总统期间就表示上台后会解除粮食禁运政策。

1981年4月,国务卿黑格在与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的会议中就表示了要取消对苏联的粮食禁运。高新技术转让限制是卡特政府另一个重要的制裁政策。

1980年1月2日,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决定美国按照逐项审查的原则提高对苏联的贸易管制水平,并将与盟国协商拒绝给苏联进一步信贷。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对苏联采取更为全面的经济制裁政策,其中以能源技术设备禁运,提高巴黎统筹委员会对苏联转让高新技术的管制水平最为突出。


二、对苏制裁新的方式

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是假定苏联政权的维持最终依靠武力,苏联对外部的侵略性,部分是因为其政治制度的性质。美国需在能力范围内设计政治、经济等措施来实现其遏制苏联军事力量发展的目标。

在经济政策方面,美国最重要的目标是确保东西方的经济关系不会有利于苏联的军事建设,促使苏联经济的非军事化。这就需要防止直接或间接的对苏联军事力量具有重大贡献的技术和设备转让。

其次就是避免对苏联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帮助,增加苏联在资源分配中的压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苏联在贸易、能源供应和经济关系上对盟国的反作用力。最终通过经济手段在内的美国对苏政策,促进苏联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转变。


80年代初,美国对东西方贸易关系的讨论主要是围绕着提高巴黎统筹委员会管制水平,实施能源技术设备禁运和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禁运三方面交互进行。美国政府希望推动巴黎统筹委员会对苏联转让高新技术的限制,阻止西欧国家与苏联能源贸易发展态势。

同时又通过要求盟国配合美国能源技术设备禁运政策迫使巴统成员国同意提高对苏联转让高新技术的管制水平。

1982年,美国政府为解除两轮禁运政策多次与盟国进行磋商,达成的多项协议中包括提高巴黎统筹委员会管制水平。巴黎统筹委员会最终同意在管制清单中增加58项,其中有2种能源生产设备和技术,包括浮动船坞、宇航船、太空登陆器材、超导材料、机器人、机器人控制系统、特殊合金生产技术和设备、海洋油气开采技术。

巴统成员国同意从1983年12月起,按照正常程序对上述技术和物品实行管制,直到巴黎统筹委员会管制清单被彻底修订。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这些重大决策标志着美国、巴黎统筹委员会对苏联经济遏制的新高峰。

三、对苏制裁的效果与代价

从长远来看,巴黎统筹委员会对苏联实施高新技术转让限制,拉开了美苏之间的技术水平。

在苏联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形下,美国的经济制裁遏制住了苏联经济发展的咽喉,提高苏联军事现代化建设成本,阻碍苏联武器进步,增加了苏联经济的压力。美国利用此次能源技术设备禁运之机,与盟国达成的协议重新构建了它们在中长期内管理东西方经济关系的原则,保持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对苏联的竞争力。

从此次经济制裁的直接结果来看,对美国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损失。政治损失指的是在能源技术设备禁运问题上,美国与盟国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在第二轮禁运政策宣布后,双方的分歧与对抗达到高潮。

在管道禁运问题上,美国政府不断压迫盟国,对盟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也影响了美国与盟国在对苏政策上的团结性。

[iframe][/iframe]

在经济方面,美国在管道禁运中损失了大约22亿美元,美国国内公司损失6亿美元,海外子公司和按照许可证转让美国物品和技术的损失达到16亿美元。

美国公司在管道项目中的退出,不仅失去了市场,还影响了其信誉。例如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直到1978年中期,它还拥有苏联管道铺设业务的85%。在首轮禁运政策宣布后,美国政府就禁止卡特彼勒向苏联出口管道相关的产品,其市场份额降到了15%。

本属于卡特彼勒的业务转移到日本小松公司,因此每年失去1200个工作岗位。卡特彼勒只能尽力维持盈亏平衡,公司已经裁掉35%的员工。美国公司的出口和就业受到严重影响,即使在美国政府解除禁运政策后,因为信誉问题也难以挽回失去的苏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