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中国外交史最强捡漏:100年前北洋政府随手签条约,如今赚麻了

2024-01-13 17:05:08

1925年4月,北洋政府外交总长沈瑞麟收到了一封来自法国的照会。他打开阅读后,却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法国政府此举是何意思。左思右想之下,沈瑞麟将这封照会原封不动的交给了段祺瑞,并请示他该作何处理。

在1925年这个时期,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人便是段祺瑞,同时他也是中华民国的临时元首。看到沈瑞麟呈递过来的这封报告,段祺瑞想都没想,就将其拍在了桌子上,并怒气冲冲的对沈瑞麟说:“够了,难道咱们还没吃够法国鬼子的亏吗?”

看到段祺瑞发火,沈瑞麟小心翼翼的劝阻道:“执政,还是看一下罢,这次不同以往,我看法国政府这回应该没有包藏祸心。”

沈瑞麟毕竟是段祺瑞心腹,见他劝说,段祺瑞也收起了怒火,将拍在桌子上的照会重新拿起来审视。此时的他并不知道,他今天的这个举动,将为后世的中国带来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巨大利益,其意义之重大,堪称近代中国外交上的最强“捡漏”。

这封来自法国的照会,里面究竟有什么内容?它将为中国带来什么利益?这个照会的背后,又有着哪些故事?



天上掉“馅饼”

1914年6月28日,着名的“萨拉热窝事件”爆发,这起事件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这也是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战争烈度最高、波及范围最广、参战人口最多的一次大战。

战争一开始只是在欧洲地区打响,可随着局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进去。这其中,就包括远在东亚地区,彼时实力还很弱小的中国。

1917年夏天,北洋政府段祺瑞力排众议,决定向德国宣战,并由此加入到协约国的作战序列之中。

由于此时中国的军事力量还很弱小,对外干涉的能力并不强,因此段祺瑞就以劳工的方式加入战争。整个一战期间,中国累计派出了30万劳工远渡重洋,到欧洲去为协约国军队承担军事工程服务。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由于此前的参战行为,中国也作为了一战的战胜国,参与了战后世界格局的重新划分之中。

不过,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清楚,中国由于实力弱小,在战后的国际会议上一直被英法等国排挤,处于边缘地带,并未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利益。

时间来到1925年4月,法国政府发给北洋政府一封外交照会,时任北洋外交总长的沈瑞麟仔细阅读完照会后,不清楚法国此举究竟是为何意,便向段祺瑞报告此事,这才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这里,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段祺瑞在刚接到法国的照会时,并没有看,而是生气的拍到桌子上。这是因为在三年前,法国政府曾向北洋政府提出过归还部分庚子赔款的要求。

庚子赔款是《辛丑条约》签订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屈辱的条款之一,哪怕清朝灭亡十几年了,软弱的北洋政府也一直在偿付当年签订的庚子赔款。

法国政府主动提出归还赔款,北洋政府当然高兴的不得了,段祺瑞还以为这是法国政府就之前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操作而对中国给予的补偿。

可实际上,法国虽然作为一战战胜国,但是他们赢得战争的代价实在太大,其国内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严重。之所以法国会主动提出归还庚子赔款,也是他们企图将法郎贬值的损失,转嫁到中国头上的一个用心险恶的操作。

北洋政府作为半封建半殖民的产物,哪里懂得这些金融操作?段祺瑞只顾得眼前利益,根本没思考太多,一下子便答应下来。等到他答应后,法国这才开始提出要求,他们并没有直接将赔款退回,而是提出以法郎来偿还赔款。

北洋政府要想接收到这笔退回款,就先提前兑换法郎,可这个时候法郎还在飞速贬值,几个来回下来,北洋政府不仅没拿到这笔庚子赔款,反而还要给法国多付近七千万的银元。

这桩可以被称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一起金融诈骗案,最终以北洋政府捏鼻子承认而结束。

没办法,北洋政府之所以能够执政,本就依靠列强势力,他们是无论如何也反抗不了法国的。所以,当沈瑞麟将法国政府发来的照会呈递给段祺瑞时,段祺瑞这才大动肝火,以为又是一个金融诈骗案。

不过,虽然段祺瑞不懂外交事宜,作为专业人才的沈瑞麟可是心里清楚。他在劝段祺瑞看完照会后,又接着对他说:“执政,这份照会,只是要我们在条约上签字,承认我们在这个岛上的权益,并不涉及到其它。我们签或不签,影响都不大,但是就眼下国内之形势,我还是请执政三思。”

沈瑞麟的说法不无道理,虽然作为外交总长,他也不懂法国政府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但是他很清楚,这只是一个承认属地权益的条约,更何况这个地方还在欧洲,并不牵涉到中国的实际利益。

那么,既然对中国并无实际利益,沈瑞麟又为什么劝段祺瑞三思呢?这就要提到当时的国内背景了。自巴黎和会之后,国人一直痛骂北洋政府软弱无能,在国际上丢尽了脸面。

前不久法国闹出的这起庚子赔款案,更是将段祺瑞政府推上了风口浪尖,沈瑞麟这个外交总长甚至一度要被逼得辞职。

就在此时,法国政府突然送上来这份照会,就如同天上掉的馅饼。不管它对中国有无实质利益,但是只要北洋政府签了,就可对外宣称外交胜利,以此来缓解北洋政府面对的压力。

不过,分析了这么多,法国政府发过来的这份照会到底是什么呢?



开发条约

实际上,法国政府发过来的照会后面,还附上了一份十几页的具体条约,其名为《斯瓦尔巴条约》。在信件中,法国政府极力邀请北洋政府派出代表来签定的,正是这份条约。

其内容也很简单,就是凡是签约过该条约的国家,都可以在这个叫做斯瓦尔巴的地方享有同等的权益,无需经过其归属的挪威政府的同意。

斯瓦尔巴群岛,其位置处在寒冷的北冰洋与格陵兰海的交汇处,它就如同一颗镶嵌在北极圈内冷艳的珍珠,散发出其醉人的珠光宝气。

早在公元十二世纪,维京人就曾踏足过这片群岛,该岛的面积总共有6万多平方千米,已经属于大型岛屿了。

只是由于这片群岛位于北极圈内,岛上的气候十分严寒,除了大量的极地生物生活在这片岛上,丝毫不见人类的踪迹。

维京人虽然不惧严寒,但物质条件短缺的他们也无法在此久留,因而在留下一段神秘的传说之后,他们离开了这片群岛,此后数百年间再未有人类踏足。

时间很快来到近代,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类很快就再次登上这片美丽的群岛。因为斯瓦尔巴群岛刚好处在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和北冰洋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因此许多欧洲的捕鲸船都将此岛当作欧洲与北极圈之间的中转站。

每当一艘大型捕鲸船满载而归时,他们总是会在斯瓦尔巴群岛先停留上一周,乃至数周时间,等处理好捕捞的鲸鱼后,再启航返回欧洲。

随着越来越多的捕鲸船将斯瓦尔巴群岛当作中转站,一些基础设施也很快在这个岛上建立起来,形成了早期的人类定居点。

因处在三海交汇处,斯瓦尔巴群岛周边海域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岛上还栖息着大量的北极熊、海豹、麋鹿、海象等极圈生物。

不仅如此,随着这片岛屿被进一步开发,人们还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在彼时这个殖民掠夺成为国际主流的时代,斯瓦尔巴群岛就像一个无主的金矿,吸引了英、法、德、美、挪威、西班牙等国家前来抢夺。

不同于殖民者们到达的其他地方,斯瓦尔巴群岛毕竟位于北极圈内,其气候十分严寒,最低温度甚至可达到零下五十多度左右。显然,斯瓦尔巴群岛的开发难度远远超过了殖民者的想象。

既然无法长期开发,那么为了不“赔本”,各国的探险队都选择了竭泽而渔的办法,企图一次性捞够本便回去。于是,斯瓦尔巴群岛的灾难降临了,殖民者们开始大量的捕杀岛上的极地生物。

殖民者们大肆砍伐岛上的植物,搭建木房,焚烧取暖。为了攫取岛上的煤矿资源,他们疯狂的在岛上挖掘,造成了大面积的塌陷区。

就在殖民者们疯狂掠夺斯瓦尔巴群岛上的资源时,远在欧洲大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说来也是讽刺,这场残酷的战争的爆发,对于斯瓦尔巴群岛上的生物来说简直就是福音,各国的殖民者们纷纷端起武器,走上了一战的前线,再无暇顾及斯瓦尔巴群岛。

此后又过去数年时间,当一战结束后,欧洲的各国终于又想起了那颗镶嵌在北极圈上的明珠。只是,这个时候的他们也不能毫无顾忌的继续掠夺了,因为新的国际共识已经形成,元气大伤的欧洲诸国已经不想再充当挑起矛盾的“出头鸟”。

于是,在各国多次协商下,一份有关开发斯瓦尔巴群岛的《斯瓦尔巴群岛条约》(以下简称条约)就这样形成。



签订

在经过了一次大战的消耗之后,老牌的殖民帝国都已经无力再争夺斯瓦尔巴群岛的主权,因此在《条约》中,签订的各国都承认了斯瓦尔巴群岛的主权归属于距离其最近的挪威。

当然,挪威不可能平白无故就拿到这么大的好处,各国承认其主权的代价,就是凡是条约的签约国国民,都能不用获得挪威政府的允许,便直接进入斯瓦尔巴群岛,并拥有开发资源、长期定居的权利。

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只要你是签约国的国民,不用办签证,就可以直飞斯瓦尔巴群岛,且挪威政府不得干预。

《斯瓦尔巴群岛条约》的签订,是各方妥协的结果,也是当时国际政治的一个体现。一战结束的西欧诸国,无论是能力还是意愿,都不希望再起战事。

更何况斯瓦尔巴群岛上的资源早已被开采了大半,这个岛上残存的矿产,恐怕还不够付为此打一场战争的军费。

作为北欧小国,挪威能够得到斯瓦尔巴群岛,纯粹是因为它在地理上接近这片群岛。所以哪怕这个条约,规定的其他签约国的国民可以自由出入该岛,有些伤害挪威政府的权威,挪威政府也并不在意。

那么,法国为什么要把中国也拉进来呢?中国毕竟是一个亚洲国家,法国拉中国进来又是出于什么目的?

这个原因其实很好解释,那就是德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败国,但同时也是《条约》的签约国之一。

德国作为法国的死对头,法国政府一直担心德国会在日后借机生事,所以法国希望能够尽可能的拉其他国家加入这个协议框架,日后即使德国借机生事,法国也有足够的盟友可以压住德国。

中国在一战中是协约国一方,与德国乃是敌对关系,因此自然就成了法国政府拉拢的对象。同时,因为之前的金融诈骗案,法国政府此举,也算是卖给北洋政府一个面子。

在法国人的心里,中国不过是亚洲一个可以任人鱼肉的国家,丝毫不用担心加入这个条约,会给欧洲诸国带来什么利益上的损失。

了解清楚这里面没有什么“陷阱”,段祺瑞政府很快就派出代表赴欧洲签署了这份条约,并将此举作为外交上的一个“胜利”,在国内大举宣传。

不过,段祺瑞这般偷奸耍滑的举动,对时局却也毫无影响,因为就在条约签订不久之后,北伐战争就开始了。随着大革命轰轰烈烈的进行,这个条约很快就被国人所遗忘。

不过,恐怕谁也没有想到,当初那个任西方鱼肉的中国,会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屈辱后重获新生。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中国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回到了世界强国之列。1925年段祺瑞政府签署的这个条约,没想到会在几十年后给新中国带来巨大的收益。

前面我们介绍过,虽然斯瓦尔巴群岛上的矿产资源已经被西方国家开采的差不多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斯瓦尔巴群岛上面丰富的生物资源使这颗明珠重新绽放出了光芒。

作为北极圈内最大的群岛,斯瓦尔巴群岛对我国研究北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一直试图阻碍我国在航空、极地等领域的研究科考。

但是他们也没有想到曾经的北洋政府早已替我们扫清了障碍,根据《条约》的内容,中国完全有资格在岛上进行各类型的科研活动。

于是,2002年,我国科学探险协会在斯瓦尔巴群岛建立了第一个考察站,两年后,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修建完毕。当五星红旗飘扬在斯瓦尔巴群岛的上空时,也宣告着中国正式进入了北极圈这片神秘的领域。

段祺瑞不会想到,他当初为了缓解国内压力而随手签订的条约,竟会在二十一世纪给新中国带来如此巨大的实质性利益。个中缘由,至今看起来仍令人感慨不已,这正应了毛主席的那句名言,风物长宜放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