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投诚和起义有何区别?郑洞国投诚为什么受礼遇,主席亲自宴请

2023-11-09 17:05:02

作者:相忘于江湖

解放战争中,起义、投诚和被俘的将领待遇有何不同?

一般认为,解放战争开始于1946年6月的中原突围,结束于1950年6月大陆基本解放。我军从123万人逐步发展壮大到500多万人,解放战争期间共歼灭敌军807万人,敌军中高级将领起义、投诚和被俘的有上千人之多。

其中,敌军将领起义900余人,投诚100余人,被俘200余人。

在解放战争中,敌军将领的起义、投诚和被俘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解放以后,这些人的待遇规格有何区别?我军为什么会根据起义、投诚和被俘,制定不同的政策?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战场起义,基本是在交战双方没有爆发战斗之前,敌军将领就和我军或者我方的地下组织建立稳定的联系,在获得我军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弃暗投明。

战场起义往往能改变敌我的军事力量对比,大幅度减少我军的伤亡,同时对平民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毁坏程度也可以降到最低。所以,选择战场起义的敌军将领解放后的待遇都比较好,不但可以保留原来的职位或者级别,有的还会有升迁机会。

不仅如此,起义部队除了遣散之外大多数还会得以保留。

比如,平津战役后傅作义的25万起义大军,其4兵团兵团部编入四野13兵团,其9兵团兵团部编入一野军区19兵团;其92军军部编入一野20兵团。其军长李士林任13兵团副司令员,其9兵团副司令葛晏春任19兵团副司令员。

平津起义部队的各个军,起义后改编为25个独立师。

济南战役起义的96军,起义后和鲁南纵队合编为三野35军,渡江战役攻占了南京;辽沈战役起义的60军,起义后改编为四野50军,配属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淮海战役起义的59军、77军,起义后改编为33军、34军。

1948年10月,曾泽生将军率60军起义

起义军的高级将领,建国以后的待遇都是稳中有升。

济南战役起义的吴化文,此前因为军阀时期、抗战时期屡次反水而被人嘲讽,但其起义大大加速我军解放济南的进程,建国后任浙江省交通厅厅长。

邓宝珊,是西北军元老之一,南昌起义前夕,他慷慨解囊借给走投无路的刘伯承600大洋,帮助刘帅抵达武汉。解放战争时期,主席授意彭总西野两次攻打榆林,一点不给老朋友面子。建国后,邓宝珊才明白主席保护自己的良苦用心。

正因为邓宝珊将军对我军的政策非常了解,所以平津战役一开始,就促成了董其武绥远和平起义,为创造“绥远模式”做出了贡献,建国以后,邓宝珊将军主政甘肃。

淮海战役战场起义的敌12兵团110师师长廖运周,起义后任二野14军42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炮校校长,吉林体委主任等职。

三位开国上将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起义后任兵团司令。

董其武和23兵团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担任机场修建任务;陈明仁和21兵团参加了广西剿匪,建国后改编为水利工程部队,参加了荆江分洪建设;陶峙岳建国后任新疆建设兵团司令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

级别更高的傅作义,建国后任水利部部长;“云南王”卢汉,建国后主政云南、辅政西南,还担任过体委副主任;湘军元老程潜建国后主政湖南,还担任过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云南王卢汉(中)

和战场起义相比,投诚就显得比较消极和被动。

投诚,一般是在交战双方已经交火,但是战场形势还没有完全明朗或者大局未定,此时敌军将领选择弃暗投明投奔我军,还有那么一点主动的意味。

解放战争期间,投诚的敌军中高级将领有100余人。

因为投诚没有起义主动,战事已开,而且多少会造成我军的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但比起负隅顽抗的被俘者来说,投诚对于减少伤亡和加快战争进程还是有作用的。

和主动选择战场起义的将领相比,投诚的将领大多对旧王朝抱有一丝幻想,所以即便投降也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但凡有一丝机会,可能就不会放弃。

最典型的一个,是辽沈战役长春投诚的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

郑洞国黄埔一期出身,参加过东征和北伐,多次参加对红军围剿。抗战时期也立下过战功,在长城古北口、台儿庄、武汉、昆仑关、鄂西、长沙等地屡次与日军交战,还曾经远征印缅收复缅北。但是,作为蒋氏的心腹,郑洞国在长春企图顽抗到底,无奈60军起义打乱了他的部署,最终不得不放下武器向东野大军投诚。

不过,我军对这位抗日名将还是礼遇有加,1954年主席还亲自宴请。

郑洞国

和迷途知返的郑洞国相比,同为黄埔一期的敌5兵团司令官李文就没这么爽快了。平津战役,李文被傅作义网开一面放走大西南,刘邓大军解放成都时,李文要求起义被拒绝,只好选择了退而求其次的投诚。

但是,这名蒋军中将3个月后处心积虑,借外出叛逃了。

在这三类敌军将领中,兵败被俘是最不识时务的。

解放战争期间,负隅顽抗直至兵败如山倒最终成为阶下囚的,有200多个中高级将领,其中最有名的,是被送入北京功德林的那一批黄埔军校的“天子门生”。

最有代表性的,有3天损失5万余人被粟裕生擒的李仙洲,有“打进济南府”活捉的王耀武,有锦州被俘的东北“剿总”副司令长官范汉杰,有在辽西战场被战将韩先楚“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廖耀湘,淮海战役被俘、顽固不化的黄维,屡屡充当“灭火队长”但在陈官庄落网的杜聿明,以及瞿秋白的学生宋希濂等人。

这些功德林的高级战犯,有一个共同特点:在敌军中位高权重,都是统兵一方的大员,虽然多是中将,但战力不俗。红军时期是我军的劲敌,抗战时期有过战绩,只不过解放战争还是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这些被俘的高级将领,建国以后根据改造态度的不同,被特赦和释放的时间也有所差别,像王耀武、杜聿明、宋希濂等10人1959年就被第一批特赦;而像黄埔一期的黄维,直到1975年才被最后一批特赦,真是差一点就把牢底坐穿。

1975年3月,最高法向原蒋军第12兵团中将司令黄维发特赦释放通知书

我军的政策,自然是鼓励和提倡起义,但也接受投诚。

起义的贡献最大,所以解放后待遇也最高;投诚的待遇略逊一筹,没有了兵权但是有人身自由。相比而言被俘是下下策。成为阶下囚,就只能老老实实接受人民改造,重新做人。

被俘固然丢人,但比起被击毙的将领来说,好歹命还在。

像宿北战役在人和圩被击毙的戴之奇,孟良崮殒命的张灵甫,进攻延安死于黄土高坡刘勘,在碾庄绝望自杀的黄百韬,陈官庄突围被击毙的邱清泉等人,全部命归黄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