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长沙保卫战》第10军咋成了头牌?74军的尴尬,还不止一个彭中华

2023-06-30 17:01:12

第10军军长李玉堂冲着战区司令长官大叫:“老子是黄埔一期的,我不怕你”!这基本是吹牛皮,薛岳治军极严且脾气不小,除了那位校长和陈诚两个人,眼睛里真没有过谁,就连第74军首任军长俞济时,也不敢跟薛长官这么呼喊,不过这位李军长的表演却很讨人喜,而且看着特别像《解放大西南》里面的彭老总。

还真不是好像,李玉堂的扮演者姚居德,那是国家一级演员,90年代初连续参演了《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和《大决战之平津战役》等系列电影,在解放大西南中正是扮演彭老总的特型演员,表情一贯冷竣坚毅。

只不过在抗战大剧《长沙保卫战》中,他对人物的诠释却一反常态,剧中的许多桥段中,李军长幽默多于正经,令人印象深刻。

观众也都看明白了,在这部剧中,李玉堂和他的第10军成为了绝对的主角,代表人物便是从一个长沙小警察,窜升为358团上校团长的李本忠。

众所周知,第74军才是抗日王牌部队,有着“抗日铁军”、“三五部队”、“虎之师”等绰号,几乎打满抗日全场,主战场也是在湖南地区,抗战胜利后更是跃居所谓五大主力之首。

那么在《长沙保卫战》中,王耀武率领的74军,为什么反而沦为了配角,屈居第10军之后呢?

一、第10军在湖南抗日更铁血

实际上,第10军历史之悠久,远超全面抗战爆发后才组建的第74军,该军的前期番号是第8军,正是北伐时期湘军大佬唐生智的部队番号,唐生智失去兵权后,第8军的番号逐渐收归中央军系统,期间几次撤销和重建。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以税警总团和第166师重组第8军,黄埔一期生黄杰担任军长,也曾力战上海,后因兰封会战期间作战不力,再次被取消番号。次年6月,以第3师、预2师、预11师再次新组第8军,黄埔一期生李玉堂出任军长。

因此第8军的基干力量,其实是黄埔校军血脉的嫡系第3师,李玉堂先后担任过该师的团长、旅长和师长等职,只是预11师后来在方先觉的统领下,战场表现更加抢眼,逐渐把第3师的风头盖了下去,沦为次席。

这个新组的第8军,自成立之日起,就隶属于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之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参加了武汉会战、南昌会战和第一次长沙会战,1940年5月改番号第10军,也就是说,李玉堂那是薛岳的老部下。

第74军最初也在薛岳麾下,所以参加了万家岭等作战,但是1941年底以后,其被确定为军事委员会直辖之“攻击军”,不仅换装了大批苏械,隶属关系也变了:不再是第九战区所辖部队,所以该军虽长驻湖南地区,但是薛岳并无权直接调用。

尽管第74军在江南抗日战场上,堪称无役不从,然而在四次长沙会战(含1944年的长衡会战)期间,出镜率其实并不高:

第一次长沙会战:第74军部署在赣北战场,在罗卓英的指挥下,痛击日军第106师团和佐枝支队,并没有投入到长沙会战的湘北主战场。

第二次长沙会战:王耀武率74军奉命自修水出动,刚从江西开到湘北战场,就遭遇了春华山大败,此战王耀武差点成为抗日烈士。

第三次长沙会战:第74军由于出动较晚,当该军从湘桂边界赶到长沙城下时,日军已经败逃,也未取得实际战果。

长衡会战期间:第74军时驻湘西,在“王耀武兵团”编成内,是救援长沙和衡阳的主力部队,可惜面对阻击的日军,第74军举步维艰进展缓慢,坐看长沙和衡阳陷落,发挥得很不理想。

(王耀武剧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10军全程并且深度参与了这四次战役,并且表现得更加铁血:

第一次长沙会战:李玉堂率第8军(番号未改之前)在关麟征第9集团军编成内,跟鬼子大战湘北,最终逐退日军。

第二次长沙会战:第10军跟第74军一起,同时在春华山陷入日军包围,全军伤亡惨重,终于突围成功,战后李玉堂遭到撤职处分,在新军长到来之前暂代军长。

第三次长沙会战:第10军死守天炉战的“炉底”长沙城,抗住了日军精锐第3、第6师团的轮番猛攻,为完成战役合围立下首功,尤其是方先觉率领的预备第10师,表现最为英勇,钉死在日军主攻的城南方向。

遂有长沙大捷,成就“泰山军”之美誉,第10军代理军长李玉堂,战后因功擢升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军辖预备第10师师长方先觉,直接升任第10军代理军长。

长衡会战:薛岳拟调第10军再守长沙,遭到重庆军委会否决,已经转正的方先觉,奉命率第10军死守衡阳,更是血战47天歼寇如麻,创造了毙伤日军4万余的惊人战果。

(方先觉剧照)

二、第74军的思想非常顽固

第74军固然比较能打,然而作为中央军嫡系中的嫡系,在政治上也被控制得非常严格,官兵普遍接受过洗脑式教育,首任军长俞济时自不必说,那是后来长期担任侍卫长职务的“近臣”。

即便是担任军长时间最长的王耀武,其“忠诚度”也是比较高的,王耀武不仅跟何应钦、俞济时等大员相交甚密,跟特务头子们也关系匪浅,某种意义上,也是表达忠诚的手段,以便让他的校长放心加安心。

1942年第74军参加浙赣会战,曾经路过戴笠的老家江山县,王耀武专程派自己的秘书和副官,给戴家送去厚礼,还邀请戴笠的儿子前往军中做客,一方面这是为人圆滑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变相表达忠心,跟杜聿明加入复兴社没什么两样。

1947年5月,整编第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全歼,华东野战军在战后调查中发现:“在(整)74师中,政治组织是全套的,有自己的体系,连队中有专职的指导员、宣传队员、火线喊话组织,监视士兵的特务组织和督战队等”。

审讯俘虏时还发现,第74军和后来的整编第74师,居然还有“士兵学习制度”,也就是普通士兵必须参加政治学习,那本《剿匪手册》是必读的,粗通文化的士兵都有一个日记本,华野战史记录到:“他们记日记成了习惯,被俘后也不间断”。

因此这支嫡系部队,在整体上的思想是比较反动的,而且还是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在苏北战场的大敌,对我根据地的破坏甚重,确实不宜过度宣传。《长沙保卫战》是近年来描述正面抗日战场的难得好剧,不能因为74军的问题卡审,那就得不偿失了。

在这个方面,第10军的情况就要好很多,1944年8月方先觉率部放下武器,该军残部事实上成为日军战俘,而且是成建制被俘,这支部队尽管取得惊人战果,却是魂魄不在,在同僚中很难抬起头来了。

不久以后,从衡阳逃回来的官兵超过大几千人,军委会遂于重庆附近重建第10军,但是方先觉却被弃用了,而是调来了担任过第3师师长的赵锡田(时任第100军副军长),部队和番号虽然恢复了,战斗力早已不复往日。

若非有此变故,以第10军的装备和战力,到解放战争期间绝不输于“五大主力”,将是我军非常难缠的对手,而李玉堂也正是因为失去了基本部队,后面是越混越差。

1946年第10军初改制为整编第3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仅仅三个月,在1946年9月的定陶战役中,整编第3师即被刘邓大军全歼,中将师长赵锡田被俘。

是役我军歼敌17000余人,其中俘虏接近13000人,可见整3师战意之薄弱。之后虽又重建,其实已被“土木系”吞并了,重建的基础是整11师的整18旅,跟从前的第10军毫无关系,直到淮海战役中再次被歼。

《长沙保卫战》把赣北战场的功劳,也记在第10军的名下,就是不想过分突出王耀武和第74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非要评论一下的话,那就是四个字:暇不掩瑜。

事实上,以国军的机动能力,能够冒着大雨急行军200里,从湘北转场到赣北参战,然后再杀回来,100%是不可能的,反正导演说行那就行呗。

三、王军长和李军长的不同命运

同为抗日名将,同为山东人,却是“三李不如一王”,解放战争期间,王耀武、李玉堂、李仙洲、李延年都曾在山东任职,其中王耀武显然最受信任,权力也最大,而李玉堂逐渐被边缘化了。

其实王耀武和李玉堂都曾兵败被俘,所不同的是,王耀武在1948年9月济南城破后,逃亡路上就被我军识破了身份,然后一路送进功德林,只能老老实实接受改造,最后才被特赦。

而李玉堂是在1948年初兖州解放时,也被山东兵团的解放军抓了俘虏,不过他混匿于败兵之中没有暴露身份,后来在俘虏转运过程中寻隙脱逃。

李玉堂的逃亡之路那是挺艰难的,他先潜入微山湖畔一个小村子内躲藏,风声过后,再买通一个渔夫坐船逃到临城,又搭火车辗转到了徐州。

本以为如此“归心似箭”,总得重掌兵权至少抚慰有加吧?结果等来的是“永不叙用”的一纸命令。

事情明摆着,校长已经嫌弃这个学生了,没抓起来法办就算不错了,所以李玉堂只能郁郁闲居上海。直到1949年初校长再再下野,李玉堂才重新出山,投奔了抗战时期的老长官薛岳,被任命为粤省政府高级参议。

再后来薛岳逃上了海南岛,李玉堂重掌兵权,被任命为“海南防卫副总司令、东路军总指挥兼第32军军长”,在海南10万守敌中,绝对是实力派。

鉴于李玉堂已经失宠于校长,应该是个可以争取的对象,于是地下党通过他的夫人,开始进行策反工作,但是李玉堂较为犹豫,未能第一时间下决心起义(毕竟对新部队的控制也有限)。

在一来二去的拖延中,四野名将邓华、韩先楚提前发起了解放海南的战役,李玉堂先是率部抵抗,之后一路逃窜,所部第32军最终逃台的不及三分之一,兵败如山倒啊。

本来就不受待见,又是败军之将,于是李玉堂逃台后再次被撤销军职,属于比较霉的黄埔一期生。

1951年初,李玉堂副官等人因参与地下活动,被特务逮捕审讯,不幸祸及本人,本来拟判15年徒刑,结果在他的那位校长亲自干预下,最终被判处死刑,并于当年2月5日遇难。

1983年7月,山东省政府还申请追认李玉堂为烈士,这事至今也没弄清楚,不管怎么说吧,说明陆军中将李玉堂在解放战争时期,至少还是个可以争取的高级将领,在政治上不是负面人物。

而王耀武则不同,地下党恐怕从来没有设想过,去争取王耀武起义或者投诚,因为作为铁杆嫡系,完全没有这个可能,若非华野“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老王肯定还是个死硬分子。

《长沙保卫战》中的彭中华,公开身份是八路军驻湘通讯社主任,与彭老总的原名“彭得华”仅一字之差,其实就是延安代表的一个缩影,驻湘通讯社也没可能参与薛岳的军机,很明显是个牵强的桥段,但是我们表示:严重理解和支持!

结语:差距不仅仅是一个彭中华

第74军的抗日功绩,诚然是不可抹杀的,但是也不可过度美化它,面对日寇侵略,保家卫国是中国军人的本分,何况也有浙赣会战的碌碌无功和春华山的不堪回首,没有什么百战百胜的部队。

解放战争初期,张灵甫所率领的整编第74师,对我苏北根据地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不仅让华野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还曾经纵容还乡团烧杀抢掠,这都是有据可查的历史,看问题要辩证,别一条道跑到黑。

而李玉堂和方先觉的第10军,在湖南抗日战场上,所表现出来的英勇和铁血,丝毫不弱于第74军,尤其是真正的长沙保卫战(指第三次会战)和衡阳保卫战,把“泰山军”的善守体现得淋漓尽致,战果甚至要超过74军的常德保卫战。

特别是李玉堂和方先觉后来的遭遇,更能体现第10军的悲情,一方面是“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顽疾,方先觉苦撑47天也没盼来援兵。

另一方面是南京当局卸磨杀驴的无情,如果拍个续集,彭中华非得追到天涯海角,策动李玉堂起义不可。。。

了解完真实的历史,当知《长沙保卫战》把李玉堂和第10军设定为主角,是非常合情又合理的,一如张自忠如戴安澜等名将,在外寇入侵时奋起搏命,又没有参与同室操戈。

如此才能当之无愧地称为民族英雄,诚可谓“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