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一千余字简单浓缩关锋的一生,六十年代显赫一时的大秀才

2023-04-19 17:04:40


上世纪六十年代,关锋和王力、戚本禹显赫一时,当时的“两报一刊”上,每天都能见到三人署名的文章或者社论。

可以说,三人当时的舆论影响力举足轻重。

时间来到1967年,这一年,对于三人而言,都是命运转折的一年,从显赫一时成为了阶下囚。

这篇文章,我就和你聊聊关锋先生的那些往事岁月。


正文

“关锋”其实是化名,“周玉峰”才是其本名,也曾用过周秀山这个名字。

战争年代,战斗于敌占区的人,通常会用化名,1939年的时候,在山东搞工作的时候,他就化名为关锋开展地下工作。

这个化名也就自然被用为了笔名,没想到,“关锋”这个名字会成为了他的代名词。

关锋一直都在山东工作,直到1956年,他的才华被看中,从地方调进了北京,安排在政研室工作。

这个政研室是个非一般的机构,就用一句话来解释:这是一个秀才智囊库。

能进入这个秀才智囊库的笔杆子,那可都是当时的人中龙凤。

1958年,被调入《红旗》杂志社后,关锋被任命为杂志社哲学组的组长,正式开启了其辉煌的人生。

从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关锋是显赫一时,享受着首长级别的待遇。

一直到了1967年的7月底,命运的转折也不期而至。

林杰,是关锋的得意门生,在红旗杂志社的哲学组,流传这么一句话:林杰的话就是关锋的话。

可见,当时关锋有多重视自己这个得意门生。


1967年的8月1号,《红旗》杂志社发表了一篇社论,这篇社论是为纪念我军建军40周年而起草的。

正是这篇社论的发表,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人在这篇社论的鼓动之下,做出了很多出格的事。

或许有读者不明白,一篇小小的文章怎会掀起这么大的风浪。

当时“两报一刊”发布的文章,或者社论,毫不夸张的说,可以直接影响着很多人的命运,不仅如此,舆论的造势一旦起来,是很难把控得住的。

虽然,8月1号发表的那篇社论,具体的执笔人是关锋的得意门生林杰,但是,关锋是抽不出身的。

这篇社论带来的不好影响,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其中就包括伟人。

本来呢,伟人虽然对关锋有了不满情绪,但是还是想着再观察观察;可惜,王力在同年的8月7号,发表了一通着名的“王八七讲话”,更是把影响往最坏的方面发展去了。

于是,1967年的8月26号,在钓鱼台的一次会议现场,关锋和王力被一起要求去请假写检讨。说白了,就是被撤销了职务,拉去隔离审查了。

当天晚上,关锋就被送去了钓鱼台的2号楼,起初,他俩的待遇还不错,还是按照首长的级别给予其待遇,除了不能自由活动之外,其他方面与之前没有什么差别。


过了一个来月,同年的十月份,关锋被转去了北京西山,囚禁在一栋别墅里面。

这次,针对他的管理就比在钓鱼台的时候严格了许多,直接交给北京卫戍区看管。

关锋一看是卫戍区看管自己,也知晓事态的严重性了。

不过,他在西山别墅里的生活待遇还是不错,除了不能自由活动之外,和在钓鱼台2号楼的待遇差不多。

不仅可以带一些书籍,还能收听收音机。此时,虽然外面已经风起云涌了,但是他在别墅里的生活还是很平静。

时间来到1968年1月,这一年,他被转去了秦城监狱,待遇一下就天差地别了。

虽然相比较其他监狱而言,秦城里的待遇是不错的,但毕竟是监狱,和在钓鱼台和西山别墅的待遇,那肯定是有很大落差的。

进了秦城之后,关锋也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已经升格了,如果说在西山别墅,哪怕被卫戍区看管着,他心里都还有希望。

如今进了秦城,也是彻底接受了现实,属于他的时代和舞台已经没有了。

十年后的1981年8月下旬,关锋被特批保外就医,走出监狱后,他被安置住在红旗杂志社的宿舍楼,和家人一起生活。

关锋病逝于2005年,享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