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毛主席如何评价邓公?1974年写下3字评价,周总理会意后再加一字

2023-04-11 17:05:02

1974年12月23日,周总理不顾众人的劝阻,在身体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飞往了长沙,为四届人大事宜,专程去见正在长沙养病的毛主席。一见到主席,周总理先是转达了大家对他的关切,而主席则一如既往幽默地说,脑子还好,吃饭也挺好,就是腿脚不怎么行喽。此时已经81岁高龄的主席身体越发力不从心。

作为多年的好友加战友,尽管心中五味杂陈,但是周总理也深知主席的意思。可殊不知,主席也一直关心着周总理的身体,并关切地叮嘱他,这件事忙完了,你也好好养身体吧,国务院的事情让他顶上。

这个“他”,周总理明白说的就是邓公,因为这次他带着重任来,就是商议国家未来的接班人,这对于中国接下来的走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谈到邓公时,毛主席指了指另一个人说,政治比他强,而政治主席是用英文说的。合作了一辈子的老搭档,周总理怎会不理解主席的意思。

因此,在这次四届人大上也将决定,任命邓公为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兼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而听到这项汇报时,主席又提议增加一个军委副主席的任职,说着,他又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三个字,而还没等主席写完,深解其意的周总理便接上一个字。这便是后人称之为的长沙决策。正是这次会议,邓公被确认在党内的位置和工作。那么,在这关键时刻,毛主席和周总理为何一致选择邓公担此大任?主席写下的三个字又是什么?周总理又接了一个什么字?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毛主席、周总理和邓公之间的深厚情谊。


在这之前希望您能动动手指头,点赞加关注给我一个支持。

抗战时期,邓公身为毛主席麾下的一员大将,主席就对他寄予厚望,评价他文可比刘副主席、周总理,武可比林总、彭老总,称得上文武双全。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要知道这四人的能力和贡献足以彪炳史册。而主席给出这样的评价,足以看出对邓公能力的认可。而事实证明,邓公的能力以及对国家的贡献,绝对称得上文武双全的评价。

尤其是在国共内战时期,当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国民党想要强攻,以此来为谈判换取更多的筹码。于是,1945年8月,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发动了上党战役,先后攻占了多座城,刘伯承指挥部队立即发起反击,并迅速取得了胜利。

国民党不甘心,紧接着又发起了平汉战役,可结果依旧是以惨败告终。气急败坏的国民党决定使用奸计,在新乡的最高指挥王仲廉提出要与我军展开谈判,收到这一消息的刘伯承,决定亲自前往参加,他想看看国民党究竟要耍什么花招。

果然,王仲廉直接将刘伯承扣押下来充当人质,认为没有将领我军就无法打仗。可他显然是想得太简单了,刘伯承告诉他,你们不放我回去,我们一样能打仗,因为我们有邓政委在。虽然那时候邓公只是政委,但是指挥作战同样是一把好手,毕竟刘邓大军的美称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在那时期,毛主席曾评价邓公,他协助刘伯承打仗是很得力的,战功也是有的。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却承载了主席的厚望和肯定。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对邓公的重视更加凸显。

1957年11月,毛主席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而邓公就在其中。当时苏联的领袖是赫鲁晓夫,在面谈时,主席突然说,我不想当主席了。赫鲁晓夫有些惊讶,但还是平静地询问有合适的人选了吗?


毛主席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邓公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刚柔并济,很有发展前途。之后又一次向赫鲁晓夫提到邓公,称赞他非常聪明,前程远大。在外国宾客面前接连提及邓公,这意味非同寻常。事实上这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深意的,这是主席在外宾面前,为邓公树立威望。

两年之后的八届七中全会上,毛主席再次意味深长地表示,我为大元帅,邓可以做副元帅,我们两个人,一正一副。此言一出,主席对邓公的倚重之深清晰可见。

1966年5月5日,毛主席会见外国代表团时,又一次向外宾介绍邓公,称他是一个懂军事的,并且谈到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南京时邓公的丰功伟绩。而且还曾多次称赞邓公是文武双全的一把好手。可见邓公的能力,毛主席一直都是很认同的。

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毛主席也曾多次力保他,在会议上提起他的功绩,替邓公说好话。而这也为他后来重回工作岗位埋下了伏笔。

而说到他与周总理的情谊,也丝毫不比与主席少,而且两人的相识要更早些。早在16岁那年,邓公就前往法国勤工俭学,也正是在这时候,他结识了大他6岁的周总理,两人逐渐相熟并建立了美好而牢固的革命友谊。

两人有很多共同话题可以交流,而且有很多共同的爱好,比如看足球、喜欢吃牛角面包等。后来加入我党之后,两人常常在一起工作,甚至有半年时间,两人住在一起,尽管工作环境、伙食并不好,但是大家的革命劲头和革命热情,并没有丝毫减退。后来,邓公的女儿曾问过他,在法国时和谁的关系最密切,邓公表示是周总理。

不仅如此,哪怕是生活上很小的事情,周总理也会为邓公提供帮助。两人之间的情谊,既有年轻时期建立的私人友谊,也有并肩作战,经历过生死的革命感情,这是弥足珍贵的情谊。

这也让邓公,即使后来在非常艰难的时期,但每次两人通话时,他从不提及自己的困难,仅是闲话家常,只是因为不愿意麻烦日理万机的周总理。


1973年,邓公重回工作岗位,第一次工作便是迎接西哈努克亲王的宴会。为了帮助他尽管接手工作,周总理刚做完治疗就赶到宴会上。在这次宴会上,总理将邓公让到前面,给西哈努克亲王和在场的人介绍他。

其实早在邓公重回工作岗位的前期准备工作上,周总理就已经开始亲力亲为,几乎每天都在忙于开会,直到相关事宜安排妥当,他才表明自己的病情,请假去治疗。

周总理对邓公一直以来都是寄予厚望的,他希望邓公能接替自己的工作。但是邓公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自己刚回来,还难以胜任总理的工作。

可周总理却已经认定了邓公,觉得他就是不二人选。并在后来的一次工作会议中,公开表示肯定邓公的工作能力,虽然话语简单但是却充分表明了总理对他的信任。

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在纽约召开,也正是这次会议,让新中国在国际舞台,继万隆会议之后,又一次备受瞩目。而且在这之前的1971年,我国刚刚重返联合国,所以中国代表参加这次会议,也是国际社会备受关注的一件事。

所以代表团团长的人选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事情,毛主席思索再三,建议由邓公作为此次出行的团长,之后周总理也在外交部的报告上同意了这一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参会的有美国里根总统、苏联的领袖勃列日涅夫,可以说参加此次会议的都是各国首脑,而我国派出的则是邓公,很显然这是毛主席和周总理深思熟虑的结果。

除此之外,为了邓公一行人能顺利参加此次会议,他亲自做各项准备工作,这才让邓公一行人在4月9日如期抵达纽约。


在第二天,邓公上台发表演讲,他先是阐述了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理论的想法,并向世界再次强调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表明中国永不称霸等等,赢得了会场内雷鸣般的掌声。这是新中国向世界发出的一次强有力的声音,毋庸置疑它是成功的。与此同时,邓公也在国际上树立了威望和好的形象,许多国家首脑都对邓公做出了高度评价。

这让毛主席和周总理意识到时候到了。

1974年12月23日,周总理坚持抱病飞往长沙,去见在长沙养病的毛主席。之所以周总理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去见主席,是因为四届人大会议召开在即,他有至关重要的事情要和主席商议。

当天晚上,周总理等人就到了长沙,见到毛主席之后,周总理向他汇报这次会议的筹备事宜。在谈论到邓公时,两人都不约而同认为,他是接班人的最合适人选。

而且就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身体而言,这件事也不宜再拖。主席在这年7月份因病回到家乡休养,到这天已经两个月了。而总理的身体也开始出现便血现象,实在不容乐观。

所以在联大会议之后,周总理就在紧锣密鼓地安排相关事宜,让邓公成为新的接班人,这是毛主席和周总理早已经认可的。先是毛主席提出由邓公担任国务院第一副主席,后又是接连几次会见邓公,主席表明全力支持邓公担起重任,还让他起草周总理在四届人大上的工作报告草稿等。

好在主席和周总理的各种努力都达到了不错的效果,所以这次会议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就是让邓公正式挑起大梁。所以周总理这次前来与主席的会面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对邓公的评价中,当时毛主席指了指在场的王洪文说,政治比他强。而在说政治二字的时候,主席说的是英文,所以王洪文并不知道主席在说什么。在主席看来,邓公在政治上的能力和思想都很强,所以这句评价是对邓公的高度认可。

之后,周总理又向主席汇报了在这次会议上,将任命邓公为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兼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毛主席听罢又在此基础上,加了一项任职就是军委副主席,说完他拿起笔,在纸上艰难地写下三个字,由于主席身体疾病的原因,这时期书写已经非常艰难,周总理见状赶紧走上去看,是“人才难”三个字,同时又马上说出一个“得”字,主席笑着放下笔,正是人才难得。他又对身边的人说道,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

简短的四个字,道尽了两位革命先辈为国家,做出了太多努力和贡献,为国家未来的考虑也付出了太多心血。

就这样,周总理一共在长沙停留了四天,进行了四次交谈,前三次都是关于四届人大会议的筹备情况以及工作汇报,而第四次谈话,只有周总理和主席两人在场的谈话,整整进行了4个小时,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交谈了什么。

直到1975年1月,在十届二中全会上,周总理传达了那次谈话的内容,就是毛主席对邓公的评价,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

很快,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支持下,邓公在四届人大会议上正式接手了国家重担。打江山易,坐江山难。任职之后,邓公没有辜负两位革命先辈的重托,并且完成得非常出色。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的发展措施,改革开放为新中国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一国两制为祖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定的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届人大会议上,周总理迫切盼望,中国发展能建立一个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以及国家经济能复兴起来,走在世界前列等。然而这些愿望他老人家并未能在生前看到。不过,我们的国家被完好地交到了继任者的手上,而继任者也不辱使命,没有让他们失望,让中国进行新的纪元,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这也不得不让我们佩服,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位革命先辈的高瞻远瞩,让中国在走过一个世纪,矗立起两座丰碑,尽管斯人已去,但是伟绩却长存。